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姚卫新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75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践与反思

热度 2已有 720 次阅读2010-11-3 15:18 |个人分类:我的文章|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实践与反思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姚卫新

[摘要]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正日益受到重视,但整体效果不太理想作者在参与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研究》的实践基础上,就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筑心育与其他各育互补的合力关系,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问题作出了反思,提出有效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教师心理健康,健全教育网络是基础,关注“特殊学生”是关键的观点。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整合性  人际和谐  环境协调  活动融合  资源互补

    “富士康事件”和频发的各类校园悲剧一次次给人们敲响警钟,也给我们以深刻启示: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对于个人幸福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以及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学习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将对他们明天的生活产生久远的影响,乃至终生受益。自1999 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校逐渐展开。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还显得比较落后,效果不太理想,人们逐渐将目光聚焦至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上来。本文结合我校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对提升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认识。

一、“整合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取向

    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美国,并率先在欧美国家中发展起来。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进步,当前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内容的综合化、途径的多样化与整合化的取向。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美国学者呼吁要进一步从宏观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综合,不仅要在学校范围内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而且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整体改革整合在一起,加强学校与社区心理健康部门的合作,为学生在学校、家庭以及社区创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发展环境。在国内,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各育的整合越来越受到重视。著名心理学者班华教授在《心育论》中特别强调,学校各种教育活动应当是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育和学校各种教育活动中是其必然。崔景贵博士在《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中对心理教育模式整合的学理进行了系统探析,对当今国内部分学校心理教育的整合实践作了总体归纳,进而提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结构体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各育的相对整合和优化的理论。

    本人参与了由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和通州育才中学(通州高级中学的初中部)部分教师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研究》的研究与实践,该课题力图按照整合性的原则,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场中各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和充分发展。具体来说,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德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融为一体,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从而放大学校整体教育的效益,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和谐与发展。

二、“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

    人的素质是整体性的,教育也是整体性的。在学校,没有单纯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也没有孤立于其他各育之外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各育互补的原则,建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工作体系,学校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建有省四星级心理咨询中心,有经过系统培训的兼职心理教师,初步形成了专、兼职教师结合,各科教育渗透,心育活动训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资源互补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中,我校结合课题研究和和谐校园建设,重视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在可能对学生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构成影响的各个方面造成积极的、良性的剌激,在人与人(教师、学生、家长)、人与环境、课程与活动(学科教学、文体活动、专题教育、心理训练)、学校教育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之间构筑起一种和谐的、心育与其他各育互补的合力关系,切实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一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人与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们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反应。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特定的心理场,学校环境的方方面面都是“老师”。 和谐、整洁、积极、向上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能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利于唤起学生对学校、对班级的认同、亲近和热爱,从而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我校充分开掘和利用自身的文化积淀作为教育资源,结合富有时代特征的积极文化元素,创建了系统学校文化,如“正德厚学”校训,“求真、求实、求新”的校风等,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良好的心理素养。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着力打造协调和谐的环境文化,努力做到绿化、美化、香化、亮化,达到一草一木会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的目的,发挥校园环境文化在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方面的浸润作用。同时学校鼓励各个班级根据本班学生的身心特点自主布置特色班级环境文化,通过班旗班徽的设计,班规班约的制订,班级墙面的装点,逐步建构班风学风,养育班级精神,将班级环境(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成轻松、健康、协调、和谐的心理场

    二是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也是一种社会环境要素,但又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环境要素和心理影响因素。可以这样说,在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教育的成效。人际和谐,就是要通过对人际关系的调控,使之产生谐振效应,在温馨融洽协力合作的人际氛围中,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熏陶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成长。其中,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素养、思想品质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基础,也是为学生提供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保障。在实践中,我校以“胸中装着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作为办学理念,努力营造人际和谐、相互关爱、相互包容的教育氛围和校园文化,追求“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的教育境界。比如,在班务管理中,我们提出了雾里看花”的理念,要求老师们以宽容、智慧和教育的大爱之心在“模糊朦胧”中忽略掉学生言行中的一些“瑕疵”,更多地去欣赏“花”的美丽——学生们的长处和优点。目的是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性化内涵,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前提,宽严结合,情理相济,平等待人,善于发现和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利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又如,基于“正面引领”的管理理念,我校提出了“两眼看校园”的观念——要求学生干部在“四大块管理”过程中转变视角,既针对违规违纪现象“扣分”,更要及时发现校园内的“好人好事”而“加分”。一个“两眼看”,高扬的是表彰和激励的理念,激发学生人性中“从善、从美”的本性,正面引领学生去发现“美”、追求“美”,引领学生见贤思齐,共同创造“美”,共同建设和谐校园。从实施的情况来看,“两眼看校园”不仅有利于和谐学生群体中的“干群关系”,更是为培养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自我约束能力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是课程与活动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各育整合的真正意义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大目标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有效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初一思想品德课的主体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充分重视思品课作用的发挥和效率的提升,对任课教师分批进行培训和考核,要求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具备心理学识、具有敬业精神、打造高效课堂。其他学科教学强调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注重引导教师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因素,通过巧妙的设计,有效的互动,使师生之间达到情感共鸣、心灵谐振。班会课则是一个经常性的心理疏导平台,政教处统筹安排各年级全年的班会课教育主题和要求,逐周公布;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课,进行一些典型话题研讨。针对班会课容易出现的简单说教和“走过场”现象,我们制订了班会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精心准备,讲究方法,重在实效;克服“教化”、注重“感化”、实现“内化”。其次,以文化活动搭建放飞心灵舞台。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搭建表现才华、释放潜能、调节身心的舞台。三年一轮的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每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十佳主持人、十佳校园歌手比赛,经常性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小发明、小创造比赛……,既展示了学生高度的创造精神和综合素质,也放飞了孩子的心灵,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以人格教育促进心理品质教育。我校通过以做人教育为主线,以爱心教育、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多种专题教育活动,坚持正面引领,突出品格修养,引导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实现自我调控和自我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心理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第四,以专题教育养育健康心理。如分别对男、女生开设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毕业年级学生进行考前心理指导,定期编辑《心理健康小报》(设有“心理知识”“心理信箱”“它山之石”“心灵处方”“心理美文”等十多个栏目),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中开设心理教育“窗口”等。这些专题教育对于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思考人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自省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是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互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塑造中小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三条基本途径。然而,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反教育现象和社会环境中某些负面影响的存在,常常使得三种教育之间产生不和谐或者相互抵消的现象,往往出现“1+1<1”的后果。因此,整合三种“教育”,使之形成合力,对搞好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家长是第一任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是如此,家庭和学校相互之间的联系配合越密切,学生的心理健康就越有保障。我校十分重视家长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学校通过多种途径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让家长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优良的品格、文明的言语、理性的行为影响孩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各年级有家长分会),定期举办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每年都要邀请南京大学科技园南博科学教育研究所家庭成功教育的专家为家长作教育讲座,利用学校网站和“家校通”平台建立了“网上家长学校”,编辑《心理健康小报》(家长版)等。同时,开通家长热线、设立校长信箱,听取家长的建议,解答家长关心的问题。我们的目的是努力帮助家长们走出子女教育的种种误区,提升家庭教育的正面效益,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在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方面,我校主要通过走出去(参与社区劳动、为社区老人服务、组织社会实践和调查、建立实践基地等)、请进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民俗展出、法制讲座、消防演练等)等措施创造社会实践和实际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亲历亲为的过程中培养劳动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阅历,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应对社会和服务社会。

三、几点思考

    1.教师心理健康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但有效实施的前提却是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教师具体而细致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实现,教师的情感、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感受、情感发展和人格养成。比如,教师的职业倦怠容易产生心理退缩、工作消沉的现象,表现为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失去兴趣,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些现象一方面会严重挫伤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师本人造成消极心理影响;另一方面,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常常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形成伤害。对学生而言,和老师相处的情况常常会影响他(她)的整个学校生活,那些被老师误解批评并另眼相看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就此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厌恶或恐惧,甚至酿成更为严重的悲剧。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和辅导技巧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并且,教师以自身阳光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具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主要通过校本培训、专家讲座、班主任和青年教师沙龙、专题读书活动等方式实施。

    2.健全教育网络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我校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制度落实,建立了学校-年级-班级-小组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制订了一系列相关规划、预案、制度。学校心理咨询室主要为学生提供问题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具体地说是为学生提供三方面的服务:学习指导、情绪疏导、人际关系指导。主要任务是给学生一个诉说、解压、引导的平台,帮助矫正不良习惯和轻度的心理障碍,求得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止心理障碍和行为障碍的产生。对于已经构成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责任只是早期发现,并推介到专业心理门诊去矫治。我们对心理教师的“角色规范”是:“不是教导是引导,不是训诫是接纳,不是侦讯是了解,不是遏制是疏导,不是做作是真诚”。在班级或年级通过建立“会心成长小组”,针对一些话题(或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商讨应对策略和措施。“会心成长小组”的活动往往带有“草根化”特征,由师生共同设计、组织和实施,形式活泼多样,话题贴近生活,情感真诚实在,深受学生青睐。

    3.关注“特殊学生”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各种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大约有20%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表现。在学校生活中,一些特殊学生群体容易遭到教师或学生的歧视而引发心理问题,如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比较调皮淘气的学生、患有残疾和性格内向、怯懦的学生等。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关系不和谐的学生,则容易因为自卑等原因而产生心理问题。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帮助这类学生特别是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信,防止他们在隐性伤害中过早地对人生、对社会丧失信心,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是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为此,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通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了解出现自卑、焦虑、厌学、偏执、抑郁等表现的学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对于一些症状较为明显和严重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达成共识,在推介到专业心理门诊矫治的同时,还要建立合适的预防保护机制。比如让任课教师、周边学生和学生家长避免无意刺激这些学生,以有效地规避心理安全隐患,防止各类校园悲剧的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强调的是一种协调、互动与和谐,追求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凸显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对其它各育的支撑和影响,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学科教学及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构成及核心,从而放大学校整体教育的效益,促进学校各项教育的和谐与发展。目前我们的研究还很不深入,对许多问题还仅仅停留在肤浅的直观认识的层面。我们将继续在理论层面学习和请教,在实践层面观察和思考,以期逐步得出更为明确的理性认识和操作方略。

 

主要参考文献:

[1]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 班华.心育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3] 俞国良等.环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普通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性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5] 姚卫新:人际和谐:和谐教育的前提[J]《思想理论教育》,200578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qlzhu2003 2010-11-3 22:10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参考和研究方向!前辈一出手又是一篇高论,前来分享学习!
回复 opensea 2010-11-11 08:22
请问,博主发的文章是自己写的吗?
我对文中提到“心理健康”很感兴趣,我好奇是否有学校这样重视过学生的心理健康?
很想看下有关学校发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回复 opensea 2010-11-11 08:25
我一直想写这方面的文章,只是苦于没有实验班,不能跟踪观察、研究学生心理。
回复 tzzxywx 2010-11-11 08:43
opensea: 请问,博主发的文章是自己写的吗?
我对文中提到“心理健康”很感兴趣,我好奇是否有学校这样重视过学生的心理健康?
很想看下有关学校发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 ...
文章只能自己写。本校一直重视心理教育,有专职的心理教师,也送一些教师接受专门培训,关于心理教育整合性研究是省规划课题,文中说的事情基本是真实的。但实事求是的说,没有进行非常精确的对比实验,不过,心理咨询确实有十分丰富的案例积累,现在学生、家长都愿意咨询,认可心理疏导。我本人也常常与学生及家长交流,处理过不少案例。
回复 tzzxywx 2010-11-11 08:47
opensea: 我一直想写这方面的文章,只是苦于没有实验班,不能跟踪观察、研究学生心理。
学一些心理学理论,结合实际案例思考,必有所得。我们一直鼓励班主任要具有心理学方面的常识和意识,这对于学生、自身和学校都是有价值的。
回复 opensea 2010-11-11 09:07
您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很羡慕。您的学生们一定很受益。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6 02:05 , Processed in 0.0684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