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石月霞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241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我校的“134”课堂教学模式及应用

热度 2已有 262 次阅读2015-6-10 15:25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教学, 课堂

       四月份发过一篇“教学灵感的获取”的日志,许多群友问起里面提到的“134”课堂教学模式是什么,期间太忙没有来得及回复,以下是我校“134”教学模式的界定和说明,指导理念和教学过程。 

                                    

一、“1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界定与说明

“1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实施“人格教育”中的一种程式规范。以以人为本,传道为首的教育思想为宗旨,试图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挖掘我校人格教育中的爱国、感恩、诚信、善良、遵规、平等、自信、尊重、担责等人格要素,在遵循初中生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教学策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学案导学的手段,将课堂教学中的立德树人和启智增能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标本兼治、内外兼修的,既追求课堂及时效率、又追求教育长远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指一个原则,即发展性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3”指三个策略:一是有效运用“教学分层设计案”(导学案、教学案),二是小组分层合作学习,三是教师分类指导。

 “4”指课堂教学四个环节,即自主探究、合作共研、交流分享、归纳拓展。这四个环节是递进、延伸的逻辑关系。

二、“134”人格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以及课堂中我对其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先驱皮亚杰和维果斯基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纳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态度等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过程。“134”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构建,想方设法唤醒、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

针对于该理论我在课堂实践中灵活处理教材,每一节课会设计多个活动力图调动不同学生的兴趣,彻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设计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交通运输的选择时,我以寻求学生帮助为导入,让学生帮助我为好朋友设计合理的蜜月出行方案;然后以课堂抢答问题的方式小测学生对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能力,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接着要求学生自学课本以及小组讨论,利用地理学各种图表来对比五大类交通运输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学生以抽签的方式帮助老师制定各种符合不同要求的出行方案,抽签内容以“穷游型”、“豪华游”、“时间最短”、“最安全舒适”、“综合型”等方式呈现,学生以抽签为标准,制定出符合抽签要求的方案。

以这种多活动方式呈现的《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一课,不仅获得了区内同行和教研员的一致好评,更是做到了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活动中完全融入进来,从动眼、动手、动口到动脑,最终有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得到了检验。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至少有八种以上的智能,每个人的能力是八种智能的结合且在拥有量上不同,因而也显示出不同的认知方式。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能力优势,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特点,将各方面的能力有机整合,形成每个人的核心专长和独特优势。

    在以上两大理论指导下,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和八年级中国地理教学模块中,我几乎把教学的任务全部分配给各班学生,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挖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学生教授学生的方法来进行整个学年的教学。分配任务之前,我先通过各种调查和凭借自己平日观察把学生分为以下几大类,安静而好学的知识型学生,爱专研电脑的技术型学生,外向而大方的教学型学生,善于评价与指正的指导型学生。接着我来精心编排小组,把具有不同特征和优点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小组,全班被分成6—8个小组,进行讲课PK比赛,学期中和期末进行表彰大会。

七上世界地理上到一半的时候就有很多同学跃跃欲试要一个人独揽所有任务,我理所当然的成全了这些全能型学生,最后也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效,来我这里报名的人蜂拥而至。那么在这期间,我则负责与学生共同讨论某一节课的活动组织方式,以及上课的重难点如何突破,由他们自己确定讲课人选、制作课件人选、素材收集人选、修改上课流程人选,我最终对学生备课方案进行评价和小幅度的修改。

这样的上课方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各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很好的开发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发挥优势,并且相互取长补短,更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越显融洽。

   (四)情感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中教什么,怎样教,教多少,如何评价教学效果等,主要是由学生或学生的经验、意向、兴趣等决定的。情感教育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有利用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的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策略。

教授八年级下册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的时候,教材内容安排主讲地区是长江三角洲、香港和澳门、台湾。处理教材长江三角洲的时候,我设计的辩论活动主题是“上海为什么比武汉发展的好”?学生争论异常激烈,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提醒我:“老师,您为什么不先给我们讲讲我们武汉各发面的发展条件呢?”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号召同学们与我比赛制作一节校课程“乡土地理—我的家乡”,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自己心目中家乡的美与丑,家乡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家乡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结果是许多小组制作了视频和课件,提出了许多自己有意义建议,接着我更加积极的鼓励学生尝试着给市政府写城市发展建议。

    在我的“134”绿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会有自信、平等、尊重、成就感、团队意识等积极的情感体验,更会有能力不断提升、学习热情不断高涨的能力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和学生都享有快乐,它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师生的持续发展。

    也有同行和同事对我的教学方式产生很大怀疑,第一:孩子们有这么多精力,有这些方面的能力吗?第二:这样的课堂纪律会不会无法控制?第三:你能完成教学进度吗?我在让·雅克·卢梭的《爱弥儿》中看到这样一段话:12-15岁是孩子的少年期,这个时期的爱弥儿(作者对学生的称呼)体力比他需要的增长快得多。他对空气和季候的伤害满不在乎,如果他倦了,他一趟在地上就睡了;他到处都发现有他需要的东西;他不仅自己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且他的体力除了满足欲望的需要以外,还有剩余[5];在他的一生中,只有这个时期他才会有这样的状况。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学生多余的精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欲望安排我们教学的内容呢!

    初中阶段的学生身体和性格都会非常明显的发展巨大变化,许多时候正是我们没有能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去教授他们喜欢的知识,于是学生与我们背道而驰,变成所谓的“后进生”、“差生”。我所尝试用学生教授学生的方法,大部分课堂纪律都是没有问题的,很多时候学生更听学生的话;有一些课堂纪律是比较差的,这也正好能让我们做老师的明白这样的道理:当你的教学不够精彩时,没有人的思绪会跟着你走,学生们会各做各的事情。至于教学进度,我们担心进度其实就是担心考试成绩,如果学生已经拥有自学并且教授知识的方法,我们还需要担心没上完的内容吗?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在的中考高考考查更多的是学生的能力,而不是课本死记硬背的知识。

三.“13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自主探究、合作共研、交流分享、归纳拓展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这四个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在时间上适当向课前和课后延伸,但主体在课堂。

                       

      以下是我对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气温这一节内容运用了“134”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导学案。


                                     

                                                                              2.2  气            候

                                                                                             —中国的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 

【学习目标】

分析气温分布图,归纳总结我国冬夏季节气温分布规律。

根据我国南北气温差异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气温与日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难点:我国气温分布特征。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1、课前复习:

世界气温分布趋势: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半球气温由南向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断我国气温总体上由南向北逐渐____________。

2、自主学习:根据气温分布图,课本31页图2.13和图2.14,总结归纳我国的气温分布特征。

(1)在中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找出海口气温______________,武汉市气温_________,漠河气温______________,计算三地

之间温差为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南北温差____ (大或小),由此得出结论                    


(2)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找出海口气温______________,武汉市气温______________漠河气温______________,计算三地之间温差为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南北温差_________(大或小),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季:南北普遍___________, 我国____    ______地区除外。


(4)在夏季气温分布图中找到气温最高的地方______________,冬季气温分布图中找出温度最低的地方______________。

3、基础知识落实,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结合__________________,从南往北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探究内容:我国气温变化及南北分布特征对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活动方式:每四人一小组,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老师提供的资料,分工协作,收集资料,整理信息,例举实例,制作出简洁的成果展示图表或者知识结构图,推选成果展示人。每一个小组可以就某一方面或某一实例深入讨论影响,也可以综合性谈影响。

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其他小组展示成果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5实际检测——猜水果活动

学生从讲台的小箱子中摸出一种水果,然后说出该水果主产地位于我国哪一个温度带,答对问题当场奖励水果给学生。

6、归纳小结

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区外,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同温度带内的动植物、农业活动以及人们的饮食、衣着、住房会存在非常大的区别。

课后心得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看似没有完全按照标准的四大步骤来,实际上已经十分巧妙的将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层指导、交流互动、学习评价、归纳总结、拓展延伸等若干小环节融于课堂之中,有些环节呈现时彼此有明显的界限,有些却是交互相融的。整个一堂课学生都是中心是主导,由学生自己根据观察的数据得出课本中重要结论,根据自学获取课本基本知识,根据已有经验和讨论将本堂课内容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中,最在开心的猜水果活动中获得了本节课的奖励。

    其实我跟大家一样一开始非常排斥学校不知道从哪里弄过来的新教学模式,但是对待现在的学生如果还一味的用传统教学,学生真的根本不买你的账。尝试了才知道个中奥妙,你才会拥有自己的果实。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秦北小兵 2015-6-10 16:54
恩,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学习了很多!只要尝试就会有不同!
回复 高高的山 2015-6-10 18:17
你是一个有心的教师,看得出潜心为学生着想。该校的这个课堂模式相信会在应用中更成熟,更有生命力。分享了,准备在新高一结合我校的三单问题教学模式中借鉴你校的部分做法。
回复 石月霞 2015-6-12 16:44
高高的山: 你是一个有心的教师,看得出潜心为学生着想。该校的这个课堂模式相信会在应用中更成熟,更有生命力。分享了,准备在新高一结合我校的三单问题教学模式中借鉴你校 ...
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帮助就非常开心了!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2 10:18 , Processed in 0.0844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