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老赵地理 http://www.xingyun.org.cn/?17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开开心心学地理

日志

规律·理念·方法

已有 310 次阅读2007-11-30 17:48 |个人分类:地理教学

规律·理念·方法

杨自西

E-mail:yzx681@sin.com

                  

 我们的工作需要研究。研究考纲,研究考题,研究考试,从而提高我们工作的实效性,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面临考试,我们究竟该如何复习?在此,我想和老师们交流三个话题:规律、理念、方法

规律:试题的走势

众所周知,工作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事倍而功半。综合近几年全国以及各地高考政治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政治科高考试题命制的一些特点和走势,也就是规律性。认清这些规律,就看清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你尊重和服从这些规律,你就有希望走向辉煌。并且,你努力越大,成绩就越多。那么,试题中有哪些规律呢?

一、国家意志的主题始终强烈

就是说,我们的高考政治试题一直都是强烈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的意志就是试卷的主题。而这一主题又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来呈现的。所以,每年的重大热点,都会在试题中反映出来。那么,今年的重要热点主要有哪些呢?

1、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5、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6、防止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加大

7、安全问题

8、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能力立意的原则基本成熟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政治单科命题,就开始贯彻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的原则。之后,试题一直朝着这个方向,稳中求进,进中求新,并且能力测试目标与要求的提法由过去的三种变为现在的四种,更加具体、更加明确、更加科学化。这表明遵循能力立意进行命题的原则思想已经成熟,从而使试题体现着人文学科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如果综合解读2006年高考试题,就可以看到:

1、遵循大纳考能力。

2、跨越学科考能力。

3、全面系统考能力。

4、实实在在考能力。

5、变换方式考能力。

从试题设问的角度和答案的设置情况看,近三年来在不断地变换设问方式,这主要基于对审题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式和思维习惯,有利于体现考查性质,实现考查目标。

从题目和答案的设计看,有三点不同:

1)从题目设问到答案设计都体现出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环环紧扣的内在逻辑关系。

2)从题目和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具体分析,并要重新组织材料(即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

32006年答案设置的优点是注重针对性和限制性,要求准确、具体、实在。

 三、贴近生活的理念逐步显现

高考试题关注生活,是最近几年高考改革的一个突出特色,也是课程改革的一种新理念。这一特点在去年试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试题关注生活,做到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甲卷2426题,就是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实例,非常具体,很有生活化的味道。甲卷34题讲社会评议制度,与社会政治生活联系紧密而自然。

乙卷2931题“巧取蟾衣”的事例,不仅生活味很浓,而且提供了哲学、经济等不同角度的思考,无论是从生活化、还是从思维性上讲,都堪称好题。丙卷2527题从社会生活中“三大件”的变化设题,考查有关经济知识。丙卷3233题所采用的关于“互联网”的背景材料,也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

 四、关注人文的方向愈加明确

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命制的人文性,即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全面发展:试题试图通过整卷的主体精神、思想内涵、价值取向、思维活动等多方面考查学生的素质,体现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

2、给予展示空间:为了给学生发挥个性特长留有余地,试题的设置具有开放性,答案设置具有多元性,评卷时的“答案要点”也改为了“评分参考”,并且设置中“酌情给分”的原则。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智慧与个性特长的空间。

3、反映人文底蕴。

试题注重在背景材料和文字表述上体现出厚重的文化底蕴,如,多套试卷中都有相关的哲学问题涉及到学生人文学科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新的课改理念。

4、注重图文并茂。

文综试卷与我们政治相关的有地图、名人字画、漫画等。这些图画使卷面试题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美观。尤其是以漫画为载体的试题,近几年有增无减。至于2006年的高考漫画题,可以说是异彩份呈,格外引入注目。

以往的高考漫画试题一般出现在政治高考单科试卷中,而去年的漫画题不仅出现于政治高考单科试卷中,且出现在全国及北京、天津等多份高考文综试卷中。就高考政治单科试卷而言,一份试卷出现2个漫画题以前也是没有的。但去年的江苏卷中却出现了2个。去年的高考漫画题共涉及5份试卷6幅漫画8个题目。据初步统计,仅去年一年的高考漫画题就接近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历年高考漫画题的总和。以往的高考漫画题考查的知识一般以哲学常识为主,而去年有两个题直接考查了经济常识的知识,其中一个是全国文综乙卷的第28题,另一个是江苏单科卷的第33题。而全国文综丙卷的第28题,看似哲学常识,答案却是A项(自相矛盾的关系)。全国文综丙卷的第29题和江苏卷的第33题在考查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方面是极具代表性的两个漫画题。漫画及题目强调考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突出社会热点隐性介入,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反映通过题目内涵的领悟来实现,这是“新”的最重要表现。漫画素材的新颖性和题目命制的创新性,也是“新的具体表现。从整体上来看,2006年的所有高考漫画题的题肢也都是非常简洁明了的。并且,2006年的高考漫画题从不同的侧面引导人类要多反思自己的行为与实践,寓意精、深。

 五、重视基础的特点越发突出

从去年全国三套文综试题的考查点可以看出,试题仍然注意基础知识。注重基础性是这三套试卷的重要特色之一。从图表所列出的考查点与试题引出问题(设问)的关系看,有一定比例的试题注重了基础性。比如,选择题这一类,甲卷242835题,乙卷242628333435题,丙卷2527303435题,都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非选择题这一类,甲卷38题第(2)问中“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乙卷38题第(1)问中“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涵义”,乙卷39题中“分析服务商品与普遍高品的区别”,两卷39题中“我国政府倡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基础性的东西,侧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甚至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涉及到“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方面较高层次的能力,只要考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基本都能回答出来。

 六、凸显主干的取向更加清晰

凸现主干知识也是这三套试卷的重要特色。比如,甲卷38题第(1)问强化了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经济如何调节生产与需求、市场经济的缺陷等,第(2)问强化了经济职能的含义和主要任务、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等,第(3)问强化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及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主干知识。甲卷39题第(6)问强化了“矛盾特殊性”、“坚持一分为二”、“普遍联系的观点”、“规律的客观性”等原理的主干知识。乙卷38题第(2)问,就是要求考生回答“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在正确认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的前提下,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方法论,并运用这些主干知识分析“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乙卷39题第(7)问,旨在强化“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辩证发展”及方法论等主干知识,并结合背景材料进行具体分析。丙卷39题第(8)问,旨在强化“对外贸易的必要性”、“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作用”等主干知识。

 七、以小见大的风格已成定势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命制,特别注意以小见大,即通过具体、微观的实例来考查重大、宏观的社会热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种方式:

1、小处着眼:

2、隐性切入:

3、间接考查:

理念:试题的灵魂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所以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的考生,就是国家明天的建设者。那么,他们应该具有一些什么样的理念?于是,高考,就要凭借一张试卷、众多问题来检阅学生的思想素质或理念素养。所以,政治试题所反映的理念,是一种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试题的灵魂,是试卷的主题。

在应考复习中,要理解并把握好这一点,就必须正确对待热点问题,领悟并牢记热点问题所反映的基本理念以及相关的关键语句。

在此,想谈论两个问题:

一是热点问题怎么复习。

多年以来,我们对于热点问题的复习,都是按专题来进行的。首先提供详细而繁琐的背景材料,学生无法消化;其次联系书本知识多角度思考时往往是点到为止;最后进行习题训练时,又没有在方法上进行答题指导。所以,这种应考复习方式的实效性不强,年年如此复习,年年的考试结果差不多。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便不难发现,高考对于热点问题,只是体现一种理念,而不是把它作为专题来考的。涉及一个热点时,考生只要具备相应的基本理念就可以了,而且一个主观题,往往涉及或综合了多个热点中的理念。因此,在复习时,我们要淡化专题意识,确立基本理念,并以此来绕率(串联)基本知识。比如说,对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现、构建和谐社会等热点问题,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专题来对待,根本就无法去把握这样庞大的问题,不容说学生,即使是老师、甚至专家们也难以驾驭。

所以,对于热点问题的复习应注意:

1、明确基本理念。确立与某一热点问题相应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要在学生的思想上解决一个对于社会热点的认识问题、观念问题。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是怎么想的,即国家意志是什么。那么,学生就要记住这个基本的、核心的理念。比如说,对于科学发展观,学生其实只要掌握或者记住“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可以了,再多可以掌握一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统领书本知识。这是一个热点问题中的理念和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结合的问题。其实,这个“结合”,就是用热点中的基本理念这根红线,把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串联起来。比如说今天鲁老师执教的这一内容,就可以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理念来串联书本上相应的内容。但是这种“统领”和“串联”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注意实效,切忌蜻蜒点水式地点到为止,要引导和要求学生学会完整、准确地表达一个观点。

 二是“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最新理念主要有哪些。

1、当前社会所处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2、当前围绕的主题: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3、当前存在的问题:

1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突出的问题。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经济高增长、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资源有限、利用率利、经济效益低。

2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根本改变。

3自主创新的能力不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

4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5“三农”问题相当艰难。

6就业压力越大。

7收入分配中矛盾较多,收入差距加大。

8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

9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4、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5、立足优化结构推动发展。

6、必须立足深化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

7、必须立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8、必须立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9、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2、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3、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14、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15、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16、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17、加快金融体制的改革。

18、立足扩大内需,同时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切实维护经济安全。

19、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方法:试题的支撑

现在,我们有的老师复习备考的效率很低,花了很多时间,老师讲了很多,学生做了很多,可是一旦考起来,每次都差不多,每年都差不多。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即使有的年份、有的学生考得好一些,其实也不是我们老师的功劳,而是优质生源带来的。我们的职责和任务就是要使那些本来考不好的学生最后考得好,使他们尽可能多得1分,甚至几分、几十分。所以,我们要反思我们多年一贯的教学方式,甚至是从自己的先生那里继承的衣钵。

其实,问题的症状就在于“方法”二字,一张试卷,知识是基础,方法就是支撑。你不会审题、不会思考、不会作答,即不会获取和解读信息、不会调动和运用知识、不会阐释和描述事物、不会探讨和论证问题,那么,面对并不太难的问题,往往就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笔。所以,即使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再好,也不可能得高分。

当然,“方法”贯穿在教、学、练、考等各个环节之中。

在此,我想就如何指导学生答好主观性试题,读几点认识:

一、要引导学生整理和掌握好答题用的语言素材,解决学生面对试题“无话可写”的问题。

1、对于热点问题,一定要围绕核心理念,让学生掌握几个关键语句。

例如:关于自主创新

核心理念: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语句:

①(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体更好);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有利于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实现经济独立与经济安全)。

(看起来,有八句话,其实并不算多,因为其它热点中也经常要用到这八句话。)

②(怎么办?)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党要科学执政,国家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对于主干知识,一定要让学生透彻理解并记住其基本内容。

例如:联系的观点(考得特别多)

1联系是普遍性的:内部、外部、整体;

2联系是客观性的;

3联系是多样性的;

4联系是有条件的,理解联系,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但是人们在认识了联系的规律性和条件性之后,可以改变某些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联系是具体的;

6矛盾是联系的实质;

7联系是发展的基础,构成发展。

(注意:学生都要会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达。)

例如: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考得特别多)、国家职能

    对于书本主干知识理解不透彻的话,很多要点就会答不出来,如“改变条件,建立新联系”;“从全面、发展的实际出发”;洞庭湖变迁的哲学启示中,就答不出“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去年全国文综第1套第38题第4问中:

题目:4)表1反映了我国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党和政府根据农村实际推行了包括家庭承包制、科技兴农及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兴农富民的政策。试分析这些政策的哲学依据。(12分)

答案:120多年来,党和政府根据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根据我国农村生产力落后而公有制程度过高的情况,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实行家庭承包制,体现了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刻认识。3振兴农业,不仅要靠政策,还要靠科技,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4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人民利益的满足上,减免农业税体现了“以人为本”、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二、要指导学生掌握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解决学生“有话如何写”的问题。

    1、引导学生在答题时处理好几个关系。

    1 个性1——共性——个性2

个性1:具体材料、切入点

    共性:教材理论

    个性2:热点中的理念

    (体现“书本知识+材料内容+热点理念”三结合的答题模式)

    2  内容和形式

    内容:为什么?怎么做?

    形式:

          A.演绎:设问已指明考查的理论

B.归纳:设问未指明考查的内容

3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就是说,谈认识也好、谈措施与办法也好,对于一个主体(国家、企业、个人等),或是一种产业(工业、农业等),或是一个问题,我们要引导学生既会从内部因素来分析,也会从外部因素来分析,这样才会全面。

(如去年北京第40题(5),“红色旅游”如何帮助老区发展经济:内??可以把老区的绿色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旅游业;外??加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引进外部资金与人才。)

    4   命题人的思路与被考人的思路

    命题人的思路往往就是问题本身内在的逻辑性。复习时要引导和训练考生理解和遵循命题人的思路。

    例如:A. 管得越少的政府越是好政府。

          B. 利率降低会影响人民生活。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4 17:12 , Processed in 0.0760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