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http://www.xingyun.org.cn/?172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被荒芜了许久的自留地,在出发奔向新时代

日志

评析2006高考:文综全国1卷

已有 1104 次阅读2006-6-25 06:58

欢迎大家来点评2006高考试题

长江口口:关于“2006高考全国卷文综I选择9、10、11题讨论”的讨论

严光:  对文综全国卷9--11题的思考

谢翔  福建省06年文综高考地理试卷各道题目...

谢翔 06年文综Ⅰ卷地理各道题目的能力、方...

谢翔 06年文综Ⅰ卷地理试题评析(网络文摘)

谢翔  评分细则

谢翔 全国高考文综Ⅰ部份地理试题11题的讨论

全国1卷地理解析UploadFile/2006-7/78631158.doc

2006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全国I卷)呈现八大特点

一、难度降低,平稳过渡
    评价试题质量高低的标准不在试题有多难,而是看它是否具有很好的区分度。如果大家都不会,靠运气得分,那么试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就考查内容而言,一道好题要尽量多地容纳学科信息,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解答题目。05年试题有几道准确率非常低的题目,比如第7小题即使方法正确,但由于计算量大和估算能力不强,造成耗费大量时间而终无结果;第8、9小题很多同学根本读不懂题,最后胡乱选一答案。第36题关于三个剖面地形特征的描述,很多同学根本找不到“北”,无思路,无从落笔,痛失16分。今年的试题难度有所降低,尽管选择题部分相对容易失分,但同学们做主观题却是得心应手,使得整套试题趋于“和缓”,可以说做到了平稳过渡。地理平均分较去年也会稍高一些。
二、区域考查具有综合性
    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并阐明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空间性的具体化就是区域性;同时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性科学,自然与人文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套试题区域考查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比如第一组题(1—2题)以谷物分布为切入点,考查区域涉及中国7个省区有东部中部西部的,有南方北方的。解题既要抓住各省区相对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特征,又要考虑南方与北方的农业景观类型及谷物种植。区域跨度较大,如果同学们对省区位置把握不准的话,就很难去判断由位置所决定的地理环境特征,就不能正确解答题目。又如第三组题(6—8题)通过考查国家地理能源消费构成特点,形成区域对比,涉及四个典型国家,体现能源分布差异。
三、主干考查具有特色性
    地理内容涉及八本教材,高考却是无所不考:初中的高中的、自然的人文的、中国的世界的、陆地的海洋的、地球的宇宙的。但我们的学生最终是带着这八本教材进入考场吗?加上政治的历史的,咋做题呀?知识应该抓住主干,书应该越读越薄,就学科而言尤其应该抓住主干知识中最具学科特色的部分。以此推理的话,区域考查应该突出区域的主要特征,比如综合题36题,围绕沙尘暴这一典型气象灾害,突出中国西北地区“干旱”这一主要特征,考查了该区域的地表环境特征及沙尘暴季节分布的自然原因。本套试卷各组题所涉及的主干知识如下表:
  中心问题组 试题选材或知识内容 能力要求
全国文综I卷 第一组题 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中国区域分布 空间思维、事物相关性分析
 第二组题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和降水的纬度分布 图像判断、推理分析
 第三组题 中、美、俄、日四国能源消费 知识迁移、推理计算
 第四组题 昼观日食、区时地方时换算 获取和解读信息、推理计算
 第五组题 沙尘暴及中国西北地区 区域定位、事物相关性分析
 第六组题 城市交通过及区位因素分析 知识迁移、推理分析及表述

    从所列知识点可以看出,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但决不是机械重复,而是考查对这些知识的重组、迁移和灵活运用,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质量,注重对地理学科特色知识的考查,比如:南北方谷物差异、气候要素气温降水分布、地形、城市区位及交通等。我们在复习中要将最具地理特色的知识凸出出来如:气候、地形、河流、交通等。例如第3小题很好地考查了作为气候要素的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而雪线高度的变化实质是气温的垂直分布的体现。对于最能体现学科特色的主干知识,我们要引领同学们在“懂”字上下功夫,精讲精练!
四、信息呈现具有地图化
    地图是地理的语言,更是试题的语言,本套试题信息呈现的方式主要是各类地图,命题者很好地利用地图语言,表达了知识能力考查的意图,新颖的设计我们发现了思路的创新。图1是我国四省区三种谷物种植面积的柱状图、图2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变化曲线、表1为四个国家能源消费的数据统计表、图3为具有经纬网的阿斯加观测日偏食的地区图、图5为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的示意图、图6图7分别为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图、图9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图,可以说各类图表一应俱全,而且列图表直观、简约。地理考果是离不开图的,简直是“图”行天下,学习中要增强对图形的感悟能力,掌握各类地图的判读方法技巧,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分析。
五、问题设置具有多样性
    1、问题设置的融合性:这里所说的融合性是指就一个题组而言,只有将题意真正理解了,弄明白了,才能够做对题目。而且几个小题目没有先后顺序,难度系数相当。比如:第四组题(9—11题)要根据题目中的文字信息,首先搞清所给时间都为区时,然后根据“昼看日偏食”,导出乙地能看日偏食;根据区时进行时区计算,根据甲地位于150°W,进行区时和地方时的相互转化。
    2、问题设置的承接性:指题组中前一题目和后一题目具有相关性,前一题目的答案信息成为后一题目的条件信息,只有先做对前一题,后一题才能做对。一错错一串,因此,这样的题目被称为:“串儿题”。比如第一组题(1—2题)读图根据各省播种面积及省区自然条件判断各序号代表的谷物,知河南省被淮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南方,一部分在北方,作物既有水稻又有小麦;所图知M省与河南类似两种谷物都有,安徽省符合题意。
    3、问题设置的组合性:组合式问题设置能很好地将更多的知识融入题目中,考查知识更全面,更细化。较为注重学生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同学由于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而感到不适应。无论问题的设置方式如何变化,都在考查限定时间内对材料知识的理解。在理解知识和清楚考试目的的基础上答题往往会更顺手一些。例如第三组题(6—8题),从给定已知识信息的数据图表,到问题设置都采用组合式,很好地考查了主干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区分度。
    4、问题设置的提示性:问题设置的提示性是指在问题设置中显示问题解答的提示语,使考查变得明了公开化,更有利用于同学们把握正确的答题方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当然也在考查同学们答题细心程度和稳定的心理素质。比如:主观题部分中问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如果将盆地改为地形区,定会使同学们的答题失去方向,答案也将是五花八门。又如,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给定答题的提示信息“盆地”“高原”“平原”,这些对于同学们的答题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再如,说明沙尘暴季节分布的自然原因,强调“自然原因”就不要答人为原因,否则只能是徒劳。
   5、问题设置的逆向性:问题设置的的逆向性是指教材内容与问题设问方式的转换,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逆向设问,考查同学们对教材知识理解和灵活运用。例如,第39题的第(3)问,“比较图9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我们知道本题实际上在考查“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只不过设问方式与教材实行了大逆转,关键是看能否将我们的思维转换过来。不仅考查了逆向思维的能力,还在设问方式上做了新的尝试。
六、内容考查的“细致性”
    高考题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应该说是很有“味儿”的,根本没有白送分的题目,巧妙设置障碍,站在一定高度“细”落笔。与其说高考是一场知识与能力的较量,不如说是一场持久的心理之战。它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心理素质、稳定的答题情绪和开阔严谨的思维。增强审题与答题的细心,是减少无故失分的最有效手段。地理试卷呈现“细致性”的特点,如果考生在答题中不去注意,定会掉入出题者的“圈套”。比如,第一组题只知道南稻北麦是不行的,还必须明确哪些省区既有小麦又有水稻,秦岭—淮河通过哪些省区不仅考查的细致之处,更是我们解题思维的关键点。再如,第四组题的细致之处体现在:一是昼观日偏食,二是所给时间全部是区时。弄不清这两点,就得靠运气了!
七、热点问题再度升温
    社会焦点与热点问题是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主旋律。热点永远是考点,而且高考不回避热点,比如05年考了印度洋海啸。今年试题对热点的考查是通过间的方式,以热点为问题为背景,考查发生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知识。沙尘暴为同学们所熟悉,过去考过,今年“新”考,而且在试题设问方面又做了新的尝试。可以说05—06年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热点问题有很多,比如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神六成功发射、敦煌铁路开通、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中哈石油管道等。虽然没有直接命题考查,但考查西北地区也在影射这些热点问题所发生的区域。可以认为是间接考查。第三组题体现了对世界能源问题的考查。
八、小综合命题理念的出现
    和05年高考相比,在今年的文综地理试卷中,首次出现了地理与历史的学科间综合,应该说这是跨越性的尝试,“综合”理念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形成了文综命题的新思路。我们知道,文综试卷第36题属于地理学科内综合题,重点考查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题面信息的提供与题目情景的创设,更强调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在第(5)小问一改常态,问题是这样的“在明王朝灭亡时,沙尘暴约发生了     次。”“明王朝灭亡时间”正是历史学科问题,而在本题中的出现是作为地理时间信息出现的,如果不知道明王朝灭亡时间是1644年,就不能从图中准确找到横坐标,也就不能从图中读出这一时间沙尘暴发生的次数。该题命题的方式是以历史学科的知识,作为地理学科问题的条件信息相互联系。学科间综合题目,学生答题是要转换学科思维的,尽管有些同学走出考场后,反应有些不适应,但这种学科间综合的考查方式绝对应为我们所认可的。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30 03:52 , Processed in 0.0774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