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8|回复: 0

[美文细细读] 中轴线探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4 23: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燃情-岁月 于 2011-3-5 22:09 编辑

      

       对我这样地图收藏者来说,我关注地产商制作的楼书地图甚于楼房本身。这类地图有个共同特点,溢美、夸大,只说好不说坏,算是特定时代的特有地图。有次见一绝品楼书地图,整个一张立轴画卷,京城中轴线全景尽在眼前,从正阳门到奥运森林公园一线24公里,楼宇如珠,故宫似佩,不得不叹一声:绝品!地产商卖的,正是北京中轴线概念。
  北京的中轴线是人类城市规划的绝品。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说:“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整个规划遵循了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经典《周礼•考工记》中的原则:“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前后左右,九经九纬,必然得有一个中轴线。
  中国人是把中轴线看做龙脉的。天子是龙,中轴线就是帝王的宇宙观在大地上的体现,能够住在这根有形的纵向建筑系列上的人,自然有跟着沾光的感觉。北京人都知道,真能睡在这根线上的多非凡人。搁以前,除了皇上和他的亲戚,不是禁苑就是王府,再不济也是内戚宦宅。只在前门的商铺以南,到天桥一带才有了平民。
  建国以后,最早在这儿盖的住宅楼是景山北边的总参总政宿舍。据说,为了建筑风格的和谐,那两扇迄今屹立楼上的大屋顶,还是周恩来专门指示搁上的。再后来,重新出山的“总设计师”,也是在这座楼旁边的一个院落里运筹帷幄的。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场的那一刻,29个“大脚印”真真正正地“走”在了中轴线上,可见把中国人中轴线的概念玩到了极致!)
  其实,这中轴线也不是中国人的专享。巴黎和华盛顿一样有一条壮观的中轴线。在华盛顿的美国国家建筑博物馆,210年前法国工程师朗方为美国新首都设计的图纸被精心保存着,此时的华盛顿中心区,正是由一条三公里半的中轴线和较短的南北轴线构成。
  朗方的设计与他从小生活在巴黎有关,他深受凡尔赛那种以宫殿为中心的放射性林荫大道以及在宫殿后布置园林的观念影响。巴黎的主轴线正是17世纪下半叶开始逐步形成的,今天,站在凯旋门前后望去,香榭丽舍田园大街和德芳斯新区,共同构建起巴黎城的壮丽景观。
  与北京不同,巴黎与华盛顿城区中轴线的坐落与塞纳河、波多马克河有关,因为河流与中轴线大体平行。而北京则是以城墙把积水潭、太液池(今后海、北海)包裹起来,再把水面让到中轴线一侧。
  这三大世界都市的中轴线,都串联起重要建筑和景观要点,中轴线中端有凯旋门、华盛顿纪念碑和景山这类高点,两侧有明确的对景和对称建筑,中轴线的长度还可以随着城市的发展延伸。与北京不同的是,巴黎和华盛顿的中轴线是敞开的,没有城墙封闭;在轴线之外还有若干副轴线辐射到其它广场和建筑群;再就是轴线范围内的旧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中轴线的异同间,绵延着的不正是文化间畸轻畸重的差异吗?
  


  (鸟瞰巴黎,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穿过凯旋门的城市中轴线,这种放射性的城市区域规划让巴黎的中心感极为强烈。)
  咱们不能怨老祖宗爱修城墙。华盛顿没经过战火,巴黎虽遭变乱但未毁及城市,北京城可是打过好几仗的。明代于谦守德胜门那次,老百姓都爬到屋顶上朝瓦剌甩瓦片。李自成杀进北京,箭头至今还留在故宫城门的牌匾上,那里可是中轴线!
  扯到李自成了,据说李自成铜像原来放在德胜门外小营口,后来有人说,搞个剑指皇城的“闯王”在门口,恐怕不是个吉兆。后来修高速路时,铜像被后撤了20里。
  中轴线带给人们的惊奇可不止这些。几年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夔中羽在研究航拍照片时,发现北京的中轴线竟然是“歪”的。经过反复验证比对,他证实了中轴线偏离子午线两度十几分,从南端起始点永定门开始,向北延伸时开始逆时针偏离子午线,到钟楼已经偏离子午线约300米了。
  关于中轴线偏离的原因,有人说是有意为之。这板子就打到了“监筑”大都的忽必烈重臣刘秉忠和郭守敬身上。要说用这种方法反抗异族统治,恐怕有点过于离谱。另有专家认为,偏离的原因是中轴线要“遥指元上都”。
  在地图上看,元上都遗址的古开平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忽必烈就是从此地迁都到元大都的。当年忽必烈冬天在元大都办公,夏天在元上都办公,似乎说得过去,但显然没有文献依据。
  此外,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距离北京270公里左右,在这个距离上要像中程导弹一样的精确指向,在800年前可不太容易。即使做到了精确指向,也毫无价值。它既无宗教意义,也无文化意义。把城市规划的中轴线偏离那么几度,再赋予一个谁也说不清的理由,其中潜伏的“八卦”算得上是个永恒的谈资了。
  咱不懂啊,我的意见是,800年前的刘大爷和郭大爷也是人嘛,就不能是郭守敬他们三角几何没学好吗?何况那年头咱们没有激光测距仪呢。
  (责任编辑/熊剑辉)
  【作者手记】
  痴迷于中轴线魅力的人可不止我一个。我有个朋友从2007年到2008年间,所有的节假日都用来逛北京这条中轴线,他以中轴线左右500米为范围,记录它的城市变迁。据说他媳妇一大早开车把他撂在中轴线的某处,剩下的就是他自己溜达了。
  于是,在这段中轴线变化最大的时间,他反复在这条轴线上切割、摩挲、徜徉,留下了上万张照片。这些影像所凝固的许多瞬间,在以后全都不可复现。而这组不同凡响的《中轴线》摄影作品,也注定成为我们记录时代的经典。
  【作者简介】
  杨浪,财讯传媒(seec)集团副总裁、地图收藏家,著有《地图的发现》、《地图的发现•续》等著作。


该贴已经同步到 燃情-岁月的微博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30 02:46 , Processed in 0.1001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