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按:把一个简短发言的课件,先用手机语音输入变成文字,整理一下,可能实际讲的时候可以简略一点。
我们教师的研究应该是行动研究,或者叫实践研究。行动研究就是从行动中寻找问题,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由行动者(教师)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行动而开展研究。这些可以看成是行动研究的特点,大家可以去搜索行动研究这个关键词。
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行动研究可以按这么4个步骤去实行。
一、研读关键文本,寻找问题
我们的地理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考纲)以及三大地理教学刊物,还有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都是我们地理教师应该认真研读的文本。在研读过程中,寻找一些关键词,寻找一些和自己实际教学当中遇到的问题相关概念,找到有共鸣的地方,这样就能找到学理依据。
教学教学,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在学上面:学什么?如何学?为什么要学?这才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至于教什么?如何教?为什么要教?可能我们经历一轮两轮教学之后,对教材和教学内容就会比较熟悉了,对自己的学科教学会有一个相对清晰的把握,关键是如何落实到学生的学。学生视角,学生立场,这是我们的研究出发点,也是归宿。
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上位的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的示意图非常像一张大饼,这张大饼我们要好好研究,怎么把这张饼吃好吃透。
二、拆分概念问题,切实可行
也就是可操作性的问题。比如核心素养,这4个核心素养都是大的概念,综合性的概念,尺度比较大,我们应该把这些大尺度的概念变成小尺度的概念,变成小问题,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
问题从哪里来呢?平时我们吐槽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发现了问题。比如说板块的内容,碰撞到底是产生海沟还是海岭?这个问题你讲过三、四遍,为什么学生还是不理解,还是出现答题错误?那就是我们的教学方法需要做调整。
把课程标准文本里面的内容,做一个词云梳理,当中有一些重要的关键词,高频词汇,比方说区域、尺度、地方、观察、实验、实践、质疑、决策……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学科教学研究的某一个侧重点,这样拆分之后的问题,才具有可操作性,不要做大而不当的宏观叙事,那样自己都会觉得是空洞无物的。
美国学者古德莱德有一个课程层次的划分。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是一个关键因素,专家的、国家的、理想的课程,要变成学校的、学生体验的、实际的课程,中间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我们教师需要加强课程理解力和课程执行力,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学科教学落到实处。
三、用于教学实践,积累资料
我们收集、学习到的一些教育理念,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思考我们关注的教学问题,在课堂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包括:改进我们的教学设计,学案设计,活动设计,包括教学工具的设计,比如:评价量表的设计、问卷调查设计、学生作业的收集,各种一手资料的整理,结合理论进行分析,反思提炼,这样就变成了一个实践性的研究成果。
这是关于具身认知的一些核心概念的词云图。这篇张良的《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中课程知识观的重建》是一篇被引用较多的、重要的文献,阅读这篇文献,然后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学生活动的设计。
这里有一些图片,就是来自部分教师的课堂场景,我们需要运用模型、学具、实验、绘图……让学生有多感官的参与,给学生提供具身学习体验。
这是初中一位教师的课堂场景,有时候我们需要提供一些学习支持工具,主要是学具,比方说画气候类型特征图,事先设计坐标纸张打印给学生,就是一个学习工具。
四、提炼经验智慧,总结策略
比如这里就提到真实情境、生动经验、呈现结构、具身体验、进阶生成、交流互动等等,这些就构成了具身学习活动设计的几个要素,围绕这些要素去设计、落实、操作。
这样我们就可以提炼出一些自己在实践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或者说归纳一些举措对策,有了这些结论性的经验总结,我们的研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研究成果。
我们用可视化的图示来表示教师的行动研究,可以从研读关键文本开始,然后拆分概念,然后用于实践,然后提炼实践智慧,这4个步骤就构成了一个研究课题的完整循环。一个问题并不是一次研究就能彻底搞清楚,可能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入研究。长期研究一个问题,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最后,我们应该聚焦真问题。
什么是真问题,你可以问自己这6个方面的问题,自我检查。
1.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么?问题要从实践中来。
2.问题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么?要有一点前沿性或者前瞻性。
3.研究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考试)这些教学环节有没有用?这是研究有效性的问题。
4.这个研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有提升吗?这就是真实性的问题,可以骗别人,但绝对骗不了自己。
5.研究能给台同行带来哪些启发和借鉴呢?有启发性,才有普遍借鉴的价值。
6.研究能够在同行面前进行公开的交流和展示吗?敢于面对同行的评议,这才叫真问题、真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聚焦真问题、做真实的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其实就是把理念吸收内化,自觉转化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要专注研究、思考、提炼自己做过的事情,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就不要放在研究的文章里面,这样认真做下来,就是真实的研究,也敢于面对同行的审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9 16:24 , Processed in 0.0658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