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8|回复: 0

[e团队读书活动] 第五次读书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16 08:3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溧阳地理E团队读书活动记录表
形   式
网络在线研讨
时    间
2011.11.8
读书内容
《静悄悄的革命》P74-90
参加人员
省中:傅志燕
光华:方正梅、胡冬霞
南渡:戴恩宇、谢青青
埭头:李开春
三中:刘芳、吕叶萍、严小兰、张立平、管华俊
戴埠:陈茹娟、王功攀、商中亮、尤亚丽、丁丽华、钱茂春
竹箦:秦兆吉、潘丹
实验初中:姚花、司马琴 潘岚
光华初中:王娟、王洁、朱莉红、朱文彬
六中:刘飘
燕山:赵建兰、朱立群、卢云娟、虞燕
外国语:王勤芳、蒋梅仙
二中:符晓赟
共计34人
主持人
商中亮
精彩摘要
精彩摘要
精彩摘要
卢云娟(燕中)(497898166) 15:19:09
关于质疑,作为教师还必须具备善于观察和倾听的能力,有些同学心头有疑问,在表情上暴露出来,有些学生会小声地发出不同的意见,作为教师如果发现这一点,应该适时抓住机会,给予鼓励,促进学生质疑
司马琴——实验(30709880) 12:58:24
我认为现在学生提问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即使问题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无从下“口”,不知如何质疑。所以要学生打好相关的知识基础,还要多督促学生增加课外的知识储备,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质疑提问的积极性,只要言之有理,都应予以鼓励。
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把握质疑时机。打铁要看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只有当学生具备了“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心”和“达其辞”的最佳时机。
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课堂上经常出现以下情况:学生积极举手,但当他站起来后,却张口结舌,说不明白。这类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口头表达能力差,影响了思维的表达。
虞燕-燕中(544080392) 12:32:12
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质疑不能是脱离教材,漫无边际的提问。因此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质疑。首先,布置当堂预习。叶圣陶先生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姚花----实验(375243978) 12:03:46
今天在上气温分布时,我在让学生查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时,先让学生说说,很多学生都认为是12时,然后我再让他们查图,发现是14时,立刻有学生发出质疑。在查找大陆和海洋的气温最高月最低月出现的时间填表进行比较,然后让学生观察,直接问他们又什么疑惑的地方,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海洋气温最高月、最低月晚于陆地。进而教师展示海陆热力性质的实验视频,帮助解疑。
王勤芳—外国语(776908764) 10:25:53
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如思维向纵深发展的问题设计。这类问题的设计应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而使其有所发展,因此而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快乐。快乐会激起答问的更大兴趣,这样就会主动形成积极思维的习惯,使学生不断地跟随教师的提问去探幽寻微,增强思维的深广度。但要注意的是该类问题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问之前要对学生的思维应答能力有一个准确的估计。估计低了,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学生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时间长了,会失去答问的兴趣;估计过高,学生搜尝刮肚不能做答,就会影响思维的积极性
1、平问审答题。
教师平心静气地发问,发问的题目,使学生不思则不能作答。该题型用处很广,对一个历史事件涉及到的原因、后果、影响都可采用这一方法。例如:鸦片战争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原因、世界大战的后果等都可让学生思考。同学们作良久深思后,陆续做答,教者在学生做答的过程中,层层推进,令学生涌出思维的火花,其结果可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
2、逆向思维题
例如,讲述国共合作的意义时,反问“如果不建立国共合作中国会是什么样?”由逆向思维得出正面结论。“如果没有秦始皇这个人,没有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件事,历史会是什么摸样?”“如果没有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通过这种论证来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反问也可作为求异思维而出现,如提问“中国无产阶级有其特点,那么中国无产阶级是否也有其弱点呢?”“长城——历来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积极进取精神的象征,长城是否也反映了中国人某些落后的意识?长城在维护统一、安定边防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但长城在历史上是否也有消极作用呢?”
3、比较答问题
这是传统方法。问题的设计要注重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的思索。使学生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深入分析,由此及彼的分析归纳,然后加以概括,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这样设计的问题,学生一般不会感到茫茫然无所寻觅,而会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知识联系,因而思维的链条上就会呈现从现象到本质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对比秦始皇与汉武帝的治理国家的措施,在具体措施中了解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又如,列表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从中得出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4、观察式问题
即通过观察某些图片、图表、文物、文字材料、来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材料的能力、灵活应用所学制市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设问一般为:通过观察某某,你得到了那些信息?你能得出那些认识?等等。
谢青青-南中(389625742) 7:10:25
今天读书活动题目: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你有什么切身体验?P118
   2、结合当今教育形势,谈谈你今后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困惑?P143
     本次活动有戴埠高中主持,希望大家积极发言。
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切身感受到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必须开放自己的课堂,要准许你的学生能够发问,要敢于发问,同样作为教师也要敢于面对质疑,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质疑-引导-析疑-总结归纳的过程,只有民主的课堂才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切身感受到这些年来很多时候不少老师的课堂,即便有时候老师讲错了题目但是不见得就一定能够听到或者说看到学生挺身站出来,很多时候不少对外的课堂似乎连答题的学生都是刻意安排好的的,好课确实是”磨”出来, 但是”磨”多了之后,那样的所谓“精品课程”自然我们不可否认确实是精品,也确实能够体现一个教师的很多精心独到的设计之初,可是我还是抱有疑问的这样的课多了多与学生是不是会产生一种模式化的感觉,从而抹杀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结合当今教育形势,谈谈你今后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困惑?目前的高考政策就是重视语数外,选修的地理地位不言而喻,我们不能够改变大的环境。作为我这样的青年教师非常想发展,但是很多时候 自觉性也不是很强,做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摸着石头过河,不少地方不知道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好的。我感觉对我最大的挑战就是专业上面,要多积累,多经历,夺取尝试,哪怕是多几次失败也少事情。但是在教育和教学相冲突之后,我感觉我的重心很多时候成了问题。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我感觉我还是需要下苦功夫,做一个纯粹的老师并不容易,需要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
汪功攀—戴中(1105197228) 8:11:31
我先来说说面临的问题:课程教学“有效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凭什么教、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评、怎样考,这些问题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是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根本问题,也是深化地理教学时期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
秦兆吉—竹中(113735037) 8:24:29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它是引起学生求知欲,产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问题无论产生于教材知识之间,还是产生学生的经验与教材之间,均能引导学生的探索愿望。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善于在无疑处设疑,在无惑处生惑,在设置疑问上下一番工夫。
刘芳--三中(317779559) 8:24:46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尽量用商量的口吻提问,如“你有什么疑问吗”,“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也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质疑,如“你的问题提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向教师、向经典挑战,认真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和独特的想法,引导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吕叶萍—三中(237339108) 8:24:46
课堂上学生应当是教学的中心,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心中首先要想到学生,估计他们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对回答问题的同学,“不以成败论英雄”,回答对了,当然很好;即使答错了,我们也应当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回答是完全错误的,教师也应倾听并给予评解,说不定他的这种思路在全班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作为教师应及时予以讲评纠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们才能始终活跃,没有思想负担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4 06:17 , Processed in 0.09475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