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星韵地理网 首页 星韵新韵 查看内容

也来晒晒我的第一节课

2011-9-10 01:00| 发布者: 天空之城| 查看: 630| 评论: 23|原作者: 锦江渔夫

摘要:   不少老师在星韵晒自己的高一第一节课,我也来凑凑热闹。    我的第一堂课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从湘教版《地理Ⅰ(必修)》上学来的。)  一、地理学是什么?  之所以提出这 ...
  不少老师在星韵晒自己的高一第一节课,我也来凑凑热闹。
  
  我的第一堂课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地理学是什么?地理学做什么?(从湘教版《地理Ⅰ(必修)》上学来的。)
  一、地理学是什么?
  之所以提出这么样一个问题是因为我认为让学生对地理学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先做调查:你认为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不少学生感到有点意外,大概是在想:我初中又不是没学过地理,我还会不知道地理学是怎么样的一门科学?)
  调查的结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少有学生回答地理就是讲哪儿有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说地理是讲一个地域的地形怎么样、气候怎么样、有些什么样的河流等。学生对地理学的认识似乎已经从“一门讲哪儿有什么的学科”进化到了“一门描述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学科”。学生们对地理学的认识很不完整,但我已经看到了他们在认识地理学上的进步。
  在这一部分当中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学科属性: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体系。地理学跨了两大学科体系,但又与这两大系统科学有明显不同,所以钱学森甚至提出应当把地理科学作为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列的一门系统科学来进行建设。
  二、地理学做什么?
  之所以要讲这个是想让学生明白:不管我们选择文科还是理科,不管我们将来是要从事决策相关工作还是仅仅一位普通老百姓,都是需要一定的基本地理素养的,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现在不少学生学习功利性太强,认定自己将要选择理科于是早早地就放弃了对地理的学习)。
  如果你是一位决策者(如地区领导人、企业高管等)或者是为决策者提供咨询的专家,那么基本的地理素养将有助于你在工程建设、选址等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举例:
  ①成都府南河的改造、三峡工程的建设有违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下图是改造后的成都府南河)

  ②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
  (下图是2010年8月5日映秀被洪水围困的情景)


  ③分厂或分店的选址实际涉及地理学当中的区位理论。
  告诫大家:如果你以后成为了一名决策者,不要做被子孙后代唾骂的事情。
  如果你仅仅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基本的地理素养,将有助于你认识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等。
  举例:
  ①记得2007年4月初去海螺沟旅游时有老师问我,为什么二郎山那边看到山坡上郁郁葱葱的,而山这边却显得很荒凉?贡嘎山顶的雪和海螺沟的冰川到了夏天还有吗?
  ②伊拉克战争中联军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控制了伊拉克全境;而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反恐战争,从2001年至今,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不但没能消灭反美的塔利班组织,反而是近来出现了塔利班卷土重来之势。为什么?
  
  
 已同步至 锦江渔夫的微博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2015-9-6 19:56
锦江渔夫:   呵呵……为什么要给定论?这节课并不是要求学生讨论“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只是想让他们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决策者有一定的地理素养——不管是最终做 ...
总有这样的感觉得课堂上抛出问题后,而最终没有解答的话,会觉得少了点什么,觉得话没说完。看来我这毛病要好好改改,也许就是因为我太多的灌输,导致学生不会思考,思想比较呆板,沉滞。学习啦
引用 2013-8-12 16:35
最近也在思考对高一新生的开学第一课怎么上?即要能反应出自己学科的特色,但是又不能落俗套要说说学习要求等等,40分钟不长,不过要能抓住学生眼球,捕获学生“芳心”是要好好思量。
引用 2011-10-9 18:15
我尝试写了一份第一节课的教案,现在看了叶老师的,再对比自己的,突然就发现所举的例子面太窄了。
引用 2011-9-9 20:33
mablackhorse: 第一节地理课尽可能简单易懂,学生刚上高中最害怕的两门课一门地理一门物理,一些专业性强的术语是不是可以在具体化一些,我的愚见 呵呵
谢谢您的建议!让学生能听得懂我们说的话很重要!
引用 2011-9-9 20:30
云帆沧海: “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体系。地理学跨了两大学科体系”我想地理学所涵盖的体系不只这些。补充下地理学的特点 综合性  区域性(空间和时间上相互联系)  ...
谢谢您的建议!第一节课只是想纠正一下学生们对地理学的不正确理解,并让他们意识到基本地理素养的重要性,所以没想过要对地理学是什么进行深入的介绍。
引用 2011-9-8 10:21
第一节地理课尽可能简单易懂,学生刚上高中最害怕的两门课一门地理一门物理,一些专业性强的术语是不是可以在具体化一些,我的愚见 呵呵
引用 2011-9-4 08:32
“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体系。地理学跨了两大学科体系”我想地理学所涵盖的体系不只这些。补充下地理学的特点 综合性  区域性(空间和时间上相互联系) 动态性  多样性(研究方法)
引用 2011-9-3 23:18
好的,说得对,我喜欢这里能畅所欲言。
我不会多心的,只有多谢!真的
引用 2011-9-3 23:11
星星知我心: 初来星韵,无意间看到此贴,随性而发。呵呵呵,如言辞有失妥之处望海涵。
不过我还是认为可另选例子,说服力更佳。
  星星老师多心了。网络教研,需要的就是讨论。如果大家都意见一致,网络教研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就没有言辞失妥之说。常混迹于星韵几年,在我的记忆中星韵还不曾有过言辞失妥的人身攻击。
引用 2011-9-3 22:50
初来星韵,无意间看到此贴,随性而发。呵呵呵,如言辞有失妥之处望海涵。
不过我还是认为可另选例子,说服力更佳。
引用 2011-9-3 22:32
星星知我心: 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是——“二、地理学做什么?”;而在后面的举例中有“②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这个内容;但并没有给出一个定论,我感觉这样不可取— ...
  呵呵……为什么要给定论?这节课并不是要求学生讨论“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只是想让他们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决策者有一定的地理素养——不管是最终做出原址重建的决定还是做出易地重建的决定。
  学生如果反问我,我会说出我的意见,但我同时我会说明我的意见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对于映秀镇应该原址重建还是易地重建,需要决策者有一定的地理素养,但并不是有了地理素养就一定可以做出科学决策的。
引用 2011-9-3 22:21
要把它吹得神乎其神的,让地理来得更猛烈些吧
引用 2011-9-3 22:20
留有一定空间让学生畅想当然在很多时候是必须的、必要的,呵呵,我并未一味排除这种做法;只是感觉在第一节课上,且主要是想阐述“地理用来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要晒出可以淋漓尽致发挥“地理功效”的例子显得更好罢了。嘿嘿嘿
引用 2011-9-3 20:43
星星知我心: 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是——“二、地理学做什么?”;而在后面的举例中有“②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这个内容;但并没有给出一个定论,我感觉这样不可取— ...
未必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答案就好,这里关键是对学生探究意识、辩证思维的引导,我们现实生产生活中很对反面的例子就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定论”带来的后果。
引用 2011-9-3 19:01
老师的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是——“二、地理学做什么?”;而在后面的举例中有“②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这个内容;但并没有给出一个定论,我感觉这样不可取——尽管这更能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培养其创新思辨的角度,但在第一节课上,还是最好例举有明确倾向性答案的案例为好,毕竟你要呼应或说明的是——“二、地理学做什么?”万一学生反问您——“看看,咱老师这深厚的地理知识,都不能搞定~~~,那我们更不能~~~”
吹毛求疵,一点浅见.   呵呵呵
引用 2011-9-3 16:26
学习有用的地理
引用 2011-9-3 11:46
虽然一些地理事件的影响可能是暂时没有定论的,但只要我们帮助学生看到正反两派的观点和证据,目的就达到了。个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应该是给学生一个整齐划一的观点或意识,而是为着人类更好的生活要允许不同意见的积极表达,然后引导学生健康行动。
引用 2011-9-3 08:33
借鉴中,上课时虽然纲目跟叶老师讲的差不多,但举例子的实践意义和针对性就差了不少
引用 2011-9-3 05:37
和现实结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过一些不定论的东西最好避开
引用 2011-9-3 00:20
长江口口: 三峡工程的建设有违可持续发展?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结论并非那么简单。
  个人一直是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有违可持续发展原则的——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评价三峡工程当然是利大于弊,但从生态的角度来说三峡工程绝对是弊大于利。我国大型水坝的建设正在走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
  映秀镇原址重建是否科学?我也不知道,我也没法、也不可能给学生一个定论,所以我只是提出了这么样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知道映秀镇究竟应该原址重建还是异地重建的决策需要决策者有一定的地理素养。

查看全部评论(23)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13:26 , Processed in 0.0861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