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yoyodolphin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232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乡文化双认同的培养

已有 679 次阅读2015-9-29 10:05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

——浅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乡文化双认同的培养

 

葛燕琳

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中学  

       摘要: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我校有很多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上海的了解,他们知之甚少。所以,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根据地理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尤其在中国地理区域教学中,存在着广阔的“立德树人”空间。因此,可以从知识点中挖掘出有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了解自己家乡与生活学习的第二故乡的元素,采取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方式,这对于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乡文化双认同有着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更好地融入上海,有助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乡土化区域地理、立德树人、可持续发展

 

      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课程的载体之一,它研究的是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域联系。它不仅揭示特定区域的自然特征,而且区域的社会、经济、历史等因素,研究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区域知识是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即人地关系意识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可见区域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中的重要性。

      然而,现有的区域地理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比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他们的生活经验、纯知识性的自然地理的概念性教学、教学方式上更多是老师的教授,尽管会有一些图片、视频资源,但是远离学生生活,其实是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即便记住了,教学也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谈不上过程、方法,更谈不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尤其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区域地理教学本是通过区域认识家乡和生活学习的第二故乡的自然和人文概况,以及区域间的联系,达到城乡文化双认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他们不属于上海,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是不成功的,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此,我们就有必要性、紧迫性,针对现有学生情况,调整我们的区域地理教学,改变教学方法,丰富化、具体化、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内容,使区域地理教学能够真正达到课标中所陈述的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身边的地理。

      万事开头难,在开展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之前,还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一)通过文献检索,进行理论研究

      1、研究国内外乡土地理、区域地理教学现状。

      2、研究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各国课程设置内容,具体做法,乡土地理、区域地理理论研究等。

    (二)通过调查,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库

      1、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户籍所在地、成长经历,尤其是基于他生活经验的地理知识结构背景等。

      2、学生访谈。课前课后通过和学生单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对于自己家乡和上海的认识。

      3、家庭访谈。通过家庭访谈,了解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第二故乡以及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情况,并记录存档,方便今后进行实验研究、对比分析。

     (三)通过分析对教材进行梳理,建立课程模块

      针对现在使用的七年级中国地理教材,分析每个单元每个章节,梳理出能够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教学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明确这些内容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再结合这些内容的特点,概括出这些内容具体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和和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乡文化双认同,把属于同一方面的内容梳理在一起,建立课程模块。具体如下:

      1.民族文化(如我国多样的民族、传统节日与习俗等)

      通过这一模块学习,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了解我国多元文化之根源,它是建立文化双认同的基础。例如我国的民族,我国的传统节日与习俗等

      2.地方文化(如地方建筑、宗教信仰、地方特色节日等)

      结合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家乡来源,通过这一模块学习,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了解城乡文化差异、文化平等与相互关系,例如对来自比较集中的区域着重介绍。

      3.关注社会热点(如城市环境污染、交通建设等)

      通过这一模块学习,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时俱进,了解现在城乡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城乡环境问题,城乡交通建设,来自五湖四海的上海人对上海的贡献等。

      4.自然资源互通有无(如农矿产资源的相互依存等)

      通过这一模块学习,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了解上海与中国其他地方在资源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5.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和制约的城乡文化内容(如气候与饮食、地形与方言等)

通过这一模块学习,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建立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的观念,从家乡与城市自然要素的差异理解城乡文化差异。

     (四)通过不断的研究实践,充实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1、图像、视频资源。包括学生有关家乡的照片、视频,家长的访谈记录等。

      2、实物、特产资源。包括学生收藏的来自家乡的物质和非物质特产等。

       利用每位学生带来的潜在地理教学资源,在进行区域地理教学时,课前先从学生资料单上抽取2-3位来自相关区域的学生,进行访谈,记录下他们对自己家乡的人文与自然地理方面的人事情况,然后请他们利用现有的照片、视频、资源,或者先回家向父母了解家乡情况,做好记录,把这些资源带进课堂,向同学和老师进行展示交流。在课上观察学生的反映情况,从而进行班级实验分析、个案实验研究等。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

      1、以过程性评价方式来改变原来的结果性评价方式。以定性评价改变原来的定量评价。

不同于传统,主要给学生布置开放式的“长作业”。所谓长作业,是将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并且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完成一个需要花较长时间的教学任务。在学完一块区域地理之后,给学生布置学后感,如写一篇《我爱家乡》,《我眼中的上海》等丰富多彩的开放式作业,写得好的文章进行墙报展览。

      2、通过学生访谈、家长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把之前课前准备中记录下的学生课前了解情况拿出来进行对比,分析采取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后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乡文化双认同的影响。

      进行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对于现今的区域地理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结合我校实际、社会实际情况作的一种创新。它给当今的区域地理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

      1、借鉴乡土地理教学中的一些有益经验,整合到区域地理教学中,创造一种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生活经验与切实体验的全新的区域地理教学

      乡土地理与区域地理作为地理课程的两大学习载体。区域地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确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可使学生在具体化、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悟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了解城乡的文化,从而能够慢慢接受、包容、认同城乡文化,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但是现在国内大部分城市的地理课程设置是把乡土地理和区域地理划分开来,独立编写教材的。这样要求大部分学生真正地把知识理解透彻却有相当大的难度。这就要借助乡土地理来帮忙解决。因此对于乡土地理的学习,体现了区域地理的实践性。

      2、情境真实化,内容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感知、感悟、感动

      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所以乡土地理材料有易懂、亲密、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等特点,与学生生活体验紧密相关。在区域地理教学中穿插乡土地理材料,能克服传统教学以知识性讲授带来的单调乏味感,采用丰富的乡土地理材料,融入到区域地理教学中,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有形、有声、有物,增强趣味性。特别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年龄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在乡土地理学习中形成学习兴趣。乡土地理因其浓缩地理综合性、地域性,这可使学生在情境真实化、内容生活化的背景状态下感知、感悟不同地方的文化背景,了解城乡的文化,从而能够慢慢接受、包容、认同城乡文化,甚至油然而生一种对异域文化的感动,这些是能陪伴学生终生的财富,也正是地理学科“立德树人”价值的体现。

      3、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化

     乡土化区域地理教学改变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以结合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利于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城乡文化双认同问题,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心和学习发展,利于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地理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胸襟,去正视和接纳身边来自不同区域背景的同学带来的异域文化特色,从而化为内在的人地关系意识这一地理核心素养,从长远看,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天瑜.《中华文化词典》.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陈胜庆.《乡土地理教育设计》.测绘出版社.1992

      [4]马歇尔·萨林斯.《甜蜜的悲哀》.三联书店.2000

      [5]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92

      [6]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学地明理 树人地协调观》.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2013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5:11 , Processed in 0.0743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