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星韵地理网 首页 星韵新韵 查看内容

来自“国培”的花絮与记忆

2016-2-3 23:57| 发布者: 天空之城| 查看: 506| 评论: 5|原作者: yujihai

摘要: 2014年10月20日,来自上海、甘肃、新疆、辽宁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中地理教师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参加由财政部和教育部组织的为期10天的“国培计划(2014)”------ 一线优秀教师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培训。已近不惑之年的 ...

20141020,来自上海、甘肃、新疆、辽宁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高中地理教师来到首都师范大学,参加由财政部和教育部组织的为期10天的“国培计划(2014)”------ 一线优秀教师技能提升研修项目培训。已近不惑之年的我,有幸成为培训家庭的一个成员,来到首都师范大学的地理课堂,开始“学生”生涯。下面我想通过训前热身、专家引领、名校观摩、名师交流、野外实践、高端学习、国粹欣赏、看望恩师和训后反思等9个方面谈谈我的认知和感受。

一、训前热身,精心准备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随着年龄和教学经验的增长,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工作的动力越来越不足,遇到了专业成长的 “高原瓶颈”。此次培训对于我来讲,显然是非常及时。为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有计划的做了一些准备和思考。针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欠缺,我阅读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同时罗列了一些提纲,准备向专家们请教;准备了一些自己教学中成功的案例,准备和优秀学员们切磋;思考了一些地理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准备和学员们坦诚交流;带来了一些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希望有人指点迷津。在准备中,我期待着。

二、专家引领,提升理念

在培训过程中,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以《教师专业标准引发的思考》为题,以“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方面对教师专业标准方面进行了解读,提出“适度教育”的理念。石鸥教授认为:天底下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东北师范大学袁孝亭教授以《地理教学的核心任务聚焦》为题,从目前地理教学重“形式”轻“过程”、重“感性”轻“理性”、重“课程”轻“贯通”三个方面谈起,以地理教学中“一般性法则”和“特殊性描述”为例,简述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形状”、“空间排列”、“空间充填”、“空间秩序”等内容,提出了地理教学要注意“参”、“悟”、“转”三个过程,受到了全体学员的一致好评。常州一中李万龙老师以《用“着地”的方法教地理》为题,给学员们介绍了中学地理教学不“着地”的现象、分析中学地理教学不“着地”的原因、提出解决中学地理教学不“着地”方法。其中的“可视化”地理,给学员们带来视觉的冲击和思维的震撼,让学员们收益多多。《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杂志社雷鸣主编,以《中学地理教研论文写作方法及案例分析》为题,具体给学员们阐述了地理教研论文的写作环节和步骤;举例说明地理杂志的选稿过程和采稿原则;提出中学地理教师为什么要撰写地理教学论文等思辨问题。揭开了论文写作的神秘面纱,让学员们茅塞顿开,克服了论文写作的畏惧心理,在讲座进行中,学员们以一线教师的视角方式进行互动交流,切实提升了学员们论文写作的水平。在引领中,我进步着。

三、名校观摩,更新观念

在培训期间,应学员们的要求,培训团队安排我们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观摩学习。马丽萍老师在《气候因子》这一节课的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情,以“学案探究”为框架,以小组合作讨论学习为模式,以资料和图表为载体,以多媒体白板为辅助方式,从太阳辐射、下垫面、洋流、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课堂设计新颖、学生配合默契、课堂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效果突出。在观摩学习后,马丽萍老师介绍了学校地理课程的设置、学校地理课堂的教学组织、学生的个人素质构成等,听课教师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节课的认识。在讨论中,我明显的感觉到,教育理念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学生素质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教师课堂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授课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由此,我们建议在以后的培训中,进行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同课异构”比赛观摩和“同课异构”的联合教研。在观摩中,我思考着。

四、名师交流,分享成功

这次培训的教师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一线地理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绝活”。在学习中,付亚维老师的课题研究;于吉海老师的论文撰写;陈国老师的“问题教学”;吕建恒老师的“幽默课堂”;田建新老师的“学案导学课堂”;张震老师的“探究课堂”;覃东升教研员的且行且实践理念;成静静老师的“摄影课堂”;再加上培训专家中李万龙老师的“可视化课堂”;李宗录老师的“评价性课堂”;李京燕老师的“立德树人课堂”;林培英老师的“建模课堂”等。让我们应接不暇,收益多多。在吸收中,我提升着。

五、野外实践,开阔视野

在本次培训中,培训团队还设计了到北京门头沟区爨底下野外实习。光是“爨”字“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把“火”烧的历史,就给我们“露了一手”。爨底下为代表的西山山脉,是华北地区地形地貌的复合区,是集地质地貌文化、聚落文化、商旅文化、军旅文化、民俗文化、史前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区。申玉铭院长结合地质、水文和地貌特征,跟学员们介绍历史时期聚落形成的条件;聂宝锋博士带我们进行岩石的识别、褶皱地貌的考察、断层地貌的考察、水文地貌的考察、河流水文条件的考察、河流凹凸岸的识别、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GPS定位仪的使用等。结合北京四中李京燕老师的野外考察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于吉海老师野外实践活动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学员们被震撼了,深深的认识到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新课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疲惫中,我收获着。

六、高端学习,汲取精华

在培训期间,我一直在想,作为我国的高端学府,北大和清华会是什么样子的学习氛围呢?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不辞辛劳,每天晚上奔波在北大和清华的讲座课堂,进行高端学习,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廖可斌教授的读书三力:愿力、眼力和精力讲座,廖教授结合自己的读书阅历,向读者介绍读书的方法不在华丽而在有思想;读书的内驱动力立足于自己的需求;读书要有选择性;建议读者要:愿意读书;选择读书和精心读书。进而拓展到人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家庭发展的动力在哪里?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国家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最后得出:人生不在于你获得什么,而在于你经历什么。莫多闻教授的《环境演变与中华文明探源》,分析了以气候、地貌和水源为代表的环境变化对古老中华文明的演变的作用。通过历史和地理的大尺度演变分析,让读者了解环境在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的具体影响。在拓展延伸中,提到现在的全球变暖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演变影响,提出培养公民环境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奔波中,我幸福着。

七、国粹欣赏,职业升华

在蒙蒙细雨中,漫步在圆明园景区,看着大水法景区的断壁残垣;牵挂着十二生肖铜兽的流离漂泊;回想着郑和下西洋的雄伟壮观;假设我们的地理视野如果在当时再开阔一些;假设我们的地理知识如果在当时再丰富一些;如果地理大发现出现在古老的中国;现在的世界格局会是什么样子;想想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昌盛,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复兴;作为地理人,我们应该迎头赶上,不要让历史的机遇再次失去。穿梭在八大胡同,在惊叹于古老的建筑艺术的同时;我更加惊讶祖先丰富的地理知识视野。科学的排污系统、合理的光照条件、精准的通风设施,天人合一,风水即地理,生活即地理。在国家博物馆,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揣测着作者的创作意图,我突然联系到地理课堂中的“立德树人”思想。我们的每一节地理课堂,都体现着教师的设计意图;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体现着教师的塑造理念。我们的教育,不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吗?不就是通过知识熏陶,让他们懂得学习的目的就是让自己举止优雅、行为文明、语言得体、穿着体面,体现一定的人文素养吗?在欣赏中,我陶醉着。

八、看望恩师,肩负责任

在培训期间,打听到自己的初中班主任在北京定居,想想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老师,约一要好同学,登门看望恩师。听到学生要来,老师早早在家门口等待,师生3人在老师家包饺子,唠家常,忆往昔。看着恩师满头的银丝、慈祥的面孔、蹒跚的脚步,感叹岁月如歌,人生有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场景。想想我们的课堂,应该留给学生“成长的痕迹”和“青春的脚步”,为他们的发展尽心尽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想想培训期间,作为培训项目负责人的林培英先生(之所以没有称为女士或教授),带着一身儒雅、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份谦逊、带着一份“仁者之心”,这难道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畅想未来场景,我还会来看望作为“恩师”的林先生的。在感恩中,我回报着。

九、训后反思,突破自我

通过10天的集中学习,学员们的教学观念得到改善、教学理念得到提升、教学视野得到拓展。所以才有了“诗人”吕建恒老师的“天命之年进京,首都师大修行”的感悟、“才女”傅亚维的“因为感动,所以用心”、“教授”于吉海的执着“有为”、“专家”陈国的课堂践行·····。同样的反思培训,我们的建议是最好在培训前搞一次“需求调查”,有针对性的聘请专家,解决学员的具体问题;要求学员在培训前“遴选问题”,以便在问题讨论中有理有据;建议对学员进行后期追踪调查,总结培训的实际效果;建议让专家和学员们进行座谈交流,让专家接地气,让学员们上台阶。在反思中,我突破着。

事实证明,带着准备的学习是成功的;互动交流的学习是收获的;无私付出的行为是高尚的。正如首都师范大学周建设副校长在结业典礼上所言,理想的“种子”已经播撒,作为“种子”的一线教师将大有可为,希望通过“种子”教师的带动作用,带给中学地理教学一个崭新的春天。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6-2-18 21:00
机会很难的,最重要的是过后的总结也很到位。
引用 2016-2-12 20:09
国培,可是难得的学习、“进补”机会
引用 2016-2-11 20:08
真幸运有这么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
引用 2016-1-27 16:42
哎,地方偏僻啥也不知道,好在这里还能学习。
引用 2016-1-21 21:34
于老师这篇博文是真正的干活啊!给我们年轻😄很好的指引,原来参加培训都这么有学问,参培前的准备,参培时的全力投入,闲暇时间的有的放矢,训后的真诚反思突破,佩服!

查看全部评论(5)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8 17:12 , Processed in 0.05512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