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2|回复: 8

[读书推荐] 转帖 唐驳虎博文 附帖专访张文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8 18: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0-3-1 10:21 编辑

https://news.ifeng.com/c/7uOAmIsmATo
说到零号病人,专家为何如此不屑?

2020年02月26日 23:29:39
来源:唐驳虎





文/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唐驳虎

先提一个网友的补充,GLong说到,“黄白色人走出非洲那段有些问题,当时走出非洲扩散出来的都是黑人,而肤色变浅则是很久很久之后的事情……”

是的,根据英国科学家的研究,1万年前进入到英国的先民,皮肤还很黑。肤色总体上还是比较容易被环境所改变的表面性状。

但在一般的人类迁徙描述中,为了行文方便和便于区分,往往仍使用今天的黄白黑棕等肤色人群区分。就像描述地理用英国、中国这些当时并不存在的名词一样。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伦敦大学学院根据DNA数据复原的1万年前的英国人

前两篇除了人类起源问题,还分别讲述了所谓“零号病人”的来源、流行病学家的真正术语、艾滋病病毒溯源的漫长过程、现代生物学天翻地覆的巨大进步,有人抱怨离题太远了。

是有点远,但是这些知识以前在公众里有多少人知道?是不是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听说?那张在多个领域都极其著名的黑白线图,有几个人认识?

专家们为何如此暴躁不耐烦?

其实,关于所谓“零号病人”,一位先后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大医学部)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现中国疾控中心)研究生院,在世界著名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工作过的专家,就这样极不耐烦也很无奈的回应。

还有近来的“网红专家”张文宏,直言不讳、直指人心的特点也大致如此:

▎“说了你也不懂”“我看过的书你没看过,没办法给你解释”“中文字你认识,连一起你就不懂了”

之所以专家没法回应你,因为他的知识积累、认知视野与普通公众是不同的,很多在行业人士看来纯属最基本常识的事情——基因测序溯源、分子病毒学乃至真正的流行病学调查,你却闻所未闻。

相反,许多被流行影视、畅销书籍所创造出来的似是而非的概念,比如“0号病人”,却被大众乃至媒体疯狂追捧。

古代就有谚语:1个傻子问的问题,100个聪明人也答不上来。

也正如同郭德纲所说,“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煤最好选精煤,水洗煤不好。如果那个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当然,现代社会术业有专攻,公众也有权了解真相。

而现代科学与普通人知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就得要有人去铺设沟通的基本桥梁,让公众了解一些科学界的基本常识,而不是听任自媒体包装炒作之后,哗众取宠、混淆视听的所谓概念灌输。

尽管只是入门级认知,但繁杂又互相联系的内容,30年来的科技进步,信息量之大,也不是所谓“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

你在其他媒体见到有人解释过吗?一两句话就能说清,专家早就回答给你了!可惜说了你也不信!

即使只是用讲故事的最通俗易懂形式,还是有很多人听不懂或者假装听不懂,这就实在没有办法了。

最后一段科普:改变世界的一张地图

现在,终于可以回答上一篇末提出的那个问题了:这张关于病毒溯源问题,背景的黑白线图是什么?

(不出所料,近年来高中英语教材收入了这个故事,所以还是有一些非学术非科研的网友知道,但大部分人还是不知道的)

这是1854年约翰-斯诺(John Snow)绘制的伦敦苏荷(Soho)区霍乱死亡及疫情原因调查图。

这是世界上第一张传染病调查地图,更是流行病学与现代公共卫生的起点。

前面说过,霍乱原是一种局限于印度恒河流域的疾病,19世纪初,随着全球化的展开,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

1831年,霍乱通过贸易航线传到了英国伦敦。首次爆发就造成了7000人死亡。

1848年,令人上吐下泻的霍乱再次肆虐伦敦,又造成了14000人死亡。

当时医学依然处于蒙昧的前现代时代,西方和东方都认为,瘟疫是通过空气中的“瘴气”进行传播的。

当时,人口涌入的伦敦的确脏、乱、差尤为突出。尤其是贫民区,粪便、脏水四溢,臭气熏天。和所有中世纪的城市没啥区别。

但煤矿工人的儿子、年轻的医生斯诺(1813~1858)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霍乱应该是通过被污染的水进行传染的。

他的这个想法最初源于一个朴素的判断——如果霍乱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染的,那么发病的部位应该是肺部而不是肠道才对。

1854年8月31日,魔鬼再次降临——伦敦苏荷区爆发了霍乱。这个区大约有5000多人口,短短几天上吐下泻就死掉了500多人,死亡率达10%以上,社会秩序陷入瘫痪。

在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情况下,约翰-斯诺却冒着风险,来到空无一人瘟疫肆虐的苏荷区,一家一家敲开可能躺满尸体的房门,详细询问他们的病情和日常活动情况。

在挨家挨户记录下死亡与患病人数之后,他找到一幅伦敦的详细街区地图,将13个公共水泵和苏荷区全部的578名死亡病例的位置标记在地图上,用黑色的小短横线代表死亡病例的数量。

然后斯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发现大部分死亡病例都集中在一个较小的区域。

而这个区域的中心,Broad Street(布劳德街或意译为“宽街”)和Cambrigde Street(剑桥街)交叉口,正是一个免费的公共水泵,附近众多街道的居民都在这里取水。

而且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水泵周围死亡最多,而离水泵越远,死亡病例越少。

他再次来到这个水泵,发现距离水泵一米远,就是贫民们倾倒污水的明渠。斯诺确信自己找到了疫情的根源。

9月7日,疫情爆发仅仅8天时间,斯诺向市政当局递交了自己的调查报告。

当局采纳了他的意见,在第二天取下了水泵的把手,关闭了那个水泵。很快,肆虐苏荷区的霍乱疫情便迅速消失。

当然,在显微镜与科技还很不发达的年代,斯诺只是通过统计与逻辑,推断出了疫情的原因,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

但斯诺的功绩依然是极其伟大的。他本业是一名麻醉科医生,公共卫生和救治病人其实并不算他的主业和职责。

但他却依然独自来到本来就臭气熏天、又死亡500多人的贫民区,通过调查统计,在病原体未明的情况下,用公共卫生手段遏止了疫情。

1859年,在斯诺调查宽街霍乱之后的第五年,伦敦终于开展了下大规模的下水道改造工程(此时中国正值太平天国运动)。

这个总规模高达2000公里的巨型地下工程历时6年,于1865年完工,它是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

但斯诺没有等到这一天,1858年,他因为突发中风,与世长辞,年仅45岁,这距离他画那张著名的死亡地图仅仅过去四年。

▎这就是约翰-斯诺

在伦敦下水道工程完工的同年,186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证实了细菌的存在,形成了第一套细菌疾病理论。

人类第一次认识了细菌这个物种,对生命的认识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又过了18年,1883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终于发现并分离了霍乱弧菌,完整彻底地证明了水中的霍乱弧菌是霍乱的真实元凶。

当然,科赫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第一个发现了结核病菌、炭疽杆菌、伤寒杆菌;以及鼠蚤传播鼠疫的秘密。

▎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

1905年,作为世界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科赫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奖。

但斯诺的伦敦霍乱调查案例和这幅信息图,在近170年后同样依然被很多学科引为经典,医生斯诺也被当作多个学科领域的开创者:

1、首先,这自然是流行病学和现代公共卫生学的起点。

斯诺被视为现代传染病学调查的先驱。这也是统计学在医学中的最早应用之一,是现代循证医学的思想萌芽。

2、城市规划、给排水工程

疾病沿水源传播的发现,促使伦敦开展了下水道改造工程。城市规划中开始注重给排水系统和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

这也是人类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没有现代公共卫生系统的支撑,就无法维系一个庞大的现代城市。

3、地图学、地图信息学(GIS)

这是空间分析的开篇,一说到GIS,都要从这张图开始。

4、数据科学

数据统计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都把这当作经典案例。

这张简单得有些简陋的地图,承载的意义如此重要,以至于全球最大的科学、科技、医学论文数据库,一度将它设为底图。

而连霍乱地图都没听说过,就在高谈阔论“0号病人”“追踪溯源”,着实太不着调了。

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三间分布”

因为霍乱地图创立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一原则就是得先弄清疾病的“三间分布”——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人间(人群)分布,也就是什么时候得病、什么地点得病,以及哪些人得病。

这是流行病学的基础,也是公共卫生的基础,即使在这个已经进入到分子生物学的时代,也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第一步。

▎现代重绘的伦敦霍乱地图

1、空间分布,疾病的发生经常受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所以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重要线索;

2、时间分布,时间是研究疾病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时间单位依病种而异;

3、人群分布,人群可按不同的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分组,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

而关于“三间分布”的头两份详细报道,早在1月底的国际论文上就已经刊出了。

之后的媒体报道,又分别详述了指示病例(Index Case)和追溯发现的最早的原发病例(Primary Case)情况。

所谓的“0号病人”究竟是谁?

指示病例(Index Case)的情况之前已经说过了。原发病例(Primary Case),则大致可以认为是被热炒的所谓的“0号病人”,或者说线索。

1月底,临床医生们在论文里追溯病情发展史的时候,最早已能追溯到1位12月1日发病的病人,而且归类显示,他与华南海鲜市场没有直接关联。

▎其中一份早期流行病学调查

有人于是追问,他现在状况如何?他接触了什么人,又去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怎么感染的?

呵,你多仔细看一下新闻报道就知道了啊。

艾芬、李文亮医生所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位于铁路线北边,追溯发现的最早病例,他还真不是华南海鲜市场的摊贩(直接接触者)。

但他却是另一个华南市场的摊贩老板——离海鲜市场隔着铁路,是华南果品批发市场。

两者距离也近1公里。显然,他不是“0号病人”。

而张继先医生所在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又名新华医院),位于铁路线南边。

据媒体报道,他们追溯的最早病例,却是一个常年卧瘫在家的病人。

更显然,这也更不是“0号病人”。

另一份流行病学调查,爆发初期与海鲜市场关联度高,进入1月后海鲜市场关闭,出现人传人扩散,与海鲜市场关联度就低了。

所以,早在2月1日我系列文章的第4篇第7段,就已经得出结论:

早在去年11月,围绕华南海鲜市场,就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现象,当时早已存在相当规模的感染人群。

如此简单的结论,许多媒体竟然要到2月20日之后才开始炒作,也真是令人无语了。

那么,究竟病毒最初是怎样传入人间的呢?

传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大抵到此为止了,能够得出推论。

但仍然难以得出斩钉截铁,穿透前世今生的定论。

这就需要分子流行病学登场了。

1. 武汉疫情,背后有一个被忽视的重要背景

2. 如何全面完整看待武汉疫情?

3. 病毒极其狡猾,但因此存在巨大弱点!

4. 病例继续暴增过万,有点慌?恰恰相反!

5. 日本撤侨报告,透露了病毒根本秘密

6.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从哪来?从这里来!

7. 疫情拐点已经出现!还有几个好消息

8. 武汉边上的城市,提供了最真实的疫情

9. 疫情进入下半场,春运返程是硬仗

10. 悲剧!新加坡要变成第二个武汉?

11. “武汉都顶不住,没人能顶得住”

12.一夜猛增一万三?这次武汉得救了

13.疫情最终如何结束?取决于3个重要参数!

14.病毒是谁制造的?谜底已经揭开

15.真是武汉病毒所出事?疫情会是这个超恐怖版本!

16.“零号病人”?这是网络贩卖的最大狗血


17.南医大命案和新冠肺炎有关系?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2-28 19:3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卫生安全指数》与各国疫情应对能力点评
文|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在将新冠肺炎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不建议成员国采取旅行限制等防控措施,并呼吁成员国冷静对待,但是,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仍然采取了紧急防控措施。从全球来看,哪些国家在应对新冠肺炎及类似传染病跨境扩散方面会更加有力?
此前发布不久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简称GHS Index)或可为我们评估和预测新冠肺炎的全球应对与各国表现提供参考依据。
上述报告是在2019年10月,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公共卫生学院(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联合核威胁倡议(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NTI)和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EIU)发布的,对195个国家进行了全面评估。
从该报告来看,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新冠肺炎等生物安全威胁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也意味着世界各国都不能对疫情掉以轻心。
如何评估一个国家的卫生安全水平
一个国家的卫生安全水平是指政府是否有能力去有效预防传染病爆发,并在传染病爆发时快速查明、报告和响应。这项评估从6个方面、34个指标、85个子指标和140个问题出发,通过可以公开获取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为各国诊断卫生安全体系并发现问题和提高能力提供了指南。这项评估花费了两年半,有13个国家的国际专家组参与评估。该指数包括如下6个维度:
预防(Prevent):预防病菌的出现或泄露。
查明和报告(Detect):快速查明并报告有可能引发全球关注的传染病。
快速响应(Respond):快速响应并减缓传染病的扩散。
卫生体系(Health):建立了充沛稳健的卫生体系,收治患者和保护医护人员。
遵守国际规范(Norms):承诺提高国家能力,在卫生安全方面提供资金用于补短板,并遵守全球相关规范。
风险环境(Risk):总体风险环境和各国面对生物威胁的脆弱性。
该指数主要从各国的能力进行评估,不仅关注各国是否具备能力,而且评估这些能力是否得到定期检验。与此同时,该指数不仅评估各国自身能力,而且也评估各国能否对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进行应对和做出贡献。
该指数认为,卫生安全的核心原则是强调集体责任,因此需要采取集体行动。在传染病防控方面,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并需要在抗击传染病扩散方面加强国际协同。一方面,各国需要对本国的传染病防控能力了若指掌,才能不断补短板并全面增强卫生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各国也需要对邻国坦诚公开,使其他国家能够在出现传染病时采取必要措施。
评估显示,满分100分,全球平均分只有40.2分。60个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分也只有51.9分,可以说是不及格。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达到了应对传染病的完全就绪度,多数国家在对传染病爆发的预防、发现和响应方面都存在能力欠缺。
总体来说,大部分国家对生物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并没有将其放在优先考虑的政策领域。部分国家对卫生安全问题投资不够,相关工作停留在表面上。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传染病防控体系,但是却少有国家真正实战操练。还有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并使政府应对生物威胁的能力严重不足。该报告指出,人口少的岛国评分普遍较低,在应对传染病方面会力不从心。
如表1所示,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卫生安全方面表现最佳,但是这些国家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该报告认为,泰国表现不俗,评分为73.2分,综合排名第6位,是中等收入国家中唯一跻身排行榜前列的国家。泰国的卫生体系健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高。在监测和追踪病毒、与否和快速响应等方面,也都表现不俗。


该报告认为,超过三分之二的病毒都是从动物传染到人,然后才人传人的。但是,针对人、动物和环境的卫生管理却分散在不同部门。这意味着要秉承“整体卫生”(One Health)的理念,加强人、动物和环境方面的卫生安全协作合力,通过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人员培训。
中国的卫生安全状况如何
中国评分为48.2分,在全球195个国家排名51位,而且各个方面的分项排名差别较大。中国在东亚五国中排名第4名,在人口超过1亿人的13个大国中排名第6位,在56个中高收入国家中排名第12位。

中国在卫生体系方面表现最高,全球排名第30位;其次是快速响应,全球排名第47位;中国在预防、查明和报告、风险环境等方面的表现紧随其后;从评估来看,中国表现不太理想的是遵守国际规范的情况,排名是第141名,同其他维度的表现相差甚远,也是6个维度中唯一一项低于全球平均分的。
但是,从此次新冠肺炎的应对来看,中国政府同世界卫生组织保持密切沟通,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肯定,在遵守国际规范方面的排名不应如此之低。该指数的研究人员也承认,针对各国的评估不是一锤定音,而是需要动态观测和因应调整的。我们相信经此一“疫”,中国在国际规范履行方面的表现会得到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国际组织和更多国家的认可。具体来看,中国在如下方面的表现有待提高。
预防:在预防动物传染病、负责任的科学研究、免疫等方面,不妨参照美国、瑞典、泰国、荷兰、丹麦等几个排名靠前的国家,进一步增强这些方面的传染病预防、免疫接种和科学研究工作。
查明和报告:在人、动物和环境卫生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方面可以学习美国、澳大利亚、拉脱维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的做法,使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能够支持传染病的快速查明和及时报告。
快速响应:在演练应急预案、公共卫生与安全部门的沟通等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美国、瑞士、荷兰、泰国等国家的做法,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实战演练和模拟测试,并加强相关应急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卫生体系:在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发生公共卫生紧急事件时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可以学习美国、泰国、荷兰、加拿大等国家的经验,进一步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强的支持和服务。
遵守国际规范:在遵守报告要求、国际承诺、财政投资、共享数据等方面,可以效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芬兰、加拿大等国家的做法,加强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既争取它们的支持和援助,也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
风险环境:在政治与安全风险方面可以参考列支敦士登、挪威、瑞士、卢森堡、奥地利、瑞典等国家的做法,认识到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和整体性,并从经济、社会、政治等其他方面提供支持。
从这些评估来看,整体而言,全球在防范传染病方面同最理想的状况还存在令人堪忧的巨大差距,即便是表现最好的国家也很难说能够万无一失。如果发生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后果不堪设想。在此次新冠肺炎的防控中,中国政府本着对全球负责的态度,采取了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措施。武汉等湖北城市采取“封城”这样极端的防控措施,为全国其他地区降低疫情风险做出了贡献,也为降低新冠肺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肆虐做出了巨大牺牲。
当然,这个指数试图“一刀切”地使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各个国家的卫生安全状况,这可能会存在削足适履的问题。比如,在疫苗接种方面各国会结合本国国情而采取不同标准,要求各国都按照该指数来做可能也不妥。再如,在对风险环境的评估方面,该指数仍然戴着有色眼镜,无法对中国等国家做出公允的评价。
与此同时,我们在参考该指数的同时,也要警惕和避免被国际排名“牵着鼻子走”。尽管中国专家参与了该指数的编制,但是该指数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的专家手中。公共卫生相对来说是中性的政策领域,不像廉政、人权、民主等带有政治意识形态色彩。但是即便如此,也应结合中国国情采取适合的措施,而不是对这些国际排名照单全收。
最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各地政府采取了不同措施,也反映出不同的应急管理能力。未来可以考虑参考该指数开发中国版的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各项能力进行定期诊断和评估,并通过各地区之间的互学互鉴来逐步增强卫生安全水平。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2: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20-2-29 12:24 编辑

相关链接:
张文宏复盘新冠肺炎(3):全球流行,同样的输入性疫情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文|张文宏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一夜之间,意大利、韩国、日本都成为新冠的新暴发点。新加坡佛系抗冠成功,中国在质疑声中赢得第一阶段胜利。
  这正应了一句老话,我猜中了开始,却没猜中结尾。武汉封城之时,我说过中国抗击新冠三种结局,第一种是中国得到很好的控制,第二种是胶着,第三种是全球流行。
  现在看起来,争取到第一种可能是大概率事件,但是想不到第一种与第三种可能居然可以并存!
  回顾全球的疫情控制,我们会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中国的经验未必能被世界复制。但是世界的经验却可以让我们所用。我们会更加清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这次让我们来复盘发病率最高的全球前几位的国家,比较他们的策略,再明白该病防控的核心。最后才会知道我们下一步到底应该怎么做,什么时候我们可以摘下口罩,什么时候可以完全过正常生活,过上正常生活后又应该如何保持我们的胜利果实?
  在我们探索他国疫情变化之前,我们先要掌握三个名词。对于传染病的防控,有三个重要的基本环节,那就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一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三点的举措,将会最终影响抗疫的结局。
意大利:严格的开端,不妙的后续
  首先,我们来看下意大利的时间线:1月30日,意大利首次确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为两名中国游客。意大利总理宣布,为了阻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蔓延,关闭所有往返中国的航班,成为欧盟中第一个采取这种预防措施的国家。1月31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全国进入6个月的紧急状态,是第一个进入紧急状态的欧盟国家。2月6日,意大利新确诊一名从武汉回罗马的意大利男子。最初3例病例都是输入性病例,患者都和武汉有关。在之后两周内,意大利也未出现新的确诊患者。2周内未出现新的确诊病例,正当意大利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疫情却正在逐渐发酵。2月22日,意大利伦巴第大区1名38岁意大利男子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成为意大利第4例确诊患者(划重点,这名患者很重要)。该患者近期没有到过中国,1月底与1名从上海返回意大利的朋友一起吃饭,朋友的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 2月21日至2月22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确诊病例增至79例,政府确认确诊的第4例病人为伦巴第疫情的”1号病人“,截至2月22日之前所有确诊病例均和他有关。

意大利1号患者。注:图片来源the guardian

  在传染病防控中,这样的病人我们有个专业的名词,叫做超级传播者。而一旦一个地区出现超级传播者,则往往意味着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将变得异常严峻。在意大利的这次“1号病人”事件中,意大利的困境是至今尚未找到传染给这位1号病人的0号病人,而后续病例大量的增加,甚至提示在1号病人之前,可能也已经有了其他的感染者。这让意大利政府至今无法清晰地说明,在没有新增病例的那两周,国内疫情是如何传播的。
  当一个地区无法有效地掌握和控制传播者,那接下去的疫情,也就愈演愈烈了。
  2月23日晚,意大利总理孔特宣布,封城,包括伦巴第大区的10个市镇以及威尼托大区的一个镇的共5万名居民,在这些区域暂停生产、公众集会及教学活动,三场意甲联赛因此推迟。
  2月25日,意大利确诊322例,死亡11例,卫生口罩和消毒剂等产品网络价格疯涨。意大利及其6个邻国的卫生部长在意大利罗马召开会议,各国一致承诺不对意封锁边境,将就疫情加强协作。
  截至2月27日,意大利官方确诊病例650例,24小时内增加了250例。有20多个国家对意大利采取限制入境,禁止组织前往旅行,暂停航班等措施。
  意大利的疫情还迅速扩散到了至少三个大洲,多个国家,欧洲的克罗地亚、奥地利、瑞士、西班牙,非洲的阿尔及利亚,西班牙属地特内里费岛,拉美洲的巴西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确诊病例,而这些病例均涉及有意大利旅行史的人。
  在意大利,各大区执行疫情的响应措施很难,WHO执委会委员沃尔特·里卡多称:“不是所有国家都只有一条行政管理线,意大利所有的组织和管理机制都依赖于地区。”
  可以看到,意大利本次疫情的逐渐加剧,与超级传播者的出现,中央地方防控执行上的协调难以统一,以及初期医疗机构的漏诊存在密切的关系。

意大利疫情分析可以看出,意大利疫情的加剧与本地病例的爆发有着直接联系。图片制作:华山感染,数据来源:截止2/27的WHO官方网站

韩国:国内疫情的二次传播导致疫情失控
  韩国的疫情相对于意大利可以说是更加清晰明了,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韩国成功控制了输入性病例,将疫情控制在了早期阶段。
  1月20日至2月17日可以认为是韩国疫情的第一阶段,当时韩国的第一例确诊病例为从武汉入境的中国籍女性,至2月11日,韩国累计确诊病例28例,到2月14日连续3日无新增病例。从当时的情况看来,韩国成功控制了输入性病例,将疫情控制在了早期阶段。
  第二阶段:国内传播病例突然失控。
  2月17日开始,韩国连续出现了3名无出国史的确诊患者。其中,来自大邱市的“31号确诊者”曾参与了一场一共有约1000名教徒的礼拜活动。
  从2月18日开始,即大邱市的31号确诊者开始,韩国的每日新增病例数开始迅速增长。
  目前韩国的重灾区主要集中在大邱市和庆尚北道,确诊病例占比高达80%以上。除开地理因素,31号确诊者曾参加了新天地教会的大型礼拜,目前的确诊病例大多为新天地教徒或与新天地教徒有接触史的患者。
  2月22日韩国政府将大邱和庆尚北道作为传染病特殊管理地区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等同于“严重”级别时的防疫措施。
  2月25日,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获得了新天地21万2千名全体教徒的名单,并着手开始对教徒进行检查。从地区和团体两方面共同着手,控制传染源。
  截至2020年2月28日,韩国已累计确诊2022例。
  让我们从传染病三大基本环节中来复盘韩国的疫情防控的主要特点或面临的问题:
  控制传染源:
  2月4日起,对来自中国疫情重点地区的外国人禁止入境;
  对居家隔离者采取随访和追踪等多种措施;
  在追踪新天地教徒过程中,教会提供名单不全,仍有很多教徒无法取得联系。
  切断传播途径:
  将疫情预警级别上调至最高级,即“严重”级别。对大邱和庆北地区实施最大化的封锁措施,关闭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到访场所;
  首尔市宣布禁止大型集会,企业错峰上下班,多场体育赛事延期,各大学延期开学;
  部分民众并不能完全配合政府方面建议的取消集会的命令(比如虽然首尔市长宣布叫停光华门等地的集会,但之后大型集会还是照常进行了,很多集会的人群也没有佩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
  减少公众活动,控制人员流动。
  从31号确诊者开始,韩国没有一起病例是从中国流入。正如韩国保健福祉部部长所言“疫情扩散最重要的原因,是从中国回来的我们韩国人。目前应该聚焦于防控国内疫情的二次传播”。 不过需要提及的是,虽然政府宣布了种种措施,但能否取得理想的结果还有赖于人民是否能够配合。政府的措施是否科学和老百姓的配合程度将最终决定韩国的防疫情况。

韩国疫情分析可以看出,韩国疫情的加剧同意大利一样,与本地病例的爆发有着直接联系。图片制作:华山感染,数据来源:截止2/27的WHO官方网站

日本:既不牺牲经济,又不筛查轻症病人的策略能否成功?
  日本的疫情,大部分媒体的曝光都来自于“钻石公主号邮轮”,截至2月27日,“钻石公主号邮轮”已确诊705例。但“钻石公主号”的疫情特点有其特殊性。因此,我们今天简要地来看一下日本本土的疫情情况。
  1月16日,日本发现首例病例,一名中国籍男子从武汉返回日本神奈川后,新冠肺炎检测呈阳性。他自称没有去过华南海鲜市场,但家里的父亲却患有某种不明原因的肺炎。
  1月29日,日本厚生劳动省表示,新冠肺炎已经在日本人传人。
  2月13日,日本出现了首例新冠患者死亡,日本疫情的发展趋势加快。
  截至2月27日,日本本土确诊147例患者和17例无症状携带者。目前日本疫情也已经由输入型转为国内多发局面,部分地区出现小规模聚集性感染,但尚没有观察到大规模传播的区域。
  日本政府于25日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对策基本方针》,作为防控工作指导文件。总体策略是日本医疗机构优先治疗重症患者,同时患有基础疾病人士、老年人、孕妇也可以优先治疗。核酸筛查是以症状程度为标准。这样的筛查策略,使得日本目前核酸阳性的患者中重症比例相对较高(15/164,9.1%),同时也使得日本民众对政府的防控力度颇为质疑,因为检测力度不够,排查力度不够。
  这个策略的制定,是基于日本政府缺少大规模社会动员能力,也是为了保证日本医疗资源不会崩溃,并使得重症患者有机会得到及时的接诊。同时,日本前期在奥运会上已做出了巨大投入,奥运会能否顺利举行对日本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这样的筛查力度,也能够最大层面的保持社会稳定,减少对于奥运会筹备的影响。
  日本的主要防控举措包括:
  日本对中国湖北地区,浙江温州采取限制入境政策;
  2月26日禁止去过韩国大邱、庆尚北道的外国人入境;
  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日本首相要求日本全国小学、初中、高中从3月2日开始临时放假;
  日本许多体育赛事推迟,或以无观众方式进行;
  安倍呼吁未来两周暂停大型活动,呼吁各方配合,自我约束。这两周与病毒决胜负,防输入,防感染扩大,防重症化;
  工作通勤的防护上,日本把具体措施放权给了企业,而企业则让个人决定防护措施。
  日本政府对于如何应对疫情肯定也是纠结的,期望在经济发展,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疫情防控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前期在处理邮轮事件上已经有所失误,钟南山院士也说,日本的疫情主要与“钻石公主号”邮轮有关,占比很大,700多人确诊新冠肺炎。当时的办法是不许下船,越隔离确诊越多,办法比较失败。目前船的事情已经结束,但是邮轮患者已经消耗了东京首都圈很多良好医疗体系的医院资源。所以医疗资源集中偏向重症也是被迫佛系的选择。
  日本政府不能接受因为疫情,牺牲社会运转和企业生产。日本经济,不能因疫情而停顿。
  这样倾向于特殊人群的措施,使得防控成果与否完全依赖于社区传播的有效阻断,及民众的自觉约束。但日本的政府动员能力,独特的企业文化(常年加班不休假的特点),也为日本社会能否及时阻断社区传播,蒙上了一层阴影。

日本疫情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本地疫情相比意大利、韩国尚未完全爆发,但逐渐增长的趋势也不令人乐观。图片制作:华山感染,数据来源:截至2/27的WHO官方网站

新加坡:“佛系新加坡”,其实从不佛系
  我们以上海为例,比较一下和新加坡的不同策略。从表面上,上海是停工停课,全民娱乐活动基本暂停。而新加坡则是照样生活,健康人不带口罩、不封城、不停工停课。那为什么同样照常生活的韩国、意大利都相继出现了疫情的暴发呢?“佛系的新加坡”,是否真的佛系呢?
  1月2日,新加坡卫生部就向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生发出警报,要求他们提高警惕,随时注意、报告有无武汉输入的肺炎病人。
  1月23日,新加坡确诊第一例输入性病例。 1月27日(仅过四天),新加坡卫生部宣布实施强制休假计划Leave of Absence (LOA)。强制要求雇主对从中国来的员工实施14天强制休假,由政府给予企业补贴。
  2月1日,新加坡收紧入关政策,凡是在过去14天内曾访问中国大陆的旅客,禁止入境或过境新加坡。
  2月8日,实施暂缓大型活动。
  2月18日,实施居家隔离令(Stay-Home Notice)。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政府执行能力很强,对于隔离的监测强度非常高。对违令者可以被判六个月监禁或罚款1万新币或两者兼施。这也是韩国等国家较难做到的。
  截至2月27日,新加坡确诊新冠病例93例,目前疫情增长放缓,疫情得到较好控制。
  我们来分析一下新加坡疫情中几个重要的管控特点。
  控制传染源:
  2月4日起,对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外国人禁止入境;
  对居家隔离者进行随访和追踪等多种措施。若违反隔离措施将予以处分。
  切断传播途径:
  敦促市民保持冷静和警惕,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建议,健康人不用戴口罩;
  注意手卫生;
  在官网上即时更新每个案例传播链条的详细分析,完善输入性病例监测;
  全岛指定800多家公众健康预备诊所,鼓励所有有感冒症状的患者前去就诊;
  取消部分大型聚众公众互动;
  保护易感人群:
  减少公众活动,控制人员流动;
  良好的公众沟通解释和信息披露;
  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新加坡的预警时间非常的早,1月3日,就在武汉卫健委仍通报“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时,新加坡机场启动了对来自武汉旅客的体温检测。
  同时,新加坡启动了实施多年的哨点监测,这套体系结合公立医院、社区医院和家庭诊所联网,并形成了联动防御。这套体系,也使得新加坡对于输入性病例的监测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项来自哈佛大学的评估报告说,和新加坡相比,全球在检验输入性病例的能力还不到新加坡的四成,是新加坡的38%,新加坡检测冠状病毒能力属“黄金水准”。

新加坡对患者的路线追踪。注:图片来源网络。

  此外,新加坡本次做到了应收尽收,其背后是医疗资源的充足,而医疗资源的充足,与早期预警后控制输入性病例数,800家公众健康预备诊所(类似于中国发热门诊)的启用有着密切相关性。新加坡的国土面积是719平方公里,小于上海的浦东新区 (约1200平方公里)。而全上海在本次疫情中启动的发热门诊为117家。
  哨点时间的提前,让新加坡有了充足的防御时间,而完善的联动防御和社会宣传,也为阻断社区传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所以大家其实可以发现,新加坡目前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佛系,而恰恰取决于它的“不佛系”。相反,新加坡在本次疫情中干预的非常早,而长期完善的监测体系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新加坡疫情分析可以看出,新加坡的疫情控制成功很重要的特点即是本地病例没有呈现明显的增长。图片制作:华山感染,数据来源:截止2/27的WHO官方网站

上海与新加坡,殊途同归?
  既然新加坡的政策是成功的,那为什么,中国和新加坡,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呢?我们就以上海为例,来简单的分析一下和新加坡策略不同的缘由。
  这里面有四个关键的因素:1.启动预警的时间点;2. 疫情在启动预警或开展防控时的传播程度;3.医疗资源的充足与否;4.哨点监测的联动防御。
  新加坡本次疫情启动预警的时间非常早,早期控制住了病例数量,这样也减轻了后续疫情本地传播对于医疗和防控资源的压力。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比较,截至2月27日,新加坡的输入性病例为24名,而上海的本地输入性病例为178例。且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都面临着春运的人口流动压力。因此,对于上海和全中国来说,疫情的严重程度远远高于新加坡,因此1月23日前后,上海采取了更为强势的措施是对自身更为有利的方案。

上海疫情分析可以看出,上海本地病例发生的比例甚至低于新加坡,提示上海的严格防控措施的确起到了效果。图片制作:华山感染,数据来源:截止2/27的WHO官方网站

  就像WHO所说,中国和新加坡在本次疫情启动防控后,采取的策略都是正确的。不同的地区当下面临着的病毒传播风险,医疗资源体系,政府执行能力都有着不同。但只要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该区域的疫情防控就会获得成功。这也是为什么韩国、意大利等国目前疫情控制“失灵”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上述国家采取的措施未能阻断本地的社区传播,从而造成了疫情的暴发。
  但是,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实际上错过了早期预警的窗口,从而导致当我们想要启动全国疫情防控时,需要花费数以千倍的代价和资源。另一方面,新加坡完善的百家医院的联合哨点监测,严密的患者流行病学史的监测网络,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如果我们能将预警期提前,并配以更完善的监测体系,我们也就能够“佛系”的抗疫了。而我们,也不需要再花费如此沉重的代价。那我们期待的未来体系应如何建设呢?(下一期再详细展开)。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1.1]张文宏新冠肺炎复盘:以为是黑天鹅,其实是灰犀牛
finance.sina.com.cn 2020年02月27日 20:15

[size=0.8]复盘时刻



[size=0.8]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一次黑天鹅事件。我们被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测的黑天鹅事件攻击了,我们今天经过的不幸都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已。如果我们都是这样认为,那么我们真的是辜负了这一场危机,辜负了举国上下的向死而生的付出。

[size=0.8]今天我们从至暗时刻中走出,整个世界却似乎回到了武汉早期流行的时候,所以中国的复盘与经验,对世界,对我们自己都至关重要。

[size=0.8]复盘12月1日之前的武汉:黑天鹅的诞生



[size=0.8]注:图片来源网络
[size=0.8]根据当前专家组对早期病例的复盘,最早被记录的病例是12月1日和12月8日。
[size=0.8]现在整个社会纠结的是12月1日之前呢?0号病人在哪里?
[size=0.8]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是阴谋论。总之就三个字“不相信”。不找到0号病人,不找到所谓中间宿主,我跟你没完。
[size=0.8]笔者所在团队对于1月20日左右输入上海的病毒株做了全基因组的测序,和武汉株比较,没有发生变异。这个结论发表在国际新发传染病杂志上 Emerging Microbes and Infections上。证实世卫组织说的这个病毒还是原汁原味,没有变的更毒或者更容易传播。


[size=0.8]注:图片来源 Jingwen Ai, Yi Zhang, Haocheng Zhang, Wenhong Zhang et al. Era of molecular diagnosis for pathogen identification of unexplained pneumonia, lessons to be learned. Emerg Microbes Infect. 2020 Feb (Accepted)
[size=0.8]笔者也阅读了国际团队关于这个新冠病毒基因组分析的数据。总之一句话,分子生物学专家的意思是,这个病毒的遗传进化上肯定属于蝙蝠冠状病毒来源。
[size=0.8]从笔者发表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类中,你就是什么都不懂,也可以看出来,这次这个病毒和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就是一家的,因此也引起了部分类似2003年SARS样的临床表现。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和蝙蝠SARS 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 85%以上。2020 年2 月11 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将病毒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size=0.8]冠状病毒遗传进化分析,其中图中2019-nCoV即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注: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251-8
[size=0.8]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估计是12月以前的一次偶然机会,来自蝙蝠的病毒进入了人类社会。
[size=0.8]人类自己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现在自己在默默地忍受后果。疫情过后,我想人类会对此做深刻的反省。但现在,关于病毒的起源(包括来自哪个野生动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已经来到了人间。


[size=0.8]注:图片来源网络
[size=0.8]12月1日-12月30日那是一只灰犀牛


[size=0.8]注:图片来源网络
[size=0.8]李文亮医生示警,这件事件惊动全球。但如果从技术层面看,李医生到底看见了什么,让他发出这个警报?
[size=0.8]12月1日到12月30日,以李医生为代表的临床医生其实已经示警。但这种警告没有能够形成系统性的科学报告。通过常规途径上报,直到1月初第一批国家专家组派驻。
[size=0.8]从程序上讲没有错。但是输入性疾病的早期防控,第一个最为关键的时间点被错过了。
[size=0.8]那么临床医生为什么不能形成系统性的科学报告,可以大大缩短这个示警到落实的全过程呢?
[size=0.8]复旦大学著名的病毒学家闻玉梅院士和笔者常常在谈到如何关于示警的体系建设。临床医生是第一道关口,此时敌人刚到村口,此时拉响警报,迅速构建全社会的医院网络体系,启动所谓的国家直报体系,那么原则上我们在12月中旬就应该会开始管控,就像今天的新加坡,即使是采取“佛系”管控,也可以比亚洲其他地区做的更好(后面几期我们会更加仔细地谈早期体系的建设)。
[size=0.8]那国家传染病直报体系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哑火?原因其实是一线的传染病体系防范系统不够强大,不能区分哪些信号需要直报,哪些信号不需要直报。在冬季,以流感为主体的病毒性肺炎每个城市都是成千上万,现在新冠病毒肺炎出来,夹杂在里面,如果都传报,等于你每年在喊狼来了,这个直报系统马上就会钝化失灵。只有到形成整个城市的传染病暴发,敌军全面占领城市的时候才会启动。
[size=0.8]所以,李文亮医生的示警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还有让我们意识到我国当前对于新发传染病的早期示警体系的不足与缺位。
[size=0.8]这个漏洞不堵,新发传染病的发现一定是在暴发之后,而不是早期。
[size=0.8]因此,这哪里是一只黑天鹅,这是切切实实的灰犀牛,危险一直在那里,视而不见的结果就是一旦发生就惨烈无比。
[size=0.8]那我们应该建立怎么样的示警体系呢?大家可以看笔者在华山公众号上猪疱疹病毒跨界传播的发现(点击标题即可浏览)。
[size=0.8]注:图片来源 华山感染
[size=0.8]其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李文亮医生看到,应该让所有的医生都能够看到这个警报,我们就可以大大将风险点前移,这个就是所谓的第一个安全窗口,被李文亮医生打开,却被我们自己的无知而彻底关闭掉。
[size=0.8]那李文亮医生为什么看到,别的医生却不能看到?看到了,却不能说服上级部门呢?里面的技术环节在哪里?在后面几期的复盘中会谈到,特别是在最后一期“向光明而生”里面谈这个问题中缺失的技术环节。
[size=0.8]1月1日-1月24日 我们是否曾经有过机会?
[size=0.8]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和发表的论文来看,中国疾控和中国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确认了这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分别在国际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公布了病毒的基因结构和潜在的宿主受体,也公布了本病的主要临床特征。病毒受体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的肺泡细胞上。这就注定了该病的显性发病以肺炎为主,由于重症病人比例较低,而轻症或者无症状发病比例可能较多,那么极易在不知不觉中造成极大的传播。这些工作在1月份的第一周已经充分完成。
[size=0.8]但是一直到1月20日国家高级别专家组公布人传人病例存在之前,我们是不是还存在足够的抗击疫情的安全窗口呢?事实上,当时武汉的病例数已经大幅度增加,此时尚未确立简单有效的快速诊断方法。当时全国各地上报新冠肺炎还要求有全基因测序数据,这给网络直报本病带来了技术障碍。
[size=0.8]事实上最佳的时机可能是在1月份的第一周,若能先启动临床诊断或者疑似诊断的网络直报,这应该是早期能够掐断本病大范围传播的最后一个时间节点。
[size=0.8]注:截止2020-01-21 18:10新冠疫情数据统计;其实,在2020-01-21,疫情已经播散到全国多个省市,最佳的防控时机已经从指间溜走。图片来源@丁香园
[size=0.8]1月24日-至今回顾封城策略及其后续趋势
[size=0.8]1月24日,武汉封城后,全国各个省市都纷纷开启了一级响应,全国的抗新冠战役全面打响。武汉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封城措施,而全国其他省市也都采取了包括输入性病例严防、发热门诊筛查、道口查控、社区防控、交通防疫、公共场所防疫等多项措施。整个武汉进行了LOCK DOWN,而整个中国SLOW DOWN了下来,最终的结果大家也已看到,中国的疫情在1个月内很短的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size=0.8]数据不会欺骗,但在武汉封城的早期,很多国外公共卫生学者和流病专家曾分析到,一个区域对外交通的LOCK DOWN,只能延缓疫情的高峰,而不能彻底阻断疫情的到来。这些专家错了吗?没有,因为他们的分析是基于最为严谨的数学模型。那这些专家就是正确的吗?也不是,因为在他们的数学模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一个城市防疫体系的修正和改善的潜力。正是在封城后创造的这以宝贵的疫情延缓窗口期内,中国这个善于学习,努力的国家,借助举国体制的优势,快速反应了过来,在短短数天内将原有的不完善的新冠防疫体系重新全面建立,从而在这宝贵的窗口期内初步控制了疫情。
[size=0.8]国外研究根据武汉交通流量估算的疫情传播趋势。注: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260-9
[size=0.8]中国的示警体系肯定是不完美的,但中国却有着最快速的自我修正努力。这背后是举国体制的优势,也是无数医疗工作者,政府职能部门,社区工作人员,其他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志愿者,民众的无私奉献精神的展示。而这些,是数学模型所不能估算的。
[size=0.8]诚然,这不是最佳的结果,我们更希望未来能够建立更早期、完善的直报体系。那样的话,可能一切都会扼杀的更早一些,而“略微佛系的管控”,也能取得相同的结果。但一国一策,针对传染病防控,没有一个“万能”的答案。每个国家的政策都应结合当下它的医疗资源,疫情变化的实际情况,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详细分析将在后面几期和大家探讨)。正如WHO考察专家组所说:“正是由于中国采用了全政府、全社会的这一经典传统、看似又老牌的方法,避免了少则万余多,多则数十万病例的出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size=0.8]武汉是个英雄的城市,它的牺牲为全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窗口期。而中国的努力,也已给世界了解这个病毒,了解这个疾病的传播特点和临床特点争取了时间。接下去,世界各国各自的防控体系是否能够有效遏制新冠疫情将会成为新的关键,欧洲的联防,东亚的强控,也都将基于各自的国情迅速开展。而我们也期待,春暖花开时,地球村将远离病毒,共展欢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2: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0.8]张文宏复盘新冠肺炎①:我们从至暗时刻中走来
[size=0.8]编者按:
[size=0.8]近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举世瞩目,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轰炸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帮助大家了解疫情的动态变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持续更新疫情相关数据,并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王新宇等专家就疫情的变化趋势、热点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专门进行答疑解读。
[size=0.8]张文宏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他所领衔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参与过“非典”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救治,张文宏也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自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一直跟踪,已在“华山感染”连撰数文,他的文字既专业严谨又通俗易懂,澎湃新闻经授权转发,我们希望“华山感染”的这一组文章对读者更理性地看待疫情、更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有所裨益。


[size=0.8]新冠肺炎全球疫情信息瞬间翻盘
[size=0.8]昨天全球还在为中国祈祷,担忧中国的新冠病毒蔓延和失控。今天的剧情却加速在演变。世界多个国家均出现病例的大幅攀升。意大利部分地区开始封城(意政府已对其中11个城镇采取了“封城隔离”)。
[size=0.8]受全球疫情失控影响,欧美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道琼斯指数狂泻千点,大跌逾3%。(日本)日经指数开盘重挫4.48%。
[size=0.6]全球新冠疫情分布。注:图片来自网络 @MedSci梅斯

[size=0.8]全球新冠疫情分布。注:图片来自网络 @MedSci梅斯
[size=0.8]那中国现在正处于什么阶段?是结束的开始,还是开始的结束?甚至于我们的复工能否顺利?第二波疫情会不会发生?
[size=0.8]如果就此结束疫情,那么回顾武汉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做的每一步是不是正确?特别是武汉封城,全国采取一级公共卫生紧急响应,全国禁足,假期延长,工厂停工。质疑声开始增多,日本和新加坡并没有像我们这样做,似乎也没有怎么样的看法开始增多。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新冠肺炎复盘,探索未来的道路。
[size=0.8]新冠肺炎初期,国际上曾这样预测上海疫情
[size=0.8]英国Lancaster大学曾在1月24日刊登过一篇对上海疫情的悲观预测,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基于R0在3.5 到 4.5 的测算,截至2月4日上海会有900多例病例,如果以此类推,到了2月18日患病人数可能达到惊人的80万例。即使是较为乐观的估计下,另一篇《柳叶刀》杂志1月31日发表的文献之中,假设了上海有来自湖北的输入性病例98例,在R0值为2.68的情况下,到2月18日,预测上海的患病人数为8万例。
[size=0.8]复盘武汉以来的疫情和全国在至暗时刻的恐惧
[size=0.8]让我们先复盘武汉的疫情是如何发生的吧。
[size=0.8]2019年12月8日(也有说是12月1日)出现第一例病例,到2020年2月24日,湖北确诊病例64287例。也就是说在短短的2个多月,从第一例患者的发现,扩增了6万多倍。这是如何做到的?
[size=0.8]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3000万,如果有输入性病例,后续将会发生怎样的结局?超大型城市应该如何应对输入性传染病?这个问题迄今已经放在全球各个国家的面前。封锁边界?听之任之?病例暴发后再封城(如1月份的武汉和现在的意大利部分地区)?
[size=0.8]在这次疫情暴发初期,国外专家对于全国疫情都有着深深的担忧。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国内交通贸易枢纽,拥有庞大的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密度,这也使得上海在国外专家的预测下往往成为除湖北外最危险的国内城市之一。
[size=0.8]对于高传染性的传染疾病的暴发,都往往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若不加以控制,疾病数常会呈现指数增长的态势,这其中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R0值,也就是传播指数。R0值是指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个患者能传染给几个人”。R0值越大,增长的速度越快。
[size=0.8]指数增长有多可怕?成倍增长就属于指数增长,假如我们有一种足够大的纸,每折叠一次,纸张厚度就会翻倍,如果我们能够折叠46次,那这张纸的厚度将达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size=0.8]指数增长的力量是巨大的。




[size=0.8]目前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这次新冠病毒的R0值在2.5 到 4.5 之间,也就是说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每位患者都会感染3-4个新的病人,而新的感染者又会传染给更多的人。 结合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口流动的特点,若不加以打破,结局将让人不寒而栗。
[size=0.8]我们刚刚从至暗时刻中出来,战役还没有结束
[size=0.8]2020年2月2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教授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代表上海市临床救治专家组发文,介绍了上海“答案”。相关内容提前发表在MedRxiv网站上和全球分享,并在此和国内医疗团队共同探讨。


[size=0.8]而事实上,截至2月18日,综合外来病患和本地病例人数,上海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333例!而从2月18日至2月24日,更是只有2例新增病例。
[size=0.6]图片来源 华山感染

[size=0.8]而这样的一张趋势图,提示上海在过去一个月内,在政府多项措施及民众高度自觉下,取得了上海保卫战中的阶段性胜利,成功地打破并阻止了新冠疫情本来可能出现的指数增长!
[size=0.8]上海方案是中国防控战的缩影
[size=0.8]上海是一个最可能出现大面积暴发和蔓延的城市。上海的方案随着本篇论文的发表,将对全球的城市输入性传染病防控提供可贵的“上海方案”。
[size=0.8]我们经历的危机,我们今天取得的经验才是直面危机、不浪费危机的最好答案。有哪些“上海方案”值得我们分享,并必须在未来的2个月收官期继续得以巩固呢?


[size=0.8]第一阶段:1月23日-2月9日
[size=0.8]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宣布封城。而截至当天的24时,上海累计确诊病例已上升至20例,同期,全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830例。1月24日,上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抗击新冠的全民战役彻底打响。
[size=0.8]从数据上可以看到,自1月23日以来,上海每日新增病例数都呈现上升趋势,并在1月30日达到了顶峰。新增病例数的增多并不是坏事,在此期间,上海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人力,进行了科学的筛查和迅速的诊断。1月22日上海公布了110家设置了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覆盖了全市16个区,包括了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小时接诊。各医院门急诊预检进行严格培训,做到对所有患者的科学分检。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隔离和迅速诊断,确诊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及时救治。另一方面,媒体、社区、网络都反复对上海市民进行教育、科普,为民众自我安全保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size=0.6]图片来源 华山感染

[size=0.8]图片来源 华山感染
[size=0.8]此外,从本次上海的数据可以看到,从患者出现症状到确诊入院的平均时间为5.5天,而这只是过去一个月的平均数据。在疫情后阶段,这一数据仍出现了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绝大部分的患者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而这点,也能在迄今为止近78%的出院率中得到证明。
[size=0.6]图片来源 华山感染

[size=0.8]图片来源 华山感染
[size=0.8]1月28日,上海市通知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为什么要将复工的时间定在2月10日的那个周一呢?因为在当时,从掌握的各方信息来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为3-14天。而从1月23日的封城算起,至2月6日,正好是14天。也就是说,在1月23日封城前流入全国各地的来自重点地区的人,到2月6日理论上是度过了潜伏期,而在其中一旦出现了发热或其他可疑症状,在举国严格的防疫体系下也能及时得到隔离。
[size=0.8]正是由于上述种种举措,上海在2月10日之前,虽然出现病例数的增加,但传染病可能呈现的指数增长态势被迅速打破。
[size=0.8]第二阶段:2月9日-现在
[size=0.8]上海市推延了原定的复工日期,但时间不可能永远停滞下去。城市经济需要苏醒,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恢复正常节奏,在这样的情况下,2月10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理想时机。
[size=0.8]从上海市新增病例趋势图中可以看出,2020年2月10日复工的14天来,上海新增病例人数持续下降。上海,作为全国特大城市,没有经历想象中“返程复工”大潮带来的二次疫情高峰,这与上海市政府实行的众多有效举措是密不可分的。疫情防控不仅仅是医药卫生的问题,更是全上海各部门有效配合的总战斗。道口查控,社区防控,交通防疫,公共场所防疫,错峰上下班,有序复工等有效举措多管齐下,才使得上海的疫情逐渐进入平稳。
[size=0.6]图片来源: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博

[size=0.8]随着疫情的逐渐平稳,如何使得各企业有效安全的复工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防控重点,目前,重点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90%以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复工率约为70%,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支柱行业的企业复工率超过80%。对于复工的企业皆按照疫情防护工作要求,每位员工上岗前测量体温、佩戴口罩、工作场所定时通风消毒、对用餐进行严格管理等举措,目前十分有效。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更多企业的复工,有效排查,逐步实现全面复产复工许多经验都值得借鉴,但仍有一些方案值得探索。
[size=0.8]这场疫情中,每位上海居民更是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闷在家中就是在战斗,自觉申报,自觉居家隔离,不聚会等措施,都离不开上海居民的配合。每位居民都是这场战疫中的战士!
[size=0.6]图片来源:迈川 医道团队

[size=0.8]上海疫情的平稳离不开全国其他省市对各自地区不断加强的联防联控,这几日全国新发病例数已经持续下降,这是全国各省市有效防控的结果。只有将全国各方力量统筹起来,形成联防联控强大合力,抑制本地聚集性病例的暴发,及时隔离有效抑制输入性病例的传播,才是目前上海疫情平稳且有效防控的重要关键。
[size=0.8]中国在至暗时刻的努力,国际社会已经看到
[size=0.8]2月24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在结束对中国为期9天的考察后,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WHO考察组认为,正是由于中国采用了全政府、全社会的这一经典传统、看似又老派的方法,避免了少则万余多、多则数十万病例的出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国际社会明显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尚未做好准备采用中国的方法,而中国的方法是目前我们唯一知道的、被事实证明成功的方法。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说:在全球为疫情应对做准备的过程中,我曾经像其他人一样有过偏见,对非药物干预措施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很多人会说,现在没有药,没有任何疫苗,所以我们没什么办法。而中国的方法是,既然没有药,也没有疫苗,那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根据需要去调整,去适应,去拯救生命。
[size=0.6]图片来自网络 @健康报新闻频道

[size=0.8]现在声称疫情结束还为时过早,今天并非疫情的结束,当然也不是开始的结束,最理想的情况无非只是结束的开始,第一阶段的胜利成果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巩固!
[size=0.8]责任编辑:张义凌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9: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专访张文宏:“关于零号病人,我只认证据”原创 李鹏 [url=]中国新闻周刊[/url] 昨天
科普有两种,一种是把真的事情告诉你
另外一种故弄虚玄把你带到沟里面去
2月28日,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中新社记者 汤彦俊 摄

文/本刊记者 李鹏

一个多月以来,张文宏大多数时间都“躲”在离市中心大约60公里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在这个上海收治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作为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这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每天都要查房,都要仔细研究300多个确诊病例,并一直在摸索新冠病毒的“脾气”。28日,在华山医院,张文宏接受了中新社、《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独家专访。

“预测到了开始,却没有预测到结果”
中国新闻周刊:您在复盘中提到,中国走出至暗时刻,世界似乎回到了武汉早期流行的时刻。目前看来,是不是可以说新冠肺炎已经不可避免地全球大爆发?

张文宏:武汉开始封城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说中国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如果都非常顺利的话,应该2到4个月我们应该可以把疫情控制住;第二种是比较胶着,大概6个月左右,我们把疫情控制住;第三种情况是说中国也控制不住,这个病在全球流行了。因为在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的时候,美国就是这样的,一开始也是严防死守,到最后也没有控制住。所以这次新加坡领导人接受采访的时候说,我们现在采取积极的防控策略,但是如果防不住,新加坡也就接受这个事实,就像流感一样,就让它流行,然后对重症的病人进行治疗。

当时为这个疾病做预测有三种结局看上去胆子很大,事实上你一听就知道是没有错的,因为总归是最好、中等或者最差。但这次疫情确实出现奇怪的现象,现在中国的答卷交上来,确实2到 4个月有可能控制住,但是我们预测到了开始,却没有预测到结果。一开始以为中国控制住,世界会没事,现在发现中国控制住了,世界出事了。

现在全世界第一次出现全球新增的病例超过中国新增的病例,所以这就告诉我们,在全球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我们也非常担心,现在中国控制了,世界出现了蔓延,这是非常令人忧虑的一件事情。开始以为2到4个月控制住,这个事情就结束了,世界会因此变得美好,但现在看起来情况不是这样,后面留给中国和世界许多问题,都需要回答,还有很多工作是非常艰苦的。

很多人就会问,其他高发病例的国家的人可不可以到你这来,原来你是高发病例,人家不让你过去,那现在反过来,人家发病病例多,回流怎么做呢?所以这些都会给我们将来疫情控制带来难点。
“关于零号病人,我只认证据”
中国新闻周刊:大家说目前还没有找到新冠肺炎“零号病人”,而有报道说新冠肺炎可能早就有了,基因族谱里新冠肺炎病毒有5个家族,中国只有其中一个家族,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新冠肺炎病毒并非起源于中国?
张文宏: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但我始终坚持一定要有确切的依据。比如说这个病毒来自于哪里,一般来说看两个方面,第一,这个病毒出现的时间点,哪里最先出现的,要追究这个时间的先后;第二,要寻找他在进化树上面的位置,后面基因的进化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所以,我认为应该仔细地把这两件事情放在一起来考虑,应该避免在证据不充足的时候随意发布消息。

上海出现确诊病例后,我们课题组对上海的病毒株做了全基因组的测序,我们的结论跟世界卫生组织的那个结论是一致的,上海的病例是从武汉传过来,传过来以后哪怕有第二代也没有出现变异。所以这次在中国大地上,流行的就是这一株。那你今天要问我,世界上有没有其他冠状病毒在流行,出现在哪里?什么时间节点出现,这些数据都要有非常坚实的测序的结果,而且必须在国际上发表。

大家都在苦苦追寻“零号病人”,一说“零号病人”显得非常有戏剧性。这个只是流行病学上的一些证据,事实上还有非常重要的是关于病毒起源的证据是什么呢?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我们发现这个病毒的遗传进化上肯定属于蝙蝠冠状病毒来源,这次这个病毒和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就是一家的,因此也引起了部分类似2003年SARS样的临床表现。

既然已经非常清晰它来自于蝙蝠携带的冠状病毒,那蝙蝠是在这个海鲜市场上带到人间,还是在隔壁县里的市场上带到人间,最后又传到这个市场,并在这个市场上暴发,你觉得有意义吗?

我认为随意的猜测是不负责任的,做科普不是这么做的。科普有两种,一种是把真的事情告诉你,另外一种故弄虚玄把你带到沟里面去。所以我个人觉得将来在这方面应该是中国一些极具权威的、大家信得过的一些科研机构,把这个事情给说清楚,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关键的,而不是任由这种随意的信息在传播。

否则我作为普通的民众,也会给我造成很多困扰,是不是有什么事情隐瞒着我?关于“零号病人”,到今天为止我不信任何人说的,我只认证据,只认我们自己做出来基因测序的结果。
“脾气搞清楚了就不会觉得它是非常妖”
中国新闻周刊:很多人说这次的新冠病毒“比较妖”,关于潜伏期长短、传播力大小、传播途径的确认等有很多说法,还存在潜伏期能传播、愈后复阳等现象,到目前为止,三个多月了解一种新的传染病是不是时间太短?
张文宏:很多人现在都喜欢用“非常妖”这个词来描述新冠病毒。你们很长一段时间希望能够采访我,我其实一直躲在一个地方,就是上海的治疗救治点。我躲在那里干什么呢?就是看上海的300多个病人,每天都要查房。今天这里采访结束以后,我马上得赶过去。我们一直在看这个病,一直在摸索新冠病毒的脾气,脾气搞清楚了以后,你就不会觉得它是非常妖的一个病毒。事实上它就是冠状病毒家族的一个病毒,只不过脾气跟别的冠状病毒略有不同。

它的排毒的时间可能跟你预想的稍微有点不一致,但是谁告诉你它排毒只排两个礼拜呢?谁告诉你每个病毒排毒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呢?谁也没有说过,只是你自己这么认为而已,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病毒,我们认为它妖,是因为我们可能还没有完全了解。

这一次的冠状病毒我们看到它没有SARS病毒那么严重。世界卫生组织说它的一个基本传播数是2.0到2.5之间,传播的力度已经超过了SARS,那它为什么会超过SARS,最重要原因就是SARS病人生病以后,体温非常高,同时会出现重症。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识别,但这次新冠病毒病人是轻症的,早期没有症状的时候,你就不能识别他,那它就可能在这个阶段传播开来,所以它的一个传播速度就很快。而且我们也看到全国的数据,最主要是聚集性传播,家庭传播占了百分之七十几,这个数字还是非常高的。像这种密切接触的传播,是这次冠状病毒传播的一个主要特点,它的传播可以说是非常厉害。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有一点像SARS以肺炎为主的,也比较重,但是传播有一点像流感,它的特性介于SARS和流感之间,所以你只能说它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冠状病毒。

我们中国现在称它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国际是叫它“2019冠状病毒病”。随着对这个疾病认识的加深,我们其实就应该把这个病直接叫“2019年冠状病毒病”。它不仅仅是个肺炎,因为很多病人并没有没有肺炎的表现。没有肺炎的表现,你就不能叫它肺炎,实际上就是一个冠状病毒感染。有一些重症病人,它的损害也不单单是一个肺的损害,它还有心脏的损害,还有多脏体的损害,所以它是一个整体的病。
“再说可防可治,你认为还是一句笑话吗?
中国新闻周刊:随着专家组对新冠肺炎有更多的了解,是不是觉得新型冠状病毒其实没那么可怕?
张文宏:大家觉得这个病很可怕,可怕是因为新的病毒你不认识。今天我们上海已经治愈出院的病人279,总的病人337,已经达到一个83%的出院率。上海1月20号确诊第一例患者,我是小年夜去上海公卫中心工作的,所以也就是一个月,现在你看83%的病人出院了,治愈了。所以从这一点来看,这个病我们今天说它是可治的你同意不同意?

上海一开始有这个病的时候,英国《柳叶刀》杂志预测说上海最坏的情况是,春节前武汉封城以后,很多人还会进来,上海的航班进来是全中国最多的,所以它当时把上海的风险排第一位。上海进来的人数算上武汉的发病率,传播力按2.0到2.5之间这样的数传播,上海如果不加以防控,我们应该有80万人被感染,就算你防控的还不错,我们上海应该最后有8万人被感染。那现在我们看上海流进来的病例200多,还有是跟武汉的接触被感染的。我们把上海的基本上每一个病人的流行病学史都已经摸清楚了,在上海的病例要么是武汉进来的,要么武汉进来跟他们接触的,就这两个。上海找不到传播源头的病例,现在基本上没有,就是说所有进来的或者相关的,我们都控制住了。3000万人的城市,进来这么多疑似的病人,按它的数学模型,最好的结果是有8万人感染,而现在上海发病的337。

从这种防控的模式来讲,中国给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模式。实际上医生跟防控没有大的关系,医生是治病嘛,我们医生做的是发现病人,把病人诊断出来,这个对我们预防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不诊断不隔离就不行。我们从外地过来,社区对他14天居家的隔离,这个也非常重要。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做得好,原因是什么?你从外地回来,从有发病的这些国家过来的,你都要在家里自我隔离14天。你如果不居家隔离14天,私自出去了,在新加坡会有什么结果你们知道的,犯法了。上海怎么做?上海靠我们的居委会干部,靠我们社区的管理,靠民众的自觉。

所以从今天防治的结果来看,你说这个病可以不可以预防?337个确诊病例,一个月里有83%的人出院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再说可防可治,你认为还是一句笑话吗?不是的。我就觉得只要整个国家的所有人,大家能够团结起来,把这件事情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这个病的可防可治就是做得到的。

这个疾病也传到世界的其他地方,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国家是韩国、意大利、日本,还有新加坡,实际上我们将来比较他们的防疫策略,对这个疾病的防控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团队今天也会在我们的华山感染公众号上面发布文章,对几个国家的防疫策略和效果跟我们中国上海的防疫策略和效果进行比较,那么这个比较结果对于我们在下一步制定上海的策略就会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讲可防可治一定是要针对自己的国家和地区,有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防控策略,我们才有可能把疫情控制掉。

中国的经验不一定适合于新加坡,也不一定适合于日本,他们的策略也不一定适合我们。但是传染病传播的最本质的东西是一样的,传染源如何控制,传播途径如何切断,易感染人群如何保护,这个是一样的。接下去每个国家都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卫生体系,来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防控策略。
“不能太寄希望于药物和疫苗可以带来神一样的结果”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说这病可防可治,其实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取决于疫苗和用药,而是在如何防控上?您认为疫苗和特效药什么时候能研发出来?会不会不仅现在没有“神药”,将来也找不到“解药”?
张文宏:现在有很多人在做疫苗和药,要让我现在去判断它什么时候出来,因为我没有掌握一手的材料,我认为我很难去判断。但是有一点比较明确,作为一个冠状病毒,SARS结束以后我们也没有看到有效的疫苗或者药物,现在仍然在中东病区流行的MERS,它也是一个冠状病毒,药物和疫苗这么多年也没有做出来。所以我们只能说,做药物和疫苗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哪怕我们今天进展的非常顺利,真要拿到第一个疫苗,我估计要年底了。

但是大家始终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你认为疫苗和药物有了,你就搞定这个疫情了?其实不是这个样子的,我给你举一个例子,就是说流感,有药物吗?有药物而且不止一种,也很有效,但流感是不是每年都爆发?有药物就能解决传染病的一切吗?解决不了。流感有没有疫苗,有疫苗是不是,解决问题了吗?没有解决问题,所以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体系的问题,并不是说你今天疫苗或者药物就能解决,还要看是什么病毒,疫苗和药物的效果怎么样,覆盖率怎么样,这些都是一个问题。

疫苗或者药物你说重要不重要?我认为非常重要。无论是疫苗或者药物,对我们中国解决这一次的疫情我认为是来不及的,但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下一步的疫情会有用,对我们中国将来自己面临的可能流行会有用,所以我们现在不应该停止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但是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上面,至少对冠状病毒是这样。

不同病毒的特点不一样,像有一些病毒你全球进行接种这个病就没了,天花就没有了是吧。所以这个情况不一样,短期内这个病的防控,我们还是不能太寄希望于药物和疫苗可以带来神一样的结果,我们现在还仍然寄希望于我们中国广大民众的力量,坚决执行我们现在的防控策略,巩固现阶段的这个成果,把这个新型冠状病控制住。
“响应等级下降,但警觉性不能下降”
中国新闻周刊:我们已经有一个多月是非常高强度的防控,现在有些省份已经降低疫情防控响应等级了,您认为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上海的防控等级可以适当降低?
张文宏:中国很多地方都开始降低响应等级了,响应等级降或者不降,涉及的是方方面面的问题,实际上我的知识储备和积累,是回答不了这个问题的。但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上海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是浙江人,浙江过年前是危险很大的,因为浙江很多人去武汉都回来了,过完节都是出去的,做生意的人出去了,打工的人也出去了,而进来的人其实不是从武汉过来的。

过节以后的输入人数,上海是1500万到2000万的输入进来,现在如果非常草率地降低响应等级,后面你得考虑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个人觉得,上海什么时候降级还不是一个上海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我猜测上海还是跟中央一起在联动,像上海、北京这种超大型城市,在经济、政治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城市,它的考虑跟其他的省市是不一样的。

但这不代表上海不复工了,不代表不搞经济了。今天早上我看路上很堵了,我堵在延安路高架开不进来,我知道这个城市开始进行经济复苏了。经济复苏不代表我们现在防疫的等级或者我们的警惕性要下降。现在我们各个医院发热门诊的筛查,事实上比前一段时间做得更加紧。

这个时候并不是说我们整个城市新增病例是零就是好的,如果是零我倒是很担心的,这么多人进来怎么会是零呢。我们在这个城市发现了一例或者两例,或者三例,我认为这都是可喜的,我指的是输入性的,输入性的病例你发现的越多,我们城市就越安全。

接下去的一段时候里面,响应的等级有可能全国各地都下降,但是我们的警觉性不能下降。这一块要非常的明确,这个事情不是政府一家的事,跟你每一家都有关系。我们自己要有高度的警惕性,从外地回来我们要两个星期的自我隔离,然后到单位去上班。其实还是不鼓励密接度非常高的这种情况,或者说口罩完全可以摘掉。我在想上海大概什么时候会把口罩摘掉?可能要看到所有返回上海的人,基本上都来了,都已经复工了,然后我们上海没有发现新的病人,我估计这个时间点,就是我们把口罩全部摘掉的时间点,那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估计最近几个礼拜可能还得先看一下。
“上海的防控体系很好,属于少林派”
中国新闻周刊:您还提到一个“佛系管控”概念,我们应该如何在“强势管控”和“佛系管控”间寻找平衡?
张文宏:很多人认为新加坡是佛系管控,什么叫佛系管控?新加坡现在是橙色等级,其实它并没有叫每个人都戴口罩,也没有限制社区的活动,而且还告诉你,我现在就是这么防控,防的住就防,防不住我们就把它当流感来处理,重的病人我给你治疗,轻的病人你就居家隔离。大家看新加坡,感觉不是很积极,事实上新加坡可积极了,你如果从武功上面来讲,上海现在的防控体系很好,我们是属于什么派门的,我们属于少林派,非常干净有力,社区防护强大无比。新加坡属于武当派的,你表面上看不出来,而且是非常佛系,但它内部是非常厉害的。

你知道新加坡是几号开始管控的吗?新加坡是1月2号就开始管控了。中国的专家组一到武汉,新加坡就开始对中国飞过来的飞机全面进行防控,后来武汉进来的人员签证都不给了。疫情来的时候,它很早就开始管控了,时间点是非常早的,然后进来的病人数就很少,到现在为止一百个都不到。这么大的一个城市,然后进来就是几十个,所以它认为这个密度是很低的。这么低的密度,如果每个人都戴口罩,口罩防御的效率就是很低的,因为你根本就没有机会碰到这样的人。你没有机会碰到这样的人,你戴口罩不是浪费吗。但最大的一个问题新加坡有口罩吗,它没口罩,又不能生产口罩,你想人家还能戴什么呢?新加坡是把口罩留给医生,医生要保障。所以我老早就讲了,我们应该把N95留给医生,但是我们自己拼命戴N95口罩,也不知道为什么。

新加坡采取的策略是你外地回来的居家隔离14天,你敢出来法律在那等你。其次是新加坡的发热门诊覆盖率,上海的发热门诊是110家,北京是76家,新加坡你知道是多少家吗?800家!疫情一来以后,它马上就启动社区医疗防控体系,都可以收这种发热病人,然后按它的流程来走。新加坡这么小的一个地方,800家可以收发热的,所以你说人家是佛系,你搞笑呢,人家一点也不佛系,看上去佛系,人家是武当派。

我们现在采取的策略对我们中国是最有利的。新加坡的防控也非常成功,所以我今天会有一幅图画出来,新加坡和上海的新增病例,都是输入的,非常的一致,你表面上看上去一模一样的。但是它们用的武功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用的是少林派的武功,它用的是武当派的武功,但是结果都是那么的漂亮,所以我们上海也好,中国的很多城市也好,下一阶段我们要做什么的,下一步我们就是要练内力的。第一阶段我们用的是武功是硬派的武功,接下去下面就要练内力,我相信中国的下一阶段一定会做得非常好。因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我相信中国政府的改变的力量,事实上改变的力量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比中国更加强大。
“感染科要非常强大,我们的民族才是安全的”
中国新闻周刊:人们平时到医院,都尽量远离传染病房,现在因为疫情,大家对传染病的关注度大增,您作为主任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有中国最强的感染病学团队,您当初上大学为什么选择了感染病学?
张文宏:对我个人你不要采访,我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一个乡下人跑到上海,读完书留下来工作而已,你讲到感染科我给你多讲一点。大家认为传染病不重要的时候,我们这个科室就是一直保持着非常强大的一个体系。我们科最早的创始人是戴自英教授,英国牛津大学毕业的,他的导师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之一。他回来把抗菌药物的治疗,把抗病毒的治疗整个理念带进来了,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的理念就一直是关注传染性、感染性疾病。这么多年来,华山感染科始终保持非常强大的一个自我成长的动力。我的导师是翁心华教授,他是戴自英老师的学生,2003年的时候是上海SARS医疗救治专家组的组长。

我们科室一直认为,人类实际上是不可能远离传染性疾病的,因为我们生活在自然界,自然界有很多微生物,它们在这个世界上的历史比人类长很多,人类从古猿进化也就是几百万年,现代人类从非洲走出来也就是10万年,但微生物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几亿年,在我们的环境当中到处都是,你随便就会发现很多微生物的跨物种的转播。

前一段时间我们在脑膜炎病人当中,找到猪疱疹病毒,后来突然就发现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个病毒,本来在猪里面的疱疹病毒怎么跑到人身上去了?还有从非洲过来的一个病人,昏死过去了,我们查出来是非洲的锥虫病,中国都没有药,我们在24小时内找到虫子,48小时内全基因组测序,然后72小时从日内瓦找到药。这是输入性疾病的一个速度,如果放慢了,你就没有机会了。

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总体上来讲还是暴露出很多问题。一个新发展传染病出来的时候,你有没有很强的识别能力,除了警报以外能不能迅速把这个东西给鉴定出来。这个病原体的鉴定非常快,一个礼拜就鉴定了,但是我的意思是之前已经有很多警报了,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更早一点。所以我们科室这么多年来,我们做的其实就是这一件事情,我们时刻对新发展的传染病保持极其高的警觉。

前些年上海发现H7N9病毒,我们科室第一时间发现并测序上报,我们认为这个体系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你这个医院必须具备强大的识别疾病的能力,我们才会安全,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整个社会已经出现大流行了,我们国家队再入驻,再进行病毒细菌的鉴定,再出防控的政策。

中国这一次其实做的挺快的,但是病毒实在太快了,你得跑在它的前面。怎么才能跑在它的前面,我个人觉得中国要有千千万万个像我们华山感染科这样的感染科。所以我呼吁国家要投入我们这种传染科的科室,将来要培育一批“常驻部队”,要养一批这样的人,而且要非常厉害,那要多厉害呢?就要像我们科这样厉害可以了,当然我在电视里面经常会吹牛,但是这也是呼吁,实际上就是要有一批中国的基层医院的感染科要非常强大,我觉得我们的民族才是安全的。
值班编辑:冯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14: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驻美大使崔天凯致信张文宏:感谢您为留学生、华侨解说疫情

2020年03月27日 11:34:54



尊敬的张文宏教授:

您好!

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使馆的邀请,在线同在美留学生、华侨华人就抗疫问题进行长时间对话。在国内抗疫初期,侨胞和留学生们心系祖同亲人,积极捐物捐款,做了很大贡献。现在他们面临疫情,特别需要关怀和指导。您的科学态度、务实精神、基于专业知识又“接地气”的解说,对于大家全面认识问题、做好有效防范、避免不必要恐慌,都极其有益、十分及时。我谨代表所有在美同胞,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次抗击疫情对于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次大考。我们的医护人员、基层社区工作者、志愿者表现出来的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和专业素养,令人难忘。就像歌里唱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的感动”。您亲率党员上一线的行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和使馆的同志们会守好我们的岗位,打赢我们的战斗。我在和留学生连线时表示过,只要同学们还在这里,我不会离开。我一定说到做到。

我生在上海,虽然成年后大部分时间在外,准确地说中学没毕业就去黑龙江插队了,但始终认为上海是我家乡。等疫情过去后,争取有机会回家看看,到时候希望能来拜访您,不是为了看病,是为了讨教。

祝您和上海的父老乡亲们健康平安!

崔天凯

2020年3月26日 华盛顿


此前报道:

张文宏为留美学生答疑:有问题找使馆,我见过崔大使的照片非常和蔼

来源:中国驻美大使馆

张文宏:我认为现在纽约的情况问题不是太大。记住什么时候应该去看急诊,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举办今天活动的中国驻美大使馆一定会接受你的求助。我见过崔大使的照片,非常和蔼,他一定会接受你的求助。所有电话都可以忘掉,一定把使馆电话记在身边。实在不行,大使馆也可以跟我们中国的团队联系,或者我们在纽约医生当中也有好多朋友,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张文宏教授应我馆邀请为留美学生及华人华侨在线答疑解惑(全文)




03/27 11:41
[/url]

张文宏教授应我馆邀请为留美学生及华人华侨在线答疑解惑
随着美新冠肺炎疫情愈发严峻,为帮助广大在美留学生和华人华侨更好地了解疫情、加强防护,美东时间3月26日9时,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到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通过央视新闻平台与在美留学生及华人华侨代表视频连线,现场答疑释惑。
直播中,张教授以其特有的轻松诙谐、深入浅出的对话风格就美国疫情发展趋势、预防与个人防护、检测与就医以及美医疗体系能否应对本次危机等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出了专业性、针对性极强的解答,得到在美留学生及其家长、华人华侨的广泛好评,认为此次连线内容丰富、迎合关切、收获很大,并感谢驻美使馆的精心安排和真诚关怀。
此次连线由央视联合快手、B站、头条、抖音、腾讯、爱奇艺等多家平台同步直播,观众超过一亿人。
  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回答留学生、华侨华人抗疫问题
主持人:今天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邀请张文宏教授通过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微博、抖音、b站、快手等合作平台,在线解答美国留学生、华侨、华人以及广大网友关于疫情的有关问题。
张教授,您好。现在美国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已经接近7万,世卫组织近日也说美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疫情的震中。我们非常关注美国的疫情发展,所以今天请到几位来自美国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朋友。先请纽约的同学提问。
吴秋翔:主持人好,张教授好,大家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目前正在美国纽约大学交流学习。首先感谢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现在纽约无疑是美国疫情的重灾区,上周州政府也紧急发布禁令,要求在家工作、禁止集会等。因为之前美国也处于流感高发期,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非常多,我身边的一些小伙伴也曾经患过流感或者注射过流感疫苗。刚开始我们很难区分流感和新冠肺炎,有一些类似的症状就特别紧张。所以想请问张教授,新冠肺炎和流感有哪些具体区分方法?谢谢。
张教授:小吴你好,纽约面临的问题是比较严峻,全美的疫情确实现在还没有看到峰值。流感跟新冠肺炎到底有什么区别?既然你这位学习水平很高的博士生都难以区分,对普通民众就更难了,因为都会有发烧、咳嗽等相同症状。事实上通过一次连线就让听众搞清楚两者的区别比较困难。
早期可能美国的医生也很难区分。按照美国的医疗习惯和资源配置,不会因为发烧咳嗽就马上给你做CT,所以一般来说先对症处理,抽点血查一下。但是现在很可能就会给你做检测,通过检测基本上可以明确地区分你是新冠或者流感。如果你的临床表现比较重,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医生也会给你拍CT。有经验的医生还是可以分清楚的,但是这种经验需要时间的积累。在中国我大概看了几百例,基本可以判断这个病人是新冠或者是其他病毒引起的肺炎。即使是这样,我们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验室确诊。所以在流感季我们事实上很难区分流感和新冠,最麻烦的是新冠和流感还可能合并。在美国新冠发病率比较低、检测试剂还没有特别到位的时候,他们可能先做流感检测,如果流感阳性就不再做新冠检测,但是现在这个策略肯定要发生改变。因为新冠的发病率上升了,合并感染也会成为一种可能,单纯的新冠风险也增加很多。所以我建议在必要的时候听从医生的安排,他会给你非常明确的答案。根据美国现在的试剂投放量和诊断水平,我认为非常容易搞清楚。纽约州病例数的大幅增长,事实上跟它检测到位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如果不具备检测能力的话,哪里来的3万多?所以例数越少的地方,有可能是检测不到位的地方,例数越多的地方,它的检测是到位的。
主持人:张教授说到这,我估计在盐湖城的乐教授是不是有点慌,因为盐湖城目前看来不属于很严重的地区。
乐桃文:主持人好,张教授好,大家好。提问之前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表示谢意。真诚感谢中国大使馆对我们的关心,联合中央电视台精心组织连线直播,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盐湖城 3月6号宣布第1例确诊病例,到目前有340多例,犹他州政府也很重视疫情防控。我想请教张教授,目前看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比例有多大?与中国相比,为什么美国青年人的感染率显得那么高呢?谢谢。
张教授:乐老师的问题非常专业,前两天我跟很多美国医生沟通,他们问的问题差不多。美国最早西部和东部疫情比较厉害,盐湖城的病例从美国其他地方蔓延过来。本地的传播病例一旦产生,会先缓慢上升,然后开始进入指数上升的阶段。盐湖城还没有到指数上升阶段就已经采取紧急状态,所以现在是防控的关键节点,也是最好阶段,这是第一点。现在纽约采取了同样措施,但会艰难很多。今天我看到纽约一些急诊室的视频,虽然他们有准备,急诊床位数也充分,但医生和护士都非常劳累。
第二点,刚才问到为什么在美国年轻人感染病例这么多?这跟新冠最本质的传播方式有关系。中国通过两个多月的防控积累了大量经验,其中的第一条就是看清主要传播方式。根据中国前期流行病学调查得出的结论,感染风险主要是密切接触。中国有个特点,我们的疾控人员对病例的追踪是不遗余力。要追踪所有密切接触者,再把他们进行14天的隔离,事实上是非常困难的。这一点我觉得世界上做的同样好的国家不是太多,新加坡可能是一个,但在美国做到这样比较难。而且所有的传染都离不开当地的社会环境。如果我现在在美国生活,大概是白天辛辛苦苦工作,晚上回家里休息,周末开车去买菜。这种情况我个人觉得感染的风险很小。年轻人有大量的社会活动,而且不戴口罩,就有很大的感染风险。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受感染的年轻人多,因为有很多密切接触。很多美国年轻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不跟家人住在一起,所以美国的家庭传播风险相对中国要小。
第三点,不同阶段的重症比例不一样。早期中国也是因症就诊,重症比例会偏高。上海350个新冠肺炎病人当中,重症大概是10%,需要医院提供床位;急重症约5%,需要进ICU。现在情况不一样,大量海外人员流入,全部都做核酸检测,筛出来很多无症状者,重症比例就开始下降。在美国如果是因症就诊,重症和急重症比例大概也是10%和5%。美国每10万人口的ICU床位是35张,所以盐湖城现在的病例数是很安全的,但是如果今后10倍、20倍的增长,我估计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提供足够的床位。早期武汉出现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对突然爆发的新型传染病认识不够。以盐湖城目前的态势,即使得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救治。
主持人:好,谢谢张教授。小马有什么问题问张教授?
马知耀:提问之前我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是马知耀,现在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是美西南学联的一名成员。我这里先想感谢一下中国驻美大使馆和驻洛杉矶总领馆,还有美西南学联给我这次机会,代表大家向张教授和主持人,还有各位网友提问和交流。
其实我想问的问题跟之前吴同学问的截然相反。因为纽约市比较严重,加州还没有那么严重,确诊大概是在3000-5000左右。中国人经过家长、媒体和医院的教育之后知道应该戴口罩。在加州疫情没有这么严重的情况下,美国人不爱戴口罩。那么病毒能够在物体上停留大概多久?离开人体附着到衣帽或者书包上,能够存活多久?
张文宏:你问的这个问题涉及到好多个科学。大家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美国人不大喜欢戴口罩?不单单是美国,欧洲也不喜欢。为什么中国的香港喜欢戴口罩?香港的医学基本上跟欧美一个体系。为什么日本喜欢戴口罩?戴不戴口罩很多时候不完全取决于科学,还取决于文化,取决于习惯。
对于一个没有戴口罩习惯的地方,第一,让人家戴口罩就等于要教育人家,一般来讲人家也不大理你;第二,他要问你,你有没有证据?你有没有数据?比如加州,今天是3000多个感染者,加州总人口是4000万,那就意味着按照人口比例,只有万分之一的概率。现在我估计这个数字还是比较确切的,因为美国是因症就诊,我们先不去看潜伏感染、无症状携带。我们先不去谈这个问题,因为在上海我们做过研究,无症状携带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不一定会成为主流,所以大多数还是跟有症状的传播关系更为密切一点。如果是4000万人口,4000个病人就是万分之一的概率。所以小马同志你现在是宅在家里,实在闷不下去了,要去买吃的东西,你碰到的第一个人是新冠的概率是多少?万分之一。
为了万分之一的概率要强迫这个地方的人戴口罩,人家没这个习惯,你让他戴一定要有理由。所以从数学概率上看,这种防控效率很低。一是概率很低,万分之一;二是很多场合根本没有戴口罩的理由。但是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两点:第一,当这个城市所有人都戴口罩的时候,在美国这是非常恐怖的,因为从来不习惯如此,是不被接受的。第二,美国生产的口罩根本不够,口罩的储备也不是很丰富。如果美国人都去买,会出现口罩挤兑的问题。口罩挤兑会造成两个问题,一是真正生病的人没有口罩了,他嘴张开来就乱喷,这个风险多大。所以美国的口罩是给生病的人戴的,避免他把含病毒的唾沫喷到你脸上;二是医务人员没有口罩了,都得倒下,怎么救你?所以口罩的事情,我个人觉得你不得不站在当地的风俗习惯、对疾病的传播效率以及口罩挤兑引起的一系列事情来综合考虑。
你说戴口罩有没有意义?当然有意义。意义在哪里?就是你们各位小伙伴在自己的国家和亚裔人群当中,如果是接受口罩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在人群聚集的时候戴口罩意义是比较大的。如果我接触一个人风险是万分之一,如果接触100个人,那不是变成百分之一了吗?所以你就知道为什么现在要取消纽约、加州的聚会,就是要降低人群聚集的风险。
主持人:我们请还没有提问的王先生。
王耀辉:主持人好!张教授好!我叫王耀辉,来自于美国首都华盛顿。我们在美国的华人通过一些微信社交平台了解到,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没想到疫情反转到了我们自己身边,所以有一些恐慌、紧张、不解。我想张教授您可能知道,美国在过去几天已经连续单日新确诊病例超过1万。特别是华盛顿地区到昨天为止,确诊病例也超过1000,这个速度是非常的惊人。刚才您也提到这是上升期,那么根据您的经验和美国目前的情况,您能不能预估一下,说美国的疫情拐点在什么时候能够出现?有很多人寄希望于春天来了,气温升高了,新冠是否会像17年前的SARS一样,突然之间消失了或者是被控制了?但是我个人觉得目前在美国像佛罗里达州、德克萨斯州这些比较暖和的地方,包括一些南美、东南亚国家,也还出现这样的病例,似乎跟SARS又不完全一样。我不知道您是如何解读这个情况?
张文宏:好的,我听出王先生现在有担心,有期盼,但是也有怀疑。 华盛顿还有马里兰都是非常好的地方。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在马里兰,是美国现代医学的发源地。1918年全球大流行的流感,所有科学方面的寻踪都是由约翰·霍普金斯的团队领导全球做出来的。你所在的地区还有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都是全球最牛的医学机构。可以说现在美国出台所有医学政策,特朗普总统身后都站着这些非常专业的团队,这一点我觉得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为什么各个地方的疫情会不同,这也是美国的特点。美国各州基本上都是自己按自己的方法去做。我跟各州很多医生都有沟通,大家的政策各方面也都不同,所以美国在早期出现一些不同步也是非常的正常。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的拐点都能够计算出来,在意大利我们已经看到新增数开始出现下降。那么美国的高峰在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就取决于最近美国采取的这些非常严厉的紧急措施的效果,包括现在芝加哥出台了非常严厉的居家隔离令,美国东部大家都在家办公。我觉得这些跟中国上海当时做的事情完全一样的。
上海在1月底武汉封城以后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处理武汉出来的病例,我们要把它找到。在这一个关口,我们做得很辛苦,但是我们的做法事实上跟美国现在做法是一样的。那段时间,监测到从武汉到上海所有的飞机上有28万人,但是最终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要进行检测,而是出现症状才进行检测。我们还做了一件事就是,如果跟有症状的人有密切接触的人,我们也都会进行隔离观察,这个工作量实在是非常大。虽然进来的人不少,最终我们把病人筛查了以后,感染的病人也只有三百五十几个。所以进行了坚决的病人追踪和诊断,都控制住了,现在我们所有的病历都没有了。
我觉得现在马里兰、华盛顿增长这么快,事实上已经错过了非常好的早期阶段,是什么阶段呢?就是盐湖城的阶段。盐湖城现在只有几百个病人,早期病例上升的时候是最佳时机。一旦错过,现在整个美国东部已经出现了社区的传播,这个时候不得已就只能采取居家隔离,延缓社交。这种做法到底能不能取得效果?取决于政策是否能执行到位。如果政策执行不到位,拐点还看不见。但是如果执行到位,原则上讲,10天到14天左右,我们可以看到新增病例数降低。
所以在传染病里面的预测,对一件事情我当时预测是非常对的,也就是在大年夜的时候,华山医院所有的男同志都集结去武汉了。我当时就预测中国的疫情控制应该在两个月内左右,大家可以把我以前写的文章搜出来。当时采取这样的策略,把武汉城给封掉,我们叫lock down。我们上海采取的什么?是shut down。Lock down和shut down还不一样,shut down的经济活动是继续保持的,叫大家最好stay at home。上海,当时都是这么讲的,我说stay at home,在中国只有一个字叫做“闷”。我们在家里闷两个礼拜,大家都在家里闷,出来的人很少,就解决问题了。所以当时我在想采取这么激烈的lock down,让所有的城市shut down,让我们所有的诊断试剂配到位,所有的发热门诊全部动起来。这病唯一的一点是经不起隔离。你如果能够做到充分隔离,这个病一定能够控制住。但是你叫我预测极为艰难,因为大家做隔离的决心是不是够大?如果做隔离的决心够大的,中国大陆已经展示给你看了。如果做检测决心够大的话,新加坡已经演示给你看了。如果隔离和检测都做得很好,韩国和中国都演示给你看了。
所以美国的疫情高低,现在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就是取决于shut down执行到什么程度,要执行多久?第二是诊断检测铺到什么位。现在感觉美东没有问题,但是美国的其他城市是不是都做到同样好,这一点不清楚,美国的事情具有比较多的不确定性。
据我现在初步预估,一是美国医疗储备还是非常充裕的,二是美国医疗设施的紧急生产能力也是非常好的。所以无非峰值什么时候到,这个峰值一定会到,是两个星期还是四个星期,这个不好预估。但是到了以后是不是代表这个病马上就没有了,是另外一个问题,等会我们大家可以再进行讨论。先说峰值,如果最快,现在开始10天到14天。如果慢一点,可能要等到4个星期,4个星期事情就更加麻烦了。我是希望看到美国应该是有很快的一个下降,下降以后就会开始往良性方向发展。如果四个星期才能到峰值,估计美国现在的病例数还会呈指数级的上升,那个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的不足。但是我相信,美国居于全球的公共卫生体系的顶峰,水平最高,居于全球的临床医学的顶峰,医生的水平也是最高。我个人觉得美国政府会根据疫情所在的点制定最合适的一个方案,我自己觉得高峰应该会到,但是具体哪个礼拜现在预估还是比较困难。
主持人:好,谢谢张教授。很多网友在关注我们的直播,说张教授现在是在上网课。小吴,你来问一个问题,证明自己在认真听课吧。
吴秋翔:我有一个问题想咨询张教授。我们留学生很信任医院和医生,但是都尽量避免去医院。一方面对如何在美国接受医疗救治了解有限,另一方面现在去医院风险也很高,所以一般有小病都是自己用药。如果出现疑似新冠症状,您觉得何种症状、到什么程度应该第一时间去医院?如果在家隔离14天后症状没有进一步变化,是否可以判断没有感染新冠?谢谢张教授。
张文宏:小吴的问题大家都很关心。我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当时购买的是等级最低的医疗保险。如果你也是,不必担心,即使等级最低的保险也会覆盖重症新冠。美国看病实在太贵了,也不如中国方便。美国现在采取的策略受益于中国过去两个月的经验和对新冠的研究。新冠的特点是即使不去医院,80%的轻症患者也可以在家里“熬”过去。去医院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隔离,避免传染家人;二是轻症病人可以通过治疗加速恢复。真正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人是10-20%,需要氧疗。很多人认为现有治疗的最关键环节是抗病毒治疗,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公布确切的抗病毒治疗药物。这20%需要氧疗的病人也就需要医院床位,所以大多数情况下美国的医院不会接受病人入院。那么什么情况下必须去医院?就是成为10-20%需要氧疗的病人或者5%的极重症患者。氧疗的级别有很多种,需要氧疗的病人如果得不到治疗就会有危险。美国政府开始不着急,现在采取很积极的措施,因为他们很清楚自身医疗体系的极限,也就是病例多到什么程度医院的病床有可能容纳不了。床位容纳不了就会出现今天意大利的情况,20%的重症病人中有相当多的人得不到氧疗,还有5%需要插管的病人用不上呼吸机。今天我看到一段纽约急诊室的录像,他们又新进了很多呼吸机,一排排像士兵一样列队。从现在纽约人口数和重症ICU床位数来看,纽约医院有足够的空间,呼吸机配置是足够的,超过德国。美国的ICU床位在全球范围内超过德国,远超英国,跟意大利就不要比了。所以考虑现在纽约的发病率,你待在那里是很安全的。
但是有问题该怎么办?如果发烧了,自己先熬一熬,睡觉,多喝水,多吃维生素c,多吃水果,多吃鸡蛋,多喝牛奶,手机关掉,不要接受祖国母亲在那一头的哭泣。家人的哭泣对你造成的影响会更大。我在这里奉劝各位父母,你们的子女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独立的人,你的哭泣、关心对他毫无帮助。我当时在美国的时候也是如此,所有的关心都会成为一种负担。除非他们已经回去了,如果没有回去,事实上你是帮不上他的。
什么时候决定你要打急诊电话,或者直奔急诊室呢?就是你觉得自己呼吸有一点点困难,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走楼梯觉得有一点点走不动,气有点接不上。这个时候是去看急诊的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有时候发烧还并不一定是去看急诊的时间节点,呼吸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进入重症的风险事实上是比较低的、极低的,所以大概率事件你是可以应对的。小概率事件,祖国母亲其实也不需要为你担忧,你直奔急诊去,急诊会根据你的紧急情况进行处理。
我认为现在纽约的情况问题不是太大。记住什么时候应该去看急诊,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举办今天活动的中国驻美大使馆一定会接受你的求助。我见过崔大使的照片,非常和蔼,他一定会接受你的求助。所有电话都可以忘掉,一定把使馆电话记在身边。实在不行,大使馆也可以跟我们中国的团队联系,或者我们在纽约医生当中也有好多朋友,可以给你提供帮助。
主持人:好,小吴看来很满意,到时候可以通过我们也来联系一下张教授的团队。请乐老师提问。
乐桃文:张教授,非常感谢。前几天我听说有一例病毒感染的发生可能是当事人和楼下患者共用了一个楼梯过道。请问张教授,病毒通过空气传染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公寓统一的中央空调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还有我们留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公共洗衣机,是否会造成病毒传播呢? 谢谢。
张文宏:好的,乐老师问的问题都是大家关注的。到目前为止,要判断病毒会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必须先排除掉其他因素。哪些因素呢?自己除了跟这座大楼里的这个人共用电梯以外,在外面接触的每一个人没有携带病毒?这一点我估计做不到,特别在纽约,怎么保证你接触的100个人当中每个人都不带病毒呢?美国纽约现在有3万多例,难道都是通过电梯感染的吗?很显然很多人的感染源根本找不到。找不到意味着什么?你在路上碰到任何一个人,跟他进行密切的交流、吃饭,就有感染的机会。或者坐在一起开会,都有可能。所以不能说就是电梯里感染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哪怕电梯的空气里有感染因素,还不能排除电梯的按钮,因为你没有及时洗手。病毒在这种表面可以存活几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
所以在疫情高发地区,接触过任何物体表面都要洗手。美国医生会给你一个建议,与其说戴口罩还不如经常洗手。因为你会用手去乱摸口罩,没有好好洗手,手上的脏东西全部粘上口罩上。口罩也不会几个小时换一次,因为没有这么多口罩,一天换一次都很奢侈。手可能会接触到口罩的外面、里面,被污染的口罩比空气还要危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医务工作者就会提醒你,戴口罩干什么呢,还不如洗手。他们是把洗手放在第一位的。
最后,空气传播的风险、空调系统的风险大不大?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经验、数据来自于香港当时SARS爆发时的淘大花园,淘大花园整幢楼好多人都感染了。一开始也认为是通风口,或者是卫生间的水反流,大便里的病毒通过空气冒上来进行传播。事实上最后世卫组织经过精密的事件回顾,认为像这种事件的发生都是个案。特别是在中国、在上海,可以说99.9%的病例都会追踪到谁传播给你的,没有一例是疑似共用电梯传播的。所以哪怕在我的流行病学史里面,这个概率基本上也是非常低。那么什么情况下空气传播是有价值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大量的病毒载量。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种事情?就是医务人员不戴n95口罩给病人气管插管,打开下呼吸道,大量病毒释放出来,在一个密闭的医疗空间里面,会造成气溶胶传播。在一般的电梯里,没有剧烈的咳嗽,没有大量病毒喷出来,空间量也不是太大,这种风险有可能有,但是从数学概率来讲,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果说,哪怕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我都不愿意承受,有没有可能预防?完全可以在电梯里戴口罩,用手绢捂一下口,用餐巾纸按电梯按钮,或者随身带一根牙签按按钮,下了电梯扔掉牙签,都很简单。与其讨论电梯的传播风险,不如直接采取措施去预防。这个问题不在于科学本身,而是如何提供解决方案。如果你不相信就不用做,反正我在上海是不做的。
主持人:小马,网友都很关注你,你再问一个问题吧。
马知耀:我想代表广大留学生再问一个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现在20-3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觉得国内环境更安全些,家长也希望他们回到家庭的怀抱里。但回国途中乘坐飞机、火车、汽车也有感染风险。大家都知道戴口罩很有必要,我的问题是,坐飞机到底有没有必要穿医用防护服?
张教授:这个问题又尖锐、又敏感。如果我现在说不要回来,你们会觉得我没良心。我说你赶快回来吧,这边很多人又会说这么多人回来防疫压力好大。做人好难。我们今天抛开一切,只讲事实。首先是该不该回来的基本判断和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你现在是否需要待在美国。如果美国疫情爆发时,你的医疗保险很低、只能覆盖急诊,你比较恐惧,国内家人每天哭泣,你在美国又没什么事,还有人给你买机票,那你回去也无妨。但是如果你在美国有事,就不一样了。小马现在在美国是“瞎混”,是可以选择回不回的。
你现在印象中的防护服都是中国ICU的常规场景,因为我们国家为医疗界提供了非常充分的医疗保护,就是三级防护。事实上很多情况下三级防护不一定是必要的。只有做近距离的操作,我们建议三级防护。如果不是近距离操作,都不需要穿得那么厉害,带护目镜,前面带头盔,再用正压呼吸器。今天如果去看新加坡、美国的急诊间,护理这些新冠病人的一般的医务工作者,带N95口罩,穿一般的防护服,就是在衣服外面再套一件,再带一个头上的防护就可以了。你现在如果穿得像太空人一样,比美国的医生都穿得厉害,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必要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们在飞机上都戴着n95口罩了,再穿防护服的意义就会小很多。那么整个机舱是不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是的,机舱肯定是高风险的地方,机舱里有很多人带n95口罩,还有很多人憋不住,把口罩拿下来。里面只要有几个人有可能是感染者,十几个小时在一个封闭的机舱,空气里难免会有一些病毒的风险。这个时候你就必须保证你是长时间戴口罩的。机舱局部的空气有风险,但最大的风险不是来自于机舱,而是来自于登机之前,因为很多感染是登机之前已经感染。我们这里大多数人是落地以后检测出感染的,少部分人是在家隔离的时候出现了症状,那就意味着风险到处存在。回国之前可能已经感染了,在飞机上也有感染的可能,但是不管怎么样,穿防护服的意义不是太大。带n95口罩我认为就足够了,跟美国的一般的医疗工作者是一样的。戴手套有没有意义?如果勤洗手,双手不去摸自己的嘴,带手套意义也不是很大。这一点我觉得是非常明确的。
好,那么你一路平安到了上海或者北京,接下去要面临着什么呢?你们都非常爱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健康,也不愿意把自己有可能潜在的感染传播给家里人。我明确告诉你,外来输入感染在上海接近七八成了,也就是说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你们不会在自己情况不清楚的时候就和家人在一起,隔离14天是必然的。所以来的时候首先要检疫,再隔离14天,整个过程非常麻烦。你要知道上海每天进来的航班有几万人,我们的海关为在这里滞留的人群进行充分的检验,在运输、安排、医院留观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服务不到位的地方。只要人多到一定程度,我认为服务一定会不到位的。在这里我也为广大的海关、医院的同事向你们道歉,你们回来的过程中,可能没有感觉到祖国亲人的热烈情绪。但是你可以想象,当大量人口同时到达我们的海关,第一要务还是保护大家的安全,保护你的安全,保护你家人的安全。所以回来你必须接受14天集中隔离的“折磨”,同时还要经历检测的“折磨”,等这些“折磨”全部都过了,你可以开始新生活了。
等你开始新生活的时候,突然发现美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而且美国现在开学了。你不要觉得特朗普会让你们永远不读书,过几个月美国疫情稍微降下来,马上就要开学了,现在美国和欧洲的策略就是这样。开学了你又回不去了。然后突然发现留在美国的这些小伙伴小日子过得还挺欢的,特别像小吴这种人宅在家里两个月都挺好的。现在他又出来混了,你在家里就觉得很不爽,这个叫什么现象?这个叫围城。回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只有哪些人把回来作为第一首选,就是小马这种人,现在在美国没啥事了,等offer了,“瞎混”呢,可以考虑回来。一般的人要不要回来,得把我前面讲的所有事情都想清楚再决定。如果不回来,在美国会遭受多大的风险?这些事情我相信大家也是关心的,但是我还是要听你们是不是关心,如果不关心我就不说了,所以我暂时先打住。
主持人:好,我们请王先生来问一个问题。
王耀辉:好的。刚才张教授把戴口罩的事情分析得非常透彻,实际上这是一个文化背景不同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亚洲,不管生不生病,很多人也有戴口罩的习惯。在美国人眼里,如果你戴口罩一定是你生病了,因为口罩是保证你不要把疾病传播给别人。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华人很纠结。我昨天看了一个报道,美国到目前为止这么多例确诊,华人所占的比例非常的低,也反映出我们华人是很注重防范的。我希望张教授能够给我们在美华侨、华人,包括留学生一个正确的指导: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和口罩资源供应的情况,如果要到超市或者到其他一些必要的场所,不带口罩的话,如何去预防?
张文宏:好的。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相同的防疫效果。
第一点,如果去超市,挑人少的时候去,只要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两个人互相之间又不说话,这种概率下被感染的风险基本没有。第二,在超市结算的时候,可以去自动结算机去结算。第三,去华人超市,在里面戴好口罩,疯狂购买,回去以后立刻洗手。只要这几点做到,跟你戴或不戴口罩,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戴口罩只适用于人多的地方。但是我现在看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华人扎堆吃饭,也都不戴口罩,因为戴口罩就没法吃饭。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取消一切社交,在美国叫social distancing,保持社交距离。只要保持好社交距离,就没必要戴口罩了。
第二点,华人在美国的特点我们都很清楚,一个字“宅”。在这个阶段,“宅”就变成了优点。华裔在美国的感染率比较低,是什么原因?一是焦虑,我觉得焦虑是非常好的保护。二是恐惧,因为美国的医保还有就医的体验不是太好,你在中国的就医体验很好,我们医生的服务能力都比较不错,但是在美国就医的体验就没有在国内那么好。尽管他们就医的整体的秩序是非常好的,但是大家对于去看病还是觉得麻烦。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害怕生病,而且生病以后的费用也很高。我认为这种恐惧也会提供一个很好的保护。
所以我觉得口罩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我们要保持社交距离,就可以把问题完全解决掉。在外面跟人家保持一米之上,没有非常近距离的交流,事实上你被感染的风险是没有的。如果你还是要跟人家近距离交流,那么一定要在美国的疫情控制下来以后。疫情控制下来了,我个人觉得你跟人家近距离交流的风险也就慢慢过去了,所以这时候口罩也不重要了。
第三点,美国的医疗的冗余度够不够?以我今天的计算,美国的医疗冗余度到目前为止超过欧洲任何一个国家包括德国,所以不用太过紧张,戴不戴口罩在美国不重要,但在中国很重要。
主持人:好,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小吴你要不要提问?你对刚才教授说你“宅”有不满吗?
吴秋翔:没有,我其实也是很宅,只是我没有困,因为我眼睛小。刚刚张教授说的我们都很认同,也给我们吃了一粒定心丸。我想分享一下,这一周我们纽约大学一位中国留学生疑似新冠感染,然后他通过网络去求助,最后得到了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和纽约大学的妥善处理。他在网络求助中曾经问留学生群体谁有莲花清瘟胶囊。其实我们留学生一般都会从国内带来一些药品,像金银花、板蓝根等等。我现在也每天都用维生素C补充剂。请问张教授,这些药品的使用是否规范有效?在使用范围内,如何判断自己要使用药物,或者说我现在有没有必要紧急购买一些,或者从家里寄来一些这样的中成药物?
主持人:好,我打断一下,刚才小吴问到是药物问题,正好之前张教授也提到了氯喹。现在美国的一些基本治疗药品应该用什么?张教授可以一并来回答一下。
张教授:首先你提到的维生素c,还有很多所谓的增强免疫的药物,这些在美国都属于 OTC,属于保健品,在超市里都可以购买。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些所谓的保健品对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是不确切的。在跟美国很多医生的接触中,我发现美国的华裔医生自己很少吃。我认为,为了预防新冠当然可以吃,如果吃了没什么坏处,哪怕不防新冠,防别的也行。但是不是必须要吃的?这就不一定了。
第二点关于氯喹。羟基氯喹在国内治疗了相当多的病人。前两天我跟美国几位做临床试验的专家还有美国NIH的专家进行了一次临床试验方案的讨论。他们希望在医生当中进行羟基氯喹的预防性用药的一些探索。因为医务人员是风险最大的,进行一个接触以后的早期保护是不是有用?这个问题现在没有结论,仅来自于法国的一个临床研究,例数太少,有病人脱落,跟我们中国已有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得出的结论还不完全一致。所以氯喹或者羟基氯喹的作用还要等待更多临床试验的结果。首先它是个处方药,第二有可能有不良反应,所以在这里不建议所有的华裔去囤积大量的羟基氯喹或者氯奎。疗效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副作用不可预测。
第三,这个药原来是治疗寄生虫病的,现在用来治疗风湿病。如果你大量购买,真正需要的人都买不到。很多医生,华裔或非华裔的,觉得它好象有用,开了很多。我个人对最终的结论还比较保守,要等结果出来以后。你提到要预防,预防也是给风险最高的人预防。怎么会给你预防呢?既然华裔感染的人很少,你还叫每个人都吃这个药?得了流感也吃这个药?所以这个药不是用于预防用的。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喝水、多喝牛奶、多吃鸡蛋、多睡觉,不出去瞎混。我认为不出去瞎混,这是最好的办法。
主持人:小马你要抢答吗?但我们说好小马答完以后,我们请乐先生,因为很多网友说乐先生好久没说话了,小马要快速精简。
马知耀:好的,我还想补充一下刚才学长问的问题,如果有些同学家里有莲花清瘟颗粒的话,张教授您怎么看?对这个药物用还是不用怎么判断?
张文宏:你要把药留到最危险的时候吃。如果美国疫情一下子还结束不了,要到冬天,你现在开始吃到冬天?所以我就问你,你家是不是囤积了足够的莲花清瘟胶囊呢?就一盒,放在最关键的时候用。
马知耀:好的,谢谢。
主持人:好的,乐先生。
乐桃文:谢谢。我刚才因为勿忙回答您的问题,忘了做自我介绍,我是美国犹他州韦伯州立大学的教授,也是盐湖城华助中心理事长。我想请教张教授一个问题。因为您在美国待过,知道在美国普通人家门前马路边一般设有一个邮筒。邮递员开着邮车,挨家挨户地打开各家各户的邮筒塞入邮件。我们都知道美国邮件特别多,而且都是纸质的。普通民众再从自家的邮筒里把邮件取出来拿回家,个人感觉这好像是一个安全隐患。所以请问张教授,您建议大家应该如何操作以降低风险呢?
张文宏:非常好的一个问题。我在美国时也经常收到这样的信件,里面大多是各个超市发来的打折广告,有时候打折广告里真的还是打折蛮厉害的,所以我觉得拆开看一看也无防。但是怎么做到没有风险?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的。这些邮件你先把它拆开看,如果是广告放在旁边区域,如果是有用的信件,把它倒在沙发上,把信封扔掉,把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好以后洗个手,这个问题就完全解决掉了。事实上在所有邮件的处理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是极低的。因为在上海我有350多个病人,没有一个人出现过感染源不清的情况,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跟他密切接触的人,也就意味着这些人通过公共场所的接触、接收信件带来的风险是极低的。但我现在就是怕怎么办?很简单,要么戴一次性手套操作,乳胶手套,一次一副。要么就是处理以后直接洗手。如果对信件寄出地是不是被污染过不放心,用含酒精的消毒水喷一喷也是可以的,但事实上没必要。如果有洁癖,还是觉得受不了,还有一个办法,放在烘箱里温度60度,烘一个小时,纸也不会烧起来,病毒全部被杀光。
主持人:张教授,现在已经10:30了,我们的访谈进行了一个半小时。好,提问就到这里,最后,张教授提到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朋友们如何防护,还有要重点提示的吗?
张文宏:我个人觉得美国的医疗条件、卫生专业人员的素质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有点慌乱,因为它的体制不是中央统一调配的,每个州自己干自己的,会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韩国、日本是中央统一调配,就做得好。最厉害的是新加坡,也是中央集中调配。整个亚洲都控制得比美国、欧洲好。但你要相信他们现在所有的反应策略是通过疫情控制的数学模型进行推算的。特朗普一开始一点不着急,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一次疫情上升都会出现更加严厉的防控措施。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所以我觉得在美华人,只要你还留在那里,对整个的卫生体系应该有信心,因为他们有最一流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家、最一流的医生、最一流的临床微生物专家,只要整个应急控制跟得上,峰值一定会到来。但是在峰值到来之前,大家怎么办?我个人觉得就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宅在家里,戴口罩到华人超市把东西买回来,烧烧菜。最近这段时间就不聚会了。勤洗手、少社交,我觉得把这段苦日子过了,后面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的。
总体上来讲,我对全人类的抗疫是有信心的,因为人类历史上,特别到了现代医学比较发达的情况下,无论是SARS、H1N1禽流感还是埃博拉,没有一次人类在疫情中败下来,无非是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所以我相信有中国的经验在前,有意大利、武汉一开始大规模爆发后出现的医疗供应不足的经验在前,还有现在全球抗疫经验,我个人觉得美国的疫情拐点最终还会到来的,所以最后总结就是全球抗疫。不管你乐意不乐意,都是一盘棋。这个世界的疫情取决于控制得最差的国家,不取决于最好的国家。所以欧洲如果没有控制好,美国就是控制的再好也没用,所以最终我相信全球会一起把疫情给控制住。至于夏天以后好或者不好,我相信在网络上有很多预测,所有的预测都不重要,我们只要关心下个月的日子怎么过,我觉得就ok了。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张教授,有很多网友的留言我到现在还没有读,其中大家很关注、从节目一开始就在说的就是您的黑眼圈。张教授最近是没休息好吗?
张教授:现在11点了,我开车大概要一个小时,到宿舍大概是夜里12点。在美国的留学生最多,你们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人类的未来,也是美国的未来,是特别重要的一个群体,家长也非常担心。我觉得能够跟大家对话很高兴。我知道美国专家懂得比我更多,但是因为前期因为我在中国积累了一些经验,大家很愿意听中国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在美国你还找不到一个医生愿意花两个小时的时间跟你讨论这些问题,我就是愿意跟你们讨论这个问题的那个医生。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张教授,也非常感谢我们同时在线的四位嘉宾。我们共同度过了两个小时,探讨很严肃的问题,但也是一段很轻松愉快的时光。很晚了,我们就此结束。


责任编辑:张博麟 PS03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14: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全文)
2020-03-27 02:02:05新华社
新华社利雅得3月26日电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紧密联系及脆弱性。病毒无国界,需要本着团结精神,采取透明、有力、协调、大规模、基于科学的全球行动以抗击疫情。我们坚定承诺建立统一战线应对这一共同威胁。

我们对逝者以及全球人民面临的苦难深感悲痛。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应对疫情及其对健康、社会和经济等带来的复杂影响。在继续抗击新冠肺炎的同时,我们向所有一线医务工作者表示感谢与支持。

二十国集团致力于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集团、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一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以战胜疫情。我们决心通过各自和集体行动,不遗余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保护生命;保障人们的工作和收入;重振信心、维护金融稳定、恢复并实现更强劲的增长;使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最小化;向所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助;协调公共卫生和财政措施。

抗击新冠肺炎大流行

我们承诺采取一切必要公共卫生措施,争取提供足够资金来抑制此次大流行病,以保护人民,特别是最脆弱群体。我们将共享实时、透明信息,交换流行病学和临床数据,共享研发所需的物资,加强全球公共卫生体系,包括支持全面实施《国际卫生条例(2005)》。我们将扩大产能,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用品需求,并确保以可负担的价格,尽快向最需要的地方合理、广泛提供。我们强调面对此次全球卫生危机,负责任的公众信息传播至关重要。我们要求卫生部长分享最佳实践,并在四月的部长级会议前采取一系列二十国集团紧急行动以共同抗击此次大流行病。

我们完全支持并承诺进一步增强世卫组织在协调国际抗疫行动方面的职责,包括保护一线医疗工作者,提供医疗用品,特别是诊断工具、诊疗方法、药品和疫苗。我们承认有必要采取紧急短期举措,以加强全球应对新冠肺炎的努力。我们将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努力,尽快填补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战略防范和应对方案”中的资金缺口。我们承诺在自愿基础上,立即向世卫组织新冠肺炎团结应对基金、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提供资源。我们呼吁所有国家、国际组织、私人部门、慈善团体和个人提供捐资。

为了捍卫未来,我们承诺大幅增加防疫支出以增强各国、地区和全球应对潜在传染病暴发的准备。这将加强对所有人的保护,尤其是受传染病严重影响的弱势群体。我们进一步承诺共同增加疫苗和药品研发基金,利用数字技术并加强科研全球合作。我们将遵循有效、安全、公平、可及和可负担目标,加强包括私营部门在内的协调力度,快速研发、生产和分配诊断工具、抗疫药物和疫苗。

我们要求世界卫生组织与有关组织合作,评估大流行病防范方面的不足,并在未来几个月内向财政和卫生部长联席会议报告,以期建立关于大流行病防范和应对的全球倡议。该倡议将充分利用现有项目,延续全球防范领域工作重点,并作为一个普遍、有效、持续的筹资和协调平台,以加速疫苗、诊断和治疗的开发和使用。

维护世界经济

我们承诺竭尽所能,使用现有一切政策工具,降低此次大流行病对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损害,恢复全球增长,维持市场稳定并增强经济韧性。

我们正采取迅速而有力的措施,支持经济,保护劳动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以及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并通过适当的社会保护措施来保护脆弱群体。我们正在向全球经济注入超过5万亿美元,以作为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经济措施和担保计划的一部分,抵消大流行病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我们将继续采取有力、大规模的财政支持措施。二十国集团的集体行动将扩大影响,确保连贯,形成合力。应对措施的规模和范围将重振全球经济,为保护工作岗位和恢复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求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定期协调并制定《二十国集团应对新冠肺炎行动计划》,并同国际组织紧密合作,迅速提供适当的国际金融援助。

我们支持各国央行根据授权采取特别措施。各国央行已采取行动支持信贷流向家庭和企业,增强金融稳定,以及加强全球市场流动性。我们对央行扩大货币互换额度表示欢迎。我们还支持为确保金融体系持续支持经济而采取的监管措施,并欢迎金融稳定理事会宣布协调此类措施。

我们欢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尽最大程度运用各种工具支持有需要的国家,作为全球协调行动的一部分,并要求它们定期向二十国集团更新此次大流行病的影响,汇报应对举措及政策建议。我们将继续应对低收入国家因疫情导致的债务脆弱性风险。我们还要求国际劳工组织和经合组织监测大流行病对就业的影响。

应对疫情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干扰

为满足民众所需,我们将努力确保重要医疗用品、关键农产品和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正常跨境流动,并努力解决全球供应链中断问题,从而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我们承诺继续共同努力促进国际贸易,协调应对措施,避免对国际交通和贸易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旨在保护健康的应急措施将是有针对性、适当、透明和临时的。我们要求贸易部长评估大流行对贸易的影响。

我们重申实现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期和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以及保持市场开放的目标。

加强全球合作

我们将同一线国际组织,特别是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多边和区域开发银行一道,迅速果断开展合作,部署强有力、协调一致、快速的一揽子金融计划,并填补各自政策工具箱中的空白。我们已准备好加强全球金融安全网。我们呼吁这些组织进一步协调行动,包括通过与私营部门的协调,以支持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肺炎带来的卫生、经济和社会冲击。

我们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尤其是非洲和小岛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深表关切。这些国家的卫生体系和经济恐难以应对挑战。我们同样对难民和流离失所者面临的特殊风险深表关切。我们认为加强非洲卫生防御是提升全球卫生韧性的关键。我们将加强能力建设和技术援助,特别是对高危群体。我们准备好调动更多发展和人道主义资金。

我们要求有关高级别官员密切协调,支持全球应对疫情影响的努力,包括根据各国法规采取适当的边境管理措施,并在必要时为撤回公民提供协助。

我们珍视为保证人民健康而推迟举行大型公共活动的做法,特别是国际奥委会关于将奥运会调整至不晚于2021年夏季举行的决定。我们赞赏日本决心完整举办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以此象征人类的坚韧不拔。

我们准备好迅速应对,并根据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我们愿根据形势需要再次召集会议。应对疫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全球行动、团结和国际合作。我们坚信,通过密切合作,我们必将战胜困难。我们将保护人类生命,恢复全球经济稳定,并为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20-3-27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数据,截至美东时间26日17:37,美国新冠确诊病例为82404例,死亡1178例。从3月23日开始,美国日新增病例均超过1万。美国总统特朗普26日在发布会上表示,确诊人数的上升是由于检测效率的提高。(央视记者 王逢治 刘骁骞)
https://news.ifeng.com/c/7vApzLPHZke美国总统特朗普26日在白宫发布会上强调,美国人民“必须重返工作岗位”,同时他指出,人们仍应采取隔离等有效防护措施。特朗普说,某些受疫情影响较小的地区或可率先开始复工。“但我们必须尽快开始这个过程。”特朗普表示下周将透露相关计划。

3月24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克斯电视台采访时,也发表过相似言论,希望在复活节前让社会重新开放成为现实。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要求联合国安理会在有关新冠病毒的决议中增加措辞,明确写入“新冠病毒起源于中国”,但遭到拒绝。美国NBC新闻报道说,美国在各国代表传阅的各种草案和编辑文件中,一直试图加入“新冠病毒来源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类似措辞。另一份美国提出的草案则鼓励联合国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从2011年(原文如此)起源于中国广东省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爆发中汲取的教训”。

一位了解相关讨论的美国外交官说,在蓬佩奥的支持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已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使用这种语言。 O网页链接 #美国要求安理会决议明确写入新冠病毒源于中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01:34 , Processed in 0.1158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