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62|回复: 0

[高考来了] 培养核心素养,慎用答题模式 ——2016年文综Ⅲ卷36(2)题评卷小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7 0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培养核心素养,慎用答题模式
——2016年文综Ⅲ卷36(2)题评卷小结
2016年高考的文综Ⅲ卷36(2)小题,是一道貌似平常却令人回味无穷的题目。下面,我们就此题做简单小结。
原题: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8分)
参考答案: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
一、        题目解读
题干简洁明了,指向明确。结合图文材料判断,考察亚马孙河流域交通运输线的区位条件。结合参考答案解读,发现意味深长,还要求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架桥的需求,同时,还要考生考虑架桥对热带雨林的影响。因此,该题从能力方面,考察学生提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交通区位、亚马孙流域基本区域特征)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内格罗河河上很少有桥)的能力。从思维角度来看,需要学生具有全面、辩证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核心素养来看,提出体现了“人地关系”这一地理最中心的核心素养以及综合思维,凸显了高考“一点四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二、解题过程
1.提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审题干:题干的中心内容——“河上很少有桥”,限定词——“解释”。逆向提问架桥原因。
   审材料:
文字材料: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空间范围),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水运条件),见两岸植被繁茂(自然,环境),河上很少有桥。
图表材料:
纬度0°~5°N,经度60°W~70°W——热带雨林地区
等高线——流域大部分地区数值≤200m,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
河流——河网密布,河面宽,流量大
城市——稀少    沼泽
2.调动知识——交通运输线。社会经济条件(主导,要不要架桥);自然条件(难度、成本);生态(评估)
3.结合材料,逆向作答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小;
                  水网稠密,水运便利;(架桥必要性不强)(正反两方面论证架桥的必要性)
  自然——河面宽,水量大,(沼泽、植被)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
  环境——对雨林环境破坏大(不建、少建为了保护雨林环境)
三、答题情况
与以往相比,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交通区位的分析思路,能从社会经济、自然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大部分考生论证基本成文,且能结合材料,有理有据,对题目要求进行简要的论证。条理相对清晰,逻辑分明。这说明,在广西使用新课标卷的第二年,地理教师们领会新课改精神,加强学生能力方面的训练,考生们有了一定的进步。
同时,缺陷也相当明显,最突出之处在于,拘泥于区位模式,未能跳出窠臼,发散思维。本题共四个得分点。社会经济方面两个,绝大部分只能考虑到人口稀少或经济落后,需求不大,未能从反面考虑由于水路交通相对便利,而是导致需求不大的原因之一。自然方面的不足,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可惜未能考虑到交通线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热带雨林区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更要强调环保的重要性。正是由于遗漏的这两点,导致全体考生平均分偏低,满分考生更是凤毛麟角。
不求甚解,生搬硬套也是问题之一。影响该地区架桥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河流。从等高线判读可知,该地区地势平坦,对交通线建设的负面影响较少。不少考生照搬其余的地理特征。信手写下“地势险峻”、“地表崎岖”等字眼。
除此以外,还有就是常犯的毛病。地理概念模糊,如:“腐殖质”=“腐蚀”;“河面”=“流域面积”等等,不胜枚举
四、教学启示
1.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  
   地理素养指通过地理学习而形成的具有地理学科特性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成分。其中,人地关系是基本的价值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基本的思想与方法,地理实践力是基本的活动经验。在日常教学中,关注资源观,环境观,把地理最基本的价值观渗透其中,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引导学生用动态的、发展的视觉、辩证与系统的视觉来认识、评价地理事物、地理问题。从区域空间、整体性、差异性等方面认知区域。
2.跳出模式制约,开阔眼界
   从这些年的高考命题来看,地理试题的命题专家显然在有意规避答题模式,如果考生不深入领会试题情境和设问,不认真分析信息,要想获得完美的答卷显然还是有难度的。例如本题,题目答案的获取,需要通过对所提供的的理信息和当地地域环境有较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再经过缜密的分析过程才能得出。由于材料的新颖、典型和视角的独特,要“套用”现成的答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地理问题千千万万,不分青红皂白的背诵模式,与“知识立意”
时代的复习模式并无不同之处。建议能否站得更高,从更基本的原理、方法、思维上指导学生应对千变万化的地理问题。
3.关注学生,开放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考试的主体。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代替学生走上考场,走向社会。学生的心理,思维,能力存在着生与生之间,阶段与阶段之间的差异。再一味的滔滔不绝,精讲精读知识点,考题,无非是不断的提高教师自己的解题水平与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意义不大。开放我们的课堂,开放我们的教材,信息化时代,教材束缚的勇气。从身边着手,引导学生用“地理眼”来观察事物,用“地理脑”来思考问题。开放我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当中来。 “青出于蓝胜于蓝”,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擅于引导,学生的素养、能力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 04:47 , Processed in 0.0923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