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人口迁移”。
在学案的设计上,我在预习中首先公布了上课默写的主要内容,其次设计了一个关于学生自己家庭有无迁移及迁移原因的小问题。其动机一是因为必修二的人文地理,我们需要对一些基本东西进行整理以应付考试;其二是通过一个班级学生的自身经历,来多方呈现影响人口迁移的多种因素和经常性因素。或者简单的说,我想要结果,也想要“过程”。
果然,课堂之上,学生自己家庭的经历简述引起了其他同学的高度关注。在9班,有位同学介绍了他们家的迁移情况,祖籍山东,后转到安徽,然后到江苏。问及原因,他说,第一次迁移是因为当时的抗日战争。第二次迁移是为了做生意。很简单的介绍,但因为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样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让全班学生印象深刻。在2班,一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他爸爸是安徽的,他妈妈是江苏溧水的,现在来到了张家港。也是为了更高收入的工作迁移了过来。他说,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哪里人了。呵呵。我没有深问,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开始大笑了。这个过程不就蕴含了家庭婚姻的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吗?
为了进一步明确一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我打出了一些事例,其中有这么一条:照片上的小王,明天要从厦大正式调往爱人工作所在地南京了,引起这一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内容来自网络课件)。学生站起来支支吾吾,说不出是婚姻或家庭因素。而旁边的同学却很直接“爱情”——“因为爱情”……学生又是笑。
是啊,就是“因为爱情”!但在考试中,学生这么回答,我们有这样的参考答案吗? 在《人民教育》今年的第3期上,姜怀顺的一篇文章很值得一看:《毫厘之间——由几个概念引发的思考》。其中在论述教育和教学时,讲到了这么一段话:“就教学而教学,脱离教学而言教学,或是为了课堂抓课堂,囿于课堂论课堂,都在使教师和课堂渐渐远离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品格、思维质量和创新精神。”我想,提出“因为爱情”的学生,他能很好地把自己生活感受和事例相结合,他是理解这个现象的。他把这活泛而有些时尚的词语从生活带进了课堂,激起了一池春水。 因为爱情,而有了我们;因为爱情,而有了世界上一种最美、最浓的感受。我想人口迁移,完全可以“因为爱情”。 |
chinasun: 课堂能意识到什么是好的,那就怎么上。至于知识,不必求全,有很多东西教师交不完,也是教不了的。
NickYang: 虽然还没有直接面对学生上课,但是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种纯真的课堂氛围,也就是师生之间在课堂上收获了积极情绪体验,寓教于乐,且理论联系实际,赞之!这个内容 ...
chinasun: 让您失望了
ppzys: 以为是《因为爱情》版的地理知识汇总,原来是来自课堂的偶然问答,有趣!
庆龙梦幻之地: 只要不是那么赤裸裸的,金钱有什么错吗?不过,不要引到“至上”的境界!您说呢?
庆龙梦幻之地: 只要不是那么赤裸裸的,金钱有什么错吗?不过,不要引到“至上”的境界!您说呢?
书生: 多么好的一句,因为爱情。
我一直认为,人文性就是真实性的生活,如果学生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生活的体验,那就是这节课最大的意义。
庆龙梦幻之地: 因为爱情,很美好的因素,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用这句话说明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经济因素,可以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利来 ...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30 17:25 , Processed in 0.06855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