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txyc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48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国培”:给我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已有 352 次阅读2016-6-19 10:27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腾飞, 专业

“国培”:给我的专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福建省厦门一中(361003)    钟有长    

发表在《地理教学》杂志(CN311022/G42011年第11

作为“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高中地理班的学员,本人在首都师大接受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学习。15天虽然短暂,首都师大资环学院却为学员们献上了饕餮盛宴。

一、大师引领提升学科素养

培训课程中模块一共有2个专题、8讲、24课时,课程所涉及的现代地理学的新发展、高中地理教育的动态与发展趋势,使学员们领会了如何从国际的视野、历史的眼光、地理的视角思考研究地理现象与问题的精神实质,从时间与空间的两维度拓展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科素养。

如,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毛汉英教授,结合自身的科研成果,通过《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方法●调控》的讲座,深度剖析了从可持续发展到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定量测度与综合调控等内容;付华教授《自然地理学的新进展》的讲座阐释了自然地理学的学科地位、研究对象与内涵、自然地理研究方法的演变、美学价值与进展探讨等知识;柴彦威教授的《城市地理学的新进展》论述了西方城市地理学的新进展、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动态与研究前沿、新进展与展望等内容;胡卓伟副教授的《3S:让地理插上思维的翅膀》,使我们3S与地理教学的关系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讲座为忙于一线教学的中学教师打开了一扇扇的窗户,让最新的学科信息潜入学员们的心田,“润物有声”,提升了学员们的地理学科知识素养。

李家清教授《国际视野下的学校地理教育》的讲座阐释了国际地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地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检视、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等,并引导学员们思考如何做“有思想的教师!” 林培英教授的《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中的继承与发展》讲座,呈现了从1903年以来地理教育工作者对地理教科书和地理教材认识的变化、分析了从1929年以来的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对教学方法的要求和建议,并通过几个教师的教学实录让我们感受了地理教学方法的继承与发展。袁孝亭教授的《地理教学视角》讲座,让学员们掌握了从如何体现地理学科对塑造学生特殊的思维品格独特价值的角度设计教学、从体现归纳与演绎融合理念的角度设计教学、从如何在抽象与具体之间架设认知桥梁的角度设计教学的“地理教学视角”。地理学思考问题有其基本的空间逻辑,袁教授讲座的“从具有地理灵魂的‘空间逻辑’视角诠释地理学思考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思考与做法,让学员们切身感受到了如何追求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

二、同伴互动碰撞思想火花

培训课程中模块二共安排了围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专题研究”而展开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地理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等4个专题、9讲、29课时的内容,是本次国培的最主要内容。每个专题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知名教师的授课或课例展示与评析。在名师们讲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教学的成败得失,学员们提出的很多问题供大家讨论。举例如下: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课程标准》的行为目标?怎样准确把握好新课标要求的“度”?课本的很多知识点是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容易误解为该知识不太重要,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地理学科在大学属于理科,而在高中却要求文科生学。文科生一般空间想象与逻辑思维能力都较差,教师如何引导他们学好地理?初中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知识基础,但大多数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高考备考复习时是否需要把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复习?高中地理课本讲了13种气候类型的名称,而有些地图册的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中标有“亚热带草原气候”的名称,怎样处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能力提高有利,但操作有困难,如何解决?如何合理、巧妙地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于教学过程?如何提升学生的主动交流意识、交流技能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如何协调与整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的培养与高考成绩的稳步提高两者的关系?基于标准的命题策略;有效课堂观测的实施;选修模块的实施与考核。老师应该补充学习哪些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上述问题主要是围绕“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学管理、初高中衔接、学科知识、教学方法、高考、教学评价、老师专业发展”这一主线展开的。通过讨论,学员们取得了很多的共识。如,对于“地理教学进度要由学生的情况决定,若因此造成的教学进度完不成怎么办?”学员们都认为“因生制教”,教学不应盲目追赶进度,而应追求有效果的效率。教学中应该遵循充分思维规律,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对于“在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如何捕捉与处理?”学员们一致认为:教师应该凭借自己专业素养与专业敏感,对于学生的“生成”进行及时地引导,让其他学生也在讨论中进行“发现”。学生的“生成”是他们的灵感闪现,往往稍纵即逝,如果课堂中确实无法抽出时间进行探究,教师应该把学生的“生成”及时记录在案,择机再组织学生讨论;“高考备考复习时是否需要具体复习初中区域地理的内容”是全国大多数高中教师都感到非常困惑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区域地理“举足轻重”或“无足轻重”的两种片面观点及其相应做法。通过讨论,学员们都认为只有回归地理课程标准……领会其对区域地理的要求;同时分析近些年的高考试题,领会区域都是作为考察系统地理“理”之空间与思维平台,热点区域可以从隐性角度考或古代素材来考(如全国文综卷2009年“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特点,方能为高考备考复习提供决策。通过几个案例的复习,使学生学会用地理观点、地理方法思考地理问题,并掌握和形成区域地理学习方法:“明确空间定位--区域特征及成因--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对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评价、发展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能从案例中概括出一般规律与原理,拓展、迁移和灵活应用到其它案例情境中去,才是区域地理复习之道。

由于学员来自天南海北、东中西部,教学经验与思想观念各具特点。因此,有许多问没能取得共识,甚至“观点相左”。如对于“地球运动”,有的学员从学生答题的角度出发认为难度应该降低,有的学员则从“地球运动”素材对文科学生空间思维能力锻炼的角度,认为不应降低甚至可稍适提高;对于“相对于纯理科或文科的教师来说,地理教师的成长周期是否偏长”,有学员认为要完全胜任高中地理教学,把学生教“会”,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养与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知识,因而地理教师的成长周期偏长。但也有学员认为:对中学生能力培养而言,地理学科的理科思维能力要求比数理化低,文科思维能力要求比语文英语等学科低。因而,地理教师的成长周期不会比纯理科或文科的教师长。……“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虽然有些问题,学员们并没有通过讨论取得共识,但在畅所欲言、见仁见智中碰撞出了思想“火花”,点燃了激情燃烧的思想“火焰”。学员们在碰撞中交流,在交流中分享,在分享中反省,在反省中提升,收到了很好的培训作用。

三、参观考察促进专业发展

培训课程中模块三“地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安排了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与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和活动体验2个专题、4讲、12课时的内容。刘刚老师的《中学地理教师如何做科研》、李岩梅老师《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分析》,以一个实践者的角度说明了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意义,并示范了地理教师做科学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野外考察、实地调查是地理学科实证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是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经历及活动体验。培训中,学员们进行了三次大型的活动:门头沟斋堂爨底下村野外考察,学员们观察了10多万年以来马兰黄土的特性及其沉积过程,领略了我国北方保存最完整的扇面坡地组合式明清古建筑群落--爨底下村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的风采;北大附中地理教室的参观活动,使学员们对北京市中学地理教室建设的现状、问题、策略与展望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雄伟的天安门、八达岭长城、高耸的中塔、创意飞扬的798广场、如梦似幻的国家大剧院夜景、穿越时空处处散发出的浓郁历史文化气息、蓝天白云、色彩斑斓的秋景……城市地理考察中收获的这些元素,又让学员们触摸了作为国际大都市的京城脉搏,“饱”的是眼福,“醉”的是心灵……

 四、自身感悟反思足与不足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15天的国培时间,平日繁杂的教育教学事务暂搁一边,心得以宁静,稍有适闲时间反思平日教学中的足与不足。欣喜地发现近20年的教学生涯,自己在指导学生用地理原理分析一些现实问题,在渗透地理思想方法、渗透生活体验及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等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等方面,感悟良深,收获也很多。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勉也。”培训期间,教授们的思想、同行的经验让我增长了见识,拓展了视野,也让我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不能形成“一切懂得一点,一点懂得一切”的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photoshop软件的使用)等水平不高、对某些问题(如基于标准的命题策略、有效课堂观测的实施手段)等思考与研究过少……

“国培”虽已结束,但“国培”精神将永驻我心。“国培”将给我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让我能自由翱翔于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的广阔天空,耕耘那片蓝天,教书育人,不负“国培”重托!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4 20:55 , Processed in 0.0652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