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张贤付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淮南四中教学开放日观议(一)

热度 12已有 2281 次阅读2012-4-17 18:15 |个人分类:课题研究|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计算, 高考题, 学习目标, 选择题, 练习题

412日下午,我,刘老师以及文亮、陈晨老师一起到淮南四中,参与淮南四中的教学开放日的观摩学习和研讨。我们总共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是刚刚毕业两年的张老师,执教的是高二文科班的复习课《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规律及应用”;另一位则是淮南市的资深高级地理教师、四中地理教研组长徐向东老师的《城市化》(第一课时)。由于课后四中没有安排研讨和评议,因此我想在这里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以下观感纯属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张老师首先以2011年安徽高考题选择题7-8题作为复习课的问题切入点,设疑引入复习的主题,然后展示了课标要求和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明确正午太阳高概念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对于第一个学习目标:张老师首先简单的阐述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接着分析如何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给出了所谓的实验法(测影法)、公式法,辅以练习题让同学们演练(用了近20分钟的时间)。

对于第二个学习目标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张老师从纬度变化和季节变化两个角度描述。纬度变化规律呈现的是光照图、折线图;随季节变化规律则分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冬、夏至日的变化。然后又以思维拓展的形式,带领学生补充计算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并以此来解决2011年安徽省高考选择题7-8题。(16分钟)

第三个学习目标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张老师主要呈现并描述分析了5个方面:确定地方时;确定房屋朝向;判定日影的长短和朝向;计算楼间距及楼高;计算和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重点以案例的形式让同学们计算和演练了最后一个方面的应用。

  在我看来,张老师这堂复习课有不少亮点:课堂结构完整、紧扣所呈现的学习目标,讲练结合,整体时间把控的比较好,教态较为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流利,作为一个刚出道的年轻的女教师,实属难得,显示了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当然,作为复习课本节课还是有不少的缺憾值得张老师好好思量:

  其一,对于课标的解读和领悟比较肤浅,甚至是违背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关于此考点的要求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显然,“意义”是我们要把握的内核,彰显的应该是地球运动对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而整堂课,张老师主要纠缠于大量的计算,好像是在给同学们上数学课,地理学科的思想及韵味比较淡,有舍本逐末之感。其实2011年安徽省高考选择题7-8题的解决根本不需要计算。

  其二,地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意义辨析的不够到位。比如对于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只是简单的描述了概念,没有说明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二者关系,没有说明研究正午太阳高度的意义所在,即它是衡量地表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强弱表征之一,继而又引起了地球表面物质运动、地域分异的形成。在球面上,太阳高度的分布总是以直射点为圆心,呈同心圆状向四周逐渐递减。由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我们只能以当地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来作比较衡量。

  其三,主干知识不够突出,重难点没有把握,即“主要教什么”没有处理好,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复习的重点应是“规律及应用”,张老师用了几乎一半的课堂时间放在正午太阳高度及相关的计算上面,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四,部分知识的分析和描述存在着科学性错误。如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张老师描述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夏至日达到全年最大值等(应包含北回归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角度应以当地一年中夏季时的正午太阳高度来进行,冬季太阳光照较弱,我们用热水较少。(明显缺乏生活常识,夏季气温本身就高,用热水的频率较低。反而是冬季居民用热水洗澡的频率较高,因此安装太阳能的倾角一般是以当地冬半年的正午太阳高度作为主要依据的)。

其五,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分析和解读过于繁琐,没有删繁就简、深入浅出呈现出来,教学方法不够灵活,讲述的较多,课堂师生互动不够,学生“过程性的获得性学习”没有彰显。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其实我们只要抓住一点:即任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距直射点纬度愈近,正午太阳高度愈大。过程性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呈现不同节气的光照图,让学生发现、感悟并归纳这一规律,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黑板或是笔记上画一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折线图。

第六,意义和应用的案例分析显得比较浅显和单薄,即关注生产和生活不够。比如我们可以用2011年安徽省高考选择题第8题进行充分的拓展和解读;可以用“化工和仓储建设主要是考虑如何保持恒温或低温,房屋的建筑形式、走向与正午太阳高度是什么关系?”,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设疑激趣,这样的复习课才会永远充满思维力、鲜活力。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回复 gdwhsh 2012-4-20 13:42
读此文后,感觉是作者的课堂教学的唯一指向标是考纲、高考。其实地理课堂是多元化的。总体而言,作者敢说真话,敢说自己想说的话,单凭这一点就值得很多人学习。
回复 李景文 2012-12-15 16:49
让学生掌握最核心的知识点:“任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距直射点纬度愈近,正午太阳高度愈大。”指导学生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折线图就可以了。教师应该化繁为简。
12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4 06:14 , Processed in 0.0749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