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易石2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33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热度 1已有 516 次阅读2016-4-14 10:54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育资源, 兴趣爱好, 价值观, 旅游者, 青少年

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

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新课标倡导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旅行中亲历的地理景观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地理教材中的案例,多是全球或者全国范围的经典案例,具有典型的地理意义,但是对学生来说,可能很陌生很遥远。教师从亲身旅行经历开发的课程资源,往往更鲜活生动贴近学生。教学是知情意相统一的过程,旅行中的地理课程资源往往承载着旅游者独特的旅游经历,折射出教师的兴趣爱好和精神品味,成为综合性的教育资源。“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开发、运用旅行中的地理课程资源,有利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旅行中获取知识、实践地理技能,开发地理课程资源,是地理教师提升专业能力、增强课堂驾驭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的类型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中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受生活和学习经验所限,青少年学生对许多研究对象缺乏感性认知。旅行中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可以成为良好的地理教学素材。

1.自然地理课程资源

不同的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植被景观,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认知相关自然地理事物与现象。如以虎跳峡为例学习峡谷地貌的形成与特点,以西双版纳雨林景观说明热带雨林特点。

旅游地不一样的地理景观,反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各种表现,则反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教版必修三中“热带雨林土壤贫瘠、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这个难点,笔者以自己在亚寒带针叶林与热带雨林的亲身感受进行说明:热带雨林高大茂密、气候潮湿闷热,地面湿滑、有枯枝落叶腐烂气味;亚寒带针叶林林木稀疏、气候干爽、枯枝落叶堆积很厚、有浆果的清香。学生能形象理解热带雨林水热充足、生物循环旺盛,土壤贫瘠的特点。整体性与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最重要特点,也是地理考试的核心内容。旅行中的地理资源是学习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鲜活材料。

2.人文地理课程资源

“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是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旅行中的人文景观如工农业生产、商业交通、城市布局,衣食住行、文化风俗能折射出地理环境特点,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培养学生正确人地观,认识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基础的生动素材。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得益于黄土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胚房反映西北气候干旱。喜辣的食俗是为了适应潮湿气候;维吾尔族人喜欢喝茶源于新疆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蔬菜少肉食多,喝茶既有利于消化又可以补充蔬菜中的营养。黄土高原高亢嘹亮的民歌与千沟万壑地形有关;江南民歌优雅别致则来自水乡山青水碧秀丽环境的孕育……

旅行中真实有趣的小故事,对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境保护理念的形成有独特的作用。笔者北欧旅行途经瑞典最大的湖泊维纳恩湖,该湖周围森林环绕,湖水清澈。向导介绍湖水水质非常好,媲美山泉水,建议大家品尝并率先喝起来。就在大家很犹豫的时候,有人用便携式仪器测量水中杂质含量,居然比苏州的自来水还要洁净!于是大家放心大胆地喝起来。在我国雾霾肆虐,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下,这个小故事引起同学们开心一笑后的深深思索。

三、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素材的获取

一些地理教师采取自助的方式旅行,也有上海“大地之鹰”这样由地理教师组成的暑期野外地理考察团,在目的地和路线的选择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与地理专业性。

大多数情况下,地理教师参与的是以休闲观光为目的的普通旅行。为在旅行中充分获取地理课程资源素材,旅行前应查询行程中的相关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料,预计可能获取的地理课程资源。旅行中多听多看多思考,以“地理眼”看世界,用心发现地理课程资源。有发现有思考主动与导游或者当地人交流、查阅网上资料。旅行归来后要补充查证相关资料,确保科学准确。及时用博客、微博、ppt等方式进行整理、交流。

 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地理景观照片。景观照片能真实直观地反映自然或人文地理要素外貌特征,鲜明生动。随着数字摄影、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学校多媒体设备的普及,景观照片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地理景观照片应该依据教学目标和地理原理来摄制。如从不同视角、远近拍摄同一旅游景观,可在旅游地理学习中用来探讨不同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笔者在重庆朝天门码头拍摄的嘉陵江照片,突出反映了凹岸侵蚀建设有港口,凸岸堆积有大量泥沙的地理现象,可用于河流地貌的学习。好的地理景观照片应该具有恰当的视角、适宜的拍摄范围与拍摄时机,主题突出、画面简洁,充分地反映地理事物的自身特点与相关因素。

四、旅行中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

旅行中的地理课程资源素材,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经过编辑、剪裁、整合形成课程资源。笔者尝试将旅行中的地理课程资源运用于以下几方面。

1.创设学习情境

新课程倡导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旅行中的地理课程资源能营造鲜活有趣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现实意义。如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观察青藏高原景观:蓝天白云下雪峰耸立,藏民斜披藏袍脸颊有标志性的高原红……启发学生分析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阳光强烈,皮肤易被紫外线灼伤。大气稀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早晚寒冷,藏袍成为适应气温日较差大的民族服装。这样在有趣的情境中对大气的热力作用有了深刻的认知。

2.充当教学案例

1)探究型案例

即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地理原理。2014暑假,笔者参加了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的青少年北极科考旅行活动,以北极地区寒冷多大风的极地气候、苔原景观、冰川与冻土地貌、北极熊与北极罂粟等动植物形态特征(详细可见中地参2015年第2期“北极科考见闻”)为案例,探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证明型案例

先阐述地理规律或原理,然后给出相应的案例,以分析、论证或巩固地理原理。如学习断块山成因和特点后,以陡峻的泰山、庐山景观来证明。

3)反馈型案例

即通过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来检测学生对地理原理的掌握情况。如学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后,笔者展示9月上旬拍摄的中国某地风景照片,学生猜测拍摄地大致位置。在解决趣味问题的情境中,调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从图中9月初树叶已经变色,森林与草原交错,畜牧业发达等信息,判断出该地位于我国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温带草原带过渡处。

 

3.命制地理试题

  以旅行中的素材作为情境资料命制试题,考察相关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如下以北极科考旅行为背景设计的试题曾出现在苏州市高三统一考试中。 

4.编制校本教材

笔者所在学校地理组,在教师亲身旅游经历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编写了《地理眼看世界》校本教材,包括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奇妙适应、生活(衣食住行)与地理环境,文化艺术(民歌、舞蹈、风俗)与地理环境,生产与地理环境等内容。尝试从地理学的视角,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探讨有趣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领略人与自然的和谐,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学会包容与理解;增强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16-4-18 15:28
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03:53 , Processed in 0.07337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