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74|回复: 7

《东归英雄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4 06: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链接:】CCTV《东归英雄传》专题  分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东归英雄传》视频链接
《东归英雄》解读东归历史原因
《东归英雄传》上演史诗般大剧
探索·发现 清宫秘档(28)土尔扈特回归


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为了躲避势力日益强大的准噶尔部的威胁,蒙古土尔扈特人西迁至俄国境内伏尔加河流域游牧。伏尔加草原土肥水美,远离战争,使饱经战火洗礼的牧民们终于找到了安静和平之地。

  但谁也没料到他们很快又坠入俄国沙皇的恐怖统治之下,因为此时正值俄国历史上的横征暴敛的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当权的年代,她推翻丈夫彼得三世沙皇上台,对外大肆侵略扩张,最后女沙皇竟然强迫土尔扈特部落的牧民们参加侵略土耳其的战争。

  然而这时一个注定未来引领土尔扈特牧民们逃出沙皇魔掌的英雄人物--渥巴锡诞生了。1761年,土尔扈特部首领敦罗卜喇什去世,他的这位19岁的儿子渥巴锡继承汗位。10年间,沙俄更变本加厉地奴役和控制土尔扈特人,缩小他们的牧场,征调大批土尔扈特兵与土耳其人进行战争,使数万土尔扈特人丧生战场。俄国沙皇不仅迫使他们称臣,还直接干预其内部事务,在部落内推行东正教,禁信佛教。

  苦难深重的土尔扈特人民热切盼望早日摆脱沙皇的统治,在这民族生死存亡之秋, 年轻勇敢的渥巴锡决心率领全民族人民起义抗俄,回归祖国。他率领二十四万族人,踏上了艰难险阻的东归旅途,俄罗斯女皇闻讯后立即派兵数万进行追击和阻截……

  在前有各部落人马堵截,后有俄军穷追不舍的严重形势下,渥巴锡和他的族人们历尽艰险,跋涉万里,喋血苦战,历九死而不悔,出发时的十七万族人,到达伊犁者竟不足七万。经过为期七个月一万多里的长途跋涉与征战之后,土尔扈特人终于回到了故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悲壮的民族大迁徙。

编剧:赵玉衡  导演:塞夫 麦丽丝
演员:马景涛--饰渥巴锡  宁静--饰央金  斯琴高娃--饰贾恩  斯琴格日勒--饰宗金
 

分集剧情:
第01集

  土尔扈特人从十七世纪初游牧至伏尔加河流域。进入十八世纪,沙俄政权逐步加强对边疆民族的统治,大量征召土尔扈特骑兵投入长久的对外战争,并强令土尔扈特汗王把儿子送至俄方充当人质,在汗国上下引起强烈不满。土尔扈特第七代汗王敦多布喇什的长子萨赖在阿斯特拉罕染病,在被族人营救的途中咬舌自尽,与此同时汗国汗后生下一名男婴后因难产死去,活佛洛桑丹增为孩子取名渥巴锡,意为启明星,并预言渥巴锡将来会引导土尔扈特人东归故土。

  为避免渥巴锡免遭其兄长的厄运,汗王决定隐瞒渥巴锡出生的消息,由洛桑丹增把襁褓中的渥巴锡交给刚刚分娩的牧人桑吉玛秘密抚养。上代汗王遗孀贾恩夫人虽对渥巴锡起了疑心,但是并未得到阿斯特拉罕省长别克托夫的认同。

第02集

  春去秋来,渥巴锡与桑吉玛亲生儿子达什敦一同成长。与此同时,沙俄彼得大帝去世,皇位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后由叶卡捷琳娜接替并揭开沙俄历史新的篇章。

  女皇继位后为稳定自己的皇位发动黑海战争,波将金成为女皇的宠臣和治理国家的得力帮手。沙俄再次在土尔扈特征兵,渥巴锡养父青格勒应征参加黑海战争。

  女皇重用波将金,不顾贵族们的反对任命波将金统治俄罗斯南方,开辟新的疆土。青格勒在战争中阵亡,使渥巴锡心底产生对战争的憎恨。

  渥巴锡和达什敦一同长大并与牧人那森的女儿央金青梅竹马,彼此之间互生爱慕。

第03集

  汗王敦多卜喇什战争归来后照见渥巴锡母子,把传世宝剑送与渥巴锡,渥巴锡和达什顿因为宝剑发生冲突被母亲桑吉玛斥责,洛桑丹增由此告知渥巴锡身世。

  贾恩夫人的孙子策伯克多尔济得到汗王敦多卜喇什的认可并留用参战。由此别克托夫劝贾恩母子留在汗国居住。

  汗王患病,渥巴锡被送往活佛洛桑丹增庙里接受教育,贾恩得知渥巴锡真实身份后,利用央金做诱饵抓住了渥巴锡,央金为救渥巴锡被迫加入了东正教。

  汗王侍卫默门图带人营救渥巴锡。牧人那森因心中羞愧而自杀。

第04集

  为让渥巴锡脱离贾恩的威胁,汗王命渥巴锡、达什敦前往战场。渥巴锡和达什敦去战场途中经俄国小酒馆,结识了俄国农民安德烈,得知了土尔扈特人在为女皇作战。

  女皇亲临战场,并第一次见到渥巴锡,被渥巴锡的英勇打动。渥巴锡、达什敦参战并成功营救了被围困的汗王,汗王公布渥巴锡身份。女皇得知后并没有处罚汗王和渥巴锡,并答应了渥巴锡提出的停战请求,土尔扈特军退出战斗。

第05集

  战争归来,汗王向扎尔固宣布死后要立渥巴锡为汗。汗王得知渥巴锡深爱央金并同意其婚事。凯旋归来后渥巴锡向央金求婚,央金欣然答应。

  达什顿在高兴之余又为哥哥担心,他强烈反对渥巴锡爱慕央金,害怕央金给哥哥带来灾难,不同意渥巴锡娶央金,兄弟二人起争执。

  贾恩夫人挑拨策伯克篡位,被策伯克拒绝。汗王因病去世,渥巴锡接替土尔扈特汗国汗位。

第06集

  渥巴锡与央金成婚后应邀前往圣彼得堡。贾恩前往枢密官康斯坦丁处挑唆。渥巴锡初涉沙俄宫廷,得知了又要打仗的消息。在康斯坦丁的举荐下,女皇召见渥巴锡。

  渥巴锡携央金晋见女皇,女皇任命策伯克为汗国扎尔固主席。

  女皇要求渥巴锡参战,被渥巴锡拒绝。

第07集

  女皇要挟渥巴锡强权留下央金,逼迫央金在圣彼得堡生孩子,将来小王子能受到俄罗斯良好的教育,渥巴锡无奈,只得同意女皇的要求答应留下央金派达什敦照看,独自返回汗国准备参战。央金在彼得堡生下一男孩,女皇收为教子并起名叫伊凡 伊里伊奇。

第08集

  渥巴锡请洛桑丹增嘛嘛给儿子取名叫阿萨赖。阿萨赖被女皇作为人质留下,央金无法见到刚出生的儿子,被迫返回土尔扈特汗国。

  渥巴锡真正体会了儿子成为人质后的痛苦,决心脱离俄罗斯管制,通过来往中俄的波斯商人了解到了中国状况,策划返回中国的准备。沙俄政府下令征兵,渥巴锡领军参加俄罗斯与土耳其的战争。

第09集

  贾恩母子回汗国后,肆意破坏草场掠夺牧人牲畜,给草原带来不安宁,身为扎尔固主席的策伯克对其进行管制。

  贾恩的儿子道迪比对央金的妹妹宗金垂涎三尺,贾恩上门求亲。达什敦设计让宗金假意答应,借机教训了道迪比。达什顿被捕。

第10集

  达什敦在策伯克的帮助下从别克托夫和道迪比的押送途中逃脱,前往中国探路报信,途中结识茨冈姑娘赛妮娅并产生爱慕之情。达什敦与赛妮娅分别后继续上路。

  战场上,渥巴锡营救了被困的哥萨克阿德里扬将军。波将金对土尔扈特军团克扣粮草,并命渥巴锡从汗国征调兵马。

  达什敦长途跋涉,历经艰险。抵达中国后受到清政府的接待。准葛尔部舍楞将军与清官员发生冲突后逃往俄罗斯。

  达什敦随清朝特使到达圣彼得堡,看到被俄罗斯化的阿萨赖。

第11集

  达什顿在教堂看到女皇正准备收阿萨赖为教子。只得无奈离去。

  他逃离彼得堡赶往俄土战场去见渥巴锡,告知渥巴锡阿萨莱已成为女皇的教子入了东正教。

  波将金为给女皇祝寿,命土尔扈特军团孤军奋战,不惜把炮弹射向与土耳其人混战中的土尔扈特军团,战场上土尔扈特军团损失惨重,渥巴锡设计逃离战场,赶往圣彼得堡。

  战场上达什顿苏醒过来,再次被塞妮娅相救。

第12集

  渥巴锡从战场脱身后,去圣彼得堡阻止女皇收阿萨赖为教子。没有成功。枢密官康斯坦丁为削弱波将金的势力想让渥巴锡成为女皇新宠。渥巴锡见到女皇后拒绝了女皇的特殊恩宠。

  渥巴锡向女皇要求见到自己的儿子阿萨赖并带他回汗国,没想到被阿萨赖拒绝。此时汗国内策伯克正企图登上汗位,渥巴锡匆忙赶回汗国阻止。女皇命娜塔丽娅为阿萨赖的监护人并带阿萨赖回到汗国。

第13集

  娜塔丽娅和阿萨赖回到汗国后,汗国上下十分不满阿萨赖的行为。央金也为阿萨赖的冷漠伤心。

  达什敦和赛妮娅又一次重逢,两人情投意合。

  渥巴锡想尽办法教育阿萨赖,并得到达什敦、桑吉玛、洛桑丹增的支持却不见成效。

第14集

  渥巴锡教育阿萨赖,阿萨赖心中不服,受到渥巴锡惩罚。

  达什敦告诉渥巴锡中国清政府近况。策伯克邀请娜塔丽娅做客,贾恩夫人跑来向娜塔丽娅告密,被策伯克气走。

  阿萨赖在汗国宴会上的行为受到汗国上下的指责,渥巴锡迁怒于娜塔丽娅。

第15集

  女皇册封渥巴锡为土尔扈特汗王,为防止汗国东归,命舍楞的准葛尔部安营土尔扈特汗国,并派特使秘密潜入汗国与娜塔丽娅联系。

  女皇命渥巴锡带兵前往土耳其战场,渥巴锡趁机开始为东归做准备,意外得到了娜塔丽娅的帮助。贾恩夫人找舍楞告发渥巴锡东归的,想与舍楞同盟,被舍楞拒绝。

第16集

  阿萨赖渐渐被渥巴锡和央金感化,阿莎莱思念母亲,主动去看望病榻上的央金,母子深情相聚。而女皇要求把阿萨赖和三百贵族孩子送往俄罗斯。在娜塔丽娅的帮助下,渥巴锡从别克托夫处成功的取到了东归所需物资。渥巴锡尽量拖延时间为东归做准备。贾恩夫人跑到别克托夫处告密。

第17集

  安德烈的女儿查勒米娅来到王廷被渥巴锡收留。渥巴锡得到娜塔丽娅的支持讨来军火后确定下东归的时辰。牧人们秘密准备东归。此时道迪毕绑架了阿莎来,舍楞发现抢回了阿莎来,渥巴锡顾全大局同意了俄罗斯的要求送阿莎来到圣彼得堡。

  策伯克带领贵族要挟渥巴锡东归,要求处死阿萨赖,被央金和洛桑丹增及时阻止。

第18集

  渥巴锡为救三百贵族孩子,准备马上送阿萨赖到圣彼得堡。娜塔丽娅却没有按照约定通行,这叫渥巴锡感到意外。

  渥巴锡命达什敦秘密先行,在阿萨赖回圣彼得堡途中截下阿萨赖,到乌拉尔河相会一同东归。

  央金深知病重怕拖累渥巴锡东归,毅然投河自尽。渥巴锡在失去央金和阿莎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丹增嘛嘛开导他要以大局为重。贾恩夫人找舍楞告密,却被舍楞带到了渥巴锡处。渥巴锡怒斥贾恩后带领族人们踏上了东归路。

第19集

  大雪覆盖了原野,东归队伍在风雪中艰难前行,桑吉玛额吉年迈体弱倒在风雪中。查勒米娅追随渥巴锡悄悄跟在东归队伍中,被巴木巴尔发现救回帐中成为他的女人。

  娜塔丽娅被作为人质与土尔扈特人同行。土尔扈特人遭到了俄国人的阻截。舍楞追来为渥巴锡引路。

第20集

  黑衣特使指派娜塔利娅依照女皇命令毒害渥巴锡,娜塔丽娅放弃并告知了渥巴锡。渥巴锡决定释放娜塔丽娅派巴木巴尔护送她去出海口。

  达什顿一行抢回了阿莎莱,归途中又遭到黑衣人的阻截,巧遇塞妮娅相救。

  在乌拉尔山口舍楞与渥巴锡相会,共同走上东归路。

第21集

  东归队伍终于走出雪原。达什敦在塞妮娅的帮助下从黑衣人的手中抢回了阿萨赖。

  东归队伍接近奥琴峡谷时,女皇才得知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派哥萨克军阿德里扬将军前往阻截。

  东归队伍开始渡乌拉尔河。达什敦被俄罗斯军团抓住,赛妮娅设计营救。

第22集

  阿德里扬将军带领哥萨克军团向东归必经之路奥琴峡谷进发。女皇责令阿斯特拉罕省长别克托夫随阿德里扬将军阻止渥巴锡东归。

  赛妮娅为救达什敦和阿萨赖引开俄罗斯军团。女皇特使抢走阿萨赖,达什敦等人围追堵截,设计救回了阿萨赖。渥巴锡带领土尔扈特部族在奥琴峡谷遇到阿德里扬军团。

第23集

  阿德里扬将军想放渥巴锡通过奥琴峡谷,约定过谷之后作战。

  达什敦一行带着阿萨赖在途中遭到俄罗斯军团阻截,小镇激战后达瓦、约纳斯图与敌人同归于尽。赛妮娅因解救阿莎莱受伤死在达什顿怀中,达什敦愤然拔刀与黑衣人决斗。一场恶战后俩人倒在血泊中。阿萨赖被前来的波将金军团带走。

第24集

  阿德里扬将军遭别克托夫陷害被属下斯捷潘接管了兵权,斯捷潘带领哥萨克军团在奥琴峡谷袭击了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军队与其展开了一场血战,东归队伍终于通过奥琴峡谷进入哈萨克草原。到这时娜塔丽娅才告诉渥巴锡自己的真实身份她不是俄罗斯人。

第25集

  东归队伍遭到哈萨克军队的阻截,损失惨重。娜塔丽娅带领土尔扈特百姓营救了受困的渥巴锡。为拖延时间,娜塔丽娅前往哈萨克会见哈萨克汗王努尔阿里,要求停战。策伯克借机欲废黜渥巴锡汗位。

  娜塔丽娅为土尔扈特人停战休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并及时赶回土尔扈特营地,使策伯克争夺汗位的愿望破灭。舍楞征得渥巴锡同意带领部族投靠努尔阿里汗。

第26集

  努尔阿里邀请渥巴锡到哈萨克做客,渥巴锡应邀。别克托夫想趁机扣留渥巴锡,被努尔阿里拒绝。

  哈萨克汗王努尔阿里斥责别克托夫并将他驱逐出境,之后去拜访渥巴锡和娜塔丽娅。渥巴锡阻止了策伯克想绑架努尔阿里的计划并热情接待了来访的努尔阿里。

  查里米娅告知巴木巴尔已怀孕,巴木巴尔知道自己会受到东归法典的惩处。

第27集

  娜塔丽娅向渥巴锡表白了爱慕眷恋之情。渥巴锡依依不舍与娜塔丽娅告别。

  哈萨克对土尔扈特全面开战,巴木巴尔受罚被任命为突击队长。土尔扈特军团遭到重创,关键时刻舍楞反戈攻击哈萨克军团,东归队伍趁乱冲出努尔阿里的防线,巴木巴尔战死沙场,查勒米娅停下脚步守候在巴木巴尔身旁。

第28集

  东归队伍被迫进入死亡沼泽,努尔阿里放弃追击。在沼泽地东归队伍深陷淤泥与沼气之中伤亡惨重。宗金救出濒临死亡的策伯克,两人互生情谊追赶东归队伍终于和渥巴锡汇合。

  东归队伍越过沼泽和沙漠后,被波将金率领的俄军主力拦截。波将金带着阿萨赖,并宣布阿萨赖代替渥巴锡的汗位。

第29集

  东归队伍停止前进。波将金命人逮捕了娜塔丽娅。策伯克想杀掉阿萨赖来对抗俄罗斯,被渥巴锡和舍楞拒绝。渥巴锡说服阿萨赖,父子俩放弃汗位,重新与百姓一起踏上东归路。

  在与俄军对峙时一支驼队意外出现,奄奄一息的达什顿倒在哥哥渥巴锡怀中安详的死去。

第30集

  土尔扈特部视死如归,迎着波将金队伍的枪口前进。阿萨赖中枪倒下,渥巴锡抱起儿子毅然前行。波将金被土尔扈特人的壮举震撼而感动,撤开部队,放土尔扈特人进入中国境内。舍楞独自一人离开队伍,渥巴锡说服舍楞,回归故土。经过为期七个月一万多里的长途跋涉与征战之后,土尔扈特人终于回到了故乡。

  清朝政府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各部,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隆重接见了渥巴锡及各首领,分别封爵授赏。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U3NTYyODg=/v.sw

主题歌
现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的三份清朝皇帝敕书,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历史见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

土尔扈特蒙古回归祖国

      现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档案馆的三份清朝皇帝敕书,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历史见证。
      土尔扈特是我国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17世纪20年代末,准噶尔部势力日渐强大,欲兼并土尔扈特部,土尔扈特部台吉和鄂尔勒克率领部众5000多帐,20多万人,从新疆的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带)出发,向西迁徒。于天聪四年(1630年)左右,到达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建立起了一个东起乌拉尔河,西到顿河,南到里海和黑海,北至萨拉托夫的土尔扈特汗国,牙帐设在伏尔加河支流的阿赫图巴河畔。
      土尔扈特西迁伏尔加河时期,沙俄扩张势力已达伏尔加河中上游地区。为了进一步向伏尔加河下游和顿河流域扩张,土尔扈特蒙古便成为沙俄攻击的对象。崇德八年(1643年),沙俄武装进攻土尔扈特部,和鄂尔勒克率部反击,不幸战死。雍正二年(1724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病逝,沙俄乘机取得了任命土尔扈特新汗的特权。沙俄向土尔扈特人民征收的赋税名目繁多,摇役兵役更是层出不穷,并强迫他们放弃喇嘛教,改信东正教。顺治十二年(1655年),土尔扈特遣使到北京朝贡,开始同清政府建立直接联系。清政府对远处异域的土尔扈特部十分关怀,为土尔扈特人去西藏供佛、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进行互市贸易提供方便。康照五十一年(1712年),阿玉奇派使者绕道西伯利亚到北京朝贡,康熙皇帝派图理琛率领22人的使团随同前往土尔扈特部落慰问,受到阿玉奇汗和部众的热烈欢迎。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原来留居在塔尔巴哈台没有西迁的部分土尔扈特人在台吉舍楞的率领下,西迁伏尔加河流域。他们被称为新土尔扈特,先期迁来的部众被称为旧土尔扈特。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17岁的渥巴锡继承了土尔扈特汗位,颇得部众拥戴。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渥巴锡准备率部东归,被叛徒告密,沙俄加强了防范,并策划扶植已经改信东正教的土尔扈特贵族敦杜克夫家族取代渥巴锡的汗位。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沙俄对奥斯曼帝国开战,土尔扈特人被强征从军,死伤达7~8万人。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夏,沙俄再度下令,凡16岁以上的土尔扈特男子都必须上前线。土尔扈特人面临着亡族灭种的危险,于是,渥巴锡毅然决定东返。当年秋天,他召集土尔扈特上层首领举行秘密会议,决定东返伊犁,并议决等到冬天伏尔加河结冰后,两岸部众一起同行。不料当年冬季偏暖,河水久不结冰,而东归的消息已经走漏,沙俄政府正在调兵遣将,渥巴锡不得不提前采取行动。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一月五日,渥巴锡率领伏尔加河南岸部众3万3千多户,16万9千余人,开始踏上了举世闻名的回归祖国的万里征程。北岸的1万4千户部众被河水阻隔,未能一起同行。出发前,渥巴锡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部众烧毁了所有帐篷,表现了义无反顾、破釜沉舟的决心。渥巴锡亲自率领1万5 千骑兵为开路先锋,妇女老幼赶着牧群居中,留下1万名战士殿后。沙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闻讯,立即派军数万追赶,同时策动沿途的游牧部众阻截。在乌拉尔河畔,后卫部队与沙俄骑兵展开血战,不幸全部壮烈栖牲。八月底,渥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部众终于渡过伊犁河,到达伊犁附近的卡伦他木哈,回到祖国怀抱。八个月的残酷战斗、艰难跋涉,加之饥寒交迫、瘟疫流行,土尔扈特的牲畜死亡殆尽,人口死亡大半,幸存者仅7万多人。
      清朝政府对土尔扈特的东归之举表示钦佩和赞许。乾隆皇帝下令伊犁将军对其妥善安置,并于是年九月,在承德避暑山庄召见了土尔扈特蒙古部落首领,亲撰《土尔扈特蒙古部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蒙古部众记》,刻碑于避暑山庄,以纪此事。
      土尔扈特部的万里东归,是18世纪谱写在欧亚大陆草原上的悲壮史诗。他们不畏强暴、渴望自由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7: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百多年前的一次“万里长征”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工农红军曾经历过一次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如果我们将时间再上溯至二百三十余年前,你会发现在清乾隆年间,信奉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也曾有过一次万里长征东归的悲壮之举。

  历史上藏传佛教对元代以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过积极的贡献。当年,无论是格鲁派的XX喇嘛、班禅喇嘛,还是哲布尊丹巴、章嘉胡图克图,每逢民族危难之际,都能携手并肩,与众生同舟共济;在抵御外敌入侵,特别是在十七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企图割裂中国的种种阴谋活动中,都能坚定地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完整。格鲁派土尔扈特部万里归国的那段悲壮历史,便是一个典型例子。

  土尔扈特系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元臣翁罕后裔,原游牧于新疆塔尔巴哈台附近的雅尔地区。明朝末年,因其部首领与准噶尔部首领不合﹐遂率部族中的大部分人背井离乡向西迁徙,从新疆故土越哈萨克草原,渡乌拉尔河,来到当时尚未被沙皇XX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定居,开拓家园,建立起土尔扈特汗国。

  但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厄鲁特各部的联系,并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进表贡。康熙五十一年 (1712),康熙帝派出图理琛使团,不远万里,途经XX西伯利亚,两年后至伏尔加河下游,探望土尔扈特部。乾隆二十一年(1756),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遣使吹扎布﹐假道俄罗斯,历时三载,到达北京,向乾隆帝呈献贡品。

  土尔扈特部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至18世纪70年代,他们又毅然决定返回故土,回归祖国。其主要原因是不愿忍受沙皇XX的凌辱。沙俄日益强大后,向外拓展势力,逐渐控制了土尔扈特部所在地区,通过政治压迫与经济剥削等手段,强迫土尔扈特部归附XX,俯首称臣。尤其让土尔扈特部难以接受的是,沙俄还强制他们改变原本信仰的藏传佛教格鲁派,而接受东正教的洗礼。这种宗教欺压,激起土尔扈特部全民的愤慨。沙俄政府还抓土尔扈特部的壮丁,作为XX的军队对外征战,使土尔扈特部人员伤亡惨重。

  1770年冬季,时任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顺应民意,决定率领部众共 17万人离开伏尔加河畔,东归自己的祖国。1771年1月5日,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土尔扈特人起程,离开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向着东方远征,去找寻自己的祖国母亲。渥巴锡汗率领一万勇士后,他带头点燃自己的木制宫殿,燃起熊熊烈火,表达土尔扈特部誓死回归的决心。

  土尔扈特部的东归,让沙皇XX女皇感到颜面扫地,便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土尔扈特部穿过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后,走在外侧的一支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由于土尔扈特人赶着牲畜前进,来不及集中队伍进行抵抗,九千人遇难。在东归队伍必经的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设伏。渥巴锡汗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强攻,背面则由枪队包抄,大获全胜,几乎将哥萨克军队全歼,为死难的九千名同胞报仇雪恨。一路上除残酷的激战,土尔扈特部还不断遭到严寒与瘟疫的袭击,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致使大量减员。但土尔扈特部上下一心:宁死也绝不回头!

  1771年8月底,土尔扈特部终于冲破沙俄围追堵截,历尽千难万险,行程万余里,进入新疆伊犁境内,投入他们魂牵梦萦的祖国怀抱。此时,他们牲畜死伤殆尽,人员幸存者仅7万来人。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记载,东归的17万土尔扈特人,“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土尔扈特部以巨大的民族牺牲,实现了东归壮举。

  土尔扈特部的归来受到清朝政府的高度重视。渥巴锡向当时的伊犁将军伊勒图献出保存的明朝永乐皇帝赐封其先世的玉印,乾隆皇帝命令伊犁将军和乌什参赞大臣专门负责接待安置,又拨库银20万两帮助土尔扈特部购买牲畜及生产生活用品。各地纷纷捐献物品,接济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之后,乾隆还于承德避暑山庄召见渥巴锡,封其为卓理克图汗,即“英勇汗”,又亲撰《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碑文以记此事。这两块碑文迄今仍保存于承德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庙内。后来,这部分土尔扈特部分别被安置在水草丰美的地区游牧,安居乐业。他们便是今天我国新疆蒙古族的组成部分。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8: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记

土尔扈特蒙古重返祖国记
王思治
http://220.161.192.166:8001/czpd ... /02/data/zstz09.htm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承德避暑山庄东北的普陀宗乘之庙,建成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走进该庙山门,迎面有碑亭一座,亭中有《御制普陀宗乘之庙碑记》、《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3块巨型石碑。乾隆撰写的两篇有关土尔扈特蒙古的碑文,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镌刻在碑身4面,今犹清晰可读。碑文记述了我国土尔扈特蒙古在远离祖国、流落异乡140多年之后,于乾隆三十六年自伏尔加河下游重返祖国的过程。

西迁

  土尔扈特是我国西北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厄鲁特蒙古是明代瓦刺之后,分为四大部,即: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他们游牧于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土尔扈特部游牧于雅尔之额什尔努拉(今新疆塔城西北及苏联境内的乌尔扎)地区,16世纪末17世纪初,其西部牧地已达额尔齐斯河上游、伊施姆河一带。
  当时,厄鲁特蒙古四部已有壮尔本·卫拉特的联盟组织,但各部却是“部自为长”,“各统所部,不相属”。在这种情况下,松散的联盟不可能有效地解决诸如因牧场等等而引起的纠纷,也不可能控制各部因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而出现的矛盾。17世纪初,准噶尔势力日益强大,其部长巴图尔浑台吉意图兼并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长和鄂尔勒克不满于蒙古王公之间的纷争,与巴图尔浑台吉交恶,两部关系紧张,于是率一部分牧民向西游牧到额尔齐斯河上游。在这里,他们又受到沙皇俄国扩张主义者的威胁。沙俄塔拉将军加加林要他们“宣誓效忠沙皇”,签订相应的条约,加入俄国国籍。厄鲁特蒙古各部断然拒绝了俄国的无理要求。俄国塔拉当局也拒绝了土尔扈特希望与俄国和睦相处,允许他们在该地游牧的要求。而这时厄鲁特蒙古四部之间的纷争也日益加剧,和鄂尔勒克迫于形势,大约在1628年(明崇祯元年),率土尔扈特部西走,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来到了当时还是人烟稀少的伏尔加河下游各支流沿岸。

反抗

  当时,俄国政府的实际控制力量虽然尚未达到辽阔的伏尔加河草原,可是当土尔扈特在这里建立起新的游牧生活之后,沙俄政府立即对他们施加强大的压力。早就与俄国人打过交道的和鄂尔勒克,“在认识俄国人的初期,就对俄国人的道德品质留下了极坏的印象”,根本就“没有宣誓隶属俄国之意”。于是俄国政府决心用武力征服土尔扈特。我国土尔扈特部众奋起反抗。不幸的是其部长和鄂尔勒克战死于阿斯特拉罕城下,他为土尔扈特部的独立自主献出了生命。18世纪20年代以后,在俄国政府强大压力之下,土尔扈特逐渐为其控制,尽管如此,土尔扈特汗阿玉奇仍然“独立行动,甚至进攻沿伏尔加河诸俄罗斯城市”。土尔扈特人的不断反抗,使俄国政府无法实现对他们的彻底征服。于是俄国当局又采用了另一手。他们强迫土尔扈特放弃自己信仰的佛教,改宗东正教,企图由此驯服?悍善战的土尔扈特。“俄国无所忌惮地给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人施加洗礼”,进行大规模的宗教迫害。然而,与俄国政府的愿望相反,“所有这些努力的最后结果都是同样的 ——激起了信奉佛教的游牧民族起来反对改宗正教的活动”。他们思念厄鲁特各部和亲人,怀念祖国。

怀念
《西域图志》中的土尔扈特
  由于俄国政府的压迫,土尔扈特还在迁到伏尔加河下游不久,就曾几次想重返祖国,都未能实现。但他们却竭力与厄鲁特蒙古各部加强联系,并不断派使者向清中央政府“奉表入贡”。 1640年(崇祯十三年),和鄂尔勒克和他的儿子不远万里来到台尔巴哈台,参加了厄鲁特蒙古与喀尔喀蒙古的台尔巴哈台会议,会上制订了有名的《蒙古厄鲁特法典》。为了改善与准噶尔部的关系,两部部长子女相互通婚。清王朝建立后,1646年(顺治三年),书库尔岱青等(均和鄂尔勒克之子)随着海和硕特蒙古的顾实汗所进表贡“附名以达”。此后就不断遣使进贡,与清政府建立直接关系。清政府对于他们请求在归化城(今内蒙呼和浩特)以马匹互市,以及“入藏礼佛”“ 谒达赖喇嘛”等要求,均予允许。到了康熙的时候,更是“表贡不绝”。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遣使萨穆坦假道西伯利亚,到北京“贡方物”。这是在准噶尔汗策妄阿拉布坦分裂叛乱、土尔扈特经由新疆到北京的通路阻断后,被迫寻求的与祖国联系的道路。萨穆坦一行历尽旅途的艰辛,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才到达北京。土尔扈特对祖国的向往,甚至连康熙也十分感动,所谓“上嘉其诚”。于是,清政府决定派内阁侍读图理琛等为使臣,前往伏尔加河流域,探望我国土尔扈特蒙古,并了解“所部疆域”。
  康熙51年4月,图理琛等假道西伯利亚出使伏尔加河。清政府由理藩院行文俄国当局,要求允许使团过境。但由于俄方的阻挠,图理琛等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于康熙53年(1714年)6月,才到达土尔扈特汗阿玉奇的驻地,受到盛大的欢迎。图理琛等交付了康熙的“谕旨”,转达了康熙的问候。阿玉奇对祖国极为关心,一一询问,并着重向清使说明:“满洲、蒙古,大率相类,想起初必系同源,”明确表示自己是祖国的成员。他又说:蒙古“衣服帽式,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之国,难以相比”。十分清楚的表明了他们的文化习俗与中国息息相关,而与俄国则格格不入。图理琛等住了14天,每日盛宴,观看射箭、摔khuq等表演,彼此都“喜之不尽”。临行,阿玉奇的小儿子策楞敦多布送给康熙鸟枪一杆,并请代为转达他对康熙的祷祝。这些欢快、融洽和祝福,表达了土尔扈特对祖国的深厚情意。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这时俄国对土尔扈特的控制已经加强,但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仍遣使吹札布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向乾隆呈献了方物、贡品、弓箭袋(今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乾隆多次面见吹札布,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处境及与俄国的关系。吹札布说明了早年西迁的原因,申诉了土尔扈特部众遭受俄国压迫的痛苦。他说:“俄罗斯尝与雪西洋(瑞典)及西费雅斯科(土耳其)战,土尔扈特以兵助之,厥后稍弱,俄罗斯因谓其属,然附之也,非降之也。”“非大皇帝(乾隆)有命,安肯自为人臣仆!”
重返
  然而,远离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蒙古,他们的处境是极为艰难的。沙俄的控制和压力与日俱增。俄国政府策划改变土尔扈特汗位的继承方式,以加强其统治,准备以杜尔伯特贵族敦杜克夫代替渥巴锡,“重建土尔扈特部政权”,成为俄国“一个新的行政区”。土尔扈特部面临着完全丧失独立的危险。问题的严重性还不止于此。1768—1769年,沙俄与土耳其再次开战,俄国政府大量征调土尔扈特人当兵,“死者亦七八万”,而且还进一步“令十六岁以上尽赴敌,是欲歼灭土尔扈特之人”。可怕的灭族之灾使土尔扈特各部落“众皆汹惧”。渥巴锡忧心如焚,决计武装起义,携全族返回祖国。
  1770年10月11日,“渥巴锡乃集大小宰桑谕以逃往伊犁之利,众皆喜,为远行之计”。他们原计划等到伏尔加河结冰之后,携同北岸的1万多户土尔扈特人同返祖国。非常不幸的是,“是岁(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冬温,河冰不冻”。同时,土尔扈特将要东归的风声也已走漏,俄国政府有所觉察。形势的发展迫使“渥巴锡不能久待河北人口,遂杀俄罗斯匠役千人及贸易人等”,以示与俄罗斯彻底决裂。伏尔加河下游反抗的战旗高举,一位西方历史学家写道:“整个部落异口同声高呼:‘我们的子孙永远不当奴隶,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可是,留在伏尔加河北岸的1万余户却始终未能回到祖国。
  1771年1月5日,土尔扈特人启程回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历程。俄国女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因为她的大臣们竟漫不经心到让整个部落在她信任的奴仆的鼻尖下举行暴动,逃出了神圣的俄罗斯国境,从而使罗曼诺夫家族和头戴彼得大帝王冠的守护神鹰蒙受了永不磨灭的耻辱”,因而大发雷霆。俄国政府立即派出军队追袭,在回国东进的道路上又有哥萨克等的阻击。土尔扈特经过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忍受了饥饿疾病的折磨,终于在6月底7月初进入中国境内,追袭的俄国军队“ 乃引兵还”。渥巴锡在给伊犁将军伊勒图的信中写道:他们“向居俄罗斯地,久愿为大皇帝臣仆,而无机可乘,乃于去冬谋弃故地,挈属内附,因自彼逸出,行程万千有余里”,希望“准令入觐,以伸积诚”。这封信的文词虽然简括,却十分诚挚地表达了土尔扈特蒙古人民向往祖国的心情,他们“积诚”于心,历100年而不衰,终于冲破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故土,他们的事迹多么感人!甚至使一些研究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学者也激动不已。一位英国学者写道:“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的无垠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和那样激动人心的了。”

安置
土尔扈特银印
  土尔扈特起程回国时,有3万多户17万余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竟有一半人死于归途中的战斗以及饥饿和疾病。回到祖国的土尔扈特人,经过长途跋涉,颠沛流离,几乎丧失了所有的牲畜。他们形容枯瘠,衣衫褴褛,靴鞋俱无,“其幼孩有无一丝寸缕者”。为了实现回归祖国的宿愿,他们蒙受了巨大的牺牲。
  清政府对土尔扈特的来归十分重视。乾隆在得到奏报后,立即发布谕旨:“大皇帝降旨:尔(土尔扈特)等俱系久居准噶尔之人,与俄罗斯之俗不同,不能安居,闻厄鲁特等,受朕重恩,带领妻子,远来投顺,甚属可悯,理宜急加抚绥安插。”从《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中,可以看到,当时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及内蒙等地的各族人民,以大量物资供给土尔扈特,计有:马牛羊20余万头,米麦4万多石,茶2万余封,羊裘5万多件,棉布6万多匹,以及大量的毛毡庐等。这真是雪里送炭,帮助土尔扈特人民度过了困难,在祖国的故土上“皆安居得所”,“俾得以所至如归。”
  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初八,渥巴锡等至热河木兰围场的伊绵峪觐见乾隆,并随围观猎。乾隆询问了土尔扈特的历史及其回国的情况。回到避暑山庄后,乾隆又多次接见他们,并举行灯宴,观火戏。其时,普陀宗乘之庙落成,渥巴赐筹前往瞻礼,与喀尔喀、内蒙、青海、新疆等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起,举行盛大的法会。乾隆在普陀宗乘之庙内立了前面提到的两块有关土尔扈特的石碑。
  为了褒奖土尔扈特的来归,清政府封渥巴锡为卓哩克图汗,其余分别封为亲王、郡王及其他爵位。将其部众划分为新旧土尔扈特,安插在新疆和科布多游牧,由伊犁将军和科布多大臣管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存有乾隆四十年清政府颁发给土尔扈特的银印8颗,其中有“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之汗之印 ”,“乌纳恩苏珠克图”意为忠诚、忠顺,“卓里克图”意为英勇、勇敢,整个印文译成汉语是:“忠诚的旧土尔扈特英勇之王”。这颗印是给渥巴锡及其继承者策楞纳木扎勒的。

返回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8: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尔扈特部在国内分居三处:一在新疆,一在青海,一在额济纳

土尔扈特部源出历史上的克烈惕部,其早期历史可上溯到八九世纪的九姓鞑靼。土尔扈特部始祖为翁罕。12世纪后半叶,翁罕为克烈惕部首领,其时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在蒙古诸部中被尊称为“也可汗”(大皇帝),而此时的铁木真,童年丧父,屡遭磨难,身处逆境。因翁罕是其生父也速该的“安答”(异姓兄弟),有着 “亲宜世继”的关系,便成为铁木真最理想的保护者和同盟者。宋庆元5年(119年)当铁木真援助翁罕击败了乃蛮部的袭击后,两人在土兀刺河再次结为父子,确立了“父子安答”的关系。

土尔扈特部(克烈惕)12世纪时游牧于蒙古高原偏北地区。此后随着铁木真部落的崛起和元朝的建立、灭亡,该部落逐渐衰落,并向西部游牧,正是这个阶段,克烈惕部分易名为土尔扈特。

从元亡后的15世纪到17世纪末(即1698年额济纳土尔扈特回归前)的300年间,塞外蒙古诸部政治上常处于分裂状态。期间的土尔扈特部,一度驻牧于塔尔巴哈台山南侧,由于该地狭小贫瘠,加之不堪蒙古族准葛尔部压迫决计西迁。17世纪初曾活动于西伯利亚平原南部,1628年土尔扈特部西迁乌拉河上游,1630年挺进到伏尔加河草原,占领了伏尔加河中下游,形成了单独的土尔扈特汗国,亦即俄国所称的卡尔梅克汗国(故俄又称土尔扈传部为卡尔梅克部)。

伏尔加河中下游草原曾是强大的钦察汗国的心脏地带。钦察汗国瓦解后,这一地带属于阿斯特拉罕汗国,16世纪50年代被俄国征服。由于长期战乱,原住的游牧民大批走散,俄国一时也没有足够的人力来开发,所辖军民集中于为数不多的据点而已。留里克王朝绝嗣以后,俄国经历了二十年大混乱时期,直到1618年才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恢复正常,而这个新王朝又长期把力量集中在对付西方强邻波兰上。所以,当土尔扈特人来到伏尔加草原时,几乎如入无人之境。俄国阿斯特拉罕边区军政当局只能坚守城镇,根本无力制止土尔扈特人占领草原。

不久,俄国在这一地区投入兵力,驱赶土尔扈特人。至1659年迫于俄国的压力,土尔扈特在形式上臣服于沙俄。于是,在伏尔加草原形成了一种双重主权的特殊状态:俄国享受形式上的最高主权,土尔扈特人保持着实际上的内政独立。同时汗国曾多次遣使向清朝政府朝贡。

17世纪末的蒙古各部的形势是,继漠南蒙古之后,喀尔喀各部终于在1691年归服了清朝。于是在蒙古民族中,就只剩下东西相隔数干里的准噶尔和土尔扈特两个汗国,汗国为维护主权和独立而顽强奋斗。土尔扈恃汗国的实力比准噶尔汗国小,它的领土又离俄国政治中心太近,虽然伏尔加草原土肥水美,但属于东欧平原,无险可恃。加之远离祖先故土,思乡情浓,当感到俄国的压力越来越大时,土尔扈特首领的头脑中自然会不时闪现出迁回天山北麓故土的念头。公元1640年除已归附清朝的漠南蒙古外,喀尔喀与卫拉特各部28位首领举行了塔尔巴哈台会盟,制定了著名的《卫拉特法典》,其主要规定就是要蒙古民族联合一致,共御外敌。

土尔扈特部传至十二代首领阿玉奇汗时,就开始考虑带领土尔扈特人回归故土的问题。他的措施一是将女儿嫁给准噶尔前任汗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目的何在姑且不论,与故土密切联系是事实。二是作思想上和各方面的回归准备。三是1698年派其侄阿拉布珠尔率部属5000人假借进藏热茶礼佛之名回国定居。阿玉奇汗特为此事遣使访清,康熙乘机又于1712年郑重遣使,借道俄国回访土尔扈特;此后,雍正又于1730年、1731年连续两次遣使访问土尔扈特汗国(第三次因故未能成行)。

1698年阿拉布珠尔率属部5000人从伏尔加河流域启程,先赴西藏,后栖党色尔腾,终定居于额济纳河流域—一便形成今天的额济纳土尔扈特部。

1698年阿拉布珠尔回归后,受到清庭的封爵赐地。对留居伏尔加河流域的大部人马产生积极的影响。阿玉奇汗1724年死后,汗国内乱,他的妻子又向贵族们提议逃回故土准噶尔,但因这些密谋被俄国发觉而没能付诸实施。等到1761年渥巴锡继位时,已是准噶尔汗国灭亡之后的第4年。土尔扈待人所向往的准噶尔地区已成为清朝中国的新边疆。

土尔扈特汗国前后在伏尔加河流域存在了141年。虽然俄国对该汗国的控制逐渐加强,使其独立性丧失殆尽,国际上早已视其为俄国的属国,但是大多数土尔扈特人坚持为自己汗国的独立而斗争,不愿以俄国为祖国。祖国离不开主权、人民和领土三要素。作为游牧国家,特定的领土相对次要一些,为了维护主权,多数土尔扈特人在最后关头不惜舍弃可爱的伏尔加草原,奔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正是万里跋涉这一悲壮的行动,集中地显示了他们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感情。

1771年,渥巴锡率土尔扈特部全部回归祖国,以其雄伟悲壮震惊世界,永垂青史。

在这次震惊世界的东归事件中,土尔扈特人付出了惨痛代价,离开伏尔加河时,有十七万人之众,而抵达故土时已不足半数。当时的乾隆皇帝颁布封爵谕令,对归来的土尔扈特大小首领均予封爵,并在普陀宗承之庙内建立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石碑。

至此,土尔扈特部在国内分居三处:一在新疆,一在青海,一在额济纳。在国外,还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东归时受阻,永远得留在了异国他乡,曾以“卡尔梅克”的名义成为前苏联的一个自治共和国......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8: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碑文

历史来源
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乾隆皇帝为了纪念土尔扈特部归来,特命在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的普陀宗乘庙前,竖立《御制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石碑,并以此歌颂清廷的政绩。土尔扈特人在历史上写出了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永记在祖国各族人民心中。
碑文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朕意亦如是而已矣。岂其尽天所覆,至于海隅,必欲悉主悉臣,为我仆属哉?而兹土尔扈特之归顺,则实为天与人归,有不期然而然者,故不可以不记。土尔扈特者,准噶尔四卫拉持之一,其详已见于准噶尔全部纪略之文。...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8: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1775年渥巴锡因病去世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冬十月,土尔扈特人民勇敢地举起武装起义反抗沙俄的旗帜。起义队伍袭击了俄军驻渥巴锡大帐的兵营,击溃阻碍他们东归的俄兵,焚毁了所有的帐篷船只,遗弃不能带走的粮食财物。年轻的渥巴锡汗率领部族老小33000多户、169000多人,驱赶驼队、羊群毅然决然地踏上东归之路。途中他们冲破沙俄军队、哥萨克骑兵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围追堵截,克服令人难以想像的艰难险阻,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在战争、饥饿、严寒、酷暑、疾病的摧残折磨下,约有10万人倒在路上。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6月,土尔扈特部众终于踏上自己的国土伊犁,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万里长征,这时只剩下不足7万人。“千里裹粮,士有饥色,况兵行万里乎”。他们风尘满面,形容枯槁,衣不蔽体,鞋靴全无。
优恤赈济 妥善安置
  清对土尔扈特摆脱异族异教统治的悲壮爱国行动十分重视,迅速而妥善地做出安置。刚至伊犁,朝廷及时发放了临时救济米、茶,口给以食,人授之衣,分地安居。“用以柔怀远人,俾毋致失所”。拨出官银20万两,紧急动员了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及内蒙等地各族人民以大量的物资供给土尔扈特部。采购羊皮袄 51000多套,布61000多匹、棉花59000斤、毛毡帐篷400多具。出屯庾米麦41000多石,拨给官茶2万多封,使皆安居得所。为计之长久,休养生息,扶助土尔扈特人民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乾隆旨令,划拨土地、发放种子,从各地牧群中挑选有繁育能力的牛羊26.5万头让他们放牧饲养,连续8年免除赋税。直到1871年,国家百年未征土尔扈特部兵丁。
  同时,对渥巴锡等首领隆重接见封爵赏赐。朝廷特派六百里加急驰递乾隆皇帝敕书,晓谕渥巴锡等首领:“闻厄鲁特(土尔扈特)等,受朕重恩,带领妻子远来投顺,甚属可悯。理宜急加抚绥,遣大头人来京入觐,但念尔均未出痘(天花),京城暑热,甚不相宜。避暑山庄凉爽,如九月中旬可到彼处,即带领前来。否则俟明年临幸时,再来入觐,朕务与策凌、车凌乌巴什(前归附的杜尔伯特部首领)一例施恩。”接旨后,渥巴锡等贵族首领即刻动身前往承德觐见乾隆皇帝。九月初八行至木兰围场伊绵峪与正在行围打猎的乾隆皇帝会见。乾隆举行盛大宴会款待渥巴锡一行,用蒙古语问询回归经过,对土尔扈特人民表示极大的关切,命随围观猎3 天,并邀渥巴锡一行随驾前往承德避暑山庄参加普陀宗乘之庙落成庆典,渥巴锡呈献明永乐八年汉篆玉印一颗,以示归附诚意。土尔扈特部的二号首领、渥巴锡的堂侄策伯克多尔济向皇上敬献一匹异域骏马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清根据土尔扈特部各首领原有地位的高低,对朝廷效忠的程度以及东归过程中的功劳大小和归来后所剩属民的多少,分封爵位,予以赏赐。在避暑山庄澹泊敬诚殿举行了隆重的接见仪式,并颁布了封赏谕旨,封渥巴锡为卓里克图汗(意为英武勇敢的汗),其余分别封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各等公,并赏黄马褂、黄辔头等。另根据他们的爵位等级,赐给相应的顶戴冠服。多次赐宴避暑山庄,观灯焰,看火戏,并邀渥巴锡一行参加了由章嘉国师主持的普陀宗乘之庙落成典礼盛大法会。
  由于清朝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人民非常满意,从而进一步密切了清朝统治集团同厄鲁特蒙古人民的关系,加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土尔扈特人民仍被安置在故居准噶尔盆地一带,后来,他们为维护边疆各民族团结,发展当地畜牧业生产作出了贡献。1775年渥巴锡因病去世,临终遗言:“安分度日,勤奋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致盼致祷”。其维护民族团结统一明心可鉴。特别是近代以来,当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境地时,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与侵略者和分裂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协同清军消灭了阿古柏反动势力,挫败了沙俄侵略者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土尔扈特部的子子孙孙都站在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建立了不朽功勋。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8: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CCTV探索·发现2004-238 土尔扈特回归

土尔扈特回归(探索·发现2004-238)

央视国际 2004年12月16日 13:36
       
        渥巴锡塑像

  土尔扈特是我国蒙古族中一个古老的部落。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

  首先是政治,土尔扈特的体制是汗王决定一切,在汗王的下头有个叫扎尔固的这么一个机构。俄国政府要改组扎尔固,并把它的权力上升到和汗王一样,在权力上,对汗王渥巴锡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从经济上,沙俄政府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向东扩展,不断缩小土尔扈特的游牧地,意味着土尔扈特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土尔扈特人生活情景

  从文化方面来说,土尔扈特人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沙俄政府迫使他们信仰东正教,这一条对土尔扈特人,在精神上绝对承受不了。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人强制实行人质制度,目的就是控制土尔扈特人,一切听沙皇指挥,叫你向东,不能向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沙俄帝国竭力控制出海口。随着沙俄侵略势力不断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其中跟土耳其就打了很长时间。

  俄国当时就征用土尔扈特的青壮年,作为俄国的军队跟土耳其打,那么这个战争中间,土尔扈特的人员伤亡也很大。而且这个战争打了21年,土尔扈特每次比如说去上10万人,几乎打仗回来就一、二万人,当时土尔扈特人说,如果再这么打下去的话,土尔扈特就没有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沙俄地位是平等的,沙俄强大以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综述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在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

  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

  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

  他们本来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竟是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只好临时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的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土尔扈特人用品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俄国女皇叶卡德林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赶着牲畜前进的,来不及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九千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

  东归队伍必经的一个险要山口,是奥琴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抢先占据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渥巴锡镇定指挥:他组织五队骆驼兵从正面发起进攻,后面派枪队包抄,将哥萨克军队几乎全歼,为牺牲的九千名同胞报了仇。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有人对能否返回祖国丧失了信心。

  在这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能回头!
       
        渥巴锡像

  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清政府一点也不知道。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政府沟通,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

  土尔扈特人归来的消息在清朝朝廷中引起了争论,是把他们挡回去,还是把他们接回来意见不一致。

  最后清政府决定:第一,这件事如果俄国政府要出面交涉,要坚决挡回去;第二,土尔扈特人回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安置。

  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就是说,约有八、九万人牺牲了生命。
       
        蒙古包内喇嘛做佛事

  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

  当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营总管伊昌阿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接刚刚抵达的渥巴锡、舍楞等人。

  不久,渥巴锡随伊昌阿到伊犁会见参赞大臣舒赫德,舒赫德向渥巴锡转达了乾隆的旨意,让渥巴锡等人在秋高气爽时节前往避暑山庄面见乾隆皇帝,并转交了乾隆皇帝颁给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的敕书。

  乾隆的敕书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托忒文写成的。 这份敕书充分表达了乾隆对土尔扈特人的赞扬与欢迎。不久,渥巴锡等十三人及其随从四十四人,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自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

  这一年,恰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举行盛大的法会。乾隆下令在普陀宗乘之庙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来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

  土尔扈特人,举部回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民。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接济贫困中的土尔扈特人,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及《满文录副奏折》都有详细记录。

  为了妥善安置归来的土尔扈特部众,清政府指派官员勘查水草丰美之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土尔扈特妇女

  最后确定的游牧地为“渥巴锡所领之地”,也称旧土尔扈特,分东西南北四路,设四个盟,各任命了盟长,舍楞所领之地,称新土尔扈特,舍楞为盟长; 还有和硕特恭格部,下设四个旗,恭格为盟长。

  时间虽然过去了二百多年,然而,人们没有忘记东归的英雄,他们的事迹成为经久不衰的学术研究课题。

  中外很多学者,都赞颂土尔扈特人民,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 东归英雄们的史诗将永远被传唱下去。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19:05 , Processed in 0.1125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