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江海河边人的个人空间 http://www.xingyun.org.cn/?82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仲夏夜,风卷云飞自思量

热度 1已有 409 次阅读2012-8-4 21:34 |个人分类:日积录|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心里话, 如何, 资源

仲夏夜,风卷云飞自思量

陈春

体育黄老师下午打电话过来,询问一些网络研修技术上小的细节问题,之后聊了一会,他谈到一个插曲很有趣,有必要写下来作为记录。

黄老师说第一天研修的时候,他看了两个多小时视频,结果显示研修时间只有8分钟,但他觉得没有关系,也没有着急问,因为他是认真看视频的,也很有收获。“很多录像课质量很高,自己难得一见。”作为教龄20多年老教师,他依然保持学习的劲头不松懈,他说在一个帖子里面回复别人关于如何保持职业状态的时候就写了“学习、学习再学习!”“我打字比较慢,这几个字是我一个一个敲出来的,也是心里话。”黄老师说,确实,这次网络研修提供的资源都比较高端,虽然小学数学有些是去年暑期学习过的,但有必要再次温习。有的专家讲座如果在现实活动中很难听到,如史宁中教授等,有的需要花费很多费用才可以听到,例如华应龙老师等,现在可以零距离聆听,而且可以一听再听。相信语文、英语、体育等各个学科上也是如此,都是最好的资源,或者比较前沿的一些理念,这对于提高教师素养是潜移默化的,即使只是看一遍,听一遍,也肯定比之前有所不同。

“我是一天只看一两个视频,一是时间长了,眼睛吃不消,二主要是看了要想一想,虽然不一定写多少字的文章,但想一想还是需要的,不然就白听了。”我很赞同黄老师这个观点,研修几天来有的班级在赶时间,似乎一两天都听完就是“优秀”的,这么多视频,慢一点看,多一点时间结合实际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更符合研修的目的呢?一线老师这么集中的学习机会不多,最好是达到思考的效果,不是为了进度和分数。

昨天夜里很晚了,也有老师打电话来询问一些技术细节,小丰老师那里也不断有老师询问,包括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说明大家都在认真对待这个事,网络研修在技术上完全行得通了,而且这样的集中行政命令的推进,好处就是把几乎所有教师都带进了网络学习的状态,现在还是被动的,但慢慢会体会到其中的真正的价值和乐趣,网络可以把这个世界变成一个平面,无缝沟通,实时互动。例如黄老师说同伴们发了很多话题都是一线老师真实的状态,包括上课、对待学生、备课细节等等,很实在,相当于面对面的交流,真是很好。现实中平时我和黄老师经常在一起聊天,有些话题也是我们经常聊到的,“现在这么多人一起讨论这些话题,真是太好了。”他有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杨校长中午打电话来也很高兴在qq群里和隔壁镇上老同学又见面了,聊得很开心,平时是没有多少机会见面的,即使见面也都很客气,不会这么开心的对话,这些都是网络研修衍生出来的价值,也是网络本身的魅力,不分男女老幼,只要在这个节点出现,就成为彼此的一种境遇。

当然作为行政推进的制度,也会有一些量化上的要求,这个也是正常的,但不是主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有价值的的沟通和交流多了,这些量化也就没有必要了,你看QQ有没有谁来给你量化打分,网络游戏、电影、电视剧有没有谁来给你打分促进,不是照样混天黑地,乐此不彼么?关键是有了价值,有了兴趣,有了更吸引人的资源,这样的教育平台自然会生存下去的,否则仅仅靠行政命令,往往不会长久的。

零散的写一点研修感想,是现在真实的想法。这两个月一直是在做一些文字的整理,差不多结束了,但还不够系统,估计还会有新的问题,放一放再说吧。

今天,偶然在博友欣然自如(上海王丽琴博士)的博客发现一篇文字提到我在《班主任之友》上的那篇封面专题文字《孩子,让我们学会议事》,这是在她一篇关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读书笔记中写下的文字,摘录于此作为记录:

……………

南通的陈春老师写过一篇《孩子,让我们学会“议事”——罗氏规则的班级实践》,就是一线教师在“基层”、在班级实践教育形态的民主的上好案例。因为民主是需要学习的,人类经过这么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一些有效的规则,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在身边的共同体中进行尝试性实践,以深刻体会民主的内涵。

方建锋博士也上传了一则关于罗氏规则的资料,我概括了一下,大概有如下一些要点:

民主并不是只保障多数人权利,同时也应保障少数人的权利,如何处理多数人的权利与少数人的权利,是民主制度的核心之一。西方的民主制度最初体现在议会制度上,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起源,应该说就是西方议会制度的提炼和修改。

罗伯特议事规则所要保证的目标有这样几个:第一,多数人的权利;第二,少数人的权利;第三,每人成员的权利(提议附议);第四,“缺席者”的权利(达到法定人数);第五,所有上述人群作为一个整体的权利。这些看似矛盾的价值追求,正是民主的精髓所在,就是通过协商、折衷和妥协的办法,来尽可能地保证所有人的利益。为了实现这些核心价值,罗伯特沿续欧洲的文明,重申和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性的议事规则,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一人一票”、“一事一议”、“一时一件”、“多数决定”、“改变决议比通过新决定更困难”,等等规则。

议事规则里,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的地方,比如发言称呼的客观性。所有的人都是面向主席,对着主席发言,发言的听众都是主持人,主席不能投票,不能在讨论的时候表明自己的立场等等,都是为了避免内部的纷争,避免会议出现人为的破裂而设计的。

还有辩论的规则也同样值得我们重视。第一,讨论的时候,严禁攻击其他成员的动机,辩论的对象必须是事,而不是人。第二,成员之间严禁直接辩论,所有的辩论必须通过主席而且只能通过主席进行。第三,避免称呼对方的姓名,而是称呼对方为“××的代表”等等第三方称呼。

(摘录自《通过议事规则来保证各方的权利》,文章出处不详 )

可见,钻研和实践各种议事规则,正是为了保证民主的可行性,这些议事规则不仅体现的是民主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协商和妥协精神。教育民主也是这样,在班级这个共同体里生存、发展,我们不仅需要民主,也需要妥协。我当班主任的那些年,也曾经想方设法在班干选拔和轮换中尽量体现民主,保证绝大多数成员的权利。但,我确实没有想到过,把议事规则等更为成熟的民主运作机制引进班级管理中,如果再有机会给我一个班,我蛮想像陈春老师那样试一试各式各样的民主运行办法,罗氏规则只应该是其中一种。

至于生活形态的民主,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身体力行,因为民主不是别人可以给予你的,一定要靠自己争取,自己尝试。作为体制内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可能无法完全根除学校内外的非民主现象,但作为生活中的个人,我们可以培育自己习惯过联合生活的方式,习惯和共同体成员交流经验。比如我们的共读小组,就是一种联合生活方式吧,我们也是享有民主的,而且是杜威认为的更为深刻的民主啊!

……………

谢谢王老师的评点,有的深刻理念是我未曾想到的,也有新的启发,王老师做的教师研究和培训的专业工作,学养深厚,引领的读书小组极具精神气场,吸引了许多青年才俊。看到她真诚写下的这些话,自己也很感动,使我觉得有必要对这段实践再次反思,寻找一些理念上的皈依,或许也是常识。

多年以前,读过《民主主义与教育》,也手写过一些读书笔记,但和王老师团队撰写的文字比起来,显然浅陋了。

夏夜,台风欲来又未来,云飞扬,自思量。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fahai 2012-8-5 18:54
陈老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您提到的这个读书团队,或者给个链接学习一下?谢谢您!
回复 江海河边人 2012-8-5 21:39
fahai: 陈老师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您提到的这个读书团队,或者给个链接学习一下?谢谢您!
这是上海王丽琴博士的博客地址http://www.edu11.net/space.php?uid=17702&do=blog&id=533352,这个读书团队也是有一些喜欢阅读的老师自发组织起来,读杜威大概有半年多的时间,形成很好的读书氛围,也有严格的内部制度,我所知的大致情况是这样,具体您到王老师博客和她交流。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13 20:09 , Processed in 0.0696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