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张昕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378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培训作业

已有 383 次阅读2009-7-29 13:46 |个人分类:课堂教学

地理教学中地图的运用
余凤珍 发布时间: 2009-7-29 9:32:43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中特有的语言。它集直观性、趣味性、系统性与一身,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图表的初步技能。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注意指导学生阅图、用图,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一些方法。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图表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地图和教材紧密联系起来,就能作到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读图兴趣,激发读图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初一新生在学习地理之前,对地图就有所认识,对地理教材中各种各样的地图有着较高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可以较好的保持学生的这种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读图的热情,养成主动读图的好习惯。如在绪言课时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欢NBA学生的,在美国政区图上找出自己最喜欢球队的位置:休士顿火箭队、西雅图超音速队、芝加哥公牛队等;喜欢听音乐的学生,找出歌词中提到的地点的位置:《爱在西元前》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布拉格广场》中的布拉格、《欧若拉》中的北极……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时事或者地理重要事件的发生地,如在湖南版教材中初一地理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提到了智利的大地震,引导学生在地图中找出资料中提到的智利、夏威夷、日本等国家地区以及所属大洲,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些地区的位置而且还让学生了解了这次大地震所造成的影响。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也提高了阅读地图的能力,巩固了地图三要素的知识。使同学们感到地图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用的,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有利工具,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把地理知识和地图结合起来,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兴趣的源泉在于知识的运用,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没有成功感的兴趣只是好奇,不易持久,所学知识成功的运用使学生对学习充满信心,兴趣十足。

二、把握地图要素,有序读图

建立知识点和地图之间牢固的关系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地图是平面的,展示地表平面信息较容易,也易于阅读。对于地表的立体事物和抽象事物展示较困难,也较复杂,如山地、高原等地形,山高、海深的程度,或者地面温度、气压、密度分布状况,除了运用符号文字外还要用色彩色调来表述,给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带来一定的困难。如读地形图时可以先提问分层设色地图是如何表示地势高低起伏的,山地、高原、平原地形特点及平原、高原、山地在图中对应什么颜色。然后提出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什么?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引导学生在地图上一一找出。如讲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时,先提问山系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分布在哪几个大洲?同学们踊跃回答:北段是洛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南段是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再读地图便一目了然。也避免了山系、山脉的混淆。

地图上的地理知识繁多,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有其一定的规律,我们阅读地图的时候也按照一定的顺序阅读,就容易建立起知识点与地图之间的空间联系。如在中国山脉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了解山脉走向的定义,然后按山脉的走向从北到南、从西到东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并组织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这些山脉,可以较好的掌握各个山脉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和弧形山脉。在山脉空间位置巩固的基础上,山脉之间的地形区位置也能较好的落实了。地理课上让同学们在地图上按顺序标出地理事物,通过反复练习,不但可以做到不易遗漏还可以巩固知识点与地图的联系。

三、读图要求明确,从简到繁

教学中使用的地图不应太复杂,应简单明了,主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观察目标。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毕竟有限,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同时,过于复杂的地图,过多的读图目标,也增加了读图难度,容易挫伤学生阅读地图的积极性,教学层次不明显,讲解问题的思路也不清晰。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次叠加综合,以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关系。如讲述中国耕地的分布特点时,可以先展示中国耕地分布图,学生通过图例阅读,很容易得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的结论;叠加地形图,得出:耕地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叠加降水量分布图,得出:耕地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的湿润地区;最后总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的平原地区。又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时,先观察《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学生可以得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这时叠加降水分布图,可以得出降水的空间分布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叠加耕地分布图,可以得出:耕地北方多,南方少,导致了“南丰北缺”的分布特点。对于一个复杂的地图分解为几个简单明了的地图来观察,学生要读的地理事物突出,有利于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分析问题,也利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问题。这样能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问题一一解决。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激发思维,发现、提出问题

地图可以表达丰富的地理信息,多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联系,可以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中国气温分布特点时,先观察《1月气温分布图》,找到中国1月气温最高的最低的地方——漠河和海南,并计算两者的温差,学生很容易可以得出: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同样计算两地7月的温差,就可得出:夏季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的特点。进一步观察《7月气温分布图》可以得出夏季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分别在吐鲁番和青藏高原,这个时候叠加地形图学生很快发现他们是我国海拔最高和最低的地方,从而得出地势的高低是影响青藏高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又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以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可以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可以结合地形图让学生思考,这几个地区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就海陆位置而言:位于沿海地区;就纬度位置而言:位于中低纬度;就地形而言:位于平原地区。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可以知道: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就比较稠密。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世界上那些地区人口稀疏?引导学生结合地形图,找出人口稀疏地区的特点:非洲北部、澳大利亚中部主要是沙漠,南美洲北部主要是热带雨林,亚洲、北美洲北部、南极洲位于高纬地区,亚洲中部主要是高山高原。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学习。

总之,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地理知识的骨架,学会运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掌握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初步技能是地理学习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认真选择合适的地图、传授有效的读图方法、设置恰当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形成较好的读图兴趣、方法和习惯,真正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地理”。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8 16:05 , Processed in 0.0665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