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深度教学的两个策略
——四川省初中地理深度学习课堂教学研究讲座(一)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的鲜洁老师从教学策略角度,分享了如何在初中进行深度教学。为了克服在教学中出现的流于表面、表层表演的现象,引导学生深层、深刻、深度学习,鲜洁老师分享了众多策略中的两个策略。一是运用理解性教学策略,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层次丰富的问题、形成追问式课堂。
一是运用理解性教学策略。理解性策略包含三个方面:意义感、体验性、高效能。
意义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学生对知识的识别和评判是积极的,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这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内驱力。
例如,《地图的阅读》,老师设置了活动:有一个宝藏藏在教室里,为了找到宝藏,得绘制教室布局示意图。这个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图的阅读是有用的,可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意义感。
体验性:让学生在体验中去发现和思考问题。例如《地图的阅读》这节课老师利用画图和读图之间的误差,让学生在体验中得知图例非常重要,它关乎我们能否顺利读图。
高效能:有时也把效能叫做效益、效率、效果,指的是学生产生了学习困惑之后通过努力解除了认知困惑而产生的成就感。要产生这种成就感,首先学生要能在体验中提出问题、感知问题、思考问题。
二是创设问题情境形成层次丰富的问题、形成追问式课堂。这是深度教学策略中的问题导向策略。涉及到“解答距”的概念:从问题情境的刺激,到学生完成解答,这之间的思维的距离。分为四个层次,不同层次,问题创设的难度不同。层次越丰富,越有利于学生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形成有系统而非碎片式的知识体系。
微解答距:主要是对地理表象的说出,如地名、分布、数据等。这个层次问题引起的思维活动是轻微的,答案有求同性,答案具有唯一性。例如:根据地理位置图,你能说出印度所在的温度带吗?
短解答距:主要是对地理类型的判断、归类、说明等、这个层次对思维的刺激不算强,答案仍然有求同性、唯一性。例如:在亚洲气候类型图上,找出印度的气候类型。思维含量比第一层次略有拔高。
长解答距:主要是根据一些要素去综合某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或某一要素的特征,或根据自然环境特征来总结经济地理特征。该层次思维活动稍微复杂些,有明显的综合性,而且在问题答案的探究中已开始初步具有一些探讨意义。在教学上可进行微型小组合作探究。例如:根据孟买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图,概括印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概括比说出、说明,层次高些,有综合性。
新解答距:在初中用的较少,高中用的较多。这种问题在层次上更多的是对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变、预测、假设等作出一些猜测和创造性思维,有相当的智力价值,有很好的探讨意义。例如:如果将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我国西北能变成鱼米之乡吗?对此问题,学生脑洞大开,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想。
~~~~~完~~~~~~
然并卵,我理论水平太差了,还是没懂。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1 20:32 , Processed in 0.0632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