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什么知识》这本书,一个词可以表达我对它的情感,爱恨交织。这本书曾放下想着压箱底了,但是又觉得邓老师这么推荐这本书或许这本书有它独有的魅力吧,又拿起,又读不下去,如此反反复复,直到一个任务下来,要在两周后的工作室读书分享会上分享这本书。这回逃不过了,只能硬着头皮啃下来。这本书,由于自身学识有限觉得很难读懂,在读的过程中需要我去补一些知识。
然而我应该要感谢这次任务驱动,让我调整好心态重拾起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它的“美”。比如什么是知识?我们教学反思中,我教给学生的是什么知识?对所教的知识,我理解到了什么水平?我教到了什么水平?初看像是作者没写,给我们留下很多空白,其实整本书读个几遍之后还是会有收获的,可以寻到一些答案。即使书中没答案,若我们在教学中能带着这样的问题来思考,我想我们也会有所收获。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留下一些空白,这些空白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去思考去实践。在寻找理论知识这个过程如果不断顺着这个知识点往下追问自己,在这样的追问下又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于是继续寻找答案,在这样一个自我追问自我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收获还是挺多的,这大概是作者的用意吧。
最后分享会开完之后我问了自己“什么样子的书称得上好书?”此时内心已经有了答案,能够引起自己一点思考的书就可以称为好书了。
邓老师在分享会的最后分享了一句话“读书的目的,不是记得内容,而是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对呀,读一本书如果读完合上的那一刻或者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思维的碰撞和灵感,这就达到我们读书的目的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