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星韵阳光 http://www.xingyun.org.cn/?26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管窥(5)发现...

热度 2已有 396 次阅读2019-1-23 09:49 |系统分类:关注星韵

有一本书叫《重新发现地理学》,其实我今天想写的题目好像是《发现汤江波》或者《发现读书会》或者《发现教学背后的故事?》还是《发现一座富矿》?
其实主要是源于汤老师在长沙星韵地理研讨会之后组建的这个“段义孚读书会微信群”,起初是汤老师单枪匹马介绍解读段义孚及人文主义地理学(参见汤老师博客http://www.xingyun.org.cn/?37683  汤江波老师有关博文),但也许是当时人们对于段及学说了解甚少,除了几位在长沙会上就有过交流的青年才俊和几位”老男人“回应外,显得有些曲高和寡的感觉。
但是情况在2019年初发生了变化,从段义孚的新书《神州》开头,人们开始一场热聊,而快手汤老师从《群谈义孚之一《我为什么不读段义孚》http://www.xingyun.org.cn/blog-37683-13888440.html》开篇,将群聊整理成博文,最高峰日发六文,成为一种”现象“。
其实大的来说,这场持续的讨论,除了段义孚这个主题外,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新生代与”老教师“的思维碰撞,而这当中恰恰缺少了作为教学中坚的教师群体的普遍参与。相对于两端的”闲“(年轻的多数还没结婚或者生娃,年长的孩子已经成人或者住校求学暂时脱离自己的视线)作为教学中坚的教师群体正处于”忙“的时期。但”忙“未必是充分的理由,在2015年上海会上,我曾说,网络教研缺少一个主体,那就是重点学校的老师,尤其是中年教师。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一工作忙,忙于排名和发教研著作二不屑(不屑于讨论低端的基础知识问题和高端的教改,在课改当中重点学校多数是观望)。
之所以说,成为一种“现象”,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1.因为随着网络发展,人们在网络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们不再盲目加群,也不在盲目伸手寻求资源,许多人习惯了潜水,而且是深潜,所以对于网络中议论的话题即便关注也没有回应。能把深潜的人唤醒,不是一般的能量。
2.网络教研之所以沉闷,还在于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有价值的话题少,更主要是缺乏能够将话题深入下去的“导师”。能够发现问题,更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也是当前群研讨普遍缺少的,而汤老师总能给大家一份惊喜。
3.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呼唤教育的进一步改革的新鲜血液(新入职的和即将入职的实习生和在校研究生)给平静的水面投进一颗石子。
而星韵地理研讨会的举办,成为一个火把,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热望和激情。所以出现这一“现象”也便不是偶然。也许如我前面所说过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之前也很多网络活动,也倡议人们将群中讨论的话题整理成文或者写写心得或者抒发一下感想,但能够落实者寥寥。但“在合适的时间遇见了合适的人”,汤老师的振臂一呼,并率先垂范,成就了这一段传奇。虽然汤老师也经常自谦为“素人”并且称自己是”推土机“,但总能顺手拈来一些常人不曾想到的经典话语,而给人一个恰如其分的建议不得不令人佩服。
之所以用“发现”是现实已经模糊了我们的的双眼,如果我们再不睁大眼睛去发现,我们所错失的可能不是一场活动而是我们的初心。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9-1-23 10:31
网络教研缺少中流才是真理啊!汤江波不足以成为现象,是网络教研现象下的“阴影”,读书会有点像雨影区,有雨不滋润,原来大雨都在迎风坡呢!
回复 景荣 2019-1-23 14:17
“迎风坡”一词实在是妙。
回复 geonet 2019-1-23 17:21
潇湘如是闲: 网络教研缺少中流才是真理啊!汤江波不足以成为现象,是网络教研现象下的“阴影”,读书会有点像雨影区,有雨不滋润,原来大雨都在迎风坡呢!
没写完,有事耽搁了,再次续写,就缺少了当初的激情。很烂的狗尾了。汤老师和景荣在执行力方面都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06:21 , Processed in 0.0626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