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aimen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186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理教师,是否也要有点“文科情结”?

已有 293 次阅读2007-4-30 23:38 |个人分类:爱教学

  下面文字,因读苦墨先生“地理教师的理科情结”而有所感,没有唱反调之意,仅是一点个人思考。

     记得苦墨先生有篇文字很引同行们共鸣,其大致观点是说地理老师都有理科情结,窃以为一针见血,道出了目前中学地理教师的一些共性,不知是否算是地理教师的通病?

     近来读了一点王恩涌先生的文章,尤其是他的一本小书《中国社会发展的地理背景》(具体是否为这个书名有待查证,见谅),突然之间对地理学有了点要重新认识的感觉:地理学在人文领域的研究,似乎更为精致与有趣。由此渐渐产生一种想法:中学地理教师,是否也更应该要有“文科情结”?以前常谓“史地不分家”,因为一般认为,历史学的强项在于从时间范畴研究人类的活动,而地理学则偏重从空间角度对人类活动给予观察分析。然而事实是:任何人类的活动,必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特定的时空背景,因而需要从时空两方面综合研究才能得出更为精确的结论。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地理环境的“综合性”或者可以理解为时空范畴意义上的“综合”吧。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学地理中常考的区位选择问题。湖北十堰的区位,纯粹从区位选择原理上分析,是绝对不合理的,但考虑到其区位选择的时间背景,则又完全合理,因为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其特殊性,加之中国计划经济的影响,一味套用西方市场经济下产生、发展的“区位论”来分析中国的特例,而不考虑中国特定的背景因素,无疑会犯大错误,得出一些可笑结论来。

        回头来看看自己,中学时还熟背的历史知识,印象清晰的也只剩下“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诞。南北朝对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自此完”。凭借这样了历史知识基础,要理清有关人口迁移、城市区位等等人文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规律,是十二分的困难的。

        历史之外,哲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似乎也是个很重要的东西。说不好,只好不说了。

       目前专业越分越细,大家关心的似乎还都是大学教育的问题,而事实上,在中学里,与不同学科的教师一交谈,才发现,原来,即使是作为基础教育领域里的中学教师,各学科间也是“隔行如隔山”啊。

       想到自己在每届学生的第一堂绪论课,总爱先来一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为开头,此刻不觉脸上发热。

       鉴于此,我们是否也该呼吁:地理教师,更要有“文科情结”?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qlzhu2003 2007-5-1 09:23
强烈支持!地理课要想上得生动,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其中文科知识特别重要,尤其人文地理,以前第一次教时,感觉干巴巴的,讲起来特别没没劲。所以建议中学教师应该具有大学科的观点,平时多读些其他学科的书籍和参考资料,像地理,我经常对学生说应该是“大地理”,学习教材,广泛联系,生活体悟,注重图表,总结表达,唯有视野开阔,才能真正学好!

QUOTE: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QUOTE]学习教材,广泛联系,生活体悟,注重图表,总结表达,唯有视野开阔,才能真正学好
同意,不过,想想高三学生空余时间有限,要他们在这个时候去博览,真的很难为他们。我们遇到太多这种学生了,他们高一高二一点不重视地理学习,更别说去拓展了,一上高三才发现地理总拖自己的后腿,然后就很紧张过来问:“老师,我怎么才能迅速提高地理成绩?”唉![/quote]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16 17:57 , Processed in 0.0726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