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22|回复: 2

[教育技能] 见证优雅中国2014凤凰教育论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7 0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edu.ifeng.com/huodong/special/yyzg2014/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破解“独木桥”之困                                  
刘堂江:教育不管什么问题,棒子都不能打在教师的身上,也不能打在校长的身上。我认为教育改革的阻力来自于一硬一软。“一硬”就是高考指挥棒,是制度的问题。“软”就是观念认识,也可以说是文化范畴的问题。[详细]
                                  
  卢志文: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改革的时代。最关键的我们要理清头绪,到底从哪里入手。今天的教育,实际上已经严重的滞后社会对它的需求,而且中国大国的崛起,没有教育的支撑绝对不可能实现。中国教育的改革,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详细]                                                    
                                                                                                教育强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还有多远  
徐辉:我们国家现在教育的任务很大,但从这个好的指标来看,重要的是教育公平化,孩子在哪个地方上学都是一样的。城市很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办好教育,办好教育就能改变城市,城市改变国家。在质量上的改进方面,中国也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详细]  
任蕾:我们现在确实是教育大国,而不是教育强国。前些年买文凭的现象比较重,说明大家在去追求教育的同时,关注的不是我学了什么,而是最终拿到文凭这个敲门砖。中国教育改革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社会化、体系化的问题,包括法律制度、诚信体系建设和完善等等。[详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09:2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6-7 09:33 编辑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

对教师传统文化培养很重要 这方面比较薄弱

春天是不是马上就来了,百花盛开,我觉得要看下面我们怎么落实,怎么做。传统文化不是狭窄的学术领域的问题,应该是宏观的。由于我的年龄关系,我还是坚持毛主席、毛泽东先生的观点,就是有精华和糟粕之分。

传统文化精华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封建主义色彩的东西是糟粕,我们现在也不能提倡,还是应该扬弃的。现在在基础教育界,要弘扬传统文化,这里有一个题目,现在还没有谈到,就是对教师传统文化的培养很重要。

我是当老师出身,40年前我是小学老师,后来我当过中学老师,也当过大学老师。不当老师,去了教育部工作后,我作为一名教育记者,为教育、为教师而歌,我当教育者37年了,就是采访老师,采访校长。我觉得好像我30多年来,没有听说过认真的对广大教师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老师在这方面都比较薄弱,他拿什么去教学生?

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考虑出台什么措施,采取什么办法,来加强对教师的传统文化培养,这肯定是没有错的。而且我相信从现在开始往后,教育部也好,各省市、自治区也好,肯定会出台很多措施。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认为核心价值观充分的饱含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也可以说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源泉,这两句话我完全赞同。但我觉得核心价值观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它还有现代精神,现代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认为这是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的一个完美的结合。

有这样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就是当代的中华民族最权威最优秀的文化。有这样一种文化,整个个人乃至单位,有了这样的社会风气,将来就会有很好的走向。回想一下,一个人的成长,一位教师的成长,一位教育家的成长,都需要两种文化。第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第二是国际文化视野。这两点缺一不可。

比如李吉林老师从普通的老师,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著名教育家。因为2008年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在美国举行,当时美国的同行、欧洲的同行、东南亚等世界各地的专家都来了,众口一词,都给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高度赞誉,而且表示对我们国家教育很有启发,愿意和李吉林女士开展教育改革的合作。

我当时在现场,就很有感慨,仔细琢磨一下,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为什么能够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著名的教育家,而且得到世界教育同行的公认、好评,有两方面。第一,她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修养。第二,她对《文心雕龙》理解的很深、很透。同时她对世界各地最先进的、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又把握的很好,这样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理念相结合才成就了情境教育,成就了李吉林老师,所以这两方面都很重要。



李吉林(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
         李吉林,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1938年5月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至今。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名教师。情境教学的首创者。[1]



中文名李吉林国    籍中国民    族汉族出生日期1938年职    业教育 教师毕业院校南通女子师范学校


主要成就特级教师




                       目录 ▪ 简介    ▪ 成就及荣誉    ▪ 教师之路    ▪ 情境教学    ▪ 情境教育    ▪ 无悔求索    ▪ 李吉林精神   

1人物介绍简介李吉林,江苏南通人,女,1956年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


文教学研究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是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并当选为第七届主席团成员,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南通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情境教育的诗篇》、《李吉林文集》(八卷本)、《为儿童的学习》等十余本专著,在全国权威杂志报告发表200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首届、二届、第四届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奖项。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2014年,她的成果“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2]
成就及荣誉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撰有《从整体出发,着眼儿童发展》等文,著有《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1956年8月毕业于江苏南通女子师范,毕业后在江苏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情境教育的诗篇》、《李吉林文集》(八卷本)、《为儿童的学习》等十余本专著,在全国权威杂志报告发表200多篇论文计300多万字。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教委教育科学优秀成果首届、二届、第四届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等奖项。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21集),由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卫星向华语地区播放,获全国电化教材师范最高奖。2014年,她的成果“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3]
她应邀外出讲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受到教育界普遍的欢迎与尊重,是基础李吉林
教育界卓有影响的小学教育专家。
由于她对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并当选为第七届主席团成员。1998年8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与科学家一起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南通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因其突出贡献,2010年以来又相继被聘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咨询专家、“国家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指导专家。2011年教师节,当选为 “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2012年8月应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去北戴河疗养并受到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作为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李吉林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她不但写下300余篇学术论文、随笔,还出版了十余本专著,如《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诗篇》及《李吉林文集》等等,并编写了1—12册小学语文补充教材,总计约300余万字。她的论文多次在全国获一等奖,研究成果先后在全国获“金钥匙”奖,蝉联首届和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荣获《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优秀散文一等奖等等。

2人生经历1938年,在母亲欣喜而苦涩的泪水中,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在她还不懂得什么李吉林
是父爱时,父亲已永远地离去 了。这个不幸的孩子就是李吉林。童年的生活是苦涩的。在暗如长夜的岁月里,她常常独自站在河边,望着月色下轻轻荡漾的水波,去想一个很美很美的梦……1949年国庆的礼炮,使李吉林梦想成真。不用说,她是怀着怎样欣喜的心情去拥抱这个美好的社会,无忧无虑地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初中毕业了,李吉林在升学志愿表上只填了两个学校,南通女子师范和南通师范。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一直都是美好崇高的。上小学一年级时,班主任老师把她抱在自己的膝盖上,和她一起弹风琴;实习老师还送给她一只老大老大的皮球;每当交不起学费时,又总是老师帮助了她……这一幕幕情景,在她幼小的心田里,撒下了热爱教师的种子,她常常幻想着当一个教师是多么快乐而有趣啊!充满诗意的憧憬,使她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也许,因为她成绩优异,又多才多艺,幸运之神仍向她频频招手,不断地光顾她。从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时,李吉林22门功课成绩都是5分,那一年师范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可是她没有改变志向,高高兴兴地来到女师附小,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师范二附小工作。她能歌善舞,会弹钢琴,文化部门看中了要抽她搞文艺;参加排球队去南京比赛,省体委干部见她灵敏矫健,又劝她留在跳伞队。可她认定了"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李吉林之所以执著地迷恋教师这一职业,并非因为她比别人顺利。和所有做过教师的人一样,她也有初为人师的烦恼。18岁,正值青春花季。她向往早日投身于欢腾的校园生活,去欣赏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月光下,她漫步校园,把课堂上要说的话一句句默诵在心,甚至连语调、手势也尽量构想得美妙妥帖。可是,当她站在讲台上讲得兴致勃勃时,李吉林
孩子们却叽叽喳喳,根本不听。教室里简直像小鸟上窝,闹个不停。夜晚,李吉林坐在灯下,从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想到正在大学里读书的同学,泪水止不住簌簌地往下淌。痛苦中她陷入久久的深思:生活是不可能风平浪静的,追逐涌浪的人,首先应是勇敢的人,不能后退,不能畏缩。
李吉林开始琢磨孩子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进一步亲近他们。操场上,她和班上的男孩子一起踢足球,做游戏。班上一个男孩子没能和大伙儿一起戴上红领巾,伤心地哭了,李吉林也跟着难过……这一年,孩子们考试时,作文题目是《我的班主任》,想不到那么多学生写了李吉林,表达了对她的热爱。心与心的交融,使她第一次品尝了当教师的幸福,这是人生一大快乐,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令她心醉。
李吉林一心想当个好老师,所以,在师范读书时就十分注重培养各方面的素质。她不仅学习好,而且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课后打乒乓球,荡秋千,运动场上到处有她的身影;她学画画、练美术字,参加朗诵会,还弹一手好琴。有这么好的底子,李吉林的课很快受到学生的欢迎。一次,老校长听了她的课后对同事们说:"这个小鬼课上得不错,是棵好苗子,应该好好培养。"于是,副校长、教导主任、数学任课教师都到班上来了,他们不但听李吉林的课,而且向她传授带好班集体的经验,使李吉林受益匪浅。不久,她就为师范生上公开课了。一棵充满希望的小苗破土而出,李吉林引起人们的关注。
1958年,南通市教育局派李吉林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这对一个只有两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誉!李吉林利用这段时间向一些老前辈、老教师学习了不少宝贵的东西。当时的省教育厅厅长、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就给过李吉林许多指点,哪怕是路上相遇也要停下来问长问短。1962年,江苏省召开语文教学座谈会,李吉林再一次见到吴先生,还参加了由吴先生主持的一个小型座谈会。因为是小字辈,李吉林坐在一旁不敢吭声。在吴先生的启发鼓励下,她发了言。会后吴厅长说李吉林谈得很好,并要《江苏教育》杂志的编辑让她把发言整理成文章发表出来。这些真诚的支持和帮助,仿佛把她带到了广阔而深远的海洋,那拍击岩岸的涌浪是那么诱人,吸引着她一次次地去搏击。
1966年,正当李吉林用全部心血谱写园丁之歌时,一场灾难降临了。种种诬陷和罪名朝着她铺天盖地而来,学校贴满了大字报,她的家也被抄了。她怨恨,她心酸,找出几十次公开课的教案和备课笔记,下狠心付之一炬。当她的心血随着火光化为灰烬时,就像战士丢掉了武器、农民失去了土地,她伤心地哭了。
无休止的动乱,使李吉林那颗火热的心渐渐冷却。她开始学习踏缝纫机,做出了一件件漂亮衣服。同事们都夸她心灵手巧,可李吉林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想到自己是一个人民教师,是多么不愿意这样消磨时光啊!一次,在一个朋友家里,李吉林随意翻看着高尔基的小说《我的大学》,很李吉林
快就被吸引住了。其中有一段话使她受到很大震动:"我并不期待别人的救助,也不指望有什么偶然的幸运,我的意志变得逐渐顽强起来,生活条件越是困难,我就越觉得自个儿越加坚定,甚至越加聪明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了解,人是在不断反抗周围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是在压力下奋起,就是在逆境中沉沦。李吉林唤醒自己:生命之舟不能就这样抛锚啊!她带着心灵的创伤重新振作起来,顶着压力和风险悄悄起航了。她的学生很少写那些生字连篇的"讲用稿"和大批判稿,而是坚持写记叙文。那年光是批改学生的日记就有2万多篇。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又有年老体衰的母亲,丈夫也遭受迫害,被关在学校,所有的事情都压在李吉林一个人身上,而她没有倒下。多少个夜晚,孩子睡了,她还在看书、练字,写读书笔记。伴随她的虽然只有一盏孤灯,可她的心里却充满希望。
经历了动荡岁月的考验,李吉林在改革的年代,又一次把自己推向波谷浪峰,成为新时期最早的一批教改实践者。
1978年,她被评为江苏省第一批特级教师。1979年的一天,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接到通知:江苏省教育学会定于9月24日在南京举行成立大会,请特级教师李吉林携带论文出席会议。这些年,她虽然全身心地投入教改,也写出一些总结经验的文章,可这回是要写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心中难免有些紧张。学校领导和同事们鼓励她说:"你教学改革搞得那么好,一定能够写出好文章。"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心头的涛声激励着她。她找出厚厚一摞教学卡片、笔记本和教案本,在灯下认真翻阅着,那点点滴滴的艰辛努力,使她仿佛又回到了在低年级进行语文教改的那些日子……
为了把握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1978年,李吉林一改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路数,主动要求去教一年级。她改变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仅仅以识字为重点的传统方法,一年级上学期就进行大量的"说一句话"的训练,3个月后开始"口头作文",下学期进行每天"写一句话"的训练。二年级开始命题作文和写观察日记。这样提早起步,适当地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训练的结果,使儿童的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这是一堂口头作文课:《我们的家乡真美呀》。课前,李吉林领着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她带着孩子们来到楼顶,凭栏俯视。课堂上,她问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看到绿色的田野、整齐的厂房、古老的宝塔、静静的河水……李老师高兴地说:"大家说得真好。"接着,她以"田野"为中心,进一步启发学生:"哪个小朋友,如果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田野是什么样子就更好了。"这一下子,课堂里的气氛热烈极了:
"我看到一大片金黄色的田野。"
"我看到广阔的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看到美丽的田野好像波浪起伏的海洋。"
没想到孩子们的语言这么丰富,显然是从观察中获取的。
在二年级的一次基础训练中,李吉林让孩子们猜一则谜语:"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个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是电灯",孩子们异口同声。
"这是普通的电灯泡,不是教室里的日光灯。"一个学生抢着补充说。
"老师,要是日光灯,这谜语怎么编呢?"
李吉林意识到这正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大好时机,就因势利导地说:"哪个小朋友能自己编出来呀?"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默。孩子们托着下巴,歪着脑袋想得挺认真。很快,一个学生举手起立,高声答道:
"屋里有根藤,藤上结了个长丝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日光灯怎么能开红花呀,应该是开银花啊!"孩子们的思李吉林
维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一个个片断在李吉林的脑海里连缀起来,它们分化又组合,终于理清了思路,要对低年级儿童进行合乎科学规律的教育,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引导积累感知材料为基础,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重点,以训练学生语言为手段。她把论文的题目定为《怎样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智力》。半个月后,在省教育学会成立大会上,李吉林的这篇论文反响十分强烈。一些知名的心理学研究者说:阐述智力发展问题,李吉林的论文在全国普教界是第一篇。会议还没结束,南京市文教卫系统领导同志就邀请李吉林给南京的教师作报告;途经上海,虹口区又让她给区里的老师开讲座。李吉林没有想到,一篇论文会有这样大的反响,她似乎体验到"弄潮儿"的舒心快慰。可是,她没有陶醉。她懂得生活的海洋永远是波连波,浪赶浪,勇敢的人只有不停地向前追赶。在训练语言中发展儿童的智力,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打开了一个新局面。但是训练语言和发展智力二者结合的途径是什么?这是李吉林从南京开会回校后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于是,她从教学现实的需要,开始了"情境教学"的探索。外语教学中运用情景训练语言给李吉林以启示,她又从中国古代文论"境界学说"中吸取了更多的营养,努力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我国长期以来重视认知活动,忽视儿童情感教育,现在要改变这种现状,自然是十分可贵的创举。她提出把儿童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使儿童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语文学习促进诸方面的发展。
她在低年级创设情境,在进行片断语言训练的基础上,迈出了情境教学的第二步,通过观察情境,引导儿童获取作文题材,使得儿童作文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三年级有篇作文,题目是《我是一棵蒲公英》。让我们看看,李吉林是怎么教孩子写这篇作文的。
一个晴朗的早晨,李吉林带着班上的孩子来到开满野花的小河畔。小草、野花,都沾上了晶莹的露珠。孩子们像小鸟来到树林里,欢叫着,蹦跳着。他们一会儿拉着李老师去看野花,一会儿又让李老师告诉他们野花的名字。"哦,这是婆婆纳,这是荠菜花,这是知风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呢!"孩子们认真地辨认着。
"大家看,那边还有更美的野花!"李吉林把孩子们带到蒲公英丛生的田野的一角,金色的小花立刻吸引了孩子们,他们围在蒲公英旁细细地观察起来了。要使儿童的观察由笼统到精确,由整体到局部,由表面到内在,是少不了教师的指导的。李吉林让孩子们按"叶、茎、花"顺序观察并指导他们边看边描摹各个局部--
"蒲公英的叶子向四面展开。"
"蒲公英的茎是又嫩又细的管子。"
"它的茎青里透红,又细又长。"
"金黄色的小花,真像野菊花。"
"也像一棵小巧玲珑的向日葵。"
"我觉得像小姑娘的圆脸。"
……
其间,老师轻轻地点一点:"色彩呢?有点像什么?"有意启发儿童观察植物要注意茎、叶、果的色彩、姿态和数量。
蒲公英的种子是富有诗意的。李吉林小心翼翼地摘下,站在高高的石栏上,使劲
一吹,轻软的种子,便乘风飞去。蒲公英飞了,孩子们的心灵也插上翅膀跟着飞了……
课堂上,抓住作文题,打开思路,是作文指导课的重要环节。李吉林启发孩子们:"有许多小朋友还不认识蒲 公英,你准备先向他们介绍什么呢?""介绍我的名字。""介绍我的家。"孩子们抢着回答。李吉林顺势启发:"你们的家住哪儿?家里有什么人?谁是你的兄弟姐妹?"
"小草是我的兄弟。"
"婆婆纳、野蔷薇是我的姐妹。"
"蝴蝶姐姐是我家的常客。"
就连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争着回答。
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李吉林又着力提示,要突出蒲公英不怕苦的品质,这是文章的中心。于是孩子们又合情合理地想象着蒲公英不怕苦的情景……
她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将孩子们带入了形真情切的具体情境中。
观察情境,把孩子们带到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孩子们贮存的词语一下子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情色彩,他们有那么多的感受要诉诸笔端,还会害怕写作文吗?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都饱含着改革者的心血。多少回,李吉林在花间徘徊,端详含苞的花蕾、翻飞的粉蝶;多少回,她在月下漫步,仰望中天的明月、满天的繁星;又有多少回,她登上小丘,伫立田埂,留连在小河畔,寻觅于草丛中……她费尽心机地选择与教学相关的最佳场景。为了赶在孩子前面去观察日出,晚上她连觉也睡不稳。困顿中梦见太阳在黑云里翻腾,好久也跳不出来,一下子就急醒了,马上翻身起床,立即出发。在黎明前的黑夜里,她独自骑着车,飞奔在乡间小路上,向着太阳升起的东方驶去。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吉林付出的心血,催开了绚丽的教改之花。情境教学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语文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上也取得了成功。
教改实验一方面切中传统弊端,另一方面又会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情境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有些人仍然认为不用统考这把尺子去衡量便没有说服力。第一轮实验结束时,李吉林的学生参加了毕业统考,没有加班加点,也不增加学生的负担,结果,同样令人满意。全班同学93.5%作文成绩达到良好,其中55.8%达到优秀,其比例高出城区小学平均比例12倍之多(城区优秀生比例为4.58%),43名学生中有33名考上了重点中学。这一结果,令那些对实验持观望态度的人心服口服。
翻开《教育大辞典》"江苏"条目中,李吉林同著名特级教师斯霞一起被列为小学教育家。从由一个初试身手的实验者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小学教育家,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知识和理论。在进行实验的十几年中,李吉林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理论的学习与探究。她深深懂得,教育改革要深入发展,情境教学要不断前进,就必须寻求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要博采众长,不断吸收营养。于是,她借随省普通教育考察团到日本之机,悉心考察域外教育的现状与思路,比较中外教育之长短;借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学之机,她与各地教育名流切磋,向教育理论家请教。凡与"情境"关系密切的移情心理、暗示心理、角色心理等她都深谙于心。她还广泛地阅读哲学、美学、社会学的书籍,精心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活动与环境有机统一的哲学原理。她用一年时间写出《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构建了情境教学理论体系。这本专著从情境教学的定义、创设途径、特点、理论依据,到情境教学怎样发展儿童的语言及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情境教学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荣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第二届教育优秀图书一等奖。
经过两轮实验,李吉林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学活动中,使情境教学法日臻科学与完善。江苏省和南通市先后5次召开推广李吉林教改实验现场会,中央、省、市教科所都给予了支持和关怀,实验班点已发展到1000多个。
江海奔流,李吉林不可能躺在平静的港湾去享受荣誉与名利,她将永远去追求那奔腾的涌浪。她不囿于语文单科的情境教学实验,大胆地将它向其他学科渗透、拓展。一经推开,捷报频传: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成功了,音、体、美等学科也成功了。她受到鼓舞,又充满信心地向数学学科挺进。她和数学老师一起探讨研究,把"数"和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再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训练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就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整体改革阶段,为"情境教育"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得益于马克思关于人在环境与活动的有机统一中全面发展的哲学昭示,综合移情理论、无意识心理等诸多理论,李吉林再一次以改革者的气魄提出了"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她主张通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主题性大单元活动和系统性野外活动,拓展教育空间,渲染学校向上的气氛,丰富课堂认识活动的源泉,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由"情境教学"发展成为促进儿童素质全面提高的"情境教育",这是一次飞跃,理论构建十分艰苦。1993年暑假,酷暑下,李吉林天天伏案工作,为完成《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论文,她日夜苦战,病中还躺在床上校对稿子。在纪念邓小平"三个面向"发表10周年大会上,她宣读了这篇论文,再一次引起教育界的轰动。这篇论文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1995年,在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会上,"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经专家评定,列为国家教委重点课题。
李吉林为小学教育奋斗了40年,这位年逾花甲的教育专家可谓誉满中华:第一批中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及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各种殊荣与桂冠,都不能使她陶醉,她始终不忘自己的职业--让中国的教育发展得更好更快。在济南开会,会议组织与会者登泰山,她却为当地教师开讲座;在洛阳,大家去看牡丹,她却冒着大雨到农村上课;本应去黄山参加国际会议,但为了出席另一个科研会议,她宁肯错过云海与松涛……
她深知,办好一所学校,靠一两个人不行,要靠一批人,靠一支队伍。早在1990年,她就挑起了培养青年教师的重担,创建了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她亲任培训中心导师,为青年教师开讲座、上示范课,指导他们分析教材、钻研教法,从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多方面加以指导。她还千方百计地为青年教师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外省市邀请她去讲学时,她也总是推荐学校的青年教师,全校已有8名教师分别到北京、广州、杭州、长春青岛等10个省、市去上课,都受到了好评。中国电视师范学校要拍情境教学系列讲座,共21讲。李吉林撰写讲稿后,共安排了15名教师参加拍摄活动,让年轻人登台亮相。中国电视师范学院领导审片后说:"在一所小学,有这么多出色的青年老师真叫人高兴!"这批年轻人,在李吉林的带动下你追我赶,在省、市多项比赛中名列前茅,有的已成长为特级教师。李吉林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的学生,也带出了一支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她的事业在延续。
大海在喧腾之后会归于宁静吗?"小池的宁静,溪流的清远,固然都很诱人,然而奔腾的涌浪更能让人感受生活的真正意义和欢乐。"这就是李吉林,永远都不会停歇。她必定和她的同行们在涌浪中搏击,在涌浪中前进……

3情境教育人生鲜花绽放在眼前,绿草铺展在脚边,而鸟鸣,也几乎婉转在发际。对于李吉林老师来说,最美妙的,还是童声。 2004年春天的一个星期天,在坐落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里,李吉林像以往一样,开始回忆自己的情境教育人生。 李吉林没有时间回忆。即使二十多年来从未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她的时间仍然不够用:一套完全体现了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的小学语文教材正在紧张地编写,教育界期盼已久的《中国情境教育》双月刊的创刊也进入了最后的倒计时,还有《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等不少报刊、出版社的约稿,还有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学会的重大规划要求李吉林务必参与,还有一些国际教育会议的诚恳邀请,更重要的,是她的学生,是她一生热爱的孩子们…… 李吉林必须回顾。国家教育部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有20位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教育家,应该留下自己最宝贵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而李吉林的情境教育,不仅在全国得到推广,还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于是,一本预计25万字的教育思想回忆录《情境教育的诗篇》,作为国家教育部的重要出版项目,一天之内就通过国家级出版社的立项,从此,李吉林每周都会接到来自北京的催稿电话。 那就回忆吧,那些引导童心的岁月回声,那些改革教育的时代履痕。
教师之路1956年,刚满18岁、扎着两条小辫子的李吉林,以22门“5”分的全优成绩走出江苏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快乐地走进了当时的女师附小,也就是现在的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走上了漫漫的教师之路。 童年贫苦的李吉林,常常幻想着当一个教师是多么快乐而有趣啊!充满诗意的憧憬,使她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这一年,师范毕业生可以报考大学。可是李吉林没有改变志向。她能歌善舞,又会弹钢琴,被文化部门看中了,要抽她搞文艺;参加排球队去南京比赛,省体委干部见她灵敏矫健,又劝她留在跳伞队,可她认定了“我读的是师范,我的职业是教师”。 这一年,李吉林持续一生的儿童时代开始了。 操场上,她忘了自己是个女教师,和班上的男孩子一起奔跑着踢足球;下课后,她又成了鸡妈妈,和孩子们玩起了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班上一个男孩子没能和大伙儿一起戴上红领巾,他伤心地哭了,李吉林也哭了……这一年考试时,作文题目是《我的班主任》,想不到那么多学生写了李吉林,表达了对她的热爱。她第一次品尝到当教师的幸福,这是人生一大快乐,是其它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让她刻骨铭心。 多少年后,李吉林在一篇文章中谈起自己的教师生涯,她说,“我是一个长大的儿童。” 一个引领儿童长大的儿童。
情境教学既为人师,如何将孩子引领到智慧的彼岸,使他们得到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年轻的李吉林开始了朦胧的思考和最初的探索。1958年,年仅20岁的李吉林就小荷初露,被江苏省教育厅邀请参加编写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4年后,她的身影又出现在全省小学语言文教学座谈会上,颇有新意的发言赢得许多专家的赞许。 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历史创痛,1978年,已至不惑之年的李吉林深感中国教育长期受凯洛夫教育思想影响,过分偏重认知,忽略了情感与创造性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儿童潜在智慧的开发与生长。于是,她向学校提出,从一年级起,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就这样,李吉林将自己推向了生活的浪峰波谷,成为中国当代教育改革最早的一个弄潮儿。40岁,女儿、妻子、两个孩子的母亲,将这些与一个勇往直前的改革者联系起来,常人多少有些难以想象。然而,李吉林却昂然站到了激浪拍击的船头。 这是一次艰难而幸福的远航。二十多年来,李吉林以女性特有的韧性与顽强,承受种种挫折的煎熬和求索的艰辛,把实验坚持下来。她从外语暗示教学(当时也叫“情景教学”)中得到启发,又从我国古代“境界”学说中汲取丰富营养,经过反复地实验、琢磨,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育模式。 在情境教学中,李吉林将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促进了学生主动、创造性的学习。在她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美的活泼生动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她的学生二年级时人均识字数为2680多个,达到四年级的识字水平,课堂阅读量是一般班级的6倍!五年下来,李吉林实验班的43个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33人,作品达75篇,升学考试时,55.8%的学生作文成绩优秀。这个比例是当时整个区的优秀率的12倍。 在致力于教学实践创造的同时,李吉林开始了她对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的理论反思和探索。不久,上海教育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就先后出版了《情境教学详案精选》、《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等专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还获得了国家教委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中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第二届全国优秀图书评比一等奖。若干年后,李吉林又相继出版《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等著作,并在《教育研究》、《人民教育》等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日益显示出她作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气质。在建国50周年之际,她的专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又获教育部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她连续第二次获此殊荣,在全国教育界也是独一无二。她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验,获中国教育学会、《教师报》颁发的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被国家教委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各大报纸都报道了该项实验和科研成果。“情境教学法”被收入教育辞典,成为公认的教学模式。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了这项实验,李吉林曾经半夜起床,孤身一人骑车,赶在黎明前到达白天选好的看日出的观察点,进行实地实景设计;人们也不知道,为了让孩子们从生活里领悟浅近的哲理,写好作文,她顶着烈日,到郊外、到田埂、沟边寻找老黄牛、大水牛……为了孩子,为了情境教学,十年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多少个夜晚,孩子醒来,她还在灯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为了孩子,年过半百的李吉林还在寒假里苦学不辍,在炎暑中笔耕不息……
情境教育磨剑十年,李吉林已由一名初试身手的实验者变成一位成熟的小学教育改革家。在实践探索中,她认真研究了现代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理论。她还博学四方,借到全国各地上课讲学的机会,向教育理论家、学者请教,与各地教育名家交流切磋。李吉林深切感到,如果缺少前瞻性的思考和理性的察辨,教改的战车将陷于盲目的沼泽之中。 同时,作为一个对教育有着独到领悟和对儿童有着挚爱深情的专家,她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是儿童的知心人。她不止一次地强调,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最富创造性、最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人类实践活动,它不可能也不应该单纯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来分析研究——因为人永远不能等同于物。真正的教育实验研究应当植根于教育的现实中,应该是“现实的研究”也即“思量着做”和“做着的思量”,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统一在具体丰富的教育活动之中,这样,教育乃至教育改革才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李吉林大胆地运用语文情境教学实验和思索的成果去开拓新的疆域。她首先向相邻的思想品德学科拓展,一改枯燥、空洞的说教,而以生动的道德情境、具体的道德形象,唤起儿童的道德情感,达到动情而晓理的境界,使道德教育真正触及、润泽幼小的心灵。接着是向音体美学科渗透,获得成功后,李吉林又向自己比较陌生的数学学科挺进。她与数学老师一起研究如何将“数”与生活结合起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数”与“量”、“数”与“形”的关系,如何把儿童带入探究的情境,在模拟情境中加以操作,强化其应用性。这样,从一班到全校,从单科到多科,情境教学全面进入了各科教学,为情境教学向情境教育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的挑战,李吉林高瞻远瞩,正式提出了情境教育的构想。她认为,以“思”为核心,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根基,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相互渗透,融通课堂教育、课外教育与野外教育活动,联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整体联动,可以构成一个区域广远、目标一致的优化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自由丰富的发展空间,促使学生在其间积极主动地活动,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特有的统整性、涵摄性的教育效应,实现儿童身心素质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情境教育基本理论及模式一经提出,立即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它连续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和“十五”重点课题,这在中国教育界绝无仅有。《教育研究》、《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等杂志先后发表她的《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情境课程的开发》、《一个值得倡导的教学原则:美感性》等论文,人们从中看到了情境教育主张的基本轮廓。《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一文还在中国教育学会成立15周年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情境教育迅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响应。 迄今为止,全国开展李吉林教改实验试点的班级已达1000多个,情境教育的种子已播遍华夏大地。中国教育电视台还曾通过卫星向东南亚华语地区播放了李吉林主讲的系列讲座《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二十一讲,反响十分强烈。“情境”、“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越来越成为中国儿童教育的一个时代话语。这些年来,大江南北留下了李吉林传播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主张的足迹…… 随着情境教育实验的深入展开,通师二附小和更广范围的孩子们不再背着沉甸甸的书包,不再为做不完作业而垂头叹息。他们再也不是笼中鸟、池中鱼。“童话节”、“读书周”、“腊梅节”、“到北京去”、“沿着红军的足迹跑向前”……情境教育把金色的童年又还给了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在通师二附小学校门前的墙壁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它是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宗旨,也是李吉林情境教育的现实。
无悔求索五十年不倦育人,五十载无悔求索,李吉林誉满天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及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殊荣与桂冠,鲜花和赞赏,恐怕还没有一个小学女教师获得如此之大的成功。 但李吉林很清楚,教育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她以教育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建设跨世纪优秀教师群体”的构想,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典范形象来影响一群人,建立一支锐意进取、继往开来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她的设想和提议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通师二附小于1990年春天成立了全省(也许还是全国)第一个以学校为基地的“青年教师培训中心”,李吉林亲任培训中心导师,从理论素养、教学技能、科研能力乃至人生志趣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加以悉心扶持、培养。为了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岗位成材,她面对面地教,手把手地带,放弃了许许多多的休息时间和休闲假日,费尽心血,吃尽辛苦,可还是那样无怨无悔、孜孜不倦。她为青年教师上了上千堂示范课,不厌其烦地帮助青年教师分析教材、设计教案,还亲手帮助制作教具,有时还把路远的青年教师带回家一起开夜车备课。在青年教师心目中,李吉林不仅是可敬的师长,还是可亲的慈母,她把大量的心血都花在年轻人身上,把许多机会都让给了年轻人。“中心”成立以来,已有数十位年轻教师在全国讲学百余场,既锻炼了他们,又展示了他们,受到普遍赞誉。许多青年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在市、省、华东地区以至全国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一等奖,成为校长、副校长和省内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不少领导和专家称赞说:“李吉林坚持在小学,不仅自己出了成果,还带出了一批人,难能可贵!”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这就是一个教育家的襟怀和心愿! 她说:“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
李吉林精神1996年12月,中央教科所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全国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学术研讨会”,70多位全国教育理论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江城南通,对情境教学——情境教育进行实地考察和深入的理论研讨,高度评价了李吉林的研究成果和对中国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一直关注和支持着李吉林教改实验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早就用“有情有境导童稚,无怨无悔见精神”来称誉李吉林。为了表明对一个几十年如一日不懈探寻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的小学教师的坚定支持,这次,他搁置了繁忙的公务,不远万里来到小城南通亲临这次研讨会,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他是这样评价情境教学和情境教育的:“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探索,这种探索,是小朋友的需要,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如果提高一点来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是国家四化的需要。”播种者的秋天是何等的令人快慰啊! 1998年,甲子之年的李吉林,这位教育的老兵,又为教育事业超龄服务了五个寒暑。子女、亲戚、好友都劝她退下来颐养天年,她自己也渐渐感到年事渐高,精力也在下降。但她歇不下来,她离不开蹦蹦跳跳的孩子们,舍弃不下令她梦系魂绕的情境教育。情境教育已具备扎实的基础,构架也基本成型,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充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时代的召唤。她感到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这一年夏天,她作为江苏省唯一的代表和全国小学教师的唯一代表,和全国科学界、教育界的几十位精英应邀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李岚清副总理与李吉林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在接见过程中,李吉林还代表教师发了言。 1998年11月,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第一个以教师个体的教改研究成果命名的研究所——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在通师二附正式挂牌成立,李吉林亲任研究所所长。同时挂牌的还有“江苏省小学教师情境教学培训基地”。王珉副省长专程来通并为研究所和培训基地揭牌。 李吉林像一个忘记时间和年龄的人,每天到所里上班,规划、管理、指导情境教育的实验,辅导、培育青年教师……几年下来,她瘦了,鬓上的白发更多了,但精神依然矍铄。在她的指导下,情境教育的探索又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步伐:各个学科的情境教学实验顺利结题;《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开发情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在优化的情境中提高德育实效的研究”都通过了开题论证;情境教育乡村实验基地挂牌成立…… 也许,李吉林还是无法完全忘记时间,因为,过去的每一刻,都藏着那么多教育的欢乐。她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家窗前曾种过的那盏小五角星红花。那是班上最小的学生吴洲来探病时带来的礼物。孩子说:“开五角星的小花,很好看,保佑老师身体健康。”她被孩子天真童稚的举动和象征着深厚师生情谊的小五角星花深深地感染了,病情似乎一下子好转了许多。啊!心灵中开出来的花,红得那样鲜艳夺目,香得那样沁人心脾。在漫长的教书生涯过后,她还能清楚地记得教过的学生的名字,还能记忆起他们像春天鲜花那样生动的笑颜。而孩子们常常沉浸在她的课堂里,即使下课的铃声也不能惊扰他们。学生们都以在她班上学习为自豪,许多她的老学生又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她的门下。为什么李吉林有这样大的磁力?不仅因为她有精湛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艺,更因为她对孩子满怀挚爱深情。一位与她相知颇深的老专家、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潘仲茗这样描述李吉林:“她热情地追逐着生活中和儿童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东西,用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去拨动儿童的心弦,书写明天的诗。” 今天,我们看到,在无数可爱孩子的身上,正活跃着李吉林的美好时光,和她生命为之融注的教育诗篇!
儿童,教育,情感,这是李吉林的今生今世。 兴趣,智慧,人格,这是孩子们的此情此境。 明代诗人祝允明说:“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 在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情境教育世界里,李吉林活在其中,乐在其中。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6-7 09: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线教育的变革时代》http://edu.ifeng.com/huodong/special/mooc/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7 18:56 , Processed in 0.11659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