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胜天虎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21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把握高考方向 提高地理复习实效

已有 657 次阅读2016-3-31 08:46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提纲】

一、以课改为指导,把握高考大方向

二、从近几年试题特点看文综地理高考趋势

三、关于文综地理后期复习的几个问题

 

一、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把握高考大方向

1.新课程核心理念解读

(1)课程功能定位

 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功能)

(2)课程内容:

 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3)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

 选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一标多本);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教学顺序和时间安排的自主权等。

(4)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6)课程管理和设置

改变了长期以来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和学校的适应性。

2.地理课程标准(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基础内容的复习; 自然地理培养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人文地理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等。

(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差异性作业等。

(高考试题的难易结构和试题区分度问题;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增加试题的选择性)

(3)重视对地理问题方法的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考查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

(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3S技术在地理学科研究和区域中的应用)

(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

3.学科教学要体现地理教育的核心价值

(1)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

地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资源、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是地理教育的一个核心价值。要用案例,让学生真正理解人与自然需要和谐相处,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要尊重自然规律。

(2)欣赏自然的素质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教育

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半数。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缺乏对大自然的体验,缺乏对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的感性理解。这是地理素养的问题,也是地理教育的问题。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怀是地理教育的责任。

(3)空间信息获取、分析和空间想象力

在信息时代的海量数据面前,学生要学会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空间架构起来,建立相互联系。这是地理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地理学强调的就是空间布局和结构。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空间分析能力都会是很重要的。有想象才有假设,这是兴趣的激发点,也是探究问题的出发点,更是设计科学方法证明或推翻假设的基础。

二、从近几年试题特点看文综地理高考趋势

1.能力立意和价值观立意更加明显

新课改的地理课程标准关于地理的课程理念为(1)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方法的探究。(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基于此,体现在高考命题上,由早期的考查知识转变为注重能力的考查。文综地理能力主要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和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四项 。每项能力考查又分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从命题意图看,每一道题都力图着重考查学生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的能力。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看,能力立意的方向更加明显。

地理高考价值观立意是在2014年提出,2015年高考试题明显体现出来的一种新变化。高考试题立意体现的价值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国家意志的主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其既包括与时俱进的的改革开放意识、时代特征和全球视野,也包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体现学科思想的文化内涵的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包括学科思想和学科素养,以此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和学科学习的有效激发。

 

 

 

 

 

 

 

 

 

 

 

 

 

 

 

 

 

 

 

 

 

 

 

 

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

注意:①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②应试能力也是一种能力

2.注重基础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突出主干知识。注重概念、规律、原理及运用。  

地理学科的任务(研究内容):

(1)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组成和相互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特点和演化规律。

(2)人地关系:双向关系(相互影响);两个方面(正反两个方面)。

工具和方法: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主干知识:

地理基本原理、规律和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要地理事物分布和变化;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基本概念(问题):

晨昏线;经线、经线圈和地球大圆;纬线方向和纬度方向(经线和经线方向);时区和区时;海平面(与海面)、热量带和温度带;湿地;暖流和寒流雪线和林线(林带);流域与分水岭水位、落差、径流量;凌汛;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等值线和等值距;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天气系统;地质构造及类型、地形、地势、地貌和地形区;水资源和水能资源;赤潮和咸潮;植被类型和自然带;气团和锋面;寒流和暖流;潮汐;交通通达性;区位、区位因素和区位条件;行政中心和行政区域;荒漠和荒漠化;城市和城市化;水体盐度和土壤盐渍化;季风、季风区和季风气候;雾(灰)霾、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等。

【建议】

重视地理概念,加强概念教学。理解概念内涵,抓住地理事物本质(并且注意与相关概念和事物的区别和联系),一定真正弄懂,吃准吃透(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只背定义)。注意把握外延(不缩小、不扩大)。

地理基本原理:

等值线原理、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原理、热力环流原理和海陆热力差异、气候形成原理( 影响气候的因素和气候成因)、降水的成因及类型(人工影响天气原理)、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地表形态原理、水循环原理及影响、湿地林地保护改善环境原理、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形成机制分析、资源分布和开发条件等。

地理基本规律:

地理事物运动(位移)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规律;水循环规律;岩石圈物质循环等。

地理事物(时间)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气温和气压分布规律(水平和垂直)、人口和城市分布规律、区位理论与区位规律(农业、工业、城市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规律等。      

地理基本关系

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移动及影响、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和地球五带划分的关系;气压带风带分布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大气运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水汽、水分与水源的关系;太阳辐射与温度的关系;我国夏季风活动与降水时空分布的关系等。

3.贴近时代、社会和学生实际。突出地理学科的实践性,体现学科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情景化、生活化)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地理基本原理(理论)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用所学地理基本原理(出发点)分析解答相关实际问题(落脚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这方面要求的题目多,频率高。如全国卷试题中出现的海洋滩涂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城市热岛效应、北京卷上的天气预报图等试题内容都体现了这个特点。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如7—8题的人口问题,43题洪涝灾害,44题尾矿的危害的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或世界当今面临的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以试题的形式呈现在试卷中,引导和考查了学生关注社会的角度与能力,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符合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特点。

4.关注时事,考查与地理有关的重要时政问题和热点问题,体现了地理内容的时代性(与时俱进)

地理学科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与当今世界和社会重要问题和热点问题密切相关。在近几年的地理试题中先后出现过极地考察、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红色旅游、新疆融雪性洪灾、日本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及包括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杭州湾大桥、青藏铁路、高速铁路在内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宇航发射与太空环境等,这些内容都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社会性和时代性。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了解时事,与时俱进。如2011年全国卷上考查高速铁路、天津卷上出现“地球熄灯一小时”问题、2012年直接借伦敦奥运会比较伦敦和北京的气候;2013年北京卷考查雾霾及对大气的热力影响。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42题以三沙市为背景考查旅游地理相关问题、2014和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中的光伏发电和海绵城市原理等均属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时政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

5.彰显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图表和区域的考查

(1)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科所拥有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从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试题看,其共同特点是用图多,几乎所有试题均由图导出,根据图来设计问题。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除反映地理时空变化的平面分布图、比例图、坐标图、等值线图等常规图型外,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特殊和新型地理图像在考试中出现并增多如等深线图、风频图、景观图、模式图和地理原理示意图、三维坐标图、影像图(照片)和遥感地图等,值得关注。
    地图考查有下面三种情况:
①直接考查地图知识:如等值线图和地形图的判断等
②通过图表作为载体或提供信息,考查其它方面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此为重点,特别是解读图表内容进行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由图表获取信息,找出条件,分析和解答问题)
③无图用图,无图考图。(需要自己想图、画图帮助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江苏卷)M(纬度,东经30°)N(南纬23°26′东经30°),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双选)

AHm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时刻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此外,注意地图图例。养成看图例、懂图例、用图例的良好读图习惯。

(2)以区域为载体,体现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点,区域定位和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因此,区域地理一直是地理学习和考查的重要方面。该内容的考查在各地各年份的试题中均有出现,并且容易出大题、出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这类考查内容包括:区域定位、区域描述(读图说话,说明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规律等)和区域分析等。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在地理高考中,对区域定位和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区域描述(读图说话式的说明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特征和规律)和区域地理问题分析有所加强。2013年更加明显,例如全国新课标卷一卷中的1—3题标明了美国、墨西哥、哥伦比亚;36题标明了攀枝花、成都、昆明;37题标明了维多利亚湖;42题材料里告诉了三沙市的范围等。学生一看就知道是哪个区域,在区域定位上基本没什么问题。有些题目即使在试题中出现陌生区域,经常可能的情况也是无需定位,只是根据地理原理,进行区域地理问题分析。

注意:区域为载体(平台)。通过区域这个载体,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问题。但不同区域所能反映的主要和典型的地理原理、问题有所侧重和不同。

6.突出试题内容的综合特点

  作为文科综合科目考试,注重综合性仍然是地理考试及命题的重要原则和方向。这种综合既是知识的综合(主要是学科内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高中地理原理、理论与初中区域地理事实材料的综合;书本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综合、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综合等),更是考查能力的综合(四种能力)

  在题型方面,文综地理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查既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非选择题(一般来说,在非选择题中考查综合性更加突出)。

  需要说明的是全国文综地理考试在知识方面,但并不看重和过于追求考查内容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覆盖面,而是体现出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规律等主干知识,某种程度上说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但同样需要地理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7.增强考试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高中新课改提倡和鼓励学生多元化思考,通过增设选修课程,增强课程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体现在高考上,就是在试题设计和所提高的答案上,尝试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性试题和答案。

8.稳定试卷结构,精设材料、科学组卷。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灵活性

2008年以来,试卷结构趋于稳定,试题依据考试说明,不拘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内容,较好地实现了使用不同版本教科书考生之间的公平竞争。

  整个试卷试题编排形式、地理学科特色呈现形式、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均没有变化。试题设问明确,针对性较强。文综新课标卷中地理学科试题大致分为三部分:(1)选择题11题,44分;(2)非选择题部分36、37题为地理学科综合题,分值合计为46分(22分和24分);(3)地理选修内容三选一(两问或一问),分值为10分。

   【注意】

①试卷组卷结构上并不与我们教学和复习顺序一致,往往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②试题难度并不是梯度分布,而是根据题目涉及内容和命题意图而定。

9.试题答案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差异性

(1)一些答案允许一定范围误差(如读图获取量取的数值等)。

(2)非选择题的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具有一定主观性和灵活性(制定评分细则,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变通性)。

10.高考地理试题总体难度呈降低趋势

(1)减轻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

(2)通过考试导向正面引导学科教学

(3)正面激励学生(而不是刻意刁难学生)

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认为,考试和教学都要为培养目标服务,让学科教学与考试评价更加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回归本学科应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水平。臧铁军介绍,在此次改革中,特别强调题目的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试题命制要由“淘汰型”转变为“激励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所有学生都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展示在试卷上。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三、关于文综地理后期复习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基础,回归教材,紧扣考纲,落实考点

1.回归教材抓基础,对照考纲抓落实

(1)看目录,想内容;抓重点,找答案。

(2)对照考纲,解读、细化、落实考点(尤其是重要考点和高频考点):含义(准确理解和把握内涵和外延);区分几种情况,区别对待。(列出清单、逐一过关)

2.想方设法破难点

(1)自然地理:主要是对部分内容的理解、消化、想象和运用。

口诀法:如地球公转速度变化、气压带和风带、大气升降运动和气压、台风和寒潮、大气受热过程、地形与地质构造、中国行政区划和三个经济地带等。

比喻法和拟人化:如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雪线影响因素、地转偏向力、凌汛、河流凹凸岸形态、岩浆活动、大气升降运动与气压、锋面性质、沉积作用的连续性、地带性和非地带性问题等。

演示法:地球自转方向、太阳日和恒星日、锋面类型、地质构造、地中海气候成因、太阳高度变化及影响等。

实际对照法:如昼夜长短变化、大气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异等(放在生活和实际环境考虑)。

(2)人文地理:主要是方法方面的要求。运用地理原理,调动复习知识,整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情况,运用图文材料,获取信息、提炼加工,解答相关问题并注意规范表述。

突破方法:获取信息;分析思路;答题模板;规范表述。

3.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关系

宏观:对地理学科的科学认识和整体把握。主要包括地理思想和地理方法、学科知识体系与结构(知识树)、知识点的联系与综合(教材内容整合重组)、文综地理答题规范训练、模板的建立与运用等。

微观:教材具体内容和考纲具体考点

建议:

(1)既要重宏观,也要重微观。把握宏观,落实微观。二者兼备,有机结合。

(2)先宏观,再微观。通过驾驭宏观,深入复习微观;通过梳理微观更好建构宏观。

4.注意教材重点图及变式

重点地图反映的地理原理、规律和关系 :如地球运动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和热力环流图、气候和自然带分布图、水循环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地理环境整体性图、工农业区位因素图、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地关系示意图等。

要求:理解内涵,抓住本质,注意变式。

(二)做好专题复习

1.选好专题

(1)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不面面俱到。

(2)综合性。根据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以点带面,提纲挈领;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2.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三)关于地理案例的复习和运用

1.案例教学的意义和要求

体现新课程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和未来公民地理素养;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促进学生发展。

2.案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地理案例教学:重点在原理,难点在迁移,关键在方法。

 

3.案例教学的一般方法

(1)学习典型案例

区域及位置;获取相关信息(地理信息、有用信息、关键信息);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解读主要问题(内容、条件、与人类的关系等)。

重点注意:

①时空条件:区域位置和对应的时间及变化

②地理背景:环境特征(自然地理条件是分析区域问题的地理背景)

③区域问题:地理环境与区域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④人地关系:区域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2)挖掘地理内涵

发现、挖掘和强化典型案例材料和内容中所包含的地理内涵(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地理关系等)。

方法:在学习典型案例内容的过程中有机渗透和自然运用,最后再画龙点睛的进行归纳和强调。

(3)总结一般方法

通过典型案例学习,帮助学生感悟和总结某类地理问题的思路、过程和方法。(注意: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符合认知规律)

(4)进行时空迁移

选择新的区域,设想新的情境,进行时空迁移,生成新的案例,分析同类或相关问题。(迁移运用:分析同类事物或现象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相关问题,注意比较与所学典型案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高中地理案例实例分析及变化运用

(1)荒漠化——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非洲热带草原地区的荒漠化)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我国南方地区、东北地区)

(3)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亚马孙流域

(我国不同地区森林资源的破坏和保护)

(4)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以鲁尔工业区和美国“硅谷”为例(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北京中关村、武汉“光谷”)                             

(5)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我国南方山区农业生产问题)

(6)流域综合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长江流域地区)       

(7)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其它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8)能源及利用——山西 (内蒙古的能源开发利用)          

(9)产业转移——东亚地区 (我国产业转移问题)

(10)流域开发——美国田纳西河流域(我国小流域治理和水能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四)树立和强化地理时空观念

1.地理学科的时空尺度

(1)时空条件及尺度大小(时空条件,空间范围、时间跨度)

(2)时空及变化:地理事物分布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及变化;

特别注意指导学生认真审题,注意时间变化或在时间方面的具体(特殊)要求。

注意时间变化:

【例1】(2011年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例2】(2012北京文综卷)2012727日~8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

1.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D.日出晚,昼短夜长

 

【例3】(2010年新课标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

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      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

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      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

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

A.气旋缓慢过境                B.冷锋缓慢过境

C.反气旋缓慢过境              D.暖锋缓慢过境 

【例4】(2014北京模拟)2013年12月21日,西昌成功发射一颗通信卫星,此时西昌

 A.河流的流域面积缩小           B.寒冷、干燥,多大风

 C.所在大陆的高压强盛           D.正午影长较圣马科短

注意物质循环和空间位移:

【例】(2011全国文综卷)读图1,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五)二轮复习中的做题训练和答题模板运用

1. 重视解题训练

保证一定题量、密度、梯度和难度;保证题目质量。

通过习题训练(做题、讲题、评题)带动和巩固相关内容,训练地理思维和“题感”。

2. 明确练习目的,走出“题海”误区

三个目的:复习巩固地理考点内容;训练思维能力和地理感觉;学会地理答题方法等

3. 精选习题,合理安排和使用

1)选题原则:地理性(体现学科特点和本质,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基础性、实践性(生产活动和生活体验和实际环境)、综合性(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经典性、有创意(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

【例1】读图,对图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判断可能的一组是

A. 该河流有凌汛,晨线         B. 该河流有凌汛,昏线

C. 该河段有凌汛,晨线         D. 该河段无凌汛,昏线

 

 

【例2】右上图所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该河流可能出现在

A. 35°N~55°N大陆东岸      

B. 30°S~40°S大陆西岸

C. 25°N~35°N大陆东岸        

D. 10°S~20°S大陆内部

 

【例3】(2012北京模拟)4我国某流域图,图54中甲、乙两个水文测站多年平均实测水量年变化图。读图回答57题。

 

5. 该湖泊水量最小值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

6. 该流域内

A.有凌汛现象             B.风力作用为主    

C.夏季旱情重             D.硬叶林为主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湖泊的水位多年里曾一度上升,但蓄水量没有增大。

7.此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降水总量增大               B.用水数量减少    

C.流域面积缩小               D.植被破坏严重

 

【例4】(2014年丰台一模)

A. 甲河流正值径流量最大的季节

B.沿岸阔叶林正值落叶飘零时节

C.沿岸的多雾天气与乙洋流有关

D.丙是板块张裂而成的褶皱山脉

(2)训练方法:课堂例题剖析;课堂练习;课外作业、考试测验等。

(3)选择性:分层复习,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4)练后处理:检查和纠错、分析和总结、提升和拓展、变化和综合。掌握原理,学会方法,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5)训练题目来源和类型

①基础题:章节过关,知识积累和知识储备。

②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近几年的高考题、模拟题和联考题)

③经典题:前几年的好题。

例5(江苏文综卷)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问题。
(1)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 东经70°       B. 东经90°   

C. 西经70°       D. 西经110°
(2)此日在                         
A.3月21日前后       B. 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 12月22日前后

例6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8日19时,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回答问题。

1.在图中所示的四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例7 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下图),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下列问题:

1)甲地的时间为 

A8      B9

C15 D16  

2)此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 收获季节

B .华北平原正值小麦 播种季节

C .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时期

D .意大利罗马气候干热 

       若图中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判断下列问题:

3)甲地的时间为

A15 B9     C3 时     D12

4)北京时间为

A68    B78    C620    D720 

例8】图甲表示近地面空气若上升到3000米高度时,理论温度为T3000米高空的实际温度为Ts。当TS≥T时,近地面空气上升将受阻,即出现了逆温现象。读“某城市春季气温日变化图(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若Ts稳定在-8℃,该城市气温至少要上升到    ℃上时,逆温现象才会结束,这时的时间约为       时。

(2)一般逆温结束后2小时,近地面对流才能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在图示的情况下;仅考虑空气洁净的因素,上午体育锻炼的时间宜选在        时以后。

④原创题和创新题

【例9】下列城市的地方时最接近“北京时间”的是

A.北京        B.上海      C.天津        D.重庆

【例10】观赏红叶是北京地区人们一项传统的户外休闲项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年份最佳观赏期时间上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         B. 立冬        C.霜降         D.寒露

(2)下列地点红叶最佳观赏期有早到晚排序正确的是

A.八达岭、周口店、香山       B.香山、居庸关、周口店

C.西山、八达岭、香山         D.西山、居庸关、灵山

(3)若某年气温比常年偏高,则红叶的最佳观赏期会比常年

A.提前        B.推迟       C.不变        D.不定

(4)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野外观赏红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4.加强地理方法指导,注重答题规范的训练

(1)地理思维(思路)的培养:教师要求,例题示范;学生练习,纠错反思、巩固提高等。

(2)地理大题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高考难度降低,还要一定的区分度,在答题规范性、严密性和精准度方面要求提高。

5.关于答题模板的总结和运用二轮复习时运用效果较好)。

(六)关于地理热点问题

1. 复习建议

(1) 素材的来源:时政新闻、媒体等。

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专业杂志等。从地理视角观察和思考,发现地理内涵和切入点。平时留心,做好记录,最后整理和地理解读。

(2)用热点”而不是“讲热点”。适度关注热点,科学分析热点,地理解读热点。即:不忽视,不过分。不盲目追逐社会热点,不过分或牵强附会的解读时政热点问题。重点落在热点问题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发展变化和作用意义等。

(3)注意热点问题资料及解读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权威性。

(4)引用热点问题的材料(图、文、表、数等尽可能简单明了,避免学生在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时占用较多时间和分散注意力。

(5)对部分长效性的地理热点问题应予持续关注(如全球变暖、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型重点工程建设等)。

2.分类

(1)显性

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雾霾问题、宇航发射(中国太空和登月工程)、北斗系统、城镇化、人口问题、长江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城市交通问题、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等)、近期重大自然灾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丝绸之路申遗、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及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山西、河北、河南等地区)等。

(2)隐形(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现实问题)

如我国降雨重心的北移、青藏高原的“热岛效应”及暖湿化;干旱灾害和海冰灾害、疆电外送地震预警问题、自然灾害避难场所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北极地区意义和权益、北粮南运和南菜北运北纬30度线的地理区域和地理问题、会展经济和邮轮旅游、宜万铁路京哈高铁和墨脱公路(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比较,特别是高铁和航空运输比较)、缓解城市热岛的新思路、黄河三角洲地理环境特点与人类活动(与长三角地区比较)、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及影响(阶梯水价、节水农业、地面沉降和盐碱化变化等)、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循环经济、我国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稀土矿、资源调配和输送、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和新能源的开发等)、小浪底水库的特殊功能与调度(作用:防凌、调水调沙);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远程水源地及大坝加高和移民问题等)、长江三峡工程对径流的调节(削峰防洪和枯水期的补水功能及意义)、西南地区水能开发条件及影响东北地区河流和汉江的秋汛问题、工厂外迁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城市绿化和湿地的生态效益、美国自然灾害、世界石油问题等。

3.几个具体热点问题

(1)丝绸之路经济带(分段;地理内容)和海上丝绸之路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聚落、地域文化、旅游和申遗、能源资源及调配、交通与区域联系、边境贸易等。

丝绸之路是当时对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实际上并不是只有一条路。除了陆上交通以外,还有一条经过海路到达西方的路线,这就是所谓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陶瓷为主要出口物品。

(2)雾霾问题

雾和霾的区别;雾霾形成和消散的条件(风、气压、降水对雾霾的影响);雾霾对大气热力作用的影响。

我国几个城市(重庆、兰州、西安、北京等)雾霾的成因(一般成因和区域具体条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例】(北京2013文综卷)图3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3,回答第5题。

 

5.大气中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 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3)咸潮问题。现象、成因、影响、对策等。

(4)海洋事业和极地科考

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海洋资源、海洋运输方式、港口和航线等。

岛屿的成因类型、海岛开发和海岛旅游等。

海洋环境问题和海洋环境保护等。

我国海洋战略:“由浅蓝走向深蓝”(如渔场的形成条件,我国由近海渔业向远洋渔业发展等)。

极地考察:北极地区科考及意义、我国南极科考站等。

(5)“新四化”

工业:

我国大飞机项目(上海、西安比较)

宇航发射基地(文昌、酒泉比较)

贵阳建设大数据中心

(材料:区位条件:良好的空气质量,凉爽的气候,以及稳定的地质条件为信息网络设备提供了较高的“安全系数”。同时,贵州作为“西电东送”的起源,电力水电和火电并济,稳定可靠。而在交通方面,贵阳也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

湖南筹建内陆首家核电站

(材料:占地3000亩的桃花江核电项目厂址位于益阳桃江沾溪镇荷叶山,资水右岸。当地地质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低,水源充足,是优越的内陆核电厂址。,湖南桃花江核电站、湖北大畈核电站和江西彭泽核电站是2008年初冰雪灾害之后,首批拿到国家发改委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的内陆核电站。)

新型城镇化(城市化):

    城市化的两种途径及比较(就地转化和人口迁移比较和评价)

(材料:我国城市化中的问题:土地城市化超过人口城市化、农村“圈地”、“被上楼、强拆强征”等。

“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3.12.14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文件)。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有六个方面:一、强调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二、强调四化同步,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强调优化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四、强调生态文明;五、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六、强调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现代农业:

黑龙江——现代农业实验区;河南省(冬)小麦、吉林省玉米生产的种植制度、区位条件及发展方向等。

信息化:

遥感图像、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比较;GIS及“3S技术结合;“北斗”系统等。

(6)我国人口政策及调整

注意人口结构、趋势及影响,人口政策调整及影响,人口流动及影响等。

(7)中国梦和中国传统文化

聚落风格和民族服饰、地方戏种、风土民情、世界文化遗产和申遗(如京杭运河及申遗等)。

(8)宇航探测

地球环境、月球环境和太空环境比较;月球资源及利用前景;我国宇航发射基地区位比较;“3S”技术在宇航发射中的应用等。

(9)上海自贸区

概况;意义;区位因素。

材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 缩写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

(10)智利地震

地震的成因与分布(形成机制);地震的相关概念及关系(震级、烈度及影响因素、灾情及影响因素);自然灾害的关联性和时间特点;防震减灾和地震预警等。

(11)俄罗斯

位置和国土;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资源和贸易(与中国贸易);交通及联系、索契冬奥会(北京和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奥会)等。

 

附:2016届高考复习备考几个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我国“九三”阅兵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地理位置:领土和领海问题(大陆架概念及意义、钓鱼岛位置和海域等)

2.中国战场:驼峰航线、平型关战役、湖南芷江受降地、延安等。

3.世界战场:中国远征军缅甸作战、盟军诺曼底登陆等

二、智利强烈地震

时间:北京时间2015.9.176时54分

地震分布:地震带;智利西部海岸

震级:美国8.3级(智利:7.2级。多种信息不一致情况及原因)

震源深度:12.5km(智利11km)

次生灾害:引发海啸、火山喷发等(尼泊尔地震能引发雪崩、欧洲火山能引发洪涝)

灾情:死亡12人,地震共导致9人受伤,现有428人处于避难所,610人财产蒙受损失,约180座房屋完全被毁, 450余座房屋受到部分损毁。

三、习主席访美、防英

1.相关国家地理位置、地理问题

2. 时间、路线

3. 联合国70周年:纽约时间(欧美国家夏令时);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四、西藏、新疆民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1.青藏高原

2.西北内陆

3.“一带一路”核心区

五、最美高铁线路——合福高铁

1.起止点、经过地区(省区和地形区、河流)

2.旅游景区、革命老区

3.区位因素和意义

六、中国首家大飞机在上海下线

1.大飞机工业类型和特点

2.区位因素和上海区位条件

七、欧洲难民问题

1.人口迁移因素及影响

2.路线、经过地区的地理环境

3.迁移地区及环境差异(气候等)

八、南海海域和岛礁

1.地理位置特征及重要性

2.丰富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

3.南海诸岛岛屿类型及成因

九、十八届五种全会和“十三五规划

1.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2.全面小康和精准扶贫问题:几个集中连片国家级贫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等)。

3.雾霾问题、农作物秸秆焚烧及处理。

十、我国人口政策调整(全面二孩政策)

1.我国人口问题:数量问题和结构问题(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

2.人口问题的影响: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3.人口政策调整产生的影响和变化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04:37 , Processed in 0.0939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