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明月千里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76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道可道,非常道——品评中图版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划分

已有 420 次阅读2011-9-5 07:49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道可道,非常道——品评中图版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们应该用平静的心态来探究教材中的材料,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用平静的心态为探究教材本身。

中图版在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讲到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在修选六,第一章第一节,同样也讲了这一内容,但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发展的划分,却出现了出现明显的差异。

在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中,这一历史演变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1、史前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2、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3、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然后另一标题讲到:谋求人地关系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在修六第一章第一节中,这一关系又被分成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人类畏惧、崇拜自然;

第二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

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

这三个阶段与必修二的三个阶段的关系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第一阶段就是史前文明,第二阶段包括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第三阶段则是之后的文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

难道划分人地关系的发展或者说是这种发展的思想认识的依据是可变的?这两者难道不是统一的吗?当然不是。划分人地关系发展或者这种发展的思想认识的依据,都应该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时代因素按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发展驱动时代前进,科技本身是生产力同时又是影响生产力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具体地体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同时更应该体现在科学技术的革命上。

在中图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实际上已经给出第三种人地关系科学的划分:

第一、采集和狩猎阶段;

第二、农业社会阶段;

第三、工业社会阶段;

第四、后工业化阶段。

为什么在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演变中,不用这样的划分方法呢?难道这样的划分方法只是体现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而不能体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吗?

很明显也是不对的,人类与环境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体现在人类的主观愿望与自然环境的客观发展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而其统一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类是环境的产物;第二、人类不能摆脱环境而独立存在。这一对立统一正也体现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反过来不正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适应能力,或者说是对自然环境要求的不断变化吗?所以,按照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把人地关系的发展划分为这样四个阶段是没有问题的。

我在这里简单的讨论一下以这一标准划分的依据:采猎文明以石器工具为代表;农业文明以金属农具为代表(包括青铜器和铁器);工业文明以机器出现为代表(包括蒸气机和内燃机);后工业文明以知识经济为代表(这种说法可能并不正确,但在后工业化时期更能直接地体现科技作为理论知识本身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丹尼尔·贝尔明确提出和界定“后工业社会”的概念,“其轴心原则是理论知识日益成为创新的源泉和制定社会政策和依据工业社会是生产商品、协调人机器关系的社会。后工业社会则是围绕知识,为了创新和变革,实施社会控制和指导而组织起来的社会;这样也就形成了必须从政治上加以管理的新型社会关系和新型结构。当然,知识对任何社会的运转都是必需的。但是后工业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本身的特征发生了变化。理论知识占居主导地位,成为制定决策,指导变革的决定力量。理论的重要性超过了经验,知识被编码成抽象的符号系统(就如同一个公理化系统),使之能用以描述迥然不同的经验。

回到之前的问题,教材在人地关系的发展历史之中为什么要回避“后工业化”这个词呢?而非要说成“谋求人地关系的谐调”,是不是只有这样说才更体现所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很显然不是通过“大跃进”能够到达的,一个时代的到来,实际上并不单单是生产力的变化这么简单,众所周知,产生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决定着上层建筑。也就是说,时代的变化是整个社会综合的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科技,文化,社会体制,甚至是人的思想观念,道德观,价值观,等等等等……勿细论之。这一系列的变化难道是人的主观愿望能够定决的吗?这难道唯物主义的观点吗?我好象明白了一点什么……,也许我上纲上线了。

这里还想说一点题外之话:新课标成就了什么,新课标将要成就什么?

新课标成就了教材的可探讨性,不单是教材材料的可探讨性。而新课标将把我们和我们的学生变成一个经验主义者,一切似乎都可以从常识入手,来演绎出理论知识,放弃学科本身系统的科学理论的学习,将手伸向“材料”这些水底的石头。这些还真的不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做法。我是不是话说得太多了?

 已同步至 明月千里的微博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6-5 22:21 , Processed in 0.0693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