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江海河边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8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11129南园漫笔:“氛围很重要”

热度 2已有 387 次阅读2011-11-29 20:30 |个人分类:南园漫笔|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表格, false, Style

南园漫笔:“氛围很重要”

陈春

大课间,小丰过来锻炼球技,休息之间也谈到自己开始新的思考,关于课堂,关于教育,受了周六讲座的影响,每一次听讲之后,大家都会激情澎湃,然后会有一些新的灵感,这是很正常的。记得自己有一年也是听了专家报告之后写了一篇小小的感悟文字,结果《通州教育》部在送审的时候,被一个副局长压住了,说“这篇文章缓发,留在下一期。”结果,在下一期就出现了两篇观点完全相反的文字,其中一篇就是那位副局长的文字,也算一次“争鸣”,由读者自己做出判断,那种大一统“歌德体”的文章注定是教育媒体衰落的开始,应该说,当时的教育研讨的氛围很好,大概在七八年前吧。现在《通州教育》德育版块搞的班主任通讯沙龙就提倡观点的多元化,有时也是正反双方的意见都有,表达的生动化,也就充满了活力。

小丰昨天的记录文字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直接来源于课堂实践,尽管有些词语表达不是太赞成,我会明确地告诉他我的读后感,但他这么写总有自己的理由,倘若这样的思考和撰写得以持续,会带来什么变化?除了文档里逐渐增加的内存,更重要的是思考者本人的视角会越来越专业,有的东西无法言明,说不清楚,打个比方吧:最近大家都在打篮球,每天都打,黄老师有时会指点一下,多数的时间都是自己在投篮、跑跳,有没有变化呢,可能每一个人的“球感”无形中都好了许多,原来投出去十个,进一两个,现在可能提高到五六个,敏兄有时候在某个位置的投篮命中率几乎百分百,比较有把握,有时候球一离手就感觉要进了或者不进,这种感觉无法言传,无法直接传递给另一个不怎么碰球的人。当然,这种变化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没有明确量化标准到某时某刻即可达成目标,不明确,是一个模糊概念。也许就在明天,也许还在明年,也许十年以后。

思考总是有益的,贴近课堂的思考更是纯粹而美好。

“最大的敌人是惰性。”这句话常常被引用,现在想想,觉得不一定全对,最大的问题可能是“无趣”,这个也是听彭钢所长报告时的一个感悟,他当时在某个观点阐述时,把“有趣”放在“有意义”的前面,我在笔记上写下这个顺序,仔细想一想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们常常懈怠的原因不是认识不到“有意义”,而恰恰是因为“无趣味”,通常的追问这有什么意思?能带来乐趣么?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王道?曾经在某个活动上遇到一位朋友,他谈及自己在牌桌上的经历,很有感慨,“当时工资只有百把块,一场牌下来,却是好几个月的收入,于是,就入了道了。”再例如一些钟情于社交的朋友,总会在杯晃交错之间寻到乐趣,从而乐此不彼,周末倘若不出去就会觉得无趣。每一种生活都有它的道理,都有它不同的独特的魅力,而最开始的有趣却是相同的,没有谁会从“无趣”开始。

看着球场上那些生龙活虎的小家伙追着篮球奔跑,黄老师笑着说:“不去讲什么道理,氛围很重要。每一天老师运动起来,孩子们是看在眼里的,他们会模仿着动起来,这比说教、催促更有说服力。”话很朴实,恰恰也是“有趣”的开始,孩子们看到老师在篮球里面找到快乐,自己也会一样的获得,在这里,技术是次要的,乐趣是首要的。如果换一个场景,让孩子们正襟危坐,黑板上画一个篮球或者篮球场,然后从数据讲起,那么,是否会吸引这么多的孩子呢。尽管那些数据,那些规则是有意义的,但他们首先体会不到乐趣,失望是难免的。

孩子的学习,成年人的进修培训何尝不是如此,本质上是一样的,有趣,之后才有意义。当然,成年人比之于儿童,“有趣的”概念也不一样,孩童或许更倾向于直观、生动,赋予情景化,成年人更在于内在的逻辑,内心的触动,包括打牌、包括社交都是如此的。

回到教育上,我们是否感到乐趣?是否让孩子们感到乐趣?尽管现在问这样的问题显得多余,往往用“应试的幌子”遮挡住了,那么如果没有应试,你又是否能找到教育的乐趣,是否让孩子们感到乐趣?基本无解,我们缺乏这样的想象力。

下午,丰老师给孩子们看了《冰河世纪》的圣诞特辑,我进二楼电脑房时,孩子们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鸦雀无声,画面很精致,丰老师有心,先下载好了,免得在线播放会缓冲,这是为孩子们着想,借用一个时髦的词,算是儿童立场的一个细节。

“电影会把世界带到孩子们面前。”雷教授的赠语很大气,那天徐主任问雷教授是谁?那应该也是一个有趣的老人,经历过诸多磨难,喜爱电影,倡议官方把电影引入课程的老人。对于乡村孩子而言,电影是把世界带到他们面前的快捷而有效的路径,加上现在的网络,更是方便,确实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倡议。

今日午间有些阴沉,草地故事会照常进行,只是孩子们来的少了一些,不到十个,恰好围成一圈,讲完之后,看到天天等几个孩子模仿故事内容说台词,索性让他们表演起来,孩子的领悟能力出乎意料,他们对于刚才听过的故事可以大致的演绎出来,动作稚趣,也有创造力,在草地上东窜西突,还要加上嘴里的台词,乐得围观的孩子笑声不断。

张兄近日带孩子去沪上观看毕加索真迹画展,颇有收获,孩子的成长需要很多书本之外的底色,一个画展,一场音乐会,一次远行的旅游,一些有文化涵养的聚会等等,都是有价值的,不是显效,却会绵长。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tzzxywx 2011-11-30 09:49
“有趣”的命题结论很玄乎。抛开教师教学艺术不谈,就知识本身而言,地理、历史恐怕要比数学等学科有趣,但是,在中小学,学生往往更喜欢数理化——哪怕以后几乎不用,但今天有用。
回复 江海河边人 2011-11-30 12:50
tzzxywx: “有趣”的命题结论很玄乎。抛开教师教学艺术不谈,就知识本身而言,地理、历史恐怕要比数学等学科有趣,但是,在中小学,学生往往更喜欢数理化——哪怕以后几乎 ...
宏观而言,实用主义的教育制度安排或许会导致学生倾向于实用的科目与课堂,这个是必然的,赞成这个判断。我想要表达的是是微观的科目,或者微观的课堂,即使是实用主义的数理化,也需要从“有趣”开端,可以是有趣的老师,有趣的内容,或者有趣的形式等等,总之是可以摆脱刻板的,如果让他们对于这一个学科感到好奇,有内在的动力去学习,就会逐步过渡到“有意义”,这样的学习稳定性会比一开始就庄重的告知这是一门“有意义”的学科要来的持久些,也更有生长力。即使在一个逼仄的环境里面,只要我们可以看见星星还在闪耀,就会明白星空还在那里。
一些粗浅的观点,见笑了。
回复 锦江渔夫 2011-12-2 17:20
我们常常懈怠的原因不是认识不到“有意义”,而恰恰是因为“无趣味”。值得记住的一句话。

如何唤醒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恐怕可以从“有趣味”开始!但怎样的活动才算“有趣味”呢?不同的人恐怕会有不同的口味!越想越复杂的一个问题。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9 01:11 , Processed in 0.0787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