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7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成都平原的薄雾时,我踏上了从天府之国飞往抚远的航班。中国最东端的抚远市,一个在地理课本上无数次出现却从未亲身踏足的神秘边疆。飞机穿越层层云海,窗外的地貌逐渐从四川盆地的丘陵起伏转变为东北平原的一望无际,这种视觉冲击本身就是一次生动的地理教育。
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稍作停留,继续前往抚远。透过飞机舷窗,窗外的风景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东北地理画卷——广袤的黑土地、规整的农田、稀疏的村落,以及连绵的山脉(是否是完达山?有点不太清楚)轮廓。地理学家常说,中国的自然地理格局在东经135度线附近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抚远恰好位于这条线的西侧不远处,是中国大陆真正意义上的"东极"。
初到抚远,和提前到过的科科汇合。阳光意外地明媚,仿佛大自然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特意为我们准备了理想的观测条件。我提议前往东极阁看日落,这个位于抚远南山之巅的观景台,据说是观赏中国最东端日落的绝佳地点。科科欣然同意,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地理学角度看,南山海拔虽不高,但作为抚远市区的制高点,其相对高差足以提供俯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绝佳视角。
行至半山腰,天空突然阴沉下来,刚才还光芒四射的太阳渐渐被厚重的云层吞噬。我们站在半山腰,望着被云层遮蔽的太阳,心中不免升起一丝遗憾。但转念一想,这何尝不是大自然给我们上的一堂生动的气象学课?最终,我们带着些许遗憾登上了东极阁,从这里俯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如两条巨龙般蜿蜒东去,在抚远三角洲汇合成一片浩瀚的水域,这便是地理学上著名的"两江交汇"奇观。
当晚回到酒店,我辗转难眠,脑海中全是次日能否看到日出的忧虑。地理数据显示,抚远是中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方,夏季日出时间通常在凌晨3点左右。但云层的不确定性让一切变得难以预测。科科安慰我说:"地理探索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性。"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大学地理系教授常说的那句话:"自然地理研究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规律的过程。"
28日凌晨两点,约定的司机准时出现在酒店门口。我们的车辆驶出城区,向东疾驰。东北亚大陆的凌晨静得出奇,只有车轮碾过路面的声响陪伴着我们。随着东方逐渐泛白,司机突然提醒我们:"看,朝霞!"我立即摇下车窗,东方天际确实已呈现出一抹瑰丽的橘红色,云层被染成了金紫色。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当我们的车辆最终抵达东极广场时,天空中的云层又增厚了。东极广场位于抚远市黑瞎子岛镇,地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三角洲地带,是中国陆地领土最东端的地理标志点。广场中央矗立着"东极宝塔",塔高79米,寓意"七九河开",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我们站在东极广场的标志碑旁,焦急地等待着太阳的现身。地理学上,这个位置的日出方位角约为68°(东北偏东方向),理论上应该毫无遮挡。但大自然似乎在和我们开玩笑——云层短暂地裂开了一道缝隙,露出一丝金光,却始终未能见到完整的太阳。这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地理观测中的"天气窗口"概念——再理想的地理位置,也需要合适的天气条件配合。
离开东极广场后,我们的东北边疆之旅继续向东深入。沿途经过的乌苏镇旧址,这个曾经的中国最东小镇,如今虽已大部分搬迁,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仍值得研究——它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的小岛上,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34°40'。抓吉赫哲族村则是观察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与地理环境适应性的绝佳案例,赫哲族作为中国北方唯一以渔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其传统居住方式和生产活动与三江平原的湿地环境密切相关。"东方第一村"南岗村则展示了边境地区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地缘政治意义。
我们终于抵达了黑瞎子岛——这个中俄边界争议后部分回归的岛屿。从地理政治学角度看,黑瞎子岛的回归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全部确定。岛上建有中俄边界纪念碑,是研究现代国界划定与领土争端解决的活教材。我们乘坐景区大巴环岛而行,观察岛上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这里属于三江平原湿地的一部分,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地理学家指出,黑瞎子岛的湿地环境对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午返回抚远城区后,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简单考察了这座边疆小城的地理特征。抚远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短促湿润。城市布局明显受到边境贸易的影响,中俄互市贸易区成为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傍晚时分,我们乘坐K7066次列车离开抚远,这趟"东方第一列"火车载着我们向哈尔滨方向驶去。
回望这次东极寻日之旅,未能如愿看到最东端的日出,着实遗憾。但大自然用云雾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气象学课,用边境风光展示了人文地理的复杂性,用行程中的种种变数诠释了地理探索的本质——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在限制中发现可能。正如一位地理学家所言:"真正的地理学家不是那些只记录已知的人,而是那些在未知中依然保持好奇与敬畏的人。"抚远的经历,无疑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1-24 11:44 , Processed in 0.0514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