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violinsword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54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日常生活的地理发现1——沉积现象之历史领域补充

已有 652 次阅读2005-5-6 18:09 |个人分类:生活发现

日常生活的地理发现1——沉积现象之历史领域补充

沉积——不仅在地理世界普遍存在,史学大师顾颉刚曾经提出一种理论叫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意思是指历史文化犹如一个生命体,在时空的流转之中,世世代代的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感悟投注在这些载体之上,比如吟诵唐诗宋词,每一代人眼中的它们并非原本的它们,而是在层层堆砌的历史情绪当中又加入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历史就像逐渐堆积起来的干柴,表面上看到的是后来添加的东西层累堆积造成的。

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认为先秦的历史记载是一层一层累积起来的,后人不断添加新的材料,使它越来越丰富。包括这几重含义:

  第一是随着时间不断向后发展,历史记载不断向前延伸:“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原来,人们按照文献记载,普遍认为中国远古的帝王从先到后有炎帝、黄帝、尧、舜和禹等。顾颉刚仔细研究了各种史料,发现在周穆王以前的所有文献都没有提到禹。禹最早出现于西周后期的作品中。而尧和舜出现得更晚,到春秋末年孔子才提到他们。在战国时期,秦国的方士编造出一个黄帝,放到尧、舜之前。后来农家学派又虚构了一个神农,摆到黄帝前面。有人说这个神农是炎帝。在春秋以前,每个民族各有自己的始祖,与其他民族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后来有人宣传大家都是炎黄子孙,那是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完全不符合事实。如果我们把远古的历史看成一个整体,顾颉刚的这个发现就可以理解为后人不断添加材料会造成对历史事件记载的失实。

  由于同样的原因,对历史人物的记载也会失实。这就是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理论的第二个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对重要历史人物的描述越来越丰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顾颉刚指出了不少这样的现象,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对大禹记载的演变。在西周的文献中,禹是一个为大地铺放泥土、主管著名山川的神灵。到春秋时期,禹被说成是个国王,开始从神变成人。在战国中后期,又出现了许多关于禹的详细记载,描述禹治水的功劳,和尧把权力让给舜,舜把权力传给禹的过程。禹变成了夏朝开国的圣贤君主。本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事物的记忆应当变得越来越简单,而这些历史记载却变得越来越详细。这显然是后人不断添加内容,一层一层地累积出失实的历史。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05年第4期《地理术语的社会化现象》一文提到以下地理词汇的现实社会应用

太阳

流星

断层

板块

品位

滑坡

日中天

花岗岩

新时代

土壤

绿洲

新大陆

冰山

港湾

分水岭

流量

落差

潮流

暖流

高潮

气候

风暴

旋风

 

 

此外井喷等地理词汇现实生活中也常被引用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9 04:37 , Processed in 0.0629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