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到一个问题,如何教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用剪刀呢?一个小孩从来没有用过剪刀,但是他今后必须学会呀。怎么教他呢?嗯,这样吧!有两种教法: 第一种教法:先给他讲剪刀的历史,剪刀是怎么来的?再给他讲剪刀的结构,然后给他讲剪刀的使用方法,最后讲剪刀使用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哈哈!这个可怜的小朋友一定晕了! 第二种教法:给他一个个任务。首先让他用剪刀剪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再让他剪一朵梅花;再剪一个五角星。。。。。。 哪种方法能够让小朋友最快掌握剪刀的使用呢?我想第一种方法估计这个可怜的小朋友已经晕了,还是不会使用剪刀;而第二种教法可以在他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熟悉剪刀的使用。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的地理图像教学。地理图像是什么?不就是一个工具嘛!一个地理研究和学习的工具。如何开展地理图像教学?传统上很多老师是在高三搞一个“地理图像专题”。事实上图像教学就像使用剪刀一样,是在应用中学习的。如何在应用中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个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时候学生就知道了这种图像的读法,这种图像的用途。 因此,我认为有效开展图像教学就是看老师能不能结合图像设计出不同的任务。以前写过一个《忽悠地理 之 鬼子进村》(或见《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年第8期《等高线的故事》)就是通过“游击队应该埋伏在哪里伏击鬼子”这样一个任务来让学生学会使用等高线图。再如:在讲授农业的区位条件的时候,可以先告诉棉花的生活条件: 光照:全年2000小时以上; 热量:七月平均气温24℃以上; 全年大于10℃的积温在3500℃以上; 降水:全年降水450-650mm最宜,一般不宜超过1200mm; 地形:平原或盆地中较为平坦的地区。 然后请同学们在中国的日照时数分布图、七月份气温分布图、中国大于10℃的积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地形图上分别描绘出适合棉花种植的区域,然后进行叠加得出我国棉花到底适合种植在哪里(安迎老师课堂实录片段)。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光照、热量、地形等都会影响农业的区位,而不是去背那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完成这样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就熟悉了各种等值线的判读了。 来吧,看看我们能够设计出一些什么样的有趣的“任务”呢? ![]() |
zgmm: 如何体现过程和方法?这样的微格教学片断的设计,很能给大家启发。
qlzhu2003: 我也同意龙老师的说法和做法。龙老师总是有那么多点子,佩服!
苦墨斋主: 你看,这位小兄弟就比我理论水平高!我就佩服这样能够提炼总结提升的!哈哈!我只能叙事,不会搞理论哦,正在补理论课。
张坤: 说得好,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新知并非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由学生在自有经验基础上自主建构形成的。老师要当好学生新知形成的“接生婆 ...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30 19:19 , Processed in 0.0598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