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www.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何谓地理

已有 399 次阅读2021-4-17 08:23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百度百科:地理(英:Geography),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公元前4世纪成文的《易经·系辞》,里面有“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的文句。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天文、地理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的解释是:“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
地文:(1).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貌。《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 北齐 刘昼 《新论·慎言》:“日月者天之文也,山川者地之文也,言语者人之文也。天文失则有謫蚀之变,地文失必有崩竭之灾,人文失必有伤身之患。” 宋 范成大 《有会而作》诗:“念动即时漂鬼国,心空随处走魔军。室中已自空诸有,休负天机与地文。”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无一幅自製之精密地质图(并地文土性等图),非文明国。”
文: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
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形成、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地理学https://baike.so.com/doc/6294221-6507737.html
地理学(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一门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随着地理信息技术发展与研究方法变革,新时期的地理学正在向地理科学进行转身,研究主题更加强调陆地表层系统的综合研究,研究范式经历着从地理学知识描述、格局与过程耦合,向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转变。
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近代地理学形成的标志是德国 A.von洪堡的《宇宙》和C.李特尔的《地学通论》两书的问世。近代地理学是产业革命的产物,并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而成熟,洪堡为自然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以后德国F.von李希霍芬、法国马东为自然地理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W.M.戴维斯和德国W.彭克分别创立侵蚀轮回学说和山坡平行后退理论,标志着地貌学的建立;奥地利J.F.von汉恩的《气候学手册》、俄国А.И.沃耶伊科夫的《全球气候及俄国气候》和德国W.P.柯本的世界气候分类,为气候学奠定了基础;英国A.R.华莱士对世界动物区划的划分为动物地理学奠定了基础;俄国В.В.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地带性学说等为土壤地理学奠定了基础;李特尔和德国F.拉采尔建立了人文地理学;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说、英国H.J.麦金德的陆心说和美国I.鲍曼的民族自决论,为政治地理学奠定了基础,等等。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大量设立地理系,使地理学开始成为一个职业领域。随着地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各分支的分化,在气象学、海洋学、土壤学等独立发展后,一些地理学家强调区域或景观的方向,另一些学者则推行了人文化运动,使地理学的人文分支蓬勃发展起来。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理学逐渐向参与经济工作过渡,西方的应用地理学和苏联的建设地理学应运而生。
近代地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形成了三种传统和三个学派:生态传统与环境学派、描述传统与区域学派、综合传统与景观学派。
地理人文素养能够丰富一个人,提升一个人的品味。虽然地理人文素养象某门技术、学术,给每个人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缺乏地理文化素养就显得不完善。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并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理论地理学的诞生和计算机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

中国
(1)古代地理学家:

中国古代地理学家众多,体现为旅游、方志、建筑、测量测绘、天文学等多个方面。例如:郦道元、沈括、徐霞客、张衡、一行、南宫说、郭守敬、裴秀、徐光启、乐史、罗洪先、贾耽、朱思本、晏谟、王士性、何秋涛、严如煜、顾炎武、徐继畲、杨守敬、于钦。

另外有一些人物,也对古代地理学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例如:张骞父子、班超父子、法显(晋代高僧)、玄奘(唐代高僧)、郑和等。

(2)近代地理学家:

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著名地理学家。20世纪的100年,是中国地理学从常识型向科学型转变的100年;是中国地理学从表象描述为主向深层认识为主的100年;也是中国地理学更加融入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100年。

原《地理知识》编辑部从1985年起,开辟了"当代中国地理学家专访" 栏目,采访和记录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的治学之道和所从事的事业。2002年,学苑出版社将部分内容整理出版了《中国现代地理学家的足迹》(刘纪远主编)。该书列举了中国老一辈地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包括:

20世纪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家-- 张相文

我国地理学界的表率-- 竺可桢教授

刍议竺可桢成功之路--以他的代表作为例

征途处处乐无垠--自然地理学家 林超教授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 黄秉维院士的道路与奉献

第三次冲锋--访人口地理学家 胡焕庸教授

雪后青松更苍劲--访人文地理学家 李旭旦教授

情满山海--中科院院士地理学泰斗 任美锷的故事

三个第一 流--访区域地理学家 李春芬教授

献身地理科学坚持理论研究--访经济地理学家 曹廷藩教授

无止境的实践与探索--记中国国情研究专家 周立三院士

业精于勤锲而不舍--访地图制图学家 曾世英教授

开创中国地理学史研究的新篇章--访地理学史专家 王成组教授

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访冰川学家 施雅风院士

从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飞跃--访现代历史地理学家 史念海教授

足迹--访北京历史地理学家 侯仁之院士

中国新生代古地理研究的带头人--访古地理学家 周廷儒院士

在地理学上默默耕耘--记自然地理学家 罗开富教授

一位地理学家的求索--访遥感地理学家 陈述彭院士

为了中国地理学的腾飞--访经济地理学家 吴传钧院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访历史地理学家 谭其骧院士

为发展我国政治地理学作贡献--访政治地理学家 鲍觉民教授

经艰险跋涉考察边疆地理--访边疆地理学家 严德一教授

溯源而进--访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专家 沈玉昌教授

良师益友--记地貌学家 王乃梁教授

编辑甘苦一夕谈--访著名地理编辑学家 高泳源教授

从学者到所长--访气候学家 左大康教授

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记环境学家 刘培桐教授

沼泽学领域里探索--访沼泽学家 黄锡畴教授

愿作沙漠科学事业的铺路石--记沙漠学家 朱震达教授

献身环境科学的战士--访环境学家 章申院士

世界
斐迪南·麦哲伦(全名费迪南德·麦哲伦,葡萄牙语:Fernão de Magalhães;西班牙语Fernando de Magallanes)他为西班牙政府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地球,死于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虽然他没有亲自环球,他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证实了地球是圆形的说法。

埃拉托斯特尼(276BC - 194BC) - 计算地球大小。

托勒密(c.90–c.168) - 编译希腊及罗马知识而成著作《地理学》(Geographia)。

郦道元(466-527)- 《水经注》的作者,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学家之一。

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地理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

吉哈德斯·墨卡托(Gerardus Mercator) (1512-1594) - 创新的地图学家制作了麦卡托投影法。

徐霞客(1587-1641)- 中国明朝著名旅行家及地理学家,以《徐霞客游记》闻名于世。其游记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历史资料。

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出版了《宇宙》(Kosmos)及创立了地理学的分支。

卡尔·李特尔(Carl Ritter) (1779-1859) - 被视为现代地理学之父之一。稳占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 University of Berlin)的第一把交椅。

阿诺德·亨利·盖奥特(Arnold Henry Guyot) (1807-1884) - 在冰川结构、冰川运动,特别是快速冰流(ice flow)的高度认识享誉盛名。

菲利克斯·菲利普·卡尼茨(Felix Philipp Kanitz)(1829-1904)奥匈帝国地理学家,以地理笔记而闻名。

威廉·莫里斯·戴维斯(William Morris Davis) (1850-1934) - 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地理学家,地貌学家,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被称为美国地理学之父。他是侵蚀循环(cycle of erosion)的发展者。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的创始人。

韦达素灶士(Paul Vidal de la Blache) (1845-1918) - 法国地质政治学学校创办人及提出人文地理学原则。

麦金德爵士 (1861-1947)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的共同创办人,之后帮助创立了英国地理协会(Geographical Association)、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并成为英国地理协会会长,《历史的地理枢纽》(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及心脏地带(Heartland)理论作者。

阿尔弗莱德·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德国的经济地理学家,海德堡大学(University of Heidelberg)教授,提出了最少花费中心的经济地理学理论。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1893-1969) - 人文地理学家及中心地理论发明者。

威廉·戈登·伊斯特(William Gordon East)(1902-1998)-英国剑桥大学(Cambridge University)的著名地理学家及地理学作家,主要研究政治地理学。

达比(1909~ )Darby,Sir Henry Clifford,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长期研究英国区域历史地理,认为地理景观演变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问题之一。著有《中世纪沼泽地》、《1800年以前的英国历史地理》和《英国历史地理新编》等。

托尔斯顿·哈格斯特朗(Tolsten Hagerstrand)(1916-2004)-瑞典地理学家,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教授,以研究人口迁徙和时间空间分布而著名。

段义孚(Yi-Fu Tuan) (1930-) -美籍华人学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 Madison)教授,开展人性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作为一个学科。他有很多地理以外的人性方面著作,其中《逃避主义》、《支配与喜好》、《无边的恐惧》、《割裂的世界与自我》等在中国较受欢迎。

罗格·汤林森(Roger Tomlinson)(1933- )-英国地理学家,GIS之父。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以及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科研学习期间他逐渐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后为加拿大政府工作,并在伦敦大学学院作为名誉讲师。

朱利安·沃尔帕特(Julian Wolpert)(1933- )-著名地理政策学家和城市规划专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 (1935-) -马克思主义地理学(Marxist geography)家,《空间及城市地理学理论》作者,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教授。

阿兰·威尔逊(Alan Wilson)(1939-)-英国著名数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以研究空间分析和地理统计学而闻名,原利兹大学(Leeds University)副校长,伦敦大学学院教授。

迈克尔·弗兰克斯·古特柴尔德(Michael F. Goodchild) (1944-)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的著名地理学教授,著名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及在2003年获颁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创会奖项,最早系统总结地理信息系统的人。NCGIA主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社会行为学顾问委员会主席。

奈杰尔思瑞夫特(Nigel Thrift) (1949-) -非表象理论(non-representational theory)发起人,人文地理学家,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副校长。

阿兰·马可恩彻(Alan MacEachren)(1952- )-著名地理信息系统学者及计算机学者,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客座教授,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 University Park)终身教授,在地理数据可视化领域为国际知名专家,美国计算机协会,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的地图制图学会以及美国国家科学院的成员。

何谓地理人文素养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9050900100jt5p.html
地理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是构成现代人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的结合。古人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的标准,而到了当今时代成为对一个普通公民的基本要求。
地理人文素养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地球基本常识的了解,对地理位置的了解,对世界上土壤、生物、山脉、河流、海洋、沙漠、高原等基本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的了解,对气候、火山、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了解,对世界上的国家、人口、文化、城市、经济等基本情况的了解等;以及对基本地理规律的掌握。比如,对于不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人口最大的构架,地球几个大洲,几个大洋,最长的河流、纽约是哪个国家的城市等诸如此类问题的人,我们可以称其缺乏地理人文素养。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用来形容为一个个人学识渊博,通古博今。如果再加上“中晓人和,明阴阳,懂八卦,晓奇门,知遁甲”,那就是数百年才出的一位“经国济世”的人物。翻看历史,有此才者也不过数人,如伍子胥、管仲、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以阴阳八卦来讲,据说是伏羲仰观天象,俯查地物,以应人事,才创作了八卦;这其中天地乾坤为对应,分出阴阳。而奇门遁甲也不过就是星象术数一类,以天象显变应对人事。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从先古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为起点,形成灾异祥瑞的观点,这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而有“天人互相感应”的学说。天文基础是“天体运行”,主要涉及的是“星象分布”,同时也包括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我们知道,人类关注到天象的起初就和“人事”相结合。比如观察昼日明暗变化,寒暑交替制定出用以指导人类生产生活的历法。古代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制度形成和稳固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从汉代的“君权天授”到明朝的“奉天承运”;以及朝代更迭奉行的“五德终始”学说。对于天象的探究,有了以上内涵附加,就有了“天文”这个名称。这个名称至少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出现,如《周易·系辞》有“观乎天文,以察时政”。在《隋书·经籍志三》有对天文一词的解释——“天文者,所以察星辰之变,而参於政者也”。“文”这个字,最初就是指观察星辰的变化和运行轨迹,而画的象形符合。古代认为“为政者是否失德,施政理念是否适宜”等事,可以通过天象有所察觉,如相关灾异祥瑞的说法即是如此。我们说说“地理”的名称由来,古代也称“地舆”。《淮南子·原道训》:“以地为舆,则无不载也”。舆,本意为车子装载物品的部分;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大地承载万物,如同车子载人一样,所以古人把大地称为地舆。而“地理”,这个“理”是指纹理;东汉王充《论衡》有“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即以“山川陵谷像大地的纹理”为代称一切与之有关的自然环境、物产、气候等等。以上只是分开讲述了“天文”和“地理”,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古代有“天地人三才”的概念,所谓的“天人合一”,实际上应包括“天地人”三才合一。天好比人的灵之聚,地就是人的身之载。不光如此,天文和地理也有直接的关联,如古代对于星空分野,是与华夏不同地域相对应的,某处的星象变化也预示着某地的承应。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21:39 , Processed in 0.05021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