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udog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41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闲话学生资源与课堂生成

热度 1已有 384 次阅读2018-12-17 22:41 |个人分类:教学思考|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者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总之其含义极为广泛。我理论水平低,今天就想聊一聊学生资源。学生的不同经历、生活经验、认识水平,甚至错误回答,都有可能成为课程资源。利用好学生资源,有助于课堂的生成,课堂就有可能成为灵动的课堂,否则,课堂很有可能中规中矩却淡而无味。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经常被用来比赛,我见过很多聚落的优质课。最近听了几个老师讲这一节课,发现不同的教师对学生资源不同认识、利用大相径庭,效果自然也天差地远。当然,教学效果差异不仅仅是学生资源利用造成的,这里仅谈这一个方面。

第一种情况,是替代学生回答型。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还没有等学生回答,或者问题设置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老师就急于给出答案。有的提供了传统民居的图片,没有让学生观察,就以文字的形式给出了介绍,为什么不能让学生观察?有的小组合作或自学后,没有给学生展示机会。新课程改革虽然从最早启动到现在已经近20年,即使我们这也有15年,这类老师仍然不在少数。经常替代学生回答的老师,可能有教育理念上的原因,但我感觉更多的可能是问题设置技巧、课堂调控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第二种情况,是少数学生包办问题型。有的老师问题设置的不错,也知道给学生展示机会,但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包办的问题。如有的老师设置了让学生解说自然遗产的活动,却让一个学生解说到底。为什么不能一处文化遗产安排一名学生解说?有的老师提问了一名学生,追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是说追问不好,如果这种追问是为了让学生展现思维过程,那这种追问就值得肯定。但让同一个学生回答多个问题,其他学生呢?教育要面向全体,老师都会说,但如何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不妨从给更多的学生回答机会开始,虽然不可能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机会,但别让一两个学生承包了问题,给更多的学生以机会还是能做到的,不然,面向全体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种情况,是学生回答与教师预设分离型。有位老师问学生,你还知道哪些传统民居?学生回答积极踊跃,有的学生说我去了西递,还主动介绍西递那个建筑特色,有的学生说看过蒙古包,有的学生说看过土楼。每个学生回答后,老师的评价永远是如此的单一,“你真棒”,“你说的真好”,再叫下一个举手学生。令我吃惊的是,下一个环节,老师自己用课件展示了蒙古包等,并在那儿介绍。我想,这类老师有让学生展示的理念,但完全没有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回答,把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拓展两个预设环节,按部就班地依次来。就如同岳不群教令狐冲剑法,一招一式必须按规范练,次序怎么能错呢?抛开岳不群的为人不谈,就这么教学方式,能教出武艺高的徒弟就怪了。前面说过,学生的经历、见识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什么不能与自己预设有机结合起来呢?比如,学生回答蒙古包,可以马上说,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蒙古包有什么特点?适应了什么样的生产方式?等等,然后点出自己准备的蒙古包,学生回答有不周全的地方,补充一下。学生回答了西递更好嘛,那个学生还介绍了建筑特点,可以引申一下,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人地协调观不是灌输给学生的,是需要潜移默化地渗透。还有土楼,为什么不让学生介绍一下?如果这么一改,这个课堂,该有多么的灵动。

第四种情况,频频打断学生回答型。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的时候,频频打断学生的发言,不是说学生回答有错误也不能及时纠正,而是学生回答根本就没有错,教师突然打断,自己滔滔不绝地说,说了半天忽然想起学生在回答,又让学生接着说,唉,真是大煞风景。我如果是学生,早没有心情回答问题了。如果教师不是启发式追问,还是让学生把话说完的好,即使学生回答的不对,等学生回答完了再纠正不行吗?

相反,有的优秀老师,看视频前也好,探究问题也好,有明确的引导,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在学生的回答中,能通过追问培养思维。有一位优秀老师,还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相同的小组赞同吗?不赞同再表达,反驳,等等。

说到学生资源,稍微提一下教师资源。众所周知,教师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同的教师,显然在课程资源中的价值大不一样。有一位老师,把几种乡村聚落生产方式,农村、渔村、牧村和林场,均用古诗展示出来,如农村的悯农,渔村的江上渔者,牧村的敕勒歌,林场的伐木。更把“聚落”的小篆放大,解析其由来,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地理有机的融合。同样利用多媒体,有老师的选择更加新颖。教师想发挥更大的课程资源价值,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

最后,我想聊一聊典型的不太成功的课存在的问题。

一是活动万能型。有老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你小组活动吧,你活动的咋样我可不管。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活动效率低下,问题设置简单化,教师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没有给予有效指导。

二是去教材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但必须承认,教材是极其重要的课程资源。有的老师让学生合上教材,就按照课件来看,来听。为了让学生探究,教材的结论先不看是可以的,但完全去教材,则十分不足取。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chinasun 2018-12-18 07:51
走常路和走极端,都是不肯动脑的结果。
回复 ludog 2018-12-18 16:15
chinasun: 走常路和走极端,都是不肯动脑的结果。
哈,孙老师说的直白,不过确实是这么回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23:22 , Processed in 0.0573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