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梦在三国33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90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于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整合的一些思考

热度 1已有 238 次阅读2021-8-8 09:26 |个人分类:教学反思|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高中地理, 必修1, 教材整合

      关于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整合的一些思考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高中地理科组   魏汉明   2021年5月7日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材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能否激发、教学质量能否提高,与教材整合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深入钻研教材,又能跳出教材,大胆进行教材整合,才能使教材焕发出新的光芒,真正成为有效合理的课程资源。最近在许多会议、报纸杂志上,有以下观点:教材教,而不是教材。即不能对教材照本宣科,要按照教材所蕴含的精神,要按照学情、考情对教材整合。

整合教材的意义: 1.地理教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地理教材的一些数字、材料时代,和现实不很一致。地理教材的编写有一定周期,编写时、编写后、成书时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在这过程中,有一些地理现象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点教材不能照顾到。如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中国的人口数等这些人文地理数字每年都在变化,即使自然地理数据,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如一些著名山峰的高度、一些著名河流的水文状况由于重新测绘而出现了新的数据。 2)地理教材中的案例由于空间的限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课本中的一些案例,距离许多地方的学生都很遥远,学生们比较陌生。远没有学生身边的案例亲切、自然、实践性强。如讲昼夜长短变化的影响时,完全可以从学生所在地寻找案例。 
  2.地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不是金标准 1)教材只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载体,不能把高中地理教材等同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有四个版本:人教版、鲁教版、中图版和湘教版,由于教材的篇幅限制、不同专家的专业领域不同,不同的版本中知识点的分布、内容的组合是有所不同的,各有特色。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指导和依据,而它的某些精神,不是纸质教材能够体现的。如:课程标准对学生地理技能和地理能力的要求明确具体,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视。而实践能力主要依靠在实践中培养,而不是通过课本教学。再如,课程标准强调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本的文字、图片远没有网站中的新闻、视频以及社会现实更具有教育意义。 
  解决的主要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1、地理教材的版本多,内容不一,对地理现象的解释不完全一致;2、地理知识内容的时间变化快,但教材又相对稳定,有很大的时间上的差异问题。3、地理知识在空间上也存在一些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认真解读课程标准,按照课时精确把握三维目标,对地理必修1教材文本进行优化。 
  教学目标不能按照教材来制订,而要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并以此来整合地理必修1教材。三维目标的划分虽然抛弃了过去的知识本位观,但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得更多的知识。高中地理教育是基础教育,无论是必修模块,还是选修模块,均明确提出对地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要求,如何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方法如下: 
  1.适当补充教材内容。教材中的有些材料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错误,应将一些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新闻地理或乡土地理的知识,具有时代气息或学科前沿成果的资料,或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素材,补充到教学内容中来。 
  2.合理增加地方特色内容。新教材中正文内容少但教材隐含内容多,特别是阅读内容和活动内容过多,再加上课时的限制,过多的内容与有限的课时形成矛盾。要走出这个困局,教师必须对教材进行合理地方性内容的增加准确运用本地的地理特点,与课本理论相对应研究 
  3.强化主干知识。比如从地理必修1整体来说,自然地理里的大气”“”“地貌”“自然灾害都属于重点知识。我们将重点针对地理必修1教材方法、原则及内容为重点,深入进行结合和平山区的特色进行教学方面的研究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21-8-9 14:35
从来都是做加法容易,做减法难。融合是化学反应,1+1或者1+2甚至更多,融合为一。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06:19 , Processed in 0.0682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