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姚卫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7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传承与创新

热度 8已有 1705 次阅读2012-3-5 08:13 |个人分类:地理教学|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传统教学, 创新

传承与创新

姚卫新  江苏通州育才中学 (226300

 

毋庸置疑,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课堂教学,要以教学新理念规范教学环节,创新课堂结构,特别是要在教学细节中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然而,从一些公开课“评优课”活动的课例来看,还存在着部分教师未能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的关系,有意无意间轻慢了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环节,反映出执教者片面理解了新课标的内涵和新课改的精神。

一、预习:自主学习的起点

绝大多数的公开课教学都比较重视完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然而,老师们追求的往往是“45分钟”的尽善尽美(很多课例对教学过程是以一分钟为单元进行严密设计的),实践中,常见的情景是课前授课老师的“煽情”活动、上课后的“精彩导入”和“激情互动”。老师们在有意无意间普遍忽视了学生的预习这一“传统”环节,我们很难见到在课前让学生带有明确目标的预习课文,或者在上课后让学生静静地读书、进入文本的教学过程。笔者就这个问题多次与一些老师进行过交流,发现不少老师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尽管想到过预习,但是,他们要么自我陶醉在教学设计的“严谨”而不屑于课前学生的预习(这实际上还是重“主导”、轻“主体”,重预设、轻生成,重“教”轻“学”教学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要么不敢轻易动用课前的那块时间“奶酪”,以免引起“抢时间”、不规范等误解(他们没有理解课堂“45分钟”仅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也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么不敢在上课伊始即留时间“给”学生预习,以免慢待了听课教师(这反映了在这些教师眼里,听课教师是“上帝”,学生反而处于次要的、配角的地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包括课前预习和上课初的学生预习性质的阅读课文)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好的预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前感知教材内容,主动整理知识结构,找出教材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为参与教学互动打好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可以说,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是从“学”的层面促进师生互动走向同频共振——思维合拍、情感共鸣,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指出,预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和相对“自由”的学习状态,但不等于不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预习阶段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目标控制,即教师要展示明确具体、利于思考、难易适中的预习目标(问题),引导学生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有序的学习和探究。近日,在由通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室和“名师之路” 教育科研协会组织的“通州市‘课堂诊断’研究现场推进会”上,笔者执教《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高一,湘教版必修Ⅱ第四章第二节)一课时,基于对预习问题的思考和对所教班级学生情况的判断,着意安排了课前预习环节,设计了如下的预习题:1“古代”、“现代”的界限是什么,为什么?2、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古代(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怎样进一步分段?4、每个阶段的环境问题有什么表现,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什么特点,形成了怎样的人地关系思想?课后交流时,听课老师们一致认为预习环节有效促进了教学互动,保证了教学过程的流畅。耐人寻味的是居然有人称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课改中,我们真的淡忘了一些不该忘却的传统的东西。

二、读图:建构知识的基础        

地图是“地理学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色,地理课程标准将“读图”“用图”作为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而且是“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技能。在地理教学中以图导学,引导学生“读图、知地、明理”——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读”出地图中隐藏的丰富的地理信息,“用”地图概括、解决地理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更为重要的是,从学习角度看,利用地图建构知识,实现图文转换,逐步形成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更加符合地理学科的学习规律。然而,笔者听过多节初中区域地理的公开课,执教者大多不太重视读图教学,有的将此环节一带而过,有的干脆没有读图环节。以七年级世界地理教学为例,老师们很少注意发挥“××(区域)在世界上的位置” 图的作用,一般都是在“精彩”导入后即匆匆进入各种“新颖”的教学活动之中。据了解,这种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普遍,传统的教学挂图不用了,多媒体课件不常用,读图环节正悄悄地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淡出。一个直接的后果是许多初中学生不重视利用地图学习地理、建构空间概念,习惯于死记硬背“学”地理。以至于学了两年地理,不但说不清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地理方位,甚至看不懂地图,更谈不上利用地图为生活服务了。因此,从本质上看,对读图环节的轻慢,不是不懂地理教学,而是不懂地理学习!

笔者以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教学理念以外,还有一个教材观的问题。新课程初中地理教材在区域地理部分改变了传统教材“八股式” 的结构体系,追求知识呈现的个性化、直观化,大量增加了形象、生动的图表和漫画,减少了一些表现形式单一的传统地图,从而提升了教材的可读性和时代感,也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教材的这一变化无疑是符合当代地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师以为教材中地图大大减少了,课文中也没有关于地理区域位置、范围的描述,意味着在初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只要抓住区域特征进行教学就行了,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读图训练。这是对新课程教材的一种误解。新课程认为,教材不是供传授知识的经典,而是供教与学使用的素材,需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符合学情和教情的加工处理。否则,仅仅靠教材提供的知识空间,是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

这个问题在高中必修Ⅲ区域地理教学中也同样存在。一些课例未能充分利用读图的手段对区域案例进行必要的铺垫,帮助学生了解区域问题产生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利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既降低了教学效率,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还存在另一种现象,有不少教师盲目地大量补充关于区域案例的背景知识,而不从方法上进行归纳、引导,其结果只能是无谓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会有真正的教学效果。

三、板书:突显主题的“课眼”

板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技艺和智慧的集中展示,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审美素养的综合反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镜子微型教案。著名特级教师斯霞曾经说过:好的板书对于提纲挚领地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握课文的关键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必须慎重考虑,精心设计……备课时,我常常为少而精的板书而费一番心血。可是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感叹,板书正逐渐离开黑板,离开地理课堂。公开课上,键盘代替了粉笔,动漫代替了板演,黑板变成了白板。笔者以为,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初中地理教学要改变传统挂图呆板、教学手段单一的不理想状态,更是要尽量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是,课件是为教学服务的,一切要围绕着教与学的有效进行。以课件中事先输入的各种程序来替代传统的板书、板演,它的负面影响至少有三点:一是过度预设的程序容易使教学变成僵化的流水作业,约束了教学的节奏和教师的机变;二是不断变换的课件界面缺少较长时间的停留以等待学生细细品味和个体差异性学习,制约了学生灵动的思维与独特的感受;三是不利于培养并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素养和特长。应该指出,一些课例尽管也有“板书”,却仅仅是大小标题的“抄写”,或者是杂乱无章的涂鸦。这样的“板书”甚至不如没有,因为它不能启迪智慧,不是赏心悦目,反而在“无声”地告诉学生治学可以随心所欲,无需严谨精细。

笔者觉得,在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板书非但不能被弱化,还要努力精雕细刻,使之成为地理课堂上的微型学案就是说,板书要能够反映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的整体框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展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艺术魅力,具有示范和引领功能(要让一节课的板书同时具备这么多的功能是不太现实的,但我们总可以在其中的一些方面做得更好,求得突破)。如此,我们的板书就有可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成为突显教学主题的课眼。回想一些教学大家,哪一堂课不让我们由衷地赞叹其板书的独特个性和独具匠心呢?

    当然,更令笔者担心的是,忽视学生预习、读图训练和板书等传统教学环节的问题,不仅仅发生在公开课课堂上,还普遍存在于“家常课”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绝不是推倒过去的一切另起炉灶,而是在继承意义上的改良和革新。我们在弘扬先进教育理念、借鉴西方教育模式、倡导课堂教学创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需要认真总结和扬弃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理性、更富实效。

 

 

 

 

 已同步至 tzzxywx的微博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2-3-5 09:34
推荐到武汉星韵地理研讨会交流
回复 geonet 2012-3-5 09:37
新课改要改的是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被妖魔化了东西(比如不是不要记忆而是不能死记硬背)而不是否定传统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完善和发展。
回复 江海河边人 2012-3-5 10:33
正本清源,而不是标新立异,从传统中吸取有价值的营养,并且如何完善之,有效之。值得每一个读到此文的读者深思,谢谢姚校分享自己的思想,学习了!
回复 qlzhu2003 2012-3-5 12:58
本书打造成微型学案,我喜欢这个创意!
回复 wangfei 2012-3-5 14:43
支持老师的雄文,见过一些讨论传统与创新的,但很多是泛泛而谈,这篇文章有血有肉,例子到位,学习了。
回复 长江口口 2012-3-5 16:17
很长的文章,还是认真学习了。
地理的预习只能立足于课堂,教材散乱的篇幅,有时只能让学生阅读重要段落;读图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读图习惯,一些读图任务的设计很关键;板书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关键是如何简明地对知识进行精细加工。
回复 GeoFox 2012-3-5 23:25
保存下来了,回头细细读。呵呵。
回复 falcon 2012-3-6 11:05
观念决定行动,很好的文章,学习了!希望自己能在你的导引下有所突破!
回复 海阔天空 2012-3-7 08:01
好文章,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受教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8 17:46 , Processed in 0.0637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