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地+理+人,区域案例的融合

热度 3已有 760 次阅读2021-3-14 14:20 |个人分类:例行教学|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地理, 教学,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的教学杂感

  这学期的高中地理教学,高一主要是人文地理的教学。

  人文地理怎么教?怎么学?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的主旨?如何让学生觉得有趣?如何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个令许多地理教师都感到茫然无助、特别困惑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学科教学的大问题。

  究其原因,绝大部分地理教师都是理科出身,不少都以自己是理科生而自豪,这种“理科情结和身份的自豪”,恰恰说明地理教师中绝大多数对人文地理学的理解存在不足,或者,自身人文素养存在一些不足,难以把握人文地理内容的教学方向。

  自然地理相对好教一点,因为自然地理现象,涉及到的一些内在的规律和系统性,符合一般的科学原理,逻辑线索就相对清晰,或者就是一些数理常识的推理和演绎,这对于理科背景的地理教师并不是太难。

  其实,地理学本身关注的问题就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个领域,许多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本身就具有社会性、综合性、复杂性,在教学当中,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心思去研究。

  地理学有四种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区域认知的传统、地球科学的传统、人地关系的传统。可能自然地理很多东西与地球科学有关,地理教师的理科背景对这些内容处理起来就比较容,而人文地理的教学就觉得要难得多。

  人文地理,充满繁杂和琐碎。很多人文地理现象,总是错综复杂、纠缠不清,经常是一果多因或者一因多果,很少是受单一要素的影响,很多看起来都是孤立的、特殊性的东西,共性不足。所谓因地制宜,就是一地的成功经验你根本没法照搬,各种因素隐隐约约,有的影响因素很明显,有的你都根本就看不见,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没法用线性简单的逻辑推理去思考,或者说压根就缺少确凿无疑的结论,大都是模棱两可、无可无不可、概然性的结论,这对于习惯理科思维、习惯结论明白无误的人来说,这哪是什么科学?明明就是玄学嘛!

  老师们翻阅教材,普遍觉得索然无味,教材上的文字好像很空洞,可有可无,可讲可不讲,数据都是过时的,那些经过多年反复咀嚼的经典案例也特别陈旧,单纯的结论很抽象,学生不好懂,学完和没学差异不大,印象不深,教学实在是困难得很。

  如何把握地理学科的本质,参透学科核心素养,设计高质量的问题,挖掘书上的经典案例并推陈出新,值得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

  地理学科的本质是对空间格局的洞察。空间的位置,空间的节点,空间的特征,空间的差异,空间的原因,空间的演化……这些学科思想如何落实到一个具体的问题上?

  需要结合具体的区域,落实好区域认知,可是区域常常是一大片,泛泛而论当然没法具体,缺少细节和情境,当然就没法生动起来。

  结合地理学的尺度思想,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放大镜!在宏大的区域里,找几个细细的点,把一个面、一条线,一片辽阔的区域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地方,变成有人的地方,有人的情感,有人的命运,这样问题就有吸引力了,就能变成一个一个生动的故事,人地关系的案例,这样探究的地理问题就可以和学生的个人经历够建立联系,能够产生代入感。

  也就是说人文地理学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孤立地讲“理”,这样讲出来的都是抽象的原理、抽象的规律,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很难提起兴趣。应该结合问题所在的地区,寻找一些有细节的点,把区域转换成地方,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有很多人的感受,把人的表现适当地融入进去。

  简单的说,就是要找具体地点的案例,兼顾地、理、人的融合,要多一点人文的情愫,这个眼中有人的策略,可以称之为“人文的”地理学,“人文的”地理教学。
  
  思路有了,素材随处可见,当然需要勤于搜索,严格甄别,为我所用。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ludog 2021-3-16 20:25
人文地理需要典型案例,从典型的案例中概括出原理。问题是,教材中的案例,虽是典型案例(不然也不会选入教材),却未必鲜活。所以,能不能用选择更为鲜活的案例,至关重要。再者就是,不同于物理、化学和生物原理,地理原理在这里适用,在那里未必适用,这就更增加了人文地理的复杂性。
回复 长江口口 2021-3-16 22:42
ludog: 人文地理需要典型案例,从典型的案例中概括出原理。问题是,教材中的案例,虽是典型案例(不然也不会选入教材),却未必鲜活。所以,能不能用选择更为鲜活的案例 ...
教材中的案例,典型却未必鲜活,但可以补充眼下鲜活的情形,或者构建时间序列,从地理现象的过程来体现时空综合。教师能够运用鲜活案例的情况不少,但如何发挥一个案例的教学价值,为我所用,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常常因为缺乏学科的立意高度而效果平平。在独特性,例外论的描述中,如何找出共性的东西来?——总之,教学到了一定的阶段,缺乏学科思想的指导就会流于浅表的现象,停留于皮毛而缺乏洞察。术与道,分野就在这里?
回复 haohaoxuexi 2021-3-19 18:11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科思想呢?看书?实践?
回复 长江口口 2021-3-20 02:18
haohaoxuexi: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科思想呢?看书?实践?
如何提升学科思想呢?好像的确没有太多教师关心这样的问题。要不先试着思考起来?可能是最不省力的那条路吧?省力的路人潮汹涌!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
回复 张艳凤 2021-8-21 13:20
现在看来情境创设很多教师已经做的不错,对于鲜活的区域内容关注的还是较多的。现在觉得还有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从鲜活的情境中凝练出地理学科的思想、原理,仍需持续探索。
     对于地理学科的本质是对空间格局的洞察,“空间的位置,空间的节点,空间的特征,空间的差异,空间的原因,空间的演化……”比较感兴趣,但是空间的原因有点不懂。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8 10:36 , Processed in 0.0747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