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千里之外之歌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34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期末统考阅卷所阅题组分析

热度 1已有 324 次阅读2020-7-5 22:24 |个人分类:教学日志|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一)试题分析:

本组题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为背景,第(1)小题考察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区位因素;第(2)小题要求结合所给材料分析蔗糖厂分布的有利区位因素,属于常规类题目,应该说难度不大。但实际难度却为0.5!这其中既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说明该试题在选材、在设问的起点上即对考生的区位定位要求很高有很大的关系。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是世界上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经典案例,湘教版教材没有像以往的教材那样重点展示,但不同学校的不同老师对此内容的理解和处理不同,可能是不少学生对此感到陌生的原因之一吧。若命题时再给出一些帮助学生判断此地农业地域类型相关的材料,可能对学生的入题会有一定的帮助,这样试题的核心素养指向会更加的鲜明而非主要靠识记来应对。

 

(二)参考答案分析:

     经过阅卷小组内老师的交流和讨论,制定的评分细则如下:

     1)第一小题为填空题,答案比较客观。第一空只能写作“混合农业”或“混合型农业”;第二空的给分答案有“水分”、“降水”“水源”。错别字不给分。

     2)因为第2小题的2个答案要点只有2分,所以我们参照高考阅卷的给分原则,以采点、找关键词为主,对分析的过程特别是因果逻辑关系的表述没有作特别要求。当然,准确的、符合逻辑的表述基本上都会包含答案要点的。本小题的核心关键词就是“近原料产地”和“交通运输便利”。

 

(三)答题情况分析

1.对基本地理名次、术语的忽视,不能正确书写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不少考生仅仅凭模糊的记忆拼凑答案,制造“莫须有”的地理名词。典型错误如下:

2.错别字还是比较多的。如“水分”不少同学写作“水份”;“混合型农业”写作“混合性农业”、“原料”写作“源料”等。

3.进行区位分析时不知道该类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看似懂得和理解,实际表达却不能按照相应考点对应知识模块的知识体系来进行分析和阐述。换句话,就是不注意因果逻辑关系的表达,没有“要素”和“要点”意识,至少是这方面的意识不强。典型错误如下:

该位考生的分析过程说明,他应该是理解了这道题。但实际答案却找不到支撑阅卷老师在快速阅卷形势下给分的“要点”,其实质是对工业区位分析模式的掌握的不到位。

(四)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重视基本地理名词和术语的书面表达训练,特别是在最初学习这个概念或名词的时候;复习时也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即基础知识的落实问题。

2.重视典型案例的区域背景知识的巩固。本题通过考查墨累达令盆地的工农业生产,暴露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这当然不是鼓励大家去背区域地理知识,而是以此为契机,引领学生深刻理解地理问题与地理背景的密切关系,地理基本原理只有与区域背景、区域特征结合起来才有意义,这样的地理知识才是鲜活而又意义的。

3.综合思维训练要注意循序渐进。笔者一贯不赞同教给学生什么所谓的“答题模板”,因为这样会固话学生的思维,把地理问题当做死记硬背的教条。破解综合题的难题,就是要循序渐进,从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开始,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间的关系分析、知识的层次性与逻辑性等,从一个要素到多个要素,从要素到整体,从一个区域到区域间的比较等来逐渐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二的教学若从一开始就做综合性强的题目,往往会给地理的初学者带来更大的迷茫和无所适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20-7-6 08:47
阅卷解析好详细,对了,图片需要上传至相册再导入,不然就没法显示了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22:22 , Processed in 0.0574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