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caez2000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51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学地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已有 355 次阅读2016-4-19 18:00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教学, 中学

中学地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

张继红

【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地理体验式教学的五个策略:1、创设情境,促使体验2提出问题,积极体验3分析问题,形成体悟4协作交流,共享体验5反思评价,成就体验

【关键词】教学策略、体验式教学、教学情境、体验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套特定的方式或方法,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向学生提供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体验式教学策略是以体验教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它使学生在认知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达到对自然、社会、自我等不同程度的感情和体验,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体验式教学既关注学生的认知,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地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首先是创造地理教学情境,还原地理教学内容,给学生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然后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与客体(地理教学内容)进行对话、体验、感悟,实现主客体融合,并生成意义,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依据所讲授的不同内容,设计出不同的体验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体验中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从大体上讲,地理情境教学和地理活动教学是中学地理体验式教学的两个主要策略。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几个策略特别值得注意。

一、创设情境,促使体验

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这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学习活动的定向阶段。激发动机是体验式教学的启动阶段,对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具有活力、指向、选择、维持、强化的功能。心理学认为:认知从感知开始,感知是认识的门户。“学源于思,思始于凝。”事实表明,任何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只有具有问题性的情境,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学习需要具有强烈的激发作用。情境如何创设?

1)利用生活实际设计情境。把书本上的抽象知识还原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情境,可以改变知识给人的枯燥乏味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体验。①走进日常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如从自己在教室里的座位引入经纬网的学习,通过生活的例子理解经纬网的概念,为地理事物的定位打下基础。②运用故事情节,创设教学情境。如讲到天气与生活的关系时,可以向学生介绍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由天气与战争的关系引入天气与生活其它方面的关系。③联系社会热点,创设教学情境。④利用游戏活动,创设学习情境。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创设富有活力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常常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冷锋”和“暖锋”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很难理解,兴趣不高。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兴趣。选两名学生表演冷暖锋相遇过程,教师做适当讲解。学生们通过活动形象的理解了冷锋和暖锋,而且印象较深。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一定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教学。

2)可设计模拟情境。模拟情境就是让学生处在一个虚拟的情境中体认知识,获得感悟。如在进行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热力环流教学时,运用了实验对热力环流形成的模拟。在一个用保鲜膜封闭的透明玻璃箱内,一边放冰块,一边放沙子,当把一支点燃的香放入冰块一侧时,就能明显的看到烟在箱内进行循环流动。观察烟雾的运动方向。(沙子最好预先在阳光下晒短时间,这样效果更明显。这个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热力环流这个知识简单易懂。

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创设良好的体验环境,向学生提供一个合适地进行体验的环境,既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模仿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心理倾向,从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出问题,积极体验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这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学生学习的规律是:联系实际或借助于直观形象,或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皮亚杰在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中提出“知识源于行动。”因此,在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感知、定向后,我们强调要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尽可能去亲身实践,引导学生对要学的内容充分地认识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升华,从而投入对问题的探索、体验中。在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我们觉得应把知识放在问题中、放在情景中、放在现实中,因为感知、活动、生活是形成体验的直接途径。

1)对于问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模仿提问,或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情境提问,还可以是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如:“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是什么原因形成了夜?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昼夜更替?”“如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增长,那昼夜更替的时间(1天)的长短会怎样变化?”通过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讨论,教师也可以乘机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从而很好地掌握了关于地球自转的关键点和重点。

2)教师要围绕“问题解决”的各个阶段,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能启迪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觉地为解决问题而充分体验情境,并指导学生体验的途径和方法,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而准确的模拟演示,使学生看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所产生的现象,从而迅速准确地理解自转和公转的概念,以及产生的各种现象。又如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把一张张地图展示给学生看,并通过重、难点内容的点拨,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把握重点知识。

3)积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感受、领悟、想象,尊重他们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为什么冬天冷,夏天热?为什么月有圆缺?天有阴晴?海有潮汐?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为什么今年多台风灾害?我国为什么实施西部大开发?南水北调工程有什么意义?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等。地理知识蕴含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地理教学中,若地理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让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适时的创设情境,就会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熟视无睹的问题时,一个个知之而仅为皮毛的问题时,一个个以为自己知道,实际上是错误的认识问题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身心愉悦,形成一个个兴奋点。运动会是学生最喜欢的,可每次都是天公不作美,学生对此“耿耿于怀”,我就以此为例,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天气系统”解释,过后,许多学生满怀信心的表示:下次的运动会我会帮校长预定时间,即运用了知识又增长了信心,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参与成功的喜悦。

三、分析问题,形成体悟

我们知道,在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实践对知识进行充分体验后,必然会对所学知识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对知识产生领悟,进而生成意义,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布鲁纳认为:认知指一个人在了解周围世界时所经历的感知、理解、推理等认识过程的总称,而认知结构是由人的过去经验、由感知概括物质世界的一般形式在人脑中形成的一种结构形式。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知识的学习一般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而“悟”是思维主体对新旧知识加以比较、融合、扩展、重新组接的过程,是产生“同化”和“顺应”的不可缺少的过程。我们认为,认知结构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立起来的一种结构形式。学习者体验后对知识形成一定的领悟,就会形成一定的认知,这种认知在经过一定的转化、融合,就会形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但是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后所获得领悟是否有助于认知结构的形成,我们可以让学生间先进行交流,然后再借助对问题的分析来促成学生的领悟。

四、协作交流,共享体验

体验内化阶段是体验学习的关键,是个体通过反思、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亲历中对事物、知识的感知觉内化为自身观念的过程。合作是体现现代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交流是主体意识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合作与交流中能促进学生的体验内化,加深理解,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我们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堂上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名符其实的交流,解决问题心得的交流,使他们能感受到别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自己认知方式上的单一性,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反思与完善自己的认知方式,在合作中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如一般地,我们可以这样来设计讨论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努力做到:创设平等、和谐、宽松、愉快的氛围,师生间以对话、包容、平等、共享的关系相处,使学生摆脱权威的束缚,平等地交流各自的生物理解,对疑难问题各抒己见、不受拘束,毫无保留的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对知识形成一定程度的领悟之后大胆质疑,勇于求异;让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索、学习地理,对同学的领悟发表不同见解,以他人的言论中得到启发,产生新的观点,在互动、合作中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同学间互相追究错因,表明自己的观点,同学、师生间能相互释疑,敢于辩论,敢于“挑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比较、联想与归纳,从而在互相交流中巩固认知,解决问题,体验到学习的进步。

五、反思评价,成就体验

评价问题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诊断的作用。评价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有力措施和方法,决定学生体验的方向和价值,是体验的“结果”。反馈外化应贯穿于整个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反馈的结果适时调整教学,最后再引导拓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会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师生对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以教师自评、学生自评、师生共评等方式对学生实施积极的和适度的鼓励性评价,对学习过程中出现差错的学生,以宽容、谅解、和蔼的态度对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实际出发,因人施评,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快的进步。整个评价过程中,我们致力于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别人的暗示和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进行自我调节,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迅速转化为能力。在教学中,要善于洞察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反映情况,注意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尤其是对具有内隐性的主体体验,还需注意学习者的情绪、情感反应,以及他们在学习中、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反馈,多启发、多鼓励,并能点在关键处,使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地调控。根据学习目标和有关反馈信息,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在相互研讨、深入理解内容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体会、感受梳理一下,然后精心设计一组有针对性、启发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与训练题,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特征进行再造想象或创造想象,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点;或综合设计,不断使学生拓展深化(如变式练习),通过变式、联想、类比、实际运用等,力求使知识活化,鼓励学习者从不同角度去理解知识,以开放的学习思路拓展知识。

以上教学策略有的是可以循环往复的。应该说,课堂教学是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的,因为教学的内容、对象是十分具体的,也是千变万化的。我所探讨的、构建的“体验式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只提供了改革原有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因而在具体应用时,还需加以创造性转化,即要根据教师自身素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方面的特点进行教学,而不是机械地搬用。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5 14:47 , Processed in 0.06365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