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初中地理综合分析题命题新思路研究
菏泽市牡丹区皇镇中学 李秋玉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初中地理综合分析题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变化,题型日益新颖,逐渐向考察学生的能力方向发展,学会阅读、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图文转换、关注时事 、活动探究等命题新思路应运而生。
关键词:图文转换 关注时事 活动探究 材料分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别是新课标的颁布推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的教育理念的深入,地理知识的考察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命题思路焕然一新,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地理综合分析题的命题新思路作以简要例谈。
一.图文转换,提取加工有用信息,揭示地理现象、原理和规律
将教材中对某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描述通过图呈现出来,或者是将图中的地理信息用文字描述出来,即为图文信息转换。图文信息转换题是用以表达地理现象、原理、过程、规律的一种普遍题型。作为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图表等图像信息,地图是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学会阅读、使用地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通过地图判断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理解地理现象的成因及其规律,这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此类综合题突出地理图像功能,图像形式新颖多样,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避免初中地理教学中过分强调死记硬背就能通过学业考试的倾向,同时此类综合分析题比较注重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解决简单地理问题的能力,突出表现在要求学生能够从给定的材料或地图中提取、加工、运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鲜明的地理特色。因此图文转换题成为初中地理综合分析题的首选题型。
例一.阅读澳大利亚有关信息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澳大利亚大陆地形分布特征
(2)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矿石出口国,其中两种矿石的出口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试描述这两种矿产的分布特征
(3)澳大利亚的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 ,简要分析其原因。
分析:本题属于典型的图文转换题。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矿产分布、人口和城市的分布需从所给的四幅地图中提取信息分析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分析地图,师生共同根据地图说明地理问题,寻求各种地理规律、地理特征和地理成因的答案,从而使学生学会分析和阅读图表,从材料和图表中提取加工有用信息,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与生活、时事相结合,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品德。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关注时事、关注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综合分析题的考察中,以时事作为问题的切入点,并将时事与基础地理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及收集、整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作用。同时此类综合分析题亦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心时事、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健全的思想品德。初中地理综合分析题选取一些与地理密切相关的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生活,引入情景创设考题,加强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通过社会化、生活化的情景设计,增强了问题的真实性和情趣性。根据初中生的知识层次,处理这类问题时难度并不太大,但素材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紧密一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国内外大事、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能设身处地的从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信息的接触出发,去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如:
例二.下图为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奥运火炬由北京沿传递路线依次经过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火传递中经过了美国城市__________,印度港口__________,澳大利亚首都__________,韩国首都__________。
分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时事性问题。奥运圣火的传递是奥运会举办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属于社会热点问题,由于出题贴近学生生活,接近学生的兴奋点,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比较感兴趣。作为题目本身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读图一般都能解决。近年来全国各地优秀地理试卷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地理学业考试不是难度、广度的竞争,而是学习素质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竞争。它既要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及其综合素质,也要考查考生今后的学习潜能。将社会热点问题纳入试题,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是检测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值得强调的是,社会问题考查的本质,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地理知识的时效性,更是为了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训练理论联系实际、归纳、判断、综合和分析能力。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的新课导入环节和新授环节多与生活、时事相结合,既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时事新闻背景只是切入点,考察时着重考察新课标中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因此,掌握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熟悉教材才是解决问题的法宝。在复习的时候,教师要有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帮助学生整理这方面的资料素材,结合地理知识及技能,进行相应的专题复习。②
三. 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由此而引发的森林减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气候变暖、耕地沙化等生态破坏问题日趋严重。③这就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为了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为了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与人类社会,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性发展观的运用,引导学生学而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全面的发展,在地理综合分析题的考察中,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比重俞来俞高,举例如下:
例三.近几年的春季,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连续出现沙尘天气,并呈现强劲之势,沙尘暴天气给交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环境问题。
1 目前,我国---------、---------和东北地区经常遭受风沙灾害。
2试分析沙尘暴天气增多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3如何消除沙尘暴天气,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作为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俞来俞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地理知识本身可以很好的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增强环保意识。例如本题中的沙尘暴就是其中之一。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资源等环境问题都是考查的热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教学中,特别是人口与资源的有关章节,通过视频、图片、漫画、新闻等加强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四.短文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学生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短文类问题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人地关系的统一性特征和综合性特征是初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特征,地理知识涉及面广,既包括自然现象,又包括社会现象,各种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类活动改变着自然环境,而环境的改变又对人类社会发生影响,如何理解这种影响,要经过逻辑思维、综合分析,通过短文的方式用书面语言表达来完成,因此,短文类问题逐步进入综合性分析题的考察范畴。举例如下:
例四.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俞来俞频繁,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保护母亲河迫在眉睫,请你写 一篇倡议书,保护母亲河。
分析:短文类问题形式多样,针对某一地理原理写一篇小论文,针对某一环境问题或者针对家乡的土地利用状况写一份调查报告,针对乡土地理知识写一篇推介材料等。本题是针对黄河写一篇倡议书,保护“母亲河”。此类问题属于典型的开放型问题,可以训练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设计些开放性问题,留给学生较多的思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五.材料分析,依据材料回答问题,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首先,给出一段材料或图表然后根据材料回答有关问题,这是材料类问题的常见方式。此类问题往往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材料内容比较新颖,可以很好的考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科学性和发散性。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初中地理综合分析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新题型。这种问题的材料来源广、开放性较强、答案灵活性大,解答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因而不少同学对答好此类题目缺乏信心。材料分析题中的“材料”主要来自各种新闻媒体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的报道,其内容一般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国际冲突、科技发展、重大工程等人类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些背景材料虽然都来自课外,但经过命题者的精心设计,又都与课内知识结合较为紧密,因而问题的综合性、实践性较强,重在考查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的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和“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崭新的地理教育理念。④ 举例如下:
例五.材料一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该铁路北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青藏铁路的开通,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材料二 法国葡萄酒闻名世界,得益于该国地中海沿岸盛产优质葡萄。现有一家法国葡萄酒公司拟在中国投资建立分厂。
阅读材料一
1)青藏铁路沿线的护路工人必备物品中有太阳帽、墨镜、防晒霜,为什么?
(2)请说说青藏铁路开通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二
(3)法国葡萄酒公司打算在湘潭或吐鲁番建一个大型分厂,假如你是该公司的中国代理人,你更倾向于选择哪里?并谈谈理由。
分析:新颖的材料,灵活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无从下手。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结合一些背景材料来学习地理知识,而不要一味的强调知识点,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真正体现地理教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应运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六.绘图、绘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新课改下的教学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对地理重要学习工具地图的掌握------读图、识图、绘图,显得俞来俞重要。地理填图绘图能力包括:填充填充图、绘制平面图、等值线图、曲线图、柱状图、扇形图等。绘制地图要教给学生绘图方法和技巧,如绘制平面图是要掌握测定距离、判读方向、选用图例和使用比例尺的技巧。因此,在地图中填绘有关内容和绘图题逐渐进入综合题的考察范畴。举例如下:
例六根据要求绘图:
开学不久,考入A市的小丽同学给远在B市的姥姥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这样写到:“……学校大门朝南,一进校门穿过一段铺有大理石路面的通道,就是我们的教学大楼大 楼后面是宿舍、食堂等生活区,东侧是全区唯一铺有400米塑胶跑道的运动场……对了,校门西侧还建有厕所……我爱我的新校“姥姥回信让小丽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请根据所学知识,按照地图基本要素,绘制一幅平面图。
分析:本题是要求按照地图的三要素绘制一幅学校的平面图。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所以绘图效果一般较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加强填图、绘图训练,让学生真正的动手去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体现新课改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初中地理的自信心。
七.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避开枯燥的地理知识,设计一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和假设性问题,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提倡探究型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式的教学方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地理命题应合理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创新。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从活动探究题创设的情境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既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又培养了初步的创新精神。开放性试题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大胆想象、自主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标理念。此类问题知识跨度大,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学习的能力。例如:
例七.“试一试”“神舟6号”飞船的升空实现了中国几代航天人的飞天梦。飞船的着陆必须具备4个条件:一是飞船将在这个地区上空多圈次通过;二是场地要开阔;三是地形要十分平缓,地表要足够坚硬;四是天气状况要好。 你能否从地形、气候、河流、人口方面分析选择内蒙古中部为着陆点的理由。
分析:要完成本道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查阅教材、资料,广泛讨论,最好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通过活动探究问题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探究对象既可以是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质疑,也可以是时政热点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创设一个宽松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去合作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八.开展对比性研究,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明确类似问题的区别,更好的理解地理问题。
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认识区域间差异的有效方法是比较的方法。⑤地理事物之间既存在着个体差异,又存在着共性,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地理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从而使地理知识掌握的更牢固,避免知识的混淆。对比分析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地理知识因其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内容丰富广泛,类别复杂多样,需要根据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相同、相异之处,通过比较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顺藤摸瓜来认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⑥
例八.读图回答问题。
(1)图A 中的区域糖料作物是 ;图B 中的区域糖料作物是 。
(2)图A 中的区域由于夏季高温、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所以 特别甜;图B中的区域盛产热带和亚热带水果,被称为“ 之乡”。
(3) 图A 中的区域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山前平原的 上;图B 中的区域的耕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地形类型)上。
分析:新疆与台湾都是中国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省区,二者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共性,但又各有特色,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共性与差异,从而更好的理解这两个省区,避免知识的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类似的问题,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省区,要加强横向联系,通过对比,找出异同,从而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复习时候,注重区域主要地理要素的归纳整理和明晰。多进行大洲与大洲、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各要素的比较,尤其是列表比较异同点的时候,分清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者的区别。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地理的考察由原来的简单的死记硬背逐步走向灵活开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考察逐渐加大,这些都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的。相信随着考察地理知识的改变也必将带动地理教学方式的改变,地理教学新理念将会得到全面贯彻,地理教学的春天必将到来。
参考文献: ① 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着力点及其题例分析 福建省漳州市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 周惠娜
② 历届中考试题归类分析与解题技巧探讨 来自互联网下载 作者不详
③《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王运思主编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④ 中考地理命题的热点---材料分析题《山东现代教育导报》(2006)
⑤ 《把握地理中考命题特点,提高地理中考复习质量》 王丽华
⑥ 《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 王树声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15 12:09 , Processed in 0.0924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