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龙的鹤影与齐齐哈尔的时光印记
31日清晨6点多,科科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他执意要去扎龙自然保护区,这个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约30公里处的湿地秘境,去看他心里惦记许久的优雅的丹顶鹤。
我则开始了齐齐哈尔市区的漫游。第一站是解放门。这座建于1954年的城门式建筑位于龙沙区卜奎大街,是齐齐哈尔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我站在解放门下,仰望着这座融合了苏联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元素的大门,门楣上的浮雕讲述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解放门连接着卜奎大街,这条东西向的主干道贯穿城市中心,道路两旁的杨树高大挺拔,树冠在晨风中沙沙作响。
步行约二十分钟,我来到了齐齐哈尔博物馆。这座位于建华区中华西路1号的文化地标,建筑外观庄重大气。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厅里巨大的齐齐哈尔地图沙盘,直观地展现了这座城市在黑龙江省西部的地理位置。在嫩江流域文明展区,通过那些出土的陶器、石器,仿佛看到了数千年前的先民在这片松嫩平原上生活的场景。
离开博物馆后,我前往嫩江公园。这座沿江而建的公园位于建华区卜奎北大街,与嫩江仅一堤之隔。站在江堤上,宽阔的嫩江尽收眼底。八月的嫩江水量充沛,江水呈现出一种温润的碧绿色。公园里的市民三三两两地散步、垂钓,几位老人坐在长椅上悠闲地下棋。嫩江在这里属于松花江水系,是黑龙江的重要支流之一,江面宽度足有数百米,对岸的景物在阳光下显得朦胧而温柔。(图为嫩江公园抗洪胜利纪念碑、嫩江)
乘坐公交,我来到了圣弥勒尔教堂。这座位于龙沙区海山胡同的天主教教堂,是齐齐哈尔现存最完整的哥特式建筑。教堂的红砖外墙历经岁月洗礼,依然保持着庄严肃穆的质感。我站在教堂前的广场上,仰望着那座高耸的尖顶,想象着百年前传教士们在这里传教时的情景。教堂所在的区域属于齐齐哈尔的老城区,周边保留了不少民国时期的建筑,这些中西合璧的老房子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下午三点左右,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齐齐哈尔,乘坐D6902次列车前往大庆。这趟列车缓缓驶出齐齐哈尔站,向东南方向行进。车窗外的景色逐渐从城市建筑变为广袤的农田,远处隐约可见连绵的防风林带。齐齐哈尔地处松嫩平原西部,地势平坦开阔,这种一望无际的平原地貌一直延伸到地平线尽头。
在昂昂溪站附近,注意到铁路两侧出现了大片的湿地景观,这些湿地是嫩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再往前行,地势略有起伏,预示着即将进入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盆地。随着列车向东南方向疾驰,我们很快就抵达那座因石油而兴起的城市——大庆。而齐齐哈尔这座"鹤城"的记忆,连同扎龙的丹顶鹤、嫩江的波光、老教堂的钟声,都将成为这段黑龙江之旅中难忘的篇章。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1-24 11:44 , Processed in 0.0534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