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cc程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3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只需卫生棉+紫光灯,你也可以检测水污染(简单易操作,可以带领学生做的小实验)

已有 452 次阅读2015-4-6 11:54 |个人分类:学科前沿|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水污染, 紫光灯, 检测

 
       在检测管道泄露和违规排放所带来的水污染时,人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例如2007年时,为了找到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勒运动场里一条连接错误的管道,人们不得不把大量用于水质检测的染色剂倒进下水道。而最近,来自英国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检测水污染的新办法——卫生棉条。研究共同作者,谢菲尔德大学环境工程学教授大卫·勒纳(David Lerner)介绍说:“这种方法既便宜,又简便,还非常有效。”研究论文于3月30日发表在《水与环境期刊》(Water and Environment Journal)上。
       在寻找污水泄漏的源头时,人们通常需要通过枯燥的染色剂测试、摄像头监控或反复的水质检测来缩小排查范围,一些人甚至还训练出了能够嗅出人排泄物的探测犬。而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生戴夫·钱德勒(Dave Chandler)发明的卫生棉条测试法,则是一种非常廉价的检测水污染的方法。他发现卫生棉条能够吸收荧光增白剂,而这种成分是普遍存在于洗衣粉、牙膏以及其他清洁产品中的,它能让色彩看起来更加干净明亮。

       污水排放是水体中荧光增白剂的唯一来源。而勒纳表示:“卫生棉条几乎是唯一一种能够廉价获得的,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棉料。”钱德勒发现,卫生棉条能吸收极少量的荧光增白剂。在实验室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将一个棉条浸入每升含0.01毫升去污剂的水中5秒,就能在棉条上检测出荧光增白剂,这一浓度要比地表水排水管中荧光增白剂的浓度低至少300倍。接下来研究者只需利用荧光增白剂在紫外线下发光的特性,就可以快速检测出水污染。研究的唯一障碍就是,人们经常会把检测点的卫生棉条拿走或扔掉。勒纳说:“我们只能尝试把它们藏在更隐蔽的地方。”

      钱德勒利用这种方法测试了谢菲尔德市的16条地面水排水管。他把卫生棉条在管道里悬挂了3天,然后在紫外灯下对卫生棉条进行检测,结果其中9个卫生棉条发出荧光——也就是说水中存在荧光增白剂,说明这几个地方出现了水污染。

      洗衣液等日用品中含有的荧光增白剂在紫外灯下会发出荧光。利用这一特性,研究者用卫生棉条对水污染进行了检测。

       在约克郡自来水公司的帮助下,研究者把卫生棉条逐个浸入每条下水道的检修孔中,排查污染源。最终,他们在一所房子中发现了连接错误的水槽和排污管。勒纳表示:“通常来说,确认管道连接错误的唯一方法是用染色剂进行水质检测,但要让自来水公司给每家每户都进行这样的检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然而,如果能从出现污染的地方往回找,逐步缩小范围,那么找到污染源就没那么困难了。”

       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信息,在美国大部分城市,污水管道和雨水排放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污水管负责将废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而雨水和地表水则经由雨水排放系统流入小溪、湖和海洋。如果污水管被误接到了雨水排放系统中,那么未经处理的排泄物就会直接排入人们游泳、钓鱼和饮用的水源中。污水中的污染物会传播诺如病毒等疾病,并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的环境微生物学家桑德拉·麦克莱伦(Sandra McLellan)本人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表示,虽然利用卫生棉条获得的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但是这种方法在定位污水泄漏源头方面很有前途。她指出:“这种方法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能极大地减少工作量,并且价格低廉,后续的验证实验也不复杂。”

       勒纳表示,任何人都可以用卫生棉条在家中进行这个实验。除卫生棉条以外,人们只需再购买一个紫外灯即可。勒纳还说他们使用的就是普通的棉条,并不需要用所谓的“天然”或“有机”棉条。他计划在英格兰的布拉德福德发起一项市民科学项目,让大家都来检测布拉德福德贝克河周围的排水沟。“我对此非常兴奋,因为我觉得这种方法会特别高效。”勒纳还提醒,如果要检测水中的荧光增白剂,别忘了设置对照,比如看一下没用过的卫生棉条会不会也在紫外灯下发光。(来源:果壳网)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07:45 , Processed in 0.0752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