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9|回复: 2

[新课程区] 八卦与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0 07: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8-11-30 13:58 编辑

源于最近的新课标培训
韦志榕: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突破与创新
根据2018年11月29日下午举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网络培训《地理》学科专家讲座:“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突破与创新”整理。主讲专家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原总编辑韦志榕。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q88UH86cZSMizNTw#rd

溯源:
1.韦志榕(人教社原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所长韦志榕)
百度百科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E9 ... 5/287746?fr=aladdin

35年,深耕教科书,一位女总编辑的工匠传奇
https://www.sohu.com/a/211107178_651102

人教社原总编辑、原所长韦志榕同志讲话(课程教材研究所(http://www.pep.com.cn/kcs/)成立35周年(1983-2018))
http://www.pep.com.cn/xw/zt/hd/k ... 180720_1926585.html

人民教育出版社原总编辑,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编审韦志榕作了题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考》


2.人教社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 ... E/899950#reference-[43]-16082403-wrap
人民教育出版社(People's Education Press,缩写PEP),是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教材和其他各级各类教材及教育图书的研究、编写、编辑、出版与发行。1981年,1月 ,《课程·教材·教法》正式创刊 人教教材中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额投资、独立经营的社属企业。
  教材中心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全资子公司,承担了人教社纸质教学资源、幼儿园教材、师范教材、辞书、教育理论图书、大众图书等的全国发行和全品种纸质图书产品的出版印制、物资供应和储运工作。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是课程教材研究所下属的主要从事课程教材理论 研究、课程教材开发的专门机构。
高层管理(百科词条)
社长        黄 强
总编辑        韦志榕
党委书记、副社长        郭 戈

人教社官网
人民教育出版社管理团队
职务 姓名
社长、党委书记 黄 强
总编辑 郭 戈

副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人教电音社社长 王 岳
副总编辑 杨 刚
副总编辑 魏运华
副社长 谭 钢 (2008年3月任命徐岩同志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魏国栋同志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职务
2011年7月19日决定,任命韦志榕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因任职年龄到限,免去徐岩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职务

1983年6月10日,课程教材研究所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合署办公课程所历任所长
第二任:吴履平(吴履平是江苏南京人,女,中国共产党党员,编审。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任职时间:1989年12月至1995年4月
第四任:徐 岩,任职时间:2008年2月至2012年1月
第五任:韦志榕,任职时间: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
田慧生:2017年12月,任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




3国家教材委员会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的通知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06/content_5208390.htm
主 任:刘延东 国务院副总理
副主任:陈宝生 教育部部长
黄坤明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秘书长:朱之文 教育部副部长
委 员:
(一)部门委员
郑泽光 外交部副部长
王晓涛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黄 卫 科技部副部长
陈改户 国家民委副主任
黄 明 公安部副部长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
汤 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张德霖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翟 青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董 伟 文化部副部长
王江平 工商总局副局长
吴尚之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房建孟 海洋局副局长
闵宜仁 测绘地信局副局长
甄占民 中央党校副校长
张宏志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
吴德刚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季正聚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张 杰 中科院副院长
张 江 社科院副院长
樊代明 工程院副院长
徐延豪 中国科协副主席

(二)专家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马 敏 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
马志明 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马树超 研究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王 湛 江苏省原副省长
王荣华 教授、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
韦志榕 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韦建桦 教授、中央编译局原局长
文秋芳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
田心铭 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
史宁中 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原校长
仲呈祥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刘大为 教授、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原主任
杨 河 教授、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李 烈 正高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原校长
李 捷 研究员、求是杂志社社长
吴岳良 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
沈 岩 院士、自然科学基金会副主任
张文显 教授、吉林大学原党委书记
林 岗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
林尚立 教授、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
房 喻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
钟秉枢 教授、首都体育学院院长
顾海良 教授、教育部原党组成员
葛兆光 教授、复旦大学
董 奇 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韩 震 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
潘云鹤 院士、工程院原副院长
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参见:教育部教材局http://www.moe.gov.cn/s78/A26/设在教育部,由教育部教材局承担办公室工作。


2014第二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主任委员:王 湛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副主任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敏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
  尹后庆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史宁中 国家督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朱慕菊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 烈 国家督学,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李希贵 国家督学,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宋乃庆 西南大学教授
  张绪培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
  陈 群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房 喻 国家督学,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教授,陕西省化学会理事长
  唐盛昌 上海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董 奇 国家督学,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委员:(略
  秘书长: 田慧生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理事长

  专家工作委员会根据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设立若干学科组、综合组、课程组、教学组、评价组等。各工作组可根据需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教研人员和教师参加专业工作。同时,建立教材审查专家库,开展教材审查工作。委员实行任期制,任期3年。




4中国地理学会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中国委员会。中国于1949年4月参加国际地理联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席位问题长期未参加活动。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理大会修改了有关章程,恢复了中国的会籍。1984年在巴黎召开的第25届国际地理大会上,为恢复我国在国际地理联合会的席位,中国代表提出修改建议,将联合会会章中的“国家委员会”改为“对应IGU的委员会”(Committee for IGU)。此建议经执委会同意和全体代表大会通过,会章得到修改。这样,中国作为一个成员国,当时有2个入会团体,一是中国地理学会,二是位于台北的地理学会。1997年香港回归后,中国在IGU中有3个席位。中国地理学会下设16个专业委员会、7个分会、6个工作委员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是6个之一《地理教育》为其会刊)。

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IGU-CGE)中国委员会
http://ccnucity.ccnu.edu.cn/info/1027/9264.htm
上海纽约大学俞立中教授、浙江师范大学蒋国俊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林培英教授为IGU-CGE中国委员会的顾问,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为主席、浙江师范大学张建珍副教授为秘书长,以及IGU-CGE中国委员会的理事会成员(天津师范大学仲小敏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云南师范大学李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苏小兵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王向东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蔚东英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陈实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兰博士、首都师范大学杨光副教授、广西师范学院张胜前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户清丽副教授、西南大学刘桂霞博士、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胡茂勇老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李洁老师、华东师大第二附属中学的顾绍琴老师)。
(特点:比较亲民,有别于高大上的地理学会的"地理学家"呵呵。师范, 副教授)

5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
成立于1981年9月,创始人是中国地理教育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张子桢、褚绍唐、褚亚平、陈尔寿、徐建滨等,1986年,地理教学研究会确定《地理教学》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会刊。学会下属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高师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出版编辑工作专业委员会4个专业委员会,并与32个省级地理教学研究会(未含台湾、西藏)密切联系
关于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更名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的通知
根据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名称使用规范”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自二○一二年一月一日起,正式更命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英文名称保持不变,仍为“Geography Teaching research society0fChina”。此次名称变更,不涉及学会的日常工作与规章制度。
中学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理 事 长:俞立中      副理事长:林培英 段玉山 袁孝亭  秘 书 长:段玉山(兼)
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2018年综合学术年会http://www.cse.edu.cn/meeting/detail.html?id=109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于1979年4月12日,是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学术团体。拥有54个分支机构、196个单位会员和上万名个人会员。编辑出版《中国教育学刊》、《未来教育家》、《中小学数学》等教育专业期刊,开设官方网站(www.cse.edu.cn)。中国教育学会常设办事机构是秘书处,会长钟秉林,1951年7月出生,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5月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会长。副 会 长:王 欢 尹后庆 旦智塔 田慧生 朱 丹 刘堂江(常务) 杜希福 杜 越 李天顺 李希贵 杨念鲁(常务) 杨瑞清 吴颖民
张志敏 罗 洁 周洪宇 钟 燕 袁振国 谢维和 戴家干(常务))
之所以八卦一下
是因为韦志榕是人教社原总编辑,课程教材研究所原所长,2017.7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人员当中职务许多都是原XX).韦作为当时的总编,没有看到她的出生年月但根据82年大学毕业,最晚也是60后吧。2016?张亚南(1956-,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处长)卸任地理学科秘书由史辰羲继任。我不知道韦志榕现在是在岗还是在发挥余热?在中国,有位才有为的现实,不得不为地理教育的未来有所疑虑。
领导推进的新课改的是退下来的老领导来发挥余热?
网上的相关报导:
朱慕菊,普通高中课标修订综合组组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
朱慕菊(北大培文课程研究院院长)北大培文课程研究院院长,原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未来教育协会会长。
2011年10月21日决定,任命田慧生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试用期一年),因任职年龄到限,免去朱慕菊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职务2011年10月21日决定,因任职年龄到限,免去朱慕菊同志基础教育二司巡视员职务。(2004年6月20日决定,任命朱慕菊为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兼,副司级)。2009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未来教育协会会长.教育部公示159名第九届国家督学拟聘人选名单朱慕菊(女)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朱慕菊-课标修订全国培训教研版
https://wenku.baidu.com/view/f8f ... 0d6c85ec3a88ed.html


朱慕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相关问题介绍
http://www.sohu.com/a/122634244_387107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3: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记录

2018.05.07https://www.jianshu.com/p/8c60760357a7
一、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视频讲话)《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

(一)培训的主要任务

1.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

2.准确把握新课程修订的整体情况、基本思路和主要变化;

3.思考和谋划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深入研讨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教学实施策略和方法。通过全面培训,把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新精神新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培育时代新人奠基。

(二)培训的四点要求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新思想为指导谋划和推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

        二是要深刻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要全面把握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课程组织实施的领导力和自觉性;

        四是要全力落实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做好充分准备。

        在新课标落实方面,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保障,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新课程改革平稳落地,取得实效。

(三)培训的五条建议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立机制。要提高站位,着眼教育事业全局,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

        二是要加强培训,深入学习。要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方案》要求,明确牵头部门和任务分工,认真制订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培训方案,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抓紧部署开展全员培训。通过省级骨干培训、地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网络研修相结合、专家报告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培训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全面完成对全国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同志、教研员、高中校长和教师的轮训。

        三是要抓好教学科研,强化专业引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教研工作。要结合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特点,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创新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形式和教研工作运行机制,有效整合高校、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源,使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焕发生命力,点亮教师教学智慧、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唤醒教师创新潜能,使其成为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

        四是要抓条件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各地教育部门要进一步摸清底数,科学测算,明确缺口。通过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全面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完善普通高中经费保障机制,为深入实施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要指导学校充分挖掘潜力,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资源。

      五是要抓宣传解读,强化正面引导。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统筹考虑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中考改革、普及攻坚等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各项重点任务,要充分利用各主流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加强综合宣传和深层解读。

二、专家解读

(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综合组组长朱慕菊:

1、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版,2003年颁布、2004年实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对高中教育的定位、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有待深入;

(2)课程结构及必修与选修的比例不尽合理,部分学科课程容量偏大;

(3)课程标准的操作性不强;

(4)课程方案、选课制度没能与高考制度相匹配;

(5)课程实施缺乏有效的条件保障等。

2、新课标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4个坚持)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遵循教育规律;

(3)坚持问题导向;

(4)坚持科学论证。

        新课标的修订从2013年7月到2017年12月经历了艰辛的五个阶段。国务院教材委员会于2017年12月1日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20个学科课程标准进行审定并通过。

(二)修订组组长张绪培——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主要变化与突破》中强调:

        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方案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改变学习动力机制,推进教学改革。

(三)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

      在题为《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实施》中对何为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变革做了解读和指导。

(四)杨向东教授:

        主讲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介绍、课程方案的新突破以及课程标准解读;

三、教育部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上海市教研室主任徐淀芳、浙江省教研室主任任学宝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主讲并分享教研部门专业支持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和具体做法。

四、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浙江省教研室和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分别分享了教育发达地区在推行国家教育政策、筹备高中新课程方案、落实高中新课标等方面,提前动手,精心安排,科学谋划,成果显著。这些地区早在2016年年初就组建专家教研科研团队,着手部署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启动新课程教研准备工作。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徐淀芳(主任)《高中课改背景下上海教研的职能:理解和行动准备》:

      上海市在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已经做好了八项准备工作:

1.组织教研团队,研究解读课程标准;

2.编制分年级教学基本要求;

3.研制学科单元教学设计指南;

4.学科培训者培训;

5.学科全员培训;

6.确保每月一次的新课程专题教研;

7.开展评选活动;

8.开展项目研究(针对新课程实施中困难和问题,鼓励和支持市区校三级教研网络,设立新课程推进研究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把经验上升为实施新课程的规范。)

☞  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

        学校成为海淀区的课程指导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质量评价中心、资源建设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向周边区辐射。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工作六大转型:

1、教研工作应该由研究学科教学转型为研究课程育人;

2、由研究知识获得转型为研究素养发展;

3、由研究教师的教转型为研究学生的学;

4、由研究基于经验转型为研究基于证据;

5、由专家讲授转型为教师众筹;6、由统一研修转型为个性服务。

刘月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全面推进教研工作六大转型:

        一是从过去着重研究课堂转向研究教育教学全要素,强化课程意识和评价意识;

        二是从注重研究知识传承转向研究全面育人,重视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是从过去重点研究教师的教转向重点研究学生的学,倡导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推进学习方式变革,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是从过去关注传统教学的研究转向关注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研究,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科学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五是从过去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向基于实证和数据的教学研究,引导教学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轨道;

        六是从过去注重对区域范围内教学共性问题的研究转向既要研究共性问题,也要特别关注个性问题的研究,将教研重心进一步下移,重视学校特色引导和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

      教育部将在全面调研和总结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起草《加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探索并加强中小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教学关鍵问题实践研究”,推广“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与实验成果。

五、发挥教研职能,推进高中新课标实施

(一)重新认识教研系统的职能

1.国家对教研系统职能的定位是:研究、指导和服务。教育部朱之文副部长“要抓好教研科研,强化专业引领。教研制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也是优势。我国基础教育的每次重大改革,都离不开教研工作的重要支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高考综合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教研工作。要结合普通高中教研工作特点,进一步加强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加大教研经费投入,创新普通高中教研活动形式和教研工作运行机制,使其成为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

2.教研系统应该成为保障高中课程改革落地的最重要的专业指导力量。“教研的职能是通过文本指导和现场指导这两种基本方式,促进学校和教师理解国家课程政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材,帮助学校和教师将理解的课程转化为设计方案,并指导学校和教师实施方案,将教学方案转化为学生的收获”(徐淀芳)。

        上海对教研保障质量的解释是围绕课程转化的职能,发挥团队智慧,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的经验提炼研究,让经验得到传播和分享,让教研活动参与者和组织者共同经历从普通到卓越的全过程。

3.推进教研创新发展,教研系统要做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题为《推进教研创新发展,做课程改革的中坚力量》的主题报告中提到,教研工作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系统是在服务行政决策、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专业作用。60多年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研制度成为保障我国基础教育基本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经验和独特优势。

(二)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战略意义

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研工作管理体制需要理顺。尤其是市县两级教研机构在基础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不到充分认可,很多县一级教研室的教育学研究工作与本地普通高中教学研究关联不大;

二是教研工作任务和机构职责需要明确;三是教研队伍建设力度需要加大;

四是教研工作机制方式需要创新;

五是教研工作组织领导和条件保障需要加强。

在新一论课程改革中,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是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一个迫切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发展不到位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推动中国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刘月霞)

(三)推动高中课程改革是教研系统的中心任务

        教研系统在推动高中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标准中该从何处下手?怎么做?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提出以下五条建议:

1.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研究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在高平台、宽视野下整体谋划区域课程改革;围绕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形成有较强指导性的、可操作性的、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与行动方案,推动区域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提升。

2.指导学校在新高考制度下落实好课程方案。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深入学校帮助开展课程的规划。指导学校进行课程统整意义上的课程规划和建设,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建立重基础、多样化、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3.开展教学研究,改变教学方法。“情境要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的接壤之处。(余文森)”

        教研系统要引导教师开展学科本质和学科独特育人价值的研究,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要指导教师开展对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认知特点的研究,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引领教师研究信息化带给课堂教学的新挑战和新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穿越课堂边界、可以突破学校围墙的优势,创设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条件,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与深度融合。

4.研究教学评价改革。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研究教学评价标准方式方法,加强基于证据的教学指导与改进;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和课程实施监测工作,改进区域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加强教育测量和命题技术的研究,充分发挥评价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5.组织开发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优势,开发基于课程标准和切合地方实际的课程、教材、教学资源,特别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开发。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9-1-10 09: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9-1-10 10:24 编辑

http://www.xingyun.org.cn/blog-33411-13888430.html路老师很严谨,所以也引发一些思考:课标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改进需要怎么的程序,是几年改一次,还是一个周期重新做一个,按照过去的惯例是十年一个周期),如何贯彻课标(和教改精神),时代在改变,我们的培训(培训是教改的开端,从一开始就得不到贯彻,怎么能期待一个好的结果?)应该如何与时俱进?(由一个人台上讲变成看一个人讲的视频,这就是与时俱进了吗?为了防止你挂机,不断出来提示,是增强了人们学习的欲望还是增加了反感?古人讲亲其道信其师嘛)而这两个是大问题,也就是大难题。那么现实只能是教师个体的努力,而个人努力大都是以纲(大纲)为纲,以本(课本教材)为本。(以标(课标)为标(标准),实在很难,课标的标准太笼统,这样的目标太模糊),而是否能准确理解(课标和教材)是其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却被表面化的考试成绩来标定,以往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越来越虚化,而吸引眼球、课堂不出事故和考出好成绩成为必修课。

由修路论看课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 06:02 , Processed in 0.0916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