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长江口口 http://www.xingyun.org.cn/?14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菩提本非树,我本非菩提。忙忙不碌碌,无为无不为。

日志

当前教育需要洞察的几个问题

热度 2已有 619 次阅读2019-1-22 20:31 |个人分类:思绪如风|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有感于埃德加·莫兰的《未来教育所需要的七个知识》 


原文来自网络和微信文章,被翻译成《教育的七个黑洞》,并说据我观察,在知识的传授中,有七个黑洞,也就是说七个基本问题,它们或被肢解,或不为人知。

这个文章标题的翻译太容易被人误解了,还以为是揭露什么黑幕之类呢。这里的黑洞,大概就是看不见道不明难以认识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根据自己对上下文的阅读和理解,做一些自作主张的评述吧,主要是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个问题:关于知识的局限性。很多人看不到知识本身具有谬误和错觉这个问题,必须具备识别错误的能力。想起卡尔·波普尔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经验上的可证伪性的论断。科学不会盲目自信,只有那些江湖骗术才会宣扬包医百病,社会上的各种真假大师其实区别也很分明,无所不能者肯定是假货。(思考:养生保健领域各类伪科学为何能大行其道?我们如何警惕科学主义的盲目自信?如何突破无处不在的成见?人定胜天的想法是如何诞生的?拥有真理就可以明目张胆地置人于死地么?科学史上不乏以科学和真理的名义开展的各种殊死斗争,后人眼里可能不过就是闹剧而已。)

 

第二个问题:关于认识与具体经验的重要性。不能只传授支离破碎的知识,无视整体和背景。了解知识的发生背景,才能得到确切的知识,这是知识教学的迫切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追溯知识的发生?恢复知识发生的真实情境,地理原理更是依托具体的区域背景,地方经验和地方性无处不在,人文主义的地理学如何运用渗透到日常教学之中?重视真实情境下的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第三个问题:关于人的自我认识和能动性。不同学科侧重不同的认识视角,忽视人作为个体的同一性。人的真实存在,是个人社会种族的综合,人既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同时在认识自我的时候也是一个客体。人类的个体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思考:认识一个人,更要观察他的社会关系,他的喜怒哀乐。教学不是分门别类进行各门知识的高效传递,是对话、交流、互动的愉悦气氛中进行智慧的分享。)

 

第四个问题:关于全球化和复杂性。世界的一体化是一个过去一直在发生的过程,不仅仅局限于现在。这种一体化,带来一大堆问题纠缠在一起,纵横交错,尖锐复杂,对知识构成挑战。人类结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思考:全球化和全球视野下,如何做到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如何应对错综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第五个问题:关于变化和不确定性。人们喜欢教授确定性的知识,然而需要教授的恰恰是不确定性。个人的不确定性、历史发展的不确定性,面对充满变化和冒险的世界如何从容应对?(思考:如何增进我们应对这个迅速变化世界的能力?如何提升我们的预测和判断力?如何容忍带有各种漏洞的真诚见解?对追踪标准答案的狂热与迷信是如何摧毁我们的想象力的?世界上的问题都有标准答案么?)

 

第六个问题:关于人类的相互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在不同宗教之间,不同文化之间,不同的人之间的差异性,如何增进人类的理解?(思考:如何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高低贵贱,世间万象,他们是拥有同一个世界么?)

 

第七个问题:关于人类的个体与整体。个人与种族,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如何兼顾?人类地球既是一个整体,又处于四分五裂,超越这种混乱的状态应有一个全人类的伦理。(思考:一个治理良好秩序井然的社会群体,如何协调好个体与整体的利益?比如如何看待那个对人类进行基因编辑婴儿试验的教授?)

 

原文是法国结构主义大师埃德加·莫兰Edgar Morin的一篇演讲录,他在此基础上应邀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撰写了一份建议书——《未来教育所需要的七个知识》

作为多产作家的莫兰,共发表著作三十多部,他在1977年至1991陆续出版的四卷本《方法论》(《自然之自然》1977)、《生命之生命》(1980)、《知识之知识》(1986和《各种思想》(1991),在法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西方当代思想的经典。

莫兰运用整体论思维方式研讨了未来人类教育必备的七种知识,深刻触及到当前教育忽视或遗忘的根本问题。莫兰质疑现代学科分类,阐述了现实的复杂性并批判了现代学科教育割裂简化现实的弊端之后,提出了融通各门知识的复杂性思维范式。复杂性思维范式针对现代化的排他思维而重申整体论,特别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里面的有些说法,感觉与培根的四种假相说有一些类似的关系。培根的四种假相是:

第一种假相是“种族假相”,指的是人类总喜欢以自身为尺度,不按照思维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结果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第二种是“洞穴假相”,这是指为个人所特有而非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偏见,每个人由于在环境、教育、性格、职业等方面的不同,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把自己的个性、偏爱渗入到事物中,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第三种是“市场假相”,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中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思想混乱和偏见。

第四种是“剧场假相”,这是指由于盲目崇拜权威,迷信传统的哲学体系所造成的错误思想和偏见,培根提出时间是“一切权威的著作家”,“真理是时间的女儿,并不是权威的女儿。”

比如第一个问题,指出的是知识的局限性。你的专业知识越深,好比在挖一个很深的洞穴,反身能看到洞穴外的光线就很少了,对世界的认识就是洞穴里的那点见识,这就是洞穴的假相或偏见了。

 

原文:未来教育所需要的七个知识  http://www.sohu.com/a/524188_100934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ludog 2019-1-24 08:58
记得周老师在郑州年会上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不断变化。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9-1-25 12:31
如何破局?这恐怕是作者的潜台词!私以为,人文主义地理学有助于破除地理知识中的“种族假象(假相、蒙蔽,是另外的翻译)”?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8 23:25 , Processed in 0.0626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