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心晴天天向上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146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创设情景,突破难点——以“地方时和区时”的导入为例

热度 4已有 729 次阅读2016-2-24 08:17 |个人分类:教学感悟|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地方时

       在学习到地理必修一的“地球的运动”一节的地方时和区时教学过程时,教材限于篇幅,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有一张图表和结论式的陈述性知识。我考虑到如果按照教材上直接介绍地方时、时区和区时,学生会感到陌生和困难,再加上一些计算的话,更加无从下手。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可以把时区和区时的确定作为一个教学情境来设置,逐步导入时区和区时的概念,学生从中会受到许多启迪,能加速学生对地方时和区时相关知识的学习。

情境一:师:同学们,看一下我们的方位,假设南北方向的每一个小组就代表一条经线,每一小组的时间相同。最西边的小组把手表时间定在八点,每向东过一个小组把手表调快四分钟,那么,我通知下午两点我们在一起开个短会,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笑起来)那还不乱套啦,过四分钟来一组,再过四分钟又来一组。

师:那么我们怎么办好呢?

生:统一时间呗。

师:那我们每一组时间都不同,以谁的时间为准呢?

生:(激烈的讨论后)以中间这组为准,因为两边和他们调时间都比较方便。

师:好,我们以中间的这组的时间作为标准时间,中间这组的时间就作为我们班的统一时间。

师:那么大家想想地方时、时区、区时怎么理解呢?

生:每一小组的时间就看作是地方时吧。

师:对,我们小组是南北方向,所以记住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生:我们高一(2)班就可以看做一个时区,比如东2区。高一(3)班就是东3区,以此类推喽。区时嘛,就是每个区的统一时间吧。

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全球的时区是怎么划分的?区时是怎么计算的?

这样导入,让本来很抽象陌生的地方时和区时一下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印象深刻,区别了概念,加深了对地方时和区时的理解。

情境二:在讲到时区和日界线时,我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导入:4109点多,一位老太太凭着一张中奖8000美元的彩票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花旗银行要求兑现,遭到银行拒绝。因为按票面规定,中奖领款日期是49日,老太太痛惜不已。

这时我问学生:你们能帮这个老太太想想办法挽回损失吗?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有的说这能有什么办法啊,彩票都过期了。

有的却说好像日界线两边的日期不一样啊。但具体怎么办却说不清。

      到这时我看到学生已经开始思考并充满好奇,就继续接着讲下去:有一位中年人对老太太说:这张废票3000美元卖给我吧。老太太心里想,这张废票反正无用处,也就同意了。中年人拿着废票马上乘飞机从马绍尔机场飞往檀香山,1小时后飞机降落在檀香山机场,这时当地时间是4911时。中年人以 3000 美元买到的中奖彩票一下飞机就向檀香山花旗银行领取8000美元。死票复活,这是怎么回事?上飞机明明是410日, 怎么下飞机变成了49日,难道时光可以逆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地方时和区时一直是这部分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是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称之为难点,我们就不能企求一步到位,务必注意分散难点,不至于使学生望之却步,通过创设情境,贴近生活,引起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小活动和讲故事,我把学生带入了设定的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之下,一步步完成了学习目标。试想,如果没有我创设的情境,地方时和区时的教学目标或许也能完成,但是,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方面肯定会大打折扣,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老师学习,而没有带着问题,没有联系生活学习。在缺乏鲜活目的驱使下的学习,学习效果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案例反思

        地理情境教学,就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地理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地理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发现情境教学在地理课中的重要作用。高一的学生学习目的性还不是很强烈,而“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又安排在第一章,学生从一开始会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是他们学习的主要驱动力,甚至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成为他们学习地理的动力。因此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在地理课堂中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是保证学生学好地理的前提条件。而为学生创设各种问题、探究以及活动等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性,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那么,可以通过哪些方面来创设情境呢?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生活实际,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也是最感兴趣的。许多地理课的内容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如人类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天气的变化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地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就可以让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结合课本知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收听、收看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然后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察、分析实际天气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如冬天强冷空气南下过程出现的一系列天气变化,又如北方大风扬沙、南方的寒潮等天气,教师把它与教材中所描述的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地分析比较,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关心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结合故事创设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典故创设教学情境,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讲到“洋流”时可讲到一个这样的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曾使用密度流,给英国以学生打击。当时,德国的潜水艇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依靠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很顺利地通过了由英军严密反守的直布罗陀海峡,由于德军关闭了发动机,没有声波等的传递,巧妙地躲避了英军的监视,在密度流的帮助下,绕到英军的背后,突发袭击,给英军很沉重的打击。教师引入这样的帮事,即能帮助学生了解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又能营造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

三、以设疑创设情境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相关的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积极动脑,逐步深入地探索问题的实质,主动学习。如在《地球的运动》的“五带的划分”教学中,教师可以假设:如果地轴与黄道面的倾角为80度,那么地球五带的分布范围会有什么变化?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阅读,教师的指导,最后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地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以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育学认为,个体的发展离不开主体的自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如果不面对全体学生,没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就是失败的教学。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如多媒体教学,能极大地为学生学习地理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唤起其注意,激起同学们获取知识、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就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电化教学通过电脑模拟,可以近似地再现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让学生的情感受熏陶,从声、光、形、色、音等多种信息中获取知识。例如,在讲述“宇宙中的地球”时,可以搜集大量的各种天体图片、资料,播放探索外星人的视频,创设氛围,学生激发情趣,活跃思维,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这时再进行设疑,学生会根据播映的内容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样,学生既可得到美的享受,又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lzdlmhb 2016-2-24 08:47
不错的,有思想的老师
回复 June 2016-2-24 18:19
很有想法,又学一招
回复 tabzh 2016-2-24 22:39
向你学习,很会思考
回复 xiena523 2016-2-25 10:44
最近也在上时区和区时,感同身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20:15 , Processed in 0.0838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