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missyoucandy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354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5-04-01

已有 491 次阅读2015-4-1 16:20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的教学案例

                    ——以台湾的学习为例

一、发现问题

       初中地理,特别是八年级下册主要以区域地理学习为主。人教版教材将台湾安排在第六章第三节,作为省级区域分析对象,重在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然而,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鉴于他们的知识与思维能力所限,掌握区域分析方法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得知,学生通过学习,一般能够获得相关的区域地理知识,但是还未能主动地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形成知识网络,从而理清各地理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整理分析问题的思路。部分学生习惯于识记的方式、被动的获取知识,一旦需要用到知识迁移,就会不知所措了。以我看来,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未能达到利用相关信息对地理区域进行系统分析的水平。这样就大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二、方案制定——通过探究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其说是获取相关的知识,不如说是以获取相关知识作为载体,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因此,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掌握学习与分析的方法,如果只是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这样的知识面是很有限的。掌握了区域分析的方法,便可以自主地进行探究与学习。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区域分析能力呢?结合我校善教乐学,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我觉得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取出区域分析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重在探索。
                             

三、实施行动——筹备与开展探究活动

(一)活动的准备

1.资料搜集过程

      探究活动材料的搜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实现能力的提升,在这里,本人首先需要搜集一些感性材料作为探究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材料,提取出相关的信息。掌握初步的分析技能。本人选取了如下两份材料。第一份材料题目为:美食篇,主要介绍台湾盛产的海鲜和热带亚热带水果。第二份材料为灾害片,是关于台湾小林村泥石流事件事件和台湾地震的报道。之所以选取这些材料,我是这样构想的:

1)所选材料必须具备台湾的相应的自然地理特征,这样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提取出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而在这个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对思路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区域分析的方法。热带亚热带水果蕴含了关于地理位置与气候的知识点、生猛海鲜可以联系其海陆位置的特点、小林村泥石流事件可以反映到台湾的气候条件与地形情况,关于地震的报道可以了解到台湾所处的板块位置。这些信息集中体现了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而且各个特征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学生通过分析这两大份材料,既能形成对台湾的基本认识,又能从中掌握分析的技巧与方法。

2)所选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事。从两份材料的选题特点分析,一份是学生日常所见的美食,一份是贴近时事的轰动世界的灾害时间,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让他们产生共鸣。而兴趣就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对材料感兴趣了,自然会从被动分析的状态变为主动分析的状态,达到自主探究的目的。

  辅助材料的搜集。除了搜集探究活动的材料之外,为了使得探究活动更加顺利的开展,必要时也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分析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辅助材料,根据上述材料,本人还搜集了关于台湾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分布图等相关地图资料,以备使用。

2问题的设计。

  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感性材料中提取出所能反应到的自然地理特征这一要求有一定的难度,这样的话在会使得探究活动流于形式,不得深入,而且,如果探究形式是小组进行的话,更容易导致学生开小差,跑题的现象。因此,本人认为,为了确保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必须给予学生具体化的指导,明确其分析的方向。我的做法是,给学生每份材料配备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从而提取信息。设计的问题如下:

1)美食篇的问题:

结合课本的地图,从台湾的海陆位置解释台湾有丰富海鲜的原因。

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台湾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的原因。

结合台湾的地理位置图,分析台湾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2)灾害篇的问题:

结合台湾地形图与降水分布图,分析台湾苏花公路出现塌方现象的原因。

结合板块构造图,解释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设计具有如下特点:具体明晰,指向明确。具体指导学生运用哪方面的辅助材料如何进行分析什么问题。让学生有了探究的方向而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有了探究的工具而不至于无助,有了探究的方法便可以有法可依。

 

(二)活动的设计过程

  下面是对这个活动的设计细节。

1明确活动细则。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明确学生活动的目的与细则,具体如下:学生在看完分析两份材料之后,鼓励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取其中一份作为探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教师提出的相应的问题,尝试从中提取出材料所能反应到的关于台湾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信息。

2探究的过程。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均衡学生的选题。学生可能根据个人的喜好、题目的难易偏向于选择某份材料,教师加以引导,以防止都选取了同一个题目,降低分析的广度。

  其次,及时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探究分析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问题而停滞不前,就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巡视课堂,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给予个别学生充分的鼓励与肯定,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启发。此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尝试为学生创造“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评价机制,因此,在探究过程中,还要给予部分积极参与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为团体树立好的榜样。

3结果的分享

  待学生分析完毕之后,请个别小组的学生代表跟大家一起分享其小组探讨的结果。在学生讲与听之间,达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组织能力、分析能力等目的,而且,通过聆听其他小组的结果,并进而做补充与完善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启发,集群体智慧之精髓的过程,也是鼓励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环节。

4信息的整合。


  如何将学生所提取出来的零散的信息,梳理整合,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提取出区域分析的方法?本人认为,必须引导学生挖掘将刚刚分析出来的地理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上述的目的。具体操作是,利用简洁的结构图,将学生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形成一个关系图。利用图标的形式,直观形象,清晰明了。而且,在这个整理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分析得不够透彻与具体的内容,可以做相应的补充与拓展。比如说,学生分析台湾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形成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温度适宜,盛产丰富的水果。其实除了丰富的热带亚热带水果,还有许多相应的农作物,因此在内容的梳理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这一点上进行扩充,引导学生联系本册书第一章学习四大分区的时候所了解到的关于南方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等。并结合台湾的农作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因此可以说,这个整理思路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台湾的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是对学生的思路的归纳与整合,是区域分析方法提取的过程,在整个活动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2 12:27 , Processed in 0.0797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