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授课内容: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 民族的大家庭 授课时间:2009年9月17日 授课年级:八年级 学习和使用新教材已经有将近六年的时间,我个人认为新教材的成功是因为它特别重视地理和生活的关系,让地理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在《多民族的大家庭》这一节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因为贴近生活,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一、调查班级中少数民族的学生,并请学生介绍本民族风俗习惯等相关情况。 在引入新课的教学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请少数民族的学生介绍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学生对此感觉到新鲜而有趣。虽然大家每天朝夕相处,但对少数民族还是有神秘感。通过介绍,既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而且也学到了有用的知识。通过调查,每个班级的少数民族学生都在3-7人之间,有大家熟悉的朝鲜族、满族和回族,也有大家不熟悉的土家族、苗族、蒙古族、白族等。9班李湘媛介绍苗族的风俗习惯—吃五彩饭、11班何林格格介绍满族如何过端午节、13班介绍蒙古族体育比赛项目和待客习惯等都非常精彩。尤其是12班的姜宇泽同学,他是一名朝鲜族孩子,对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体育比赛项目等都作了详细的介绍,我请他为同学们说几句朝鲜语,他感觉到非常得意和满足。因为这个孩子平时就非常乐意表现自己,但脾气倔强、爱冲动,身上又有很多小毛病,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我就这个机会,对他进行了教育。当他介绍完毕坐下之后,我对他进行了表扬,但同时又补充说到“朝鲜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注重长幼尊卑,彬彬有礼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看到他脸红了,把头深深的埋在了桌子上,我知道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我也很欣喜。 二、学习语言文字,请学介绍钱币上的各民族文字。 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对学生来是很陌生的一个问题,不仅听不懂,而对文字的了解就更少。我请学生拿出随身带的人民币,在一块钱人民币的背面有五种文字,请他们对照课本,看看都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学生高兴认真的查对,并纷纷举手回答,他们发现原来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离他们这样近。我也拿出自己收集的旧版人民币,通过人民币正面的少数民族头像认识各民族服饰,从而了解各少数民族特点。 三、学习风俗习惯,请有特长的学生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或演唱少数民族歌曲。 学校的庆建国六十周年校园艺术节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各班都有具备文艺特长的孩子,我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请有特长的学生表演少数民族歌舞,其他同学在欣赏的同时,也了解到各少数民族的歌舞特色。如:新疆舞的动脖、蒙古歌舞的抖肩、傣族的孔雀舞等等。 总之,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虽然六个班级的教学都很成功,但也有两个问题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班级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由于多数生在牡丹江,长期和汉族人生活在一起相互融合,对本民族的相关知识了解很少,有的学生甚至一点也不了解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比如说土家族、白族,他们只知道的家乡在哪里,而对本民族一无所知。再比如说满族,在各班级中满族的学生占很多,但能介绍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人却屈指可数。他们自己也很遗憾,自己不认识满文,不会说满语。我查了一下资料,满族人口数量众多,全国超过500万,但能认识满文的还不足50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2、由于设计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整节课学生都处在一种兴奋的活跃状态,怎样才能更好的调控课堂,使整节课教学张弛有度,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
刘登宇: 人文素养的培育,就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之中。我认为本节课相当精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现很好!
chinasun: 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生活中学习有用的地理——这句话很流行,我却看着有些问题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30 21:01 , Processed in 0.07231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