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Geo_Z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57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东北之行(大连、哈尔滨、伊春)

已有 215 次阅读2023-10-5 21:25 |系统分类:地理游记

     因为有事要到大连,中秋国庆前三天便已经请假,再连同假期一起准备好好领略早一步进入金色秋天的东北,便有了这次一路向北的旅行。
     大连篇
     9月25日晚,飞机准点抵达大连周水子机场。对大连最初的印象就是港口城市,俄国人眼中的远东终年不冻良港,日本人犯下的旅顺大屠杀……大连博物馆中对大连的介绍是从近代开始的,在日俄的交互争抢的夹缝中,大连作为一座港口城市,一座工业城市逐渐形成。这也在大连的近代历史建筑中可以窥得,俄式的西方风格与日式的军国主义风格在大连的街道两侧时隐时现。这些建筑保存至今,无论其实用价值还是其美学价值确实不容置疑。但其教育价值也应被我们重视,无论是俄国人还是日本人,修造这些建筑的目的是为他们服务的。大连博物馆中的一组数据格外显眼,伪满时期,经由大连港向日本输出了数以万计的我国富饶东北地区的矿产、粮食以及木材。但最后是我们胜利了,这些历史建筑的使用权是在我们手里了。当然,伪满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虽遭战损以及苏联人的掠夺,但或多或少成了建国后东北工业的起点(大连博物馆前,日本神户制造的合成氨设备)。此后,大连,乃至整个东北迎来了又一个高光时刻。
      如今的大连,工业的底色似乎在大众眼里在慢慢淡去,旅游城市的名号确实越来越大。相比于曾经的高光,目前确实显得暗淡。不论是从当地人对“一线变三线”的调侃,还是慢慢老化略显陈旧的设施,都能有所体会。作为一座港口城市,东北地区目前最好的出海口,大连的发展是跟整个东北地区的发展捆绑在一起的。东北兴,则大连兴。东北地区已经在慢慢从以前重要的工矿业原材料输出地,转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东北,以及大连,它们的重要性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经济增长的速度确实很难回到从前,人口的大量迁移必不可免。但东北人也本不反感这种迁移,他们的父辈或者上一两辈也是为什么生存从山东等地迁移至此。如今东北人口的流失,对东北地区是“危”也是“机”。
     哈尔滨篇
      9月28日晨,乘坐高铁从大连北站出发一路向北抵达哈尔滨西站,穿越了辽东半岛、辽河平原还有松嫩平原,900余公里,历时3个半小时。一路上都——是连绵起伏棕黄色的玉米地以及一望无际金色的稻田。东北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地位毋庸置疑了,也说明今年夏天的洪涝灾害至少对哈大高铁沿线影响不大。其实,此次旅程哈尔滨只能算是一个出发和归途的中转站,这次东北之行也是为了完成一个一直以来的愿望——东北的自驾游。东北确实是一个非常适合自驾游玩的地区,没有川藏线的壮丽与险峻,有的是地广人稀的畅快和连绵起伏的舒适。秋季的东北更有一番魅力,行驶于漫过车顶无垠的玉米地,感觉整个车辆都被埋没。一路无阻的奔驰在小兴安岭林区,一路都是色彩斑斓的五花山,一路都是风景。
     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要租到一辆车。长假期间,租车生意火热。“一嗨租车”平台上只有在像哈尔滨这样的大城市还有车能租到。所以哈尔滨成了此次小兴安岭之行的起点与终点。同时,这次也并不是自己第一次到哈尔滨。2019年,我乘坐火车从长春前往中俄边境的小城绥芬河,哈尔滨站就是我坐票转卧铺的中转站,在恢弘欧式风格的哈站站台有过很短的停留。这次,在哈尔滨的停留同样也是中转。只是时间上稍微长了一点,租车回来之后在哈尔滨松花江北岸住了一个晚上。去看了人山人海的中央大街以及东正教的索菲亚大教堂,哈尔滨与大连很大的不同就是俄国的影响更加浓厚,甚至已经成为了哈尔滨旅游的重要特色之一。
      从人山人海中出来,沿着街道向松花江边走去,中东铁路遗址公园与博物馆就建于现在滨洲-滨绥铁路线的附近。这里应该可以算是哈尔滨城市发展的一个起点了吧。如果大连是因为海港而兴起,那哈尔滨绝对是因为铁路而蓬勃发展。"T”字形中东铁路的交点就在哈尔滨。而中东铁路建设的主导者就是当时的沙皇俄国,这条铁路使沙俄的控制力可以东至海参崴南达大连港。作为中东铁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大量的外国人涌入至此,留下了独居异域风格的特色建筑。随着时间的流走,这些建筑身上的殖民主义色彩逐渐淡化,而旅游经济的实用主义大大显现。在这一点上哈尔滨是幸运的,带着东北风味的“东方莫斯科”对游客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
      伊春篇
      对一名中学地理教育的从业者而言,伊春和小兴安岭这两个地名肯定是熟悉的,但是之前是否把知晓这两者的互为从属关系那就有点存疑了。我知道伊春是林区,因为伊春家具厂是工业区位里的一个经典例子,但我应该从来也没有深究是东北哪个林场,毕竟东北林业资源确实太丰富了。小兴安岭的主体就是在伊春,而伊春就是一个大的森林公园,而伊春市区就是被森林包围的城市。哈尔滨距离伊春大概有300多公里,全程高速过去花费了将近四五个小时。所以虽然从哈尔滨租到车辆之后直接就驶向伊春,但到了伊春境内已经是深夜时分了。但夜色中,高速两旁伊春的森林本色确异常突显。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被树林完全隔绝出来了两条单向通行的通道,在夜色下感觉车辆就是在一条漫长起伏的森林大道中走向密林深处。
      伊春林区的范围非常大,从一个景点开车到另一个景点往往都需要1个多小时,将近100多公里。但是林区的公路开起来确实让人心情舒畅,路况好,车辆非常少。限速80码,一不小心就开到90,甚至100码。稀疏的车流,宽敞的马路,让我毫无感觉。不过,当然良好的路况仅局限于我所行驶的222国道,偶尔途径一些其他道路,大小坑洞遍路都是。东北林区人口流失,财政紧张,基础设施老化,可见一斑。自然,东北林区作为木材来源地的历史使命已经终结,而东北这一大片林区在我们的新时代也另有一番作为。而我就是被小兴安岭秋季这油画般五彩的林地所吸引而来。秋季的五花山绚丽多彩,却非常短暂。带来的客流量也呈洪流般集中爆发,小城伊春很明显有点接待不足。网络上出现有人大半夜订不到酒店,洗浴中心一铺难求的状况。几十年没有经历过堵车的当地居民,也被堵在了路上。当然,这样的状况,今年假期期间,在全国各大旅游景区随处可见。压抑三年不能外出的禁锢,在今年一下子彻底打开了。
       路上堵车,住宿爆满,餐厅等位,等等。这些毕竟都是短暂的,假期之后,游客又变得稀少,住宿费用直接腰斩。这种短暂性的客流高峰,对伊春旅游收入的提升毕竟是有限的。收入的不足,必定导致人口的外流,人类从走出东非大裂谷开始就是为了生存和利益而四处迁移的。秋季的美景,固然绚丽,但真的太过短暂。伊春旅游更大的优势,应该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密布的森林,清澈的溪流,悠闲的环境。应该吸引更多大城市中被人为景观包围的人们来这里回归自然,调节内心。不过,东北远离经济与人口密集区的特点,是她的优势也是她的不足。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19:12 , Processed in 0.0629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