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ulie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20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深挖教材,强化学生信息提取能力

热度 1已有 577 次阅读2017-11-22 23:34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最近复习到城市化,人教版教材在31页给出了长江三角洲在1985年和2000年的城市化示意图。在高一的教学过程中,这一幅图只是城市化的一个感性认识,教学重点在于上面那一段话。在一轮复习中,对这一段话进行再次梳理,并结合了相关知识。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取得巨大进步。”这一句话和32页的“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相呼应,说明生产力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动力。

2.       东部沿海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强调一个地区,东部沿海,而且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必修三讲到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国内的政策背景和国际的产业转移,是当地城市化发展的契机。这里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多应该是国际上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的产业正在升级,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适时的打开了国门,东部沿海经济腾飞。

3.       一方面,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这一句话里面提到城市化的表现之一:人口由乡村迁往城镇。人口为什么迁往城镇?为什么是社会生产力进步之后?人口发生这样的迁移之后农村人口是否会减少?原有城镇规模因何扩大?作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4.       “通过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新设了一大批市、镇”。为什么城市等级在发生变化?城市等级提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契机让政策进行了调整?作为课堂问题小组讨论。

5.       这种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学生通过对以往笔记的查阅,轻易的说出了城市化的三大表现:人口城市化、用地城市化、产业城市化。

 

课堂问题处理: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明确提出城市等级提升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规模的改变。有部分学生认为是我国的政策对城市等级进行了干预,也有学生立即反驳,我们国家的城市等级划分是政策手段,但还是遵循一般规律的,并举例说明2015年城市等级新标准的实施理由。我们国家的人口不断增加,导致区域人口增加,人口规模的改变让城市等级进行提升。这一个问题设置比较简单,也检测了学生对第二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课后问题处理:

1.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镇的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具有拉力而乡村具有推力,较宽松的户籍制度和交通通达度的提高让人口迁移变得容易。这一类学生主要是查阅了当年的笔记,缺少自己的思考。

我进一步提问:乡村人口都迁往了城镇么?那我们的农业生产怎么办?

立即有学生说:有农用机械可以替代迁出的劳动力。另有学生补充,是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生产工具,所以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种地了,大家可以出去看看世界。

进一步引导:机械化提高,是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变化了,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少了?

有学生反应过来,劳动效率。也补充还有产量增加了,一个人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养活家里的所有人,甚至有多的可以出售赚钱。

归纳:工业化发展让农村的机械化水平提高,效率提升,有了富余农产品和剩余劳动力,所以农村人口可能会把目光瞄向城市并向城镇迁移。

2.       农村人口迁出,总人口会不会减少?这个问题学生有了争执。有人认为会减少的,也有认为会增加的,分别说明了理由。在这一个问题上比较遗憾的是学生是凭自己的主观臆断推测农村人口的增减,没有看到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

归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考虑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的和大于0,当地人口是要增加的;两者的和小于0,数量则会减少。

3.       拓展延伸: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究竟是那里的农村人口呢?东部区域和全国来看是不是一样的迁移方向?

最开始学生一致认为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人口迁往东部沿海城镇。而我们在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个题,问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中部乡村迁往东部沿海。第一,我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人口迁移的数量上来看,中东部的人口迁移应该占有较大的绝对值;第二,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地理位置较近,迁移更加便捷;第三,西部经济落后,交通条件差,人口迁移困难。当提到这一个题的时候,学生都想到了当时的错误,只是没有深入理解导致再次犯错。

4.       城市的拉力有一个是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哪来的?出现的时间依然是改革开放后,工业化进程加快。学生提到了经济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第一,东部沿海承接了发达国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第二,经济的发展让人均消费水平提高,需要更多的生产生活资料,必须要扩大工业生产,以前零散布局的工业用地逐渐演变为工业区,劳动力需求增加。而刚好农村时出现了剩余劳动力,人口因此进行了迁移。

归纳:工业化让城市有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迁入的劳动力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这些劳动力也是消费者,促进工业生产的同时也拉动经济内需。

总结:这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谨慎多了,而且进行了一定的思考,这一段文字的解读还是有一定启发的。同时把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相联系,深刻理解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希望以后这样的教材解读在课堂上体现的多一些,也希望学生的思考能够更深入,才能在考试时审题更精准。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贾益民 2017-11-23 17:50
?生产力的进步?
回复 sulie 2017-11-23 20:16
贾益民: ?生产力的进步?
工业化带动生产力进步,推动城市化
回复 贾益民 2017-11-26 12:14
余愚钝,不知道对错。
回复 sulie 2017-11-26 19:34
贾益民: 余愚钝,不知道对错。
是哪里呢?也可能是我思虑不周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22:16 , Processed in 0.06885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