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牛岩岩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208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观课心得》

热度 2已有 291 次阅读2021-6-30 13:20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我个人觉听课就像品茶,应该反复的品 ,细细的品,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授课者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图,也才能品出教学环节的亮点之处。当然反复听多遍的原因也是因为我想记录下来每一个教学环节,作为我个人而言,我认为我们老师去观课,不同于学生听到主干知识就可以了,每一堂课有大的亮点也有细微之处不易察觉的小亮点,比如我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这一课题中来自山东济南实验初级中学的孙莉老师:首先从教态上来说,孙老师落落大方,从容坦然,虽是国赛,但从外表上看不出她任何的紧张,这一点可以推测孙老师也许是经过多次大赛历练过的,才能收获在比赛现场的从容,但就教态上就值得我多去学习。第二,在语言的组织上,教学语言简洁练达,不繁不赘,每一个知识点的承转过渡,都顺畅自然做到无缝衔接,让听课者没有突兀、仓促之感。比如在结合数值分析了哪个是海拔,哪个是相对高度的基本概念后,孙老师是这样使用承转语言的“看似简单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却可以将陆地表面分成五种地貌形态”由此引入了基本地形的介绍学习,语言不多,也不是那么的惊艳华丽,但就是如此自然简单的过渡,让我顿感惊艳,作为老师,我深知在课堂上,不但要把知识点讲透讲明白,还要能够做到知识点与知识点间的无缝衔接,这样一堂课才能够犹如行云流水一般,让听者有趣学者不累,学生也可以顺着老师的思路,清楚地知道课堂脉络,没有东一榔头西一锤的凌乱之感。第三,整堂课孙老师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个内容我个人感觉不是很好讲的一节内容,理论性比较强,虽然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比如登山,学生大多有登上的体验,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的判读,却无任何经验可言,甚至可以说是很陌生。要想引用实例也很难,单纯的理论讲解又会比较枯燥,但孙老师的设计很新颖也很接地气,首先在课程导入上,孙老师用到时下比较新颖的APP“六只脚户外旅行”告诉学生,这个APP功能很强大,它可以清楚地记录户外旅行的时间、地点、、里程、速度、海拔以及相对高度并能够绘制成专业地图,导入新颖不落俗套,又很贴近生活,不觉陌生。第二,在看图识地形,针对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地形介绍时,孙老师是这样讲解的“从山峰到山脚形似我们脊梁的位置叫做山脊;山峰与山峰之间形式马鞍的部位叫做鞍部;相邻山脊之间低洼狭长的部分就是山谷;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悬崖峭壁我们称之为陡崖”这一系列的语言介绍都来自于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学生既不会陌生也易于接受,甚至在下次接触到此类事物就很容易联系到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此番授课真正地做到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三,结合“六只脚户外旅行”APP所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旅行照片,设置“猜猜我在哪”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从等高线图判读地形,既联系生活又不让这一理论性的知识显得过于枯燥,再一次凸显了学习地理的目的,也在无声的向学生植入地图的重要性这一概念,个人认为此环节设置非常精妙。第四,在课堂活动的设置上注重启发,比如孙老师采用了实践行活动来让学生认识等高线并会判读等高线——活动主题是“塑造一座山”,利用操场沙坑中的沙子让学生开展一次造山运动,在这开展此活动时,老师向学生提供了资料包,至于资料包中的工具用途,老师并没有进行逐一细致介绍,而是希望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工具自身的用途,这一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不拘泥一种形式的教学风格巧妙的将核心素养落实于其中,并促进学生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第五,在课堂的的结束引用并改编了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慧心识得等高线,万水千山尽展颜”,体现老师的地理情怀,也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后,总结整理了孙老师和其他多位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让我深感在地理教学的这条路上我将要一直“上下求索”,善于用发现的思维从生活中挖掘课堂教学的素材,善于精炼自己的语言,对于每一堂课要明确教学立意,做到有的放失,不为教材所困。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长江口口 2021-7-23 09:58
没法看,段落划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回复 ludog 2021-7-23 10:08
用六只脚户外游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是一大亮点。
回复 牛岩岩 2021-8-8 15:35
长江口口: 没法看,段落划分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周老师说的太对,文字不单意思要表达到位,清晰的段落才能让人看到清晰的思路,必须改正!!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22:59 , Processed in 0.0824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