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www.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无边的恐惧》6.自然灾害与饥荒

已有 229 次阅读2020-8-10 07:37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即使现代,人类对于自然灾害仍然是无能为力的,人在自然面前依然渺小,敬畏自然依然需要

1.虽说组织就是力量,但是征服自然环境的力量却并未自然而然地给人带来安全感:自给自足的农民,通常并未比原始的狩猎釆集者感到更多的安全。同理,从村庄移居州县,从文化到文明,也没让人看到人世的恐惧有所减少。真正发生改变的只是恐惧的事物与恐惧发生的次数。。。。。作为对比,州县的居民和统治者则担心宇宙秩序突然崩溃,或是猛烈的自然灾害突然爆发,摧毁整个地区。
2.古代文明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就是人们对宇宙始终缺乏信心。太阳的运动、四季的循环、社会自身的秩序,都不被视为理当如此。
证明人们所取得的成就和控制时,总会感到如此脆弱?其中一个原因可能一直都是对至今仍然存在的饥荒的恐惧,对不会捕捉也不会种植自己食物的城市居民来说,这具有尤为巨大的毁灭性意义。
古代文明中的农民已经失去了在荒野中过上舒服日子的技能。
3.埃及人很有福气,拥有一种极为可靠的自然环境:太阳沿着可以预期的固定轨道通过天空,尼罗河拜下撒哈拉非洲多源头之赐有规律地定期泛滥。由此太阳和尼罗河成为古埃及两个至高无上的神灵。
太阳给予生命,但其散发的强温也能杀伤生命。它也会通过撤回亮光和在大地上散布寒冷和黑暗破坏生活。。。。。在新年第一天的早上变得尤为剧烈,人们必须用祭礼仪式为太阳补充能量,以便让太阳再度升起。
至于生命的另一伟大来源尼罗河,其可信赖性也是相对的。虽然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条河流和黄河相比要更为可靠,但是尼罗河的水位确实有长期与短期的波动变化,而不论出现什么样的极端情况,水量过少或过多,都会给埃及带来灾难。
4.法老或皇帝对其子民所负的主要职责是,减轻或缓和自然灾祸给其子民造成的影响。他有责任去缓解人们的饥荒状况。
美索不达米亚的宇宙秩序看起来要比埃及的宇宙秩序更为松散。与尼罗河谷相比,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着实有些反复无常。当然,这里也有伟大的昼夜与季节周期;但是,难以预测的雷暴(美索不达米亚人称其为“可怕的闪光”)和洪水则会不时打乱它们。
5.所有人都期盼生命永恒,但是苏美尔人的渴望中却有一种其自身特有的伤感,因为他们并不相信在另一个世界里会有天堂。实际上,就连这个世界上的安全也已证明是难以获得的。东方学专家克拉默(S.N.Kmrner)曾说过,恐惧给苏美尔人的生活涂抹上了浓重的悲观色彩。
6.在远古人的心灵中,一个主要恐惧就是担心宇宙自身可能会突然崩塌。如果不用仪轨和祭祀(包括人牲)来予以维持,就连自然的大循环周期也可能会失序。
美索不达米亚人经常疑虑宇宙可能陷人混乱和国家命运依赖于神的判决,举行典礼的用意就在于打消人们的这些担心。(多么像我们的杞人忧天的故事,但是我们确实以嘲笑的眼光。呵呵)
若是没有这一精心而为、有着神奇用处的仪轨,没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够解决这一无法避免的信仰危机,消除所有人心中深藏的严重的不确定感。
一个人——可能就是国王自身——是否可以作为替罪羊来承担过去一年的过失呢?(替罪羊这个概念哟,呵呵
7.古代中国人,尤其是商人(前1500—前1030)相信,想要提高土地生产力,必须进行人祭。(原始的残酷是不能用现代伦理来理解的)俘虏会被杀掉祭神。用人牲来维持生产力这一习俗,远远超出高级仪规本身。
8.尽管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公元前6世纪)所有为仪式而进行的谋杀(人祭)已被禁止,但在中原地区直到11世纪仍有关于这一做法的记载。
9.人祭这一做法在墨西哥谷的阿兹特克文明中发展到顶峰。
战争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确保有足够的牺牲。(这便是牺牲这一个词的本源么?唉
这是一个富有活力的民族,一开始默默无闻,但却在不到二百年间就建起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文明与帝国。不过,在他们眼里,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很不安全。。。。就连自然界最可预测的节奏也无法缓和阿兹特克人的忧虑。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若没有人血作为食物,它还会在第二天升起吗?人的首要责任就是滋养“我们的大地母亲和太阳父亲”。逃避这一责任,既背叛了神,也背叛了人类。男人被带到金字塔顶部杀死以供奉太阳。女人被献给土地女神:她们装作不知道自己的命运跳着欢快的舞蹈,不知不觉间就会被人砍下脑袋。孩子则被淹死来祭献雨神特拉洛克(Tlaloc)
10.古代的国家和帝国,像中国和阿兹特克,拥有建造纪念碑与城市的知识和组织,但却仍对自然无能为力,听任自然摆布。
天地自然的行为是任性的。没人能准确预知天气情况,预言来年人们会丰收还是挨饿。。。。前现代社会中几乎每个成年人都知道,烕胁和饥饿是常有之事。农作物干旱祜萎、被洪水淹没、被害虫蚕食的情况经常发生。
11.面对这种情况,比较开明的统治者往往会提前建造粮仓,以免发生大灾荒,减轻人们的焦虑。
在中国历史上,到汉朝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设置粮仓的必要性,像西汉时能干的谋士贾谊(前200—前168)就曾问道:“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12.古代墨西哥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在仓库中储存谷物,以防出现天灾。
中国的皇帝同样以“民父”自居,在天地之间进行周旋:年成不好时,往往会通过减免税负和开官仓赈济,来显示其对下民的关心。如果天灾持续不断,皇帝就要进行祭天。
13.在前现代社会,各个地方的农业民族几乎都受到过食物不足和饥饿的威胁,其中尤其要数印度和中国的情况最为严重。
自从公元200年起,这两个国家便都拥有大量人口:中国有近五千万人口,大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丰饶的谷地和平原;印度次大陆的人口则是中国的两倍。这两大世界人口密集区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季风雨,季风雨来得太晚或退得太早,就会有数十万甚至数百万农民面临饥荒的威胁。
1770年,印度遭遇了一场最凄惨的灾难,连着两年农作物歉收,第三年更是全年没有下过一星雨,西孟加拉和比哈尔省有三千万人受灾,其中死于饥荒和疾病的人数至少有一千万。
1867—1879年间,华北人口稠密地区滴雨未落,爆发饥荒,约有九百万到一千三百万人受灾。1892-1894、1900、1902-1921、1928等年份,都因干旱导致饥荒,每次受灾区都有五十万到三百万人死去。(???数据真实吗?值得怀疑)
14.干旱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天然灾害,但却不是唯一的。在中国,洪水往往会突然而至,紧跟着就是瘟疫和地震。
15.光是引述一些重大灾害,而不提及那些频繁危害一个地方的小型干旱与洪灾,会让人缺少对苦难和恐惧的真实体验。大自然的善变并不需要一场大面积的饥荒,只要有一些小的但却是不可预测的饥荒一再发生,就足以在人群之间引发恐慌。
在中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在北方和淮河流域,情况远比湖北省要惨重,因为那里的气候不像湖北省那样稳定,环境也没有湖北省那样多样。
16.历史记录极少描述饥荒现场的凄凉和恐慌。
举例,怀疑准确性,略
17.政府有力量和组织来收税和征兵去打仗,为什么却无力对抗甚或是减轻大自然给人们造成的伤害呢?一些统治者缺少这样做的意愿
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所以出现高死亡率,主要原因就是那里的交通/通信联系处在原始状态。人们早就对这一事实达成共识。在食物短缺和遭遇饥荒时,内陆城市显得尤为脆弱。
18.中国内陆人口稠密的省份在遇到旱灾时,由于无法及时得到外援,往往导致数百万人死去。
19.干旱和水灾、饥饿和死亡,虽然可怕,但在中国和印度却是极为常见。相比之下,欧洲就是一个比较受偏爱的大陆,那里的自然环境比较温和。气候虽然也会发生波动,但是幅度较小,与东方的河流相比,欧洲的河流小而温顺。即便这样,在进入现代社会之前,自然引发的饥荒也在欧洲历史中占有很大篇幅。
20.1300年后出现了一段灾难性的食物短缺时期。气候状况急剧恶化:北冰洋上的冰山向南移动,致使挪威到格陵兰的海运路线不得不进行更改。
对中世纪欧洲晚期的城镇来说,相当严重的饥荒是一种不断发生的威胁。据图卢兹档案记载,1334年到15世纪中期当地发生过七次饥荒。
21.大自然仍然具有无上的权力。法国的经济极其依赖谷类作物,这些作物对气候异常敏感,尤其是寒冷的夏季和过多的雨水,这两种气候在整个17世纪一反常态地经常出现。
22.食物短缺、饥荒、相对较好的时期,让人沮丧地交替出现。
从1674年起,气候再次变得不正常。夏季多雨使得当年许多地方收成大减,随后三年的收成更是一年不如一年。1681年农作物产量匮乏,一些地区在1684年更是遭受重大灾害。
23.饥饿在英国的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是否是一个严重问题呢?
1587—1588、1597、1623年,英国北部的人们死于没有食物。这一悲惨结果的起因是夏季潮湿多雨,随之而来的就是收成减少、食物价格超出穷人承受能力、进而引致饥荒。
24.在17世纪,不仅是农场劳工、小农和贫苦大众的生活没有安全感,就是经济上极为富有的人的生活也是一样。
25.进入18世纪,西欧的生活明显变得更加安全。类似17世纪法国乡下一再发生的灾荒和饥饿极少出现。由于天气条件较好、王室管理更有效、国家分配体系更高效,地方灾害被一些更好的解决办法所消解。严重饥荒的消失,使得法国的穷人翻了一番。不再有忍饥挨饿的人,但是营养不足的人却在迅速增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方面是人们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另一方面却是现在出现了比过去更多的穷人,饥饿从未从他们心中完全消失。
即使表面看上去人们显得平静自若轻松愉快,但在其内心深处却潜藏着难以言喻的恐惧。
“在食物缺乏的日子……人们的恐惧倍增,尤其恐惧精于算计的外人为了抬高价格而把谷物从小社区移走,乡村恐惧城镇,小城镇恐惧大城镇,每个人都怀疑有人正在以较低的价格过着较好的生活。”
26.自然灾害对各个社会阶层产生的影响并不一样。那些在土地上做苦工的人和穷人通常受难最多。
27.自然界的运行和情绪变化多端难以预测。从古代到现代初期,这种变化无常一直都是人们恐惧的来源。洪水、地震和蝗虫的出现,都极少有或者没有一点事先警示。人们对它们的回应只有惊慌——一种因已知世界突然消失而产生的让人感觉不祥的感受。
28.人类无法生活在持久焦虑的状态中。他们需要拥有一种控制感,哪怕这种控制感不过是一种幻觉。在过去的年代,粮仓、水井和河堤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确保自信的措施,但也仅仅是一种措施而已,并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人们避开重大灾难。在现代科技让人们觉得自己能控制自然之前,他们并不能单纯依赖自己的手工制品,而是还必须加上神秘的仪式和典礼才行。
有着崇高用意的祭礼会使一个人的死不仅显得适宜和高贵,而且会流传久远。
29.自然灾害被视为是人类违背了自然的和谐本性,可以通过人类的祭礼得到恢复。祭礼与科学程序或有效的实践行动具有一些共性,即都要遵循明确的、可预期的规则行事。在人无法把握局面的情况下,一套仪礼本身就可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当个体与集体都相信这套仪礼传达了超自然力量时,这一安定人心的作用就会极大地增强。为促进生产或防止灾祸而设的人祭,始终都是典礼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流逝,首先是用动物代替人祭,然后是草制的动物代替活的动物。只有仪式一直延续下来。
30.仪轨是一种公共行为,是对世界的有序运行抱有信心的一种表达。当生活和生计可能因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而显得不确定时,另一种更为个人式的回应也是可能的,即赌。中国人以好赌出名。这种赌运气的游戏是否算得上是一种对无常人生的回应呢?
所谓宿命论,就是人将自然世界视作是“不可改变的、专断的、有权力的”,人若与其对抗经常会以失败告终。对疲倦和受惊吓的人来说,宿命论确实可以为其提供一种昏睡式平安的安慰。
31.在出现食物短缺和非灾难性饥荒时,恐惧驱使下的暴力是人作出的一种极为常见的回应。由于无法将愤怒合乎情理地发泄到自然身上,人们就将愤怒转向其他人,像残暴的或不负责任的官员、发灾难财的商人、争抢食物的其他受害者。
32.当自然灾害由于腐败和不负责任的政府而成为人们身上额外的重担时,人们的愤怒和挫折感很快就会点燃,烧起爆动的火苗。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出现一个动荡不定的世界:所有已知的和谐,包括自然和谐、社会和谐(包含政府管理层面与人际关系层面在内)与身心和谐,都处在解体的危险中。
33.愤怒和惊慌仍然标志着人们对生活有看法。最终,随着饥荒蔓延,这些感受变成冰冷的绝望。濒临死亡的男人、女人和小孩只剩下哭泣的力气,这种景观很可能会让路人感到极度恐惧,但是至于受害者自己的真实感受到底是什么样的,记录中却是避而不谈。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10:10 , Processed in 0.054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