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23|回复: 30

微课 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9 07: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2-21 20:27 编辑

星韵年会上接受了一个新事物微课,而网上一查也不是什么新事物了,而微格教学似乎更早,但为什么现在微课如火如荼了呢?带着问题先补补课吧。
微课http://baike.baidu.com/view/5982553.htm

中国微课http://www.cnweike.cn/
第三届中国学习与发展大会传递出微课程变革教育新动向
http://news.xinhuanet.com/yzyd/it/20130808/c_125136964.htm
微课,从制作到系统变革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e4ff90101cld6.html                                                                                微课,我们要创造系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e4ff90101eupv.html



微格教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29943.htm微格教学法http://baike.baidu.com/view/3649898.htm

关于微格教学和微型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98135f0100kzkn.html

如何上好微型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98135f0100kwzb.html



研讨话题:感受微课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11a0210102e6e4.html
一、请浏览
1.学习是什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zUyODI0.html
2.学生眼中的好课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3MTY3NTcy.html
3.高质量学习——《美丽人生》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wMDAwODc2.html
4.微课程宣传片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5MDYwODgw.html
5.什么是微课程--李玉平作品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k3MTg1Njky.html
6.时代变化与微课程发展-黎加厚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MDE1NjIw.html
7.翻转课堂的故事-金陵叙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xNjQ5MjUy.html
8.李玉平讲微课程:第一集:PPT简单制作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2MTE3MjMy.html
9.李玉平2讲微课程:工具与小技术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A2MTIyNjI4.html
10.焦建利教授面向全国高校的“微课”在线讲座视频http://weike.enetedu.com/bisai_v3.htm
11.胡铁生的微课研究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941326822


二、请思考
(1)什么是微课?微课有什么特点?
(2)您喜欢微课吗?为什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07: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理解不知对不对:微格教学着眼于教学,主要是为了研究教学过程,基本是教学片断,可以成为“格“的片断;而微课着眼于学,是完整的课,但是其特点是”微“,在”微时代“大家自然懂得”微“的含义,现代的发展要求完整微课后面必须有评课。有客观的评课才能使微课起到应有的作用和得到合理的使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9-2 22: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k12论坛
http://t.k12.com.cn/tag/%E5%BE%AE%E8%AF%BE
继教师网络空间之后,采用了众多最新MOOC思路与技术的在线学习平台:K12微课程平台也已初步开发完成,进入用户测试期。

K12微课程平台是基于“微课”(教学微视频)、并配套教学流程和学习环境的在线学习平台,在“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课程导学、预习测验、知识拓展、答疑讨论5个模块。其在中小学的主要应用方式是支持“翻转学习”。

平台的主要特点如下:

1 课程导学等支持用户从Word中直接复制粘贴(只支持IE浏览器),简化教师工作

2 视频中支持内嵌测验,即:在学生播放到指定时间时,会弹出测验,回答不正确不能继续观看

3 内嵌测验和预习测验中均支持选择题整题复制粘贴、系统自动将题目拆为题干、选项(并支持公式、图片等)

4 教师可实时查看用户的测验数据、学习行为数据的统计结果,便于监控。

5 正在开发中:配套一个“0门槛”的屏幕书写、录制工作,用户只需打工浏览器、并象使用黑板一样使用微课录制工具即可(类似educreation、showme等)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9-2 22: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m.blog.sina.com.cn/s/blog_8dfa9ca20101r2oj.html#page=2

微课的评判原则
2013-07-31 张一春
  在北京参加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评审,黎加厚先生提出了微课评判的四点原则,我觉得非常简明扼要。
  一是聚焦,也就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有些不需要做的就没有必要做成微课。
  二是简明,也就是要看了明白,简明语言表述。
  三是技术,也就是任何技术都可以,要恰当地运用好技术。
  四是创新,也就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眼睛一亮。

  看了目前报送上来的微课,感觉许多微课没有搞清教学对象,不知道是给谁用,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法没有体现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创新不够,许多内容没有紧扣标题。
  回想上周评审江苏省高校的微课,也感觉还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理解略有偏差。有的是说课,有的是演课,有的是示范课,而不是微课。
   2、教学环节不够完善。许多没有教学内容介绍,没有总结,没有互动等。
  3、堂教学技术不够标准规范。有的录播效果不好,有的声音不好,有的时间把握不好等。
  4、效果不够显现突出。无法体现使用的效果。
  我对微课的定义是:“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形式:自主学习,目的:最佳效果,设计: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流媒体,可以视频,可以动画等,内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简短,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
   因此,最关键提是要在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3-9-3 14: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3-9-3 14:15 编辑

http://t.k12.com.cn/p/1154
微课程建设规划方案及微课程平台测试地址

发布于 2013年08月24日 14:02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微课程”建设规划方案.doc
文件大小:3.7 MB

这是我半年前根据我们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写的一份微课程建设规划方案。



当前微课程平台已经基本开发完成,正在最后的测试期,欢迎前来测试!



有关测试信息如下:

·测试地址:http://demo.k12studio.com/course/ (服务器位于北京,南方的朋友可能访问速度会比较慢)

·教师帐号/密码:teacher01/123

·学生帐号/密码:student01/123,或student02/123


————————————————————————————————————
建议使用流程如下:

1、 先用教师帐号登录以在线创建、或上传教学视频(目前的在线创建视频功能上传速度较慢,正在改进中,预计一周内就会有新的版本)



2、通过教学视频创建在线课程(或编辑已有在线课程)、或直接在“在线课程”中创建新的在线课程


主要特点:

1.1课程导学等支持用户从Word中直接复制粘贴(只支持IE浏览器),简化教师工作

1.2 视频中支持内嵌测验,即:在学生播放到指定时间时,会弹出测验,回答不正确不能继续观看

1.3 内嵌测验和预习测验中均支持选择题整题复制粘贴、系统自动拆题(只支持IE浏览器)

3、 创建在线课程后,需为本班学生创建“在线教学计划”

4、 使用学生帐号登录后,可以看到教师创建的教学计划,点击进入后可在线学习(支持各种移动终端的分辨率,目前只支持浏览器访问,将会开发APP)



5、 再用教师帐号登录,点击导航栏“我的在线教学计划”,并点击相应教学计划后的“查看学习统计监控”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9-6 21: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也有微格教学,但是都没有老师指导,都是自己在那说课似的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2-5 16: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生能自主跟随微课视频学会、掌握微课要呈现的知识内容。
深圳南山桃源中学江焕华:优质微视频制作体验http://t.k12.com.cn/p/6030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2-5 16: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市闵行区文来高中翻转课堂实践http://t.k12.com.cn/p/5494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发表于 2013-12-5 16: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C20中小学慕课联盟网站(微视频资源)http://www.c20.org.cn/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2-22 16: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教学内容可视化的设计策略与制作
    作者:张慧勤 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 点http://www.fyeedu.net/info/199951-1.htm
    【摘要】分析近几年微课比赛作品发现:优质微课不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选题设计不合理,内容呈现效果不理想,教学过程不清晰等。微课是以视频形式为载体,记录教师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此怎样把教学内容可视化,简单、生动、高效地呈现给学生,这是微课首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多媒体课例、微课比赛评比经验,从教学内容可视化角度谈谈微课设计策略与制作技术,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思维,以制作出更好的微课作品。

    【关键词】微课;教学内容可视化;设计策略

    【正文】

    微课自2010年出现至今,经过大学专家学者的推介与引领,在教育各部门的指导与培训下,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特别作为微课发源地的佛山,近几年组织了多次全国、省、市的微课比赛,大家在选题、设计与技术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作品分析发现:优质微课不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选题设计不合理,内容呈现效果不理想,教学过程不清晰,因此要大面积制作与推广还不成熟。微课是以视频形式为载体,记录教师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因此怎样把教学内容可视化,简单、生动、高效地呈现给学生,这是微课首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多年多媒体课例、微课比赛评比经验,下面从教学内容可视化角度谈谈微课设计与制作,望能抛砖引玉,激发大家思维,以制作出更好的微课作品。

    一、微课教学内容的认识与设计

    微课从教与学角度来看就是微课堂,通过视频形式来展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与互动。因此教学内容可视化是微课设计的首要目标,我们知道:常见多媒体信息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6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媒体信息在教学中传达的效果不尽相同。下面结合多媒体理论来认识媒体信息在微课中的作用,以便我们更好选择媒体信息。

    1.文本。文字是微课用得最多的内容之一,文字表达的信息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它主要用于对知识的描述性表示。文字录入大家都非常熟悉,这里没必要多讲,重点是要明白怎样运用文字来高效传递教学知识。设计时屏幕上的文字要像课堂上的板书一样做到言简意赅,准确表达教学信息,切忌满屏都是文字。布局方面可从文字大小、色彩、位置等去考虑,让文字成为屏幕焦点。当屏幕信息较多时要注意停留时间稍长一点,让阅读速度慢的同学也能看完与反应。

    2.图形、图像。图形、图像是微课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决定一个微课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图形、图像可以通过Photoshop等软件绘制,也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扫描仪扫描,还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因此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找到适合教学内容的图形、图像。在设计时要注意图形、图像的大小、颜色与布局,力求设计出视觉中心明显,观看悦目的画面。

    3.声音。声音也是微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直接、清晰地表达意义,引起使用者的注意。声音分讲解语音、背景音乐与效果音。老师讲解语音可通过麦克风、摄像机等录制,要求清晰、语速适中,你要当成有学生在场听课,切忌时快时慢;在阅读部分适当加点背景音乐能让学生放松与共鸣,合理运用效果音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特别在重点知识的表达上,提高信息传递效果。

    4.动画。动画可以使我们要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还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合理使用动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微课中能制作或找到知识相关的动画,对提高微课教学效果大有帮助。动画的制作较为复杂,可用flash、3Dmax等专用动画制作工具,现在也有不少学科专用软件,把操作过程录制下来也是不错的教学动画,例如数学、物理中的几何画板,物理、化学中的实验仿真软件。另外大家不要忽略Powerpoint动画,它是技术简单有效的工具之一。例如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微课,就可在Powerpoint中把切割、移动变化过程设计成动画,步骤清晰,直观生动。

    5.视频。视频影像具有时序性与丰富的信息内涵,能有声有色地传递信息,在微课中也充当着重要的角色。 高质量的视频制作也很复杂,例如历史视频,我们无法现场还原制作,大家可以从相关配套的视频资料中查找,也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教学中情景引入或生活应用视频,大家可以借助数码相机或DV机现场拍摄,这些片段能令你的微课更接地气,引起学生注意。

    二、微课教学可视化设计策略

    微课也是一种多媒体作品,因此要制作好的微课就必须合理使用相关类型的媒体信息。但在具体选题设计时,很多老师规划不够科学,教学素材类型单一,突破重难点的媒体信息少,例如有的微课满屏都是文字和图片,出现的动画设计单一,这样的微课很难调动学生兴趣,易出现感官疲劳。下面我们结合多媒体教学理论谈谈教学内容可视化设计策略。

    首先要根据微课主题查找或设计出媒体类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当你选定好微课主题时,可通过配套光盘、网络等途径查找到尽可能丰富的媒体素材,包括相关知识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与视频信息,特别要找到适合教学内容特点的媒体类型,例如概念用文字类型来表达,过程用图形、图像类型,原理用动画或视频类型等,如果无法搜索到就要自行设计,有时一个好的教学媒体就能大幅提高微课质量。

    其次要合理规划好教学内容媒体信息可视化呈现方式。根据搜集到的教学内容撰写微教学设计,并制作出教学课件。通过课件调用各个教学内容媒体信息,当发现其中某类型的媒体信息过多时,可转化成其他类型的媒体信息。如下图1所示:当文字信息过多时,你可以整理成表格、框图,也可以把文字内容设计成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替代,避免单调的文字呈现,让画面更加生动。其他类的媒体素材也一样,如果图片过多,可制作成图片式配乐视频;如果动画、视频过多,可适当换成文字或图片,让学生有多元感受。
     
               

    微课教学内容可视化的设计策略与制作

     

    三、几种典型微课的设计制作

    为便于研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笔者把微课简单分为讲授型、学习型与实践型。对教材新知识,学生初学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讲授型;对旧知识,学生复习巩固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学习型;对那些操作性比较强,要动手的教学内容分为实践型。下面结合教学方法与流程谈谈这三类微课的设计制作。

    1.讲授型。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基本教学流程有引入、新课、总结与课外练习等。引入要生动、有趣,可用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信息;新课是微课的重点内容,希望能通过丰富的图、文信息,生动的动画或视频,清晰的讲解完成。文科知识可设计成概念图、表格、框图等易于理清思维的界面,理科知识可设计成动画、软件等易于理解过程的活动;总结归纳也可以用概念图、表格与框图等形式设计,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归纳与记忆。

    2.学习型。学习型微课主要包括习题课、复习课与专题课等,核心是习题讲解。设计时有不少老师只是呈现题目与答案,或者边显示边讲解一下,这样做效果是比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明白题目意思,步骤不清晰,解题过程不完整,那怎样设计才好呢?对于解一道题,大家都很清楚,包括审题、分析与结果书写等步骤。设计时也要注重这些环节,对学生易错部分更要“引经据典”,像讲授型微课一样可通过概念图、框图、动画、软件等形式呈现。如果这些仍无法体现你的解题过程,你可以像平时上课一样把板书过程用摄像机直接录制下来,或者用手绘板+录屏形式完成,通过类似手把手的书写分析过程,让学生跟上老师思路,掌握解题分析与过程。

    3.实践型。实践型微课主要指体育、美术、电脑、通用技术、物理化学实验等学科知识,实践过程往往要求操作步骤清晰,动手性强的特点,因此这类微课设计的重点就是操作步骤与过程的精心设计。例如电脑课的软件操作步骤就可直接录屏呈现;体育课的动作分解可用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拍摄示范学生呈现。

    总之,微课的设计一定要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能让学生跟上老师教学思路,顺利完成学习。

    四、微课教学内容可视化设计应注意的地方

    微课要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设计者要像艺术品一样精雕细琢,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力争做到最好,下面结合近几年微课大赛作品易出现的问题做个提醒,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制作微课。

    1.匆超出自己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我们不但要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而且还要结合自身优势与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课题。有的老师善长讲解,表情丰富,语音悦耳;有的老师善长技术,能把各种复杂的知识寓于动画、视频之中;有的老师设备匮乏,只有电脑与麦克风;有的老师拥有摄像机、手绘板等众多可利用资源。资源多的老师微课设计的内容可更广阔些,那就要找到最有效的形式去做。

    2.教学知识匆多,教学环节要连贯。微课之所以要“微”,就是因为我们要在互联网平台上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所以我们的微课一定要短小精悍,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同时教学内容各环节要连贯,相互之间能承上启下,相关逻辑性强,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构建。

    3.关键字幕不可缺,普通话弱者可配解说字幕。适当的视频字幕可引导学习,理清思路,特别是各个教学环节或知识要点。普通话弱者可用字幕弥补其不足,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7

    2.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04):15-16.

    3.胡铁生. "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3-67.

    4.邬家炜. 信息技术教育实用教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

     

    作者简介:张慧勤,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中学,中学物理高级教师.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21: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3-8 21:11 编辑

黎加厚教授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实录
http://www.docin.com/p-880103626.html
黎加厚:多维解读微课
什么是微课程?
摘要:针对微课程我归纳了四大问题,第一个,什么是微课程?第二个问题如何指导微课程?第三个问题微课程怎么来管理,老师和学生怎么样带动课程的利用?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在课堂教学中间运用好微课程,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让微课程能发挥作为?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关于微课程的定义,关于微课程的设计,关于微课程的管理和微课程的应用。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上的演讲,把微课程这一概念从四个维度做了解析,以下就是演讲实录:
  针对微课程我归纳了四大问题,第一个,什么是微课程?第二个问题如何指导微课程?第三个问题微课程怎么来管理,老师和学生怎么样带动课程的利用?最后一个问题怎么在课堂教学中间运用好微课程,特别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让微课程能发挥作为?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关于微课程的定义,关于微课程的设计,关于微课程的管理和微课程的应用。

  一、微课程概念溯源

  先说微课程的定义,微课程的定义跟它的发展历史相关。微课程最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北大,他们把课程上的录像形成碎片,叫碎片式电视教材;后来美国人搞了什么60秒课程,1分钟课程,5分钟课程,他们觉得小课程可以让学生注意力聚焦;2010年,当时有一个老师叫李玉平,他在教学长期进行研究,研究了课堂小现象,小问题,小策略,他用PPT数字化的方法把它做出来,称作微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了老师广泛欢迎。到了2011年的时候,佛山教育有一个教育的硕士叫胡铁生老师,把过去的教育资源库改了一个方式,把它弄成碎片,叫微课;后来在深圳举行的全国会议上,胡铁生同志向刘利明副部长做了汇报,后来刘部长就大力支持,现在微课程在全国非常火爆。

  在2012年左右由教育部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来了一个美国的一个老总,在会上向全体国内的老师,讲翻转课堂,最早很多专家把它翻译成颠倒的课堂,后来又发现了颠倒不行,颠倒又太绝对化了,把过去全国的教育推翻了,后来大家觉得用翻转比较好,它是动态的,比较符合中国的和谐文化,而不是绝对的非此即彼的那种思路,所以翻转就随着可汗学院风靡全球,在这个时候我们设置的微课程开始进入我们研究,这个是比较靠谱的微课程。

  在往后从今年开始,在江苏苏州电教馆他们很多学院开始实验,就发现老外的翻转课堂,可汗学院不适合中国国情,那是老外的东西,我有一次在广东培训班有一个老师问我,你有没有去过美国?他说他去过,他看到美国的学生,下午三点钟就放学了,回家尽情的玩耍。

  所以他们课外可以预习老师的微课程,他说我们中国学校里边,学生作业要做到晚上11点,12点,还没有做完,你们是不是?他说中国的七八门课,每一门都让学生回家去翻转课堂看微课程,他问我,黎教授你是要整的我们的学生晚上3点5点钟不睡觉,是不是你想把中国的学生全部整死。所以大家发现,人家提的非常有道理,老外的东西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后来他们就提出,怎么把老外好理念和中国的应试教育结合在一起,所以他们就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微课程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无关。

  二、什么是微课程?

  什么叫微课程?网上有太多的显示,最后老师归纳出来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李玉平的微课程,第二大类是佛山的微课程,第三大类是可汗的微课程,而且他们的内容不一样,李玉平老师的微课程是课程教学的“三小”研究(关注小现象、开发小策略、积累小故事),他做成了一种PPT数字故事用于教学活动,他所有的教学情景就是教学的反思、总结,他的理念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这种发展确实是很受老师欢迎,在全国很多的省市,都在学习这种方式。

  第二是佛山微课程,佛山微课程最近举行了一个比赛,获奖的一等奖作品,他里边最开始的时候大量的都是课程的实录,然后课程实录截取3、5分钟的一个片段,现在随着可汗学院观念的普及,佛山微课程也出现一部分像可汗这样的学校,但是它的主体还是以课程实录为主的,它制作方式是在教室里放三台摄影机,从不同的机位录下来,然后再切片,它可以作为微课程教学,就是老师看自己的教学情况,其他的就是要教育部参加比赛。

  下面我们讲一个我们在培训班的一个定义,跟老师的定义不一样了,我们关注的是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时间,10分钟一个,第二个是它有教学目标的,第三个它讲一个问题的,这三个关键词就决定它的特点就是短小精,那么为什么是10分钟,不是一节课20分钟、30分钟、50分钟,国外的脑科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高,10分钟以后降下来了,如果老师补改变方法和内容,那么大家注意力一直会很低,然后到了下课的时候,一下课就兴奋,大家信不信?

  三、什么不是微课程?

  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

  有很多老师把自己的微课程做成了一个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这个叫CAI课件,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性的助手,帮助老师把讲课的内容呈现在屏幕上。为什么很多老师把微课程一做做成了过去讲课的课件呢?他们说都是他们CAI的事情,他们培训老师做课件,时间长了大家中毒太深,所以一做就做出课件,他们没想到微课程和课件是两码事情,因为微课程是跟学生自助学习看的,课件是帮助老师讲课的,它是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完全不同的的东西,所以大家意识到微课程的学习是一次教育观念的根本性的颠覆性的变化,所以很多老师有一个观念更新的过程。

  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

  这个原因也跟过去一样,过去搞了太多的视频录像,所以大家养成思维定式,所以一说做一个课堂录像,就剪一段,这个不是。再一个就是教育部搞的国家精品课程,我们把它称为叫优秀课程现场的数字化搬家,搬到网上,它不是微课程,那么为什么不是呢?因为微课程不等于课堂过程中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程的局部课程,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四、设计微课程和编教材有什么区别?

  微课程作一段视频,它究竟录的什么?它记录什么内容?

  微课程就是要把老师的东西,用数字化手段把它数字化,数字化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替代老师上课,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来看,它最大好处在这个地方,因此微课程要做的事情,不是把这个文字的教材有声化,如果有声化就根本不需要人来读,现在电脑可以直接读出来,那何必让老师读呢,你把文字打到里面它就自动变成有声了,那为什么需要人呢?因为人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隐性知识是计算机语音翻译不能做到的事,那微课程就是把老师这个东西记录下来。

  微课程应该记录什么呢?第一点,是记录教师他个体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第二点微课程记录的是教师帮助学生认知的教育策略,教学方法和他与学生的情感活动。好下面我们来进一步比较,我们设计微课程或编教材有什么区别?

  微课程:更有故事感

  首先对比下,纸质教材和微课程的区别,纸质教材它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缩比,它客观介绍学科知识,它没有故事感,那时候我们在出版社讲微课堂的时候,出版社的编辑告诉我,在编教材的时候,要记得三审,而且要严格编审制度,你编辑的课程里带有情感的话全部删掉,不能够留的。

  微课程:灵活的教学策略

  纸质教材是通过国家统一课标,使用学术性语言来描述课间知识的,而微课程可以用更加灵活的教学策略,更加丰富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另外,纸质教材是全体学生用同一个版本,同样的教学,而这个微课程他可以针对你班上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个性化的施教方法。因为有些老师,他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他知道学生哪些地方不足,他知道怎样讲别人才容易明白。

  微课程:可以互动,集体的智慧

  纸质教材是单一的纸张载体。因此,它只有一种方式就是略体。而微课程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用移动技术,可以有声音动画,视频,可以互动,这一点是纸张教材永远做不到的。因为他受到载体的限制。再看作者群,现在的纸质教材往往是作者或出版社的编辑,是少数群体的智慧。但是微课程不一样,全中国一千万老师,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发挥自己的魅力,自己的风趣、幽默,就像郭德刚这样的讲故事。

  五、怎么设计微课程?

  微课程和纸质教材之间,不是排斥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各有各的用处。他们结合在一起,我认为才是一个全方位的,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的教材。明白了微课程该干啥了以后,我们说一下,设计微课程的程序,他的设计方法。

  下面重点是三个,一个是选题,选重点、难点、和易错点。如果你刚开始做微课程的时候,我建议你从易错点开始。因为它立竿见影来得快,由于易错点可以提高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一用就行。

  第二设计,设计是什么?就是报告内容结构。但是我特别要强调创意,回顾了三五分钟讲一个点,创意视频,如果照本宣科念,学生不喜欢。

  第三,制作。制作主要是在技术上学生能看清楚。目前在我们组织的教学里面,首先是用手机和平板的摄像,老师在备稿纸上写,然后录下来就可以了。第二个方法是PPT,因为大家都会用PPT。而且PPT比你手写有好处,他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频插在其中。它和课件不一样,它需要加上老师录音,录频这些。

  六、如何管理微课程?

  1、微信管理。第一个方法是因为学生人人都有手机,那么大家就可以用手机来下载老师的微课,然后老师可以用微信的公众号在后台来管理。具体是老师可以申请微信公众号,申请好了以后,你在后台就可以编辑你的微课程,编辑你的学习单,编辑你组织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时你可以看到学生什么时候下载,参与学习的情况,他是一个简单的课程管理系统。

  2、慕课管理。现在慕课的发展趋势有这么几个阶段。其观念主义的,行为主义的,行为任务和行为个人的。那么观念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他是指人和人,人和资源之间的管理。行为主义是目前慕课用得最多的,这三大系统,就是行为主义的慕课。

  3、使用云端的知识。现在我们很多研究生和老师他们发现,一款比较好用的是百度云管家。其实网上有很多在用,比方说百度云管家,你把它安放在电脑里边以后,它在苹果上会出现一个图标。那么老师做好微课程以后,把你微课程文件选中,然后鼠标把它拉到坐标上手一放他就产生云端了,非常简单。比你说的一分钟还要快就学会了。

  七、什么是微课程教学法?

  什么叫微课程教学法?是指学生利用个人的信息终端,将数字化的微内容,作为替代教师,课堂上面对面讲授,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这个定义,就把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所谓的这些我们过去熟悉的东西,都抽象了,而且与他们无关了。我首先解释一下,个人信息终端,所有人都可以使用任何东西,比方说手机、平板、上网本,一个是安卓系统、一个是苹果系统、一个是微软系统,一个是任何其他东西,只要能看见就行。把电脑存在了一个放MP4播放器也可以。

  再看下面一个关键词叫数字化的微内容,这个微内容就把刚才我们说的这个微课程进一步抽象了,既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PPT,也可以是FLASH。数字化,什么意思?它必须是数字化的。因为数字化的好处,他可以更加个性化,更加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有,它下面是关于替代教师课堂上面,请注意这个词,替代。刚才我们说过,学生离不开教师,是教师的理性知识,情感态度。他跟学生的教育方法等等这些。现在我们用一个手机把它录下来,那么学生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发生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在学生终端上重现。

  那么,如何搞好微课程教育法呢?

  搞好微课程教育法关键两点:第一点是丰富你的教育策略,改变教育结构。第二点提高你的微课程的设计质量。那么微课程怎么样提高质量呢?

  首先,我们来强调一点,照本宣科,照着教材念的这个微课程,平常老师上课,下面的学生根本就不听,玩手机的,打磕睡的,东看西看,看黄色网站的。那么这种课,他即使变成微课程,大家也不喜欢看。所以我说,要提高微课程质量有这么几点,这是在我们培训班里面老师建议的。

  第一点,选题有创意,真正找到学生关心的,困难的问题。

  第二点,教学策略要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浅显易懂,让学生容易明白。

  第三点,就是表达艺术,当然我不是说每个老师都变成郭德刚,但是你至少说话,要生动、幽默、有趣,别人喜欢听。因为你照本宣科,失败的讲课谁听你的?下边都在打磕睡,你把它录下来,大家同样打磕睡是吧。

  再下面是用新的工具软件,刚才讲到了FLASH,现在网上APP就有太多太多的工具软件,你用一个新的工具软件就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觉刺激,会给学生一个思维工具。再这样学生借鉴,在其他领域里面,是成功的表达方式。

  最后,就是要提高你的微课程质量,又要向课堂教学看齐。很多学校开始把微课程教学法,搬到课堂,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里面。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个体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习惯,比方说,学生易错题的自学辅导模式研究。作为教学三个特征模式研究,科学策略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还有很多学校开展的是,班级文化建设,艺术类教学的微课程教学法,在提速中利用微课程和体育日记,提高国民健身习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微课程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等等。这些是思路,你把微课程的学习,跟你的教育科研,跟你的教育活动结合在一起。

  八、微课程的未来发展

  1、内容为王,辅以好的形式

  微课程下一步怎么发展?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微课程的内容的发展和形势的发展,要注意,内容是核心,内容是主体。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有创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但是,好的形式可以提高内容的表达的效果,再下一个是创意和简易。微课程最好是简明的,越简单越好。学生一看明白了。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有新的创意就更好,创意和简明是一对,内容和形式是一对。把这几对矛盾处理好,这是第一个前提。

  2、系列化发展

  如果你是出版社,或者是一个公司,或者是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教研组,那么你会这样考虑,微课程将会向着系列化,与教材配套方面发展,现在很多老师刚开始学习微课程的时候,只是一个零散的、单独地、或者说只是参加他们的评比做的。要深入到教学中间的话,就应该是系列化的,比较配套的。

  3、跨平台的云端和移动媒介相结合

  4、增强浮动性

  比如,在微课程中加入学生自成参数,让学生可以按照设计,去调控微课程的发展。在下面增加一些必要的交互式练习。

  5、增加微课程的知识管理系统

  比如学生可以在上面旁批,做笔记,共享。还有一个是增加学习分析系统,老师可以通过学习分析系统,了解学生状况。

  6、创新和选题的引领发展

  整个微课程的发展,应该是创新和选题的引领发展,关键是创意。既可以是出版社做,出版社做好处是可以系列化,与教材配套,但是也有局限性。它没有办法去适合每个学生和每个班级;教师自己做的好处是可以更加地有针对性适合自己的学生,但是也有个缺点和局限性,就是教师受到自己的经历,时间限制。不可能系列化的大规模的做,这个必须由出版社来做。那么,区域性的,比方说一个地方的教育局,说一个县的,一个市的教育局或者说一个学校,那么他这些做法就介于二者之间。

  (以上内容根据2014年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会议大会现场录音整理)
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在北京成功召开发布者:hounaxin  http://www.yidongxuexi.com/a/11322.html


4月10-11日,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中国E-learning促进中心主办的“2014(第二届)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专业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普通高校、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各省市电大、高职中职、行业企业培训部门、社会培训机构、E-Learning服务商等单位课件开发部门负责人及课程老师近200人与会。会议深入交流与研讨国内外微课及网络课件的开发经验和应用趋势,众专家学者向与会者分享了微课与网络课件开发中的研究成果和精彩案例。

主持人:《中国远程教育》(资讯)项目副总监 郑天坤

《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执行主编夏巍峰,演讲主题:互联网思维运营媒体
会上,《中国远程教育》(资讯)执行主编夏巍峰发表致辞并以“互联网思维运营媒体”为演讲主题,以实例阐述了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谋变的策略,并表达了让《中国远程教育》杂志成为强大社会影响力的专业传媒机构的愿景。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教授,演讲主题:《课件发展趋势及微课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教授和与会者分享了“微课现状、问题与趋势”,总结了微课目前“拍摄的技术、硬件、软件平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等五大现状,以及应用普遍较弱等四大问题,并从参与者、技术应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创新等四个方面预测了微课的未来发展趋势。

用友大学校长 田俊国,演讲主题:微精品课程开发
用友大学校长田俊国以“微精品课程开发”为主题,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传达了“学习的目的就是改变,生动的体验促成改变”的精彩观点,掀起了全场互动热潮。他总结出好课程的特点:抓注意力、给体验,给方法、促行动,他的快速迭代法开发精品课程吸引了与会者的眼球。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黎加厚教授,演讲主题:微课程教学法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深入浅出概括了微课程的定义、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的管理和微课程的应用四个方面的问题,清晰呈现了微课程的概念溯源,带领与会者领略微课程的教学法,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微课程发展的六大建议。

京东大学培训经理陈丽娴,演讲主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微课程开发与应用
京东大学培训经理陈丽娴以京东大学在微课程上面的探索和实践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京东人眼中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的思维就是找到痛点,带来惊叫点,并且有着引爆点”,几大鲜明的概念受到与会者的关注与欢迎,并引发会后热烈探讨。

美国安迪曼咨询公司总裁、博士 胡丽 演讲主题:企业课程设计与开发最新发展趋势
美国安迪曼咨询公司总裁胡丽博士发表主题为“企业课程设计开发最新趋势和应用”的演讲,分享了课程设计开发行业最新研究结果,和美国安迪曼微课程开发成功案例等。

上海平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课件工具部总监 黄群金 演讲主题:网络课件制作工具应用与比较
上海平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课件工具部总监黄群金从网络课件制作工具的角度,多维度比较了各种网络课件制作工具应用的异同,并探讨了如何让网络课件制作简单化。

微学科技有限公司资深顾问 冯超,演讲主题:微课开发与微信学习应用
微学科技有限公司资深顾问冯超用实际案例展示了微课的开发模式,以及微课启承展合等几大内容结构。“如何通过微信改变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成为与会者共同讨论的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 陈敏,演讲主题: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博士陈敏向与会者介绍了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学习元”,进而提出如何基于学习元进行微课设计的理念。未来的微课是“群建共享”的、个性化的、情境化的、社会化的,微课的“可重用的微内容及其聚合”、“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参与架构”等方面的新趋势与特点将受到更多关注。

主持人:北京麦课在线教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刘义光

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 潘战生,演讲主题:凤凰微课的建设与运营

普尔摩公司课程设计专家 孙波,演讲主题: 课程开发与设计

过来人国际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 王迈,演讲主题:由微课程到MOOC的设计与反馈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资源建设负责人 王晓茹,演讲主题:课程开发中的媒体策略——为了更好的交流
4月11日上午,北京麦课在线教育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义光,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潘战生,普尔摩公司课程设计专家孙波,过来人国际教育集团联合创始人王迈,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资源建设负责人王晓茹等为与会者带来了精彩的案例分享。会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与会者用自己的移动设备记录下精彩瞬间,场下积极参与互动,推动会议进入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会议上,演讲嘉宾与与会者深入交流与研讨国内外微课及网络课件的开发经验和应用趋势,对推动国内网络资源建设和课件制作整体水平、增强网络学习的体验和实效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受到与会者广泛好评。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形式,在国内外已掀起设计制作的热潮。为了满足军地高校、电大系统、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培训部门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需求,《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培训中心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了《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高级研修课程,并已成功举办3期,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培训中心拟定于2014年6月在北京举办第4期研修班(实战班)。本期研修班采用翻转课堂形式,以实战为主。希望能让行业在微课开发的探索和应用之路上受到启迪,稳健发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5: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陵 就微课程、微课的区别答liuzhenle问(2014-11-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2v7rn.html
       今天看到liuzhenle在我博客上的留言:“老师,我现在迷茫于微课,微视频,微课程的概念当中去。看了您的微课与微课程的区别文章后,更加迷茫了。微课可以称作微视频?微课程是不是就是由微课(微视频构成),然后运用到翻转课堂里面,还请您多多指教。好困惑”。

       由于留言回复栏字数的限制,因此直接在日志上回复:

       老师:您好!微课的字义应该是微小的课、微型的课。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所倡导的“微型课”比赛方式是最接近微课字义的概念。

       我国第一个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老师。他把“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 。实际上是一个以课堂教学视频实录的片段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包。因此,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概念与微课的本来字义是不同的。

       翻转课堂传入我国之后,人们把萨尔曼•汗式的微型教学视频和胡铁生老师的“微课”关联起来,从而使原有的“微课”概念逐渐演变为视频格式的微型教学资源,通常就称为微型教学视频。

      微课程属于课程序列。从课程论的观点来看,课程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属于课程实施与评价。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因此,使单位课时教学活动具有了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性质,即把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化了。而微课,只是微课程配套资源之一。可见,微课程中包含着微课,微课被包含于微课程之中,两者紧密相关,但是,不是一回事。

       现在各类媒体上存在着滥用微课、微课程概念的情况,把本来很简单、很清晰的概念搞混乱了,致使一线教师搞不清什么是微课,什么是微课程,甚至把微课、微课程混为一谈,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危害。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3-21 16:12 编辑

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思考:不仅仅是小视频那么简单
http://www.wtoutiao.com/a/1140410.html

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思考(二):不应是工业化手段的产物
http://www.duozhi.com/point/20150109/2650.shtml

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思考:不仅仅是小视频那么简单
2014-12-31http://bbs.aieln.com/article-9054-1.html
http://www.wtoutiao.com/a/1140410.html


  微课在多重因素的推动下迅速在国内走红。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大概有三个:碎片化时代的移动智能学习趋势;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推动;在线教育公司的竞相收购。

  其实,在一个一线教师那里,微课能火的原因很简单,微课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呈现模式,进而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果说这样还是有点高大上的感觉的话,一位江苏的语文老师说,他觉得微课可以把老师从反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

  微课的“命运”,只能等待被选择

  微课是什么东西?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好像这些都还没有搞清楚,微课就火起来了。看看国内几个自称专家的观点,几乎没人是一样的。也许新生事物从来就没有按照专家的想法去发展过。只要它有生命力,它总是会找到自己生长的方式。

  我个人觉得微课的确是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它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不是知识传播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学生喜欢的问题。因为最大的不同在于微课天生是属于线上的东西,是天然要被学生选择的东西。因此微课的一切发展都会基于这个不同。教师必须考虑很多此前没有考虑过的问题了。比如,我的微课是给谁看的?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学习特征和喜好?如何才能让我的微课被学生喜欢等等。这将带来巨大的教学理念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选择的。

  既然要让学生喜欢,还要达到特别明确的知识/技能传授的目的,创意就成了关键点。因此,我认为创意是微课的灵魂。创意微课带给教师新的挑战,也是新机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公司投资制作的微课质量都非常一般,根本不会有学生喜欢,因为没有创意。为什么?一方面,公司是按照工业化的程序和模式来要求制作微课的;另一方面,创意是需要投入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的,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和考虑成本也根本不可能把心思放在创意的方向上。

  短视频只是形式,学习行为追踪才是制作目的

  那么,微课的创意会在那些层面展开呢?

  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内容的组合方式;一个是内容的呈现方式。内容的组织需要有强的关联性和故事性,既实用又有趣,还能突出知识间的核心联系。内容组合的过程有点像写一篇微小说,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能够产生共情的效果,进而达到新知识/技能的传授目的。内容的呈现更像是根据创意脚本拍一部微电影,需要动用各种媒体要素形成直观,有趣和美的观赏体验。

  从这些角度来讲,一个人完成所有环节的情况几乎不可能,更不可能出精品,即便有也会因为成本问题被压垮。所以,高品质的,受学生喜欢的微课一定不是一个教师能玩得动的。更何况,教师根本不善于技术性的东西,对于拍电影的流程更不熟悉。

  我们当前对微课的认识还是很粗浅的,我们还没有建立起系统化的概念。因此有人责难微课道,这么短的一个视频能解决什么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还没有建立起数据化的概念。微课的制作还是凭经验进行的。一个方面,对于不同性格偏好学生的微课适应性研究尚属空白(没准儿可以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另一个方面,学生的微课使用情况还无法形成有效反馈数据。微课作为在线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远还没有嵌入到有效的数据链条当中。当然,现在提出这个要求似乎有些太过苛刻了。因为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走通在线教育的闭环。

  微课没有我们大多数人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放在未来在线教育的大环境下。但是,毕竟还是要符合阶段性发展的需要。我现在就在带领团队做微课,所以,即便我们现在的很多微课相关工作都有问题,但还是有意义。正如我前面说的那句话,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东西,不管别人怎么对待它,它总是会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式。

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思考(二):不应是工业化手段的产物
http://www.duozhi.com/point/20150109/2650.shtml
2015-01-09 23:48:05发布   来源:多知网   作者:岳雷  
http://www.duozhi.com/point/20150109/2650.shtml
  微课是目前正在被广泛尝试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移动端的推广。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微课的可行性。但是在各个培训机构网站上的微课很多,却让人提不起上课的兴趣。

  大批量生产微课的背后,是人们建立在对其形式认可的基础上,希望用工业化手段大规模、高效率复制的想法。于是,微课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微课走红的背后:碎片化传播和“翻转课堂”崛起

  一个事物的流行、发展,必然有其表面原因,也会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先来说表面的原因。从对微课已经达成的共识方面来看,微课是由一小段符合人类认知科学的段视频组成的课程系统。单从呈现形式上来讲,它具备了满足需求的两个方面:第一,微课改变了知识/技能的呈现形式——符合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几乎是在教育部门教育信息化要求下最容易想到的一种将传统教育给信息化的有效形式;第二,微课由于微小,符合了互联网传播对便利性的要求,似乎暗合了碎片化时代人们对于“微”概念的潜在需求,所以,即便人们大多还没有认识清楚微课的深刻本质,也愿意承认微课是有远大前途的。

  微课火起来的另一个原因,也许是政策层面推动的更为具体和直接的原因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概念似乎比微课要早一些。而当微课出现后,很快就跟翻转课堂形成了联系。现在,似乎微课成了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而翻转课堂更具有系统化的特征,能够从整体上带来一次质的改变,所以,对于学校系统来讲,更容易买”翻转课堂“的帐。在政策的推动下,一些学校甚至多管齐下,一方面大力推动学校教师培训,同时,不放过现有青年教师,让他们先做起来再说。因此弄的一些教师还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推上了公开课的前台。这是现在正在越来越多的发生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正是这个现象进一步推动了”微课“这个概念的推广和普及。

   微课不是工业化手段批量生产的产物

  然而,在笔者看来,这都是表面的原因。因为,这都是阶段性的原因。那么,什么才是根本的原因呢?那就是微课具有后工业时代的属性。

  我们知道,教育是一门艺术。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的过程。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一切简单将教学过程搬到线上的行为都那么成功。笔者甚至认为可以用这一条作为对教育本质理解的一个判断标准,即,你把握不住这一点,你就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是教育。

  我们看到最近人们的认识有了进步,越来越少人提在线教育革线下教育的命,越来越多人提在线教育和线下教育的结合。我们说,教育一直是有反工业化的属性的。比如,业内比较认可的新东方模式。基本上我们承认新东方第一个把英语培训产业化了。通过及其细密的专业化分工将英语培训标准化,同时限制了教师单独出去代课的可能;学而思创新模式,通过对教材的把控制造标准,控制教师;学大呢,控制流程,尽量减少教师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所占比重。等等这些工业化的方法不一而足。

   然而,我们看实际情况呢?

  从2010年开始,新东方陆续出现了几波名师离职创业潮。其他两家也不例外。也就是说,离开真正有水平的教师,所谓工业模式同样面临失效的危险。在小狼的写于几年前的那几篇当时造成轰动影响的文章里面也同样谈到,他更看好新东方的原因在于新东方对于教师的培养。教师才是教育的灵魂。因为每个教师都是不同的。正是教师的多样性,带来了教育的多样性。而教育多样性对应的正是人的多样性——学生的独特性。你还听说现在哪个大学会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产品来说吗?

  讲这么多教育的反工业化特征有跟微课有什么联系呢?微课刚一出来就有人开始担心,说微课会抢掉很多老师的饭碗。因为一个好的微课可以给所有学生看。除此之外现在存在更多的一个做法是,大部分的公司在按照工业化的方式批量生产微课。非常简单,如果您能看到微课的后工业时代属性,您就能判断前面的一种看法和一种普遍做法都是有问题的。

  微课的灵魂在于创造性。微课是多种教学元素的创造性组合。它会持续走热的根本原因正在于此。同样是学习的需求,因为人的多样性,造成了细分的多样性,这就意味着,一个微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个性化需求。既然互联网要实现个性化教育,要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比如首先考虑自己是否喜欢。喜欢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对于这一点我们无需赘述。

  所谓后工业化属性就是反对为了提高效率而剿灭原创性的工业化标准操作流程。微课是不能这样做的。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事实上微课带给教师们一次全新的让社会认知自身价值的机会。教师的价值在于创造性的工作而非体力劳动。这也给那些整体靠体力劳动换取报酬的家教教师敲响了警钟——在工具时代,拒绝工具就是拒绝进步,拒绝进步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

  对于众多的在线教育相关创业者而言,微课的这一属性可以带来的思考更多。笔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仅限于引发大家的思考。因此并不打算在这里进一步深入探讨。前段时间听到明影法师讲《论语》等古代经典都是直达人心的一种演说,而从来不做论证性描述。颇以为然。在一个回归的时代,我们也要回归我们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所以,看到此文,希望深入探讨的,欢迎联系笔者本人。

  (本文为投稿,作者岳雷,一名一线教师,在线教育的忠实信奉者和践行者。个人微信号:bj51vk;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一线教师对微课的思考:不仅仅是小视频那么简单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wtoutiao.com/a/1880198.html
微课发展中的两个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2008年,美国学者戴维·彭罗斯首次将开设了微型视频课堂,将教育信息化带进了一个新时代——微课时代。 “微课”从这里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全球视野。2011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信息中心主任胡铁生在国内正式提出“微课”概念,并于当年开始组织佛山市第一届微课大赛。之后,“微课”这一概念开始迅速进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各个教育领域。“微课”的设计、开发、应用也开始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浙江、江西、江苏等省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组织了各自的微课比赛,征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微课作品。

  

2012年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五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专门指出:“微课教学比赛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探索,希望借此推动高校教师培训方式方法的改变,解决培训缺乏多样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问题,促进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

  

2013年则被业界称为“中国微课元年”。这一年,四个全国性微课大赛——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首届高校微课大赛、中国教育技术协会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先后举办。众多新闻媒体对微课进行了大量跟踪报道。与微课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数量呈井喷之势。2013年1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等多个协会组织联合国内200多个教育机构发起成立了首个全国性的“微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为微课的进一步推进做了大量着实有效的工作,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

  

可以说,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微课”作为新一轮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进程中的一个潮流,代表了最新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甚至有人提出了“通过微课我们可以缩小乃至消弭与西方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使得中国教育和世界教育站在同一个起点上”。

  

二、存在的两个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虽然当前的微课发展开始进入一种活跃蓬勃的发展状态,但如果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就会看到:在这样貌似活跃蓬勃发展的背后,微课却悄悄显出了两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内容的无体系化,使用时间、使用目的的模糊化。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微课活动依然不能和世界教育缩小差距,更不要说消弭差距。

  

1. “教学内容的无体系化”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微课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碎片化,将系统知识分解成多个小碎片,学生哪里有问题就学习哪里的知识点;视频短小精练,也符合人学习知识的最佳时间不能持久的规律;此外,微课还适应了现代人时间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学习的情况。这样就给学习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教学中使用微课,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

  

但如果仔细查阅一下2013年的全国微课大赛—— “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和“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众多作品,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微课其实都是只针对一个小问题一个小细节来设计的,目的也是解决课程学习中的某个细小的问题。基本没有一个获奖作品有整体的规划设计,有整体的思路体系,有完整的学科思维。

  

另外,"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程组比赛“和”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的众多作品中,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全国大赛虽然名字叫做微课程,但是众多参赛作品也只是零散的知识点,缺乏一个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理念,缺乏一个严整全面的学科思维体系,所谓的微课程大赛也成了单个微课的展演。

  

如果微课设计者不能有一个整体设计,不能将微课成体系最终使其成为有学科思维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微课程”,微课学习也将永远只能成为零散的学习,学习者东一榔头西一锤,知识不能成体系,学习过程也不可能真正持久。这样发展下去,微课的碎片化问题将会使其既不能真正成为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得力工具,也不能成为整个学习体系中的真正把手。

  

就此问题,胡铁生教授曾说:“微课又名微型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但这个概念其实也是混淆了“微课”和“微课程”两个概念,将讲学环节当作学科课程来理解,这样的微课就只能更加散乱。

  

此后,为了解决微课碎片化和教学内容无体系化的问题,中国微课网(www.cnweike.cn)进一步提出“专题微课程”概念“专题微课程是基于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某个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程是由指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科、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过程,非常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和提升成绩。”这个思路固然不错,但也只是避免单一和浅层的知识碎片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学习的问题。




微课设计既要考虑单独知识的碎片板块,更要有一个整体思路和设计体系并将其完整地设计到位,使成百上千个微课可以先后贯联成为微课程,使得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反复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这是解决微课内容无体系化的核心思路。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微课设计之初先进行微课程教学思路设计,然后根据微课程整体设计,进行学科课程设计,再学科设计完成后,由学科教师对学科微课程进行分解,有统一的设计思路和活动理念。在此基础上,由学科教师对具体的学科微知识点进行单独的微课设计,最后将设计出来的微课集中在一起,就是一个系统完整有体系的学科微课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学校或者整个阶段教育的微课程。

  

2. “使用时间、目的的模糊化”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微课录制好后,学生应该在什么时候使用?学生使用微课的目的是什么?

  

微课录制好放到网站上后,录制老师就不管了。至于学生究竟什么时候去学习,通过微课学习想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很多人并不能达成一致意见。

  

江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庆发博士也是我国研究微课较早的老师,他说“中小学生课堂学习任务很重,放学回家后又是大量作业,如果白天他每一门功课都有一个甚至几个没搞清楚的问题,那么他就必须当晚消化。现在的情况是,假如他一天6门课,每门课有两个问题没搞清楚,即使他上网搜索到他没搞清楚的所有问题的微课,每个微课平均10分钟,那么他也绝对没有时间去观看一个一个的微课,因为12个微课就是2个小时,如果是20分钟就是4个小时。等他全部看完,已经10~11点,结果是精疲力竭,作业还没开始写,更不要说预习了”。

  

如果按照陈庆发副教授的观点,微课录制出来主要是为了解决学生课堂没有学到位的问题的,学生使用微课的时间应该是在课后。

  

这种观点只是把微课相当于一个补课教师,只是起一个解决当日课堂不用心学习或者学习不到位的一个补充方法。这样的微课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显然不能有任何作用,相反,有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不专心学习。

  

但如果改变一下思路,将微课的使用时间改在课前,学生学习微课不是为了解决课堂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真正的自主学习过程,这样的使用效果就会有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一春先生也提出说,“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这样课堂的学习就成了展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微课就能真正起到课堂改革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教授在他的《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也提出说:“仅仅是一段‘微视频’,如果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没有改变,这样的‘微视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积件’的思路上,即将课堂录制的课堂实录视频切片,做成一个个教学片断,目的是用作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反思的‘微格教学’。

  

但是,在新型的‘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中,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师授课的‘微视频’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微课不应仅仅作为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而存在,而应该与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

  

就此问题,陈玉琨教授的观点和黎加厚教授观点基本一致:“微课学习和翻转课堂实施是密不可分的,在微课学习之后,翻转课堂为师生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有线上的,也有线下的,在交流的深度上比传统课堂更为深入,学生暴露的问题也更彻底。”

  

当然,胡铁山教授还提出“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这种观点固然貌似全面,实际却不能真正体现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和课程融合的一种手段,而仅仅作为一个补充方式。

  

只有将“微课”放在课堂教学之前使用,使其在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地位,微课才能真正推进当前的整个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而起到推进整个教学改革的作用。这样才是微课应该达成的效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wtoutiao.com/a/1892994.html
事半功倍做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信息技术学科中有大量的知识点和操作知识适合使用微课来辅助教学。如何又快又好地制作一节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微课成为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将使用CamtasiaStudio软件制作一节微课中的心得与大家分享。

  

1 选题小而精,且适合使用视频方式呈现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用在微课制作上也很贴切。不少教师发现了微课的魅力之后立刻想把所有的知识点都用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认为只要把以前上课要讲授的知识点录制成为幻灯片视频就可以实现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大相径庭。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用微课呈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对于一些细小的操作,传统教学手段很难使所有学生都牢牢掌握,此时配合使用微课教学,学生不懂就去看视频,一遍不行就多看几遍,这样的学习效果要比老师翻来覆去讲很多遍要好很多。

  

其次,微课要短小精悍,在有限的时间里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彻讲清楚即可,如果面面俱到,时间就很容易顾此失彼。并且学生长时间观看视频也会影响注意力,降低学习效果。我在给学生教授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时发现他们很难适应左手按Alt键,配合鼠标点击来选取采样点的操作,而且常规的教学设备也很难直观地向学生演示这样的操作,更多地是依靠教师的口述,听课效率低下,任务达成率也不高。因此,笔者就单独针对这个操作制作了一个微课,在不过三分钟的时间内重点介绍了微课主题和详细的操作方法,学生观看后立刻明白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2 梳理流程,先做好幻灯片,再做微课

  

当我们在设计微课时,往往会考虑非常周全,即希望有着精彩绝伦的设计,又生怕遗漏某个知识点。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教师,更是希望自己的微课能具有他的个人风格特点。可是实际情况却是,一旦追求面面俱到就发现变量太多,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微课制作的质量。

  

对此,笔者是先从自己最熟悉的课件着手,例如幻灯片PowerPoint。先把这部分知识点当作一节最普通的操作课来准备课件。在制作幻灯片的时候,可以随时把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转化为PPT课件。在制作微课时,借助于CamtasiaStudio软件的幻灯片录屏功能,在电脑上播放幻灯片的时候就录制下幻灯片内容和自己的讲解。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精加工。例如,设置片头、片尾、背景音乐、切换效果、画中画效果等。

  

3 视频氛围友好且有趣味性

  

在微课出现之前,曾经有过很多的录像课,或者是操作录像,大多是记录教师端坐讲授呈现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容易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影响学习效率。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我们需要给微课适当地添加一些趣味元素。例如,笔者在《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知道修复画笔的应用场合,笔者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影视明星使用手机自拍的场景图,并介绍了时下最流行的自拍神器,然后再正式引出使用修复画笔工具也可以实现人像美化的效果。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辅之以轻柔舒缓的背景音乐,让整个微课视频有一种轻松惬意的整体感。这些背景音乐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下载再导入使用。也可以直接调用CamtasiaStudio素材库里自带的背景音乐。不过,当导入完背景音乐之后,我们要注意降低背景音乐的音量,突出教师讲解的音量,不能喧宾夺主。经过精心设计的微课,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新知识的抵触情绪,一种轻松幽默的视频氛围更符合青少年的“口味”,让学生乐在其中,促进新知识的学习。

  

4 多方位突出显示操作细节

  

在制作《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时,如何左手按Alt键,配合鼠标点击来选取采样点的操作是重点和难点。为此,笔者想到了使用以下两种方式来凸显效果。

  

第一是画中画效果。笔者在录制操作时使用了一台摄像机来记录自己左手的操作,当微课播放到左手按下Alt键的动作时,就在微课视频的左下角弹出左手指的操作特写镜头,并且配合亮色文字提醒学生观看。

  

第二个是使用缩放效果。当笔者在介绍修复画笔工具时,在时间轴上添加了“Zoom and Pan”效果,当视频播放到选择修复画笔工具时,画面会自动的将焦点移动到鼠标操作区域并放大显示,这样能方便学生自己操作时准确地选择到正确的工具。

  

CamtasiaStudio软件提供了很多视频特效,除了画中画效果和缩放效果之外还有标注效果、设置光标效果和添加显示标签等许多视频特效,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微课的内容来选择最好的呈现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5 教学环节要完整,巩固与拓展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虽然短小但也是一节课,就像每一节常规课一样,也要有巩固复习和知识拓展环节,做到有始有终。笔者在制作《Photoshop中修复画笔工具的使用》视频的最后几页幻灯片里设置了“巩固复习”环节,以便来复习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设置了“学以致用”环节来让学生欣赏修复画笔工具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在更多的场合灵活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技能。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CamtasiaStudio软件还提供了“Quizzing”功能,可以在微课视频里面添加交互式的测验题,其中包含单选、多选、填空、简答、判断正误五种题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题型,让学生边看微课边进行练习。

  

课堂效果表明,微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微课能够形成一种交互式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便利了教师教学。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而言,如果能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要求,灵活运用好已掌握的课件制作工具,是可以轻松完成微课制作,达成教学目标的。

  

参考文献

  

[1]郭庆彬.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和PPT课件轻松录制地理微课[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Z1):50-51.

  

[2]缪亮.使用CamtasiaStudio量身定做信息技术网络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24):77-78.

  

[3]周路.“翻转课堂”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4):10-12.

  

[5]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2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与课堂教学结合才有生命力
周雄的微信文章
http://www.wtoutiao.com/a/1906838.html
观赏姜玉祥老师的微课《感应电流的方向》,我看到了精湛的制作技术、缜密的逻辑思维、朴实易懂的语言,清晰的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的分析,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视听作用下,认识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和楞次定律、初步了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我审视本节微课内容,感想颇多:其一是对于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多了一条教学途径;其二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其三是微课与课堂教学的结合,是教学艺术;其四是微课研发需要优秀教师进行微课实践的引领;其五是微课评比、赛课及研究等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微课作品才能够为课堂教学实际服务、为课堂有效教学服务……下面就姜玉祥老师的微课《感应电流的方向》,谈一些个人的浅见。

  

● 微课设计瞄准翻转课堂

  

姜老师的微课是新课《感应电流的方向》的配套学习资源。为了用好微课,姜老师设计了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任务单的要求进行自主学习。该微课需要学生掌握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楞次定律及应用等知识内容。学生最短能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根据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学生可在不同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这就是微课解决个性化需求的功能。

  

姜老师选择的微课学习内容,是一节教学课时的内容。该微课从学习目标开始,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实验,介绍实验器材、步骤、注意事项,记录实验现象与数据,分析与归纳出楞次定律,介绍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及其方法。把学习楞次定律的内容前移,即学习知识在课外。在课前学习楞次定律,用楞次定律去判断感应电流方向,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带到课堂内,在教学中去讨论、研究课前的疑虑,或者在课堂教学中去巩固自主学习的知识,即内化知识在课堂。这是翻转课堂的理念。姜老师的微课是瞄准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去设计的。

  

微课内容的选择是对微课理解的选择,姜老师的微课是以教学课时为单位,突出与课堂教学、课程相结合,是课程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配套学习资源。

  

● 突破难点呈现微课优势

  

微课的优势主要在于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姜老师选择突破楞次定律的教学难点为微课内容,发挥了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不容易掌握的内容,就是楞次定律,一是内容不易理解,二是实际应用难度大。在微课中,姜老师把产生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通过视频展示,学生可以回放实验的过程,把实验现象定格在视频上,再通过分析、讨论与研究,找出感应电流方向与其相关的因素,在这个基础上归纳出了规律,得到楞次定律的内容。

  

楞次定律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其应用更是难中之难,姜老师通俗易懂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从楞次定律的内容、运用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讲述了如何根据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感到应用楞次定律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有抓手,非常实在、有效。体现了微课在处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上的优势。如果按常规教学,教师一般先做探究性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师生一起分析实验现象与结果,再找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得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在这节课的基础上,还需要对楞次定律内容进行复习,同时研究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然后再讲授楞次定律的应用,教学时间相对较长,而且学生不易理解。在采用微课教学后,楞次定律的难点可以在课前得以突破,如果学生不理解,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观看、揣摩,直至理解。这里的微课充分体现了微课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优势。如果学生在课前仍对楞次定律的内容或应用有困惑,就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去解决。这就是内化知识在课堂。

  

● 任务单让微课更加实用

  

在微课之后,我又审视了姜老师《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在新课前自主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有难度的,即使有视频和课件辅助,自学同样存在困难。但姜老师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指导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在记录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自己先得出结论,再比较视频中结论,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原因是什么,可以自己去寻找、去分析,给了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正是微课的优势所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困惑,在课前已经有足够长时间去思考,有足够大的空间去寻找实证,这是常规课堂所不允许的。

 

如果单纯是微课作品,没有自主学习任务单作为学习指导,微视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电子预习读物或者是一个课后复习的课件,现在微课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指导下所发挥的功效,已经超过了一个课件或微视频在学习中所发挥的作用。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使课堂教学赢得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对楞次定律的深入学习有了可能。这也是常规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 置疑设问是任务的核心

  

如何让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提出疑问、对认知内容产生碰撞,这是任务单中的重要环节。姜老师充分利用任务单的功能,设置了七道思考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习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微课的作用是否能达到预设者的要求,也是自主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所在。姜老师的七个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索,降低了学习楞次定律内容的难度。特别是对感应电流的磁场在“阻碍”与“阻止”的区别、判断与理解,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切割磁感线等方面的内容等方面的处理非常得当。具体的置疑设问作用不一一赘述。

  

许多教师在制作自主学习任务单时,往往会把下节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全盘呈现,这就改变了任务单的性质,任务单成了下节课教学内容的预习任务单。也有教师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罗列出微课中内容的提纲或者安排相对应的习题,这样做就不能发挥任务单的指导作用。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是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检验,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在设计任务单时,教师需要不断置疑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不断设问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学习进程的设计需要环环相扣,在阶梯式学习中把难度降低,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微课需要联系教学实际

  

微课必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才能持续发展。姜老师的微课体现了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特别是在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问题的探究活动中,以及楞次定律应用的四个步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视频中讲解得很清楚,为课堂教学中处理这两个难点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学生学习楞次定律及应用的难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基础。

  

● 微课实践有待不断探索

  

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没有万能的教学方法。微课是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产物,也只能解决教学中的一部分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考虑学科教学的实际,根据学校、学生、教材内容等具体实际来设计微课教学活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商榷下列几个问题。

  

(1)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时,视频是永远无法替代实验操作的。因此,本节微课的内容,如果作为第一课时后的复习内容或者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配套学习资源,我认为更能发挥其作用。因为,教师往往会在第一课时选择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受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这里就提出这样一个课题,如何更好地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微课,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如果说学校没有实验器材来完成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本节内容的微课则是非常好的选择。

  

(2)在本节微课中,讲述了“用试触法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电流表偏转方向的关系”,用导线、电流计、电池连接起来,短暂接通电路,观察电流表指针指向确定偏转方向。这一内容,在教师操作过程中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也仅限于指针在中央的一种电流表),但是作为让学生学习、知道判断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这样做我认为不妥当,让学生在视频中看到电流表、电源直接短路,与我们教学中强调的电流表不允许直接连接在电源两极不相符,应补充“在电路中需串联一个保护电阻”才行。

  

(3)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达成目标,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目标应该有所区别,姜老师的第一个达成目标设计得很好,是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寻找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的规律。但是第二、第三个达成目标与教学目标就没有区别了。当然,教学目标与自主学习的达成目标是有联系的,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4)在课堂教学形式预告中,按照我的理解,应该是课堂教学对微课的制约,微课的设计必须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预告中,是给学生一个信号,根据学习任务单、观看微课、思考问题,是下一课的学习的基础。因此,自主学习过程中,是有要求、有目标的,是需要学生学会一定的知识、带着一定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的。

  

(5)在学习任务中,姜老师设计了七个问题。由这七个问题,自主学习得以展开,学生的思维才能激活,思维的火花才会点燃,让认知冲突萌生疑问,这是学习任务设计的目的。在任务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一定量的问题,通过设问、质疑,逐步把学生的思维活动从低层引向高层。因此,学习任务的设计,是微课制作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学习任务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

  

(6)微课最明显的特征在“微”字,它包含了时间不能长、内容不能太多,短小精悍是微课的名片。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单时,需要考虑学生投入的时间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多数学生学习可能需要的时间进行估测。因此,不能在任务单中过多布置练习题,既有的也只是让学生练练手,尽量是概念性比较强、没有繁复的计算、难度不能太大的练习题。最主要的一点是不能超过完成常规物理作业的时间,这是对微课制作的硬性制约,否则微课就一定没有持续发展的空间,因为微课需要提高学习效率,延长了学习时间,等于自找绝路。

  

(7)自主学习任务单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任务单上的内容一定不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否则不是自主学习任务,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预习。

  

以上是我深入研究了姜玉祥老师微课《感应电流的方向》的一些想法,姜老师的作品,特别是在用微课组织教学方面让我受益匪浅。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16:3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体察心理,精选角度,科学设计

——现场微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探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3751810102vg0j.html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中学 程小春

注:本文发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发展中心、湖北长江传媒集团《新课程研究》2015年第2期。

【提要】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其教学设计与实践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根据学生学习心理与规律,讲究科学有效的设计与施教方法,达到实用而精到的专业水准。本文以李白《行路难》微课教学实践印证了现场微课的教学观。



    【关键词】  微课   教学设计   精选角度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正逐渐成为当前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热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但目前微课作用于基础教育领域,多是一种静态的微型视频课程,一种供学习者突破时空限制进行灵活自主学习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内容聚集、设计精细、针对性强”等突出的特点,如何将微课融入课堂现实教学,促进常规教学价值的最大化,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深入思考探索的问题。

2014年6月21日,笔者有幸被推荐为“全国中小学微课程教学实验专场研修班”的讲课教师,在青岛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现场微课,受到专家和听课教师的好评,下面笔者就以这节微课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微课的教学设计与操作应用问题。

一、依据先进的教学理念,精选角度

“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个性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是微课设计制作的核心理念,但落实到每一节具体的微课课堂设计方面,教学者还需要首先明确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微课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决定着课堂要传递给学习对象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而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确立的是教学者的教学设计理念,没有教师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支撑的微课,无异于只是一节把40分钟的传统课程压缩在10分钟内的“浓缩课”,只增加了几许精美的音像画面罢了。

我执教的古诗文《行路难》微课教学设计理念的依据,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的教学理念——“人生语文”,其核心是强调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人生发展角度实施教育教学方略,基本做法之一是,以学生的主动体验和积累为手段,通过言意互转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

有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引领,还要精选授课的角度。李白的《行路难》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我上这节微课需要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诗歌的情况下,完成一节不超过10分钟的现场微课教学。这对我来说,内容选题的挑战便出现了,面对初二的学生还能讲什么?他们了解过作者,会翻译了,甚至能背诗了。备课时,我始终明确的一点就是教学设计的理念是“人生语文”,即要以学生的主动体验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人生发展。经过反复斟酌,教学内容终于豁然于心,中华好诗词一直是我们人生体验的最好表达。但现实中,古诗文的教学往往止步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和简单的背诵。古诗文的教学是不是应该向前再迈一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背诵千年百年以前的诗,它们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微课不仅是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课程资源类型,不只是技术的先进,核心还是教学内容的价值体现。诗的价值所在是“诗之为诗,字字芬芳”;因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我们就是李白,我们就是苏轼。思乡了,我们可能脱口而出的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服老了,我们张口就来的可能就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所以古诗文教学很有价值却有待挖掘的一个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人生体验的共鸣,最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人生语文”注重学生个体人生体验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笔者确定了这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与切入角度:1.在整体把握诗意的基础上,学习“以己证诗”的诗歌阅读与鉴赏方法;2.学以致用,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10分钟内,我想讲清楚的一个“知识点”便是“以己证诗”,即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印证诗歌;我想让学生掌握的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方法便是“以己证诗,诗意表达”,即让诗与自己的人生发生关联,与诗共鸣,在生活中有意识地用诗句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微课设计的具体方法

课堂微课的教学设计具体而微,包括完整的教学环节,要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活动,以及教学策略与老师的讲解等。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该如何设计呢?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语文实际状况与微课的特点,进行精心设计。

1.开门见山,揭题设问。

“以己证诗”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以己证诗”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鲜的学习方法。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心理,再依据微课时间短、知识点集中的特点,我采取了开门见山,揭题设问教学方法――“今天,老师推荐同学们掌握一种‘以己证诗’的学习方法,什么叫‘以己证诗’呢”?这的方法与精选的角度就自然而然地引入了学习内容,直接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研究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

2.科学设计问题,激活课堂。

接下来,从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情感出发,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内容。我的教学策略不是干瘪瘪地解释概念,而是用学生熟悉的古诗《长歌行》作引导性举例,激活课堂:“假设有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你偷懒不努力,或沉迷于玩乐,不愿奋发图强而被老师发现,老师会用本诗中的哪句诗来提醒你呢?”这样学生思维和生活体验,自然就被带入了诗歌意境里。

3.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体验。

在学生体验和学生举例后,老师才予以点拨讲解,并切中主题:一句写于一千多年前的诗,还能最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这说明诗是有生命的。“以己证诗”就是一种提倡你们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印证诗,让有生命的诗与自己的人生发生关联的学习方法。在学生弄明白新的学习方法后,我让学生重读李白的《行路难》,用新方法重新展开学习和体验李白诗歌的意境,就有了教学价值和可操作性。

“以己证诗”毕竟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微课的可用性、时效性,在学生表现这一环节之前,我安排了学生“回味巩固”的进一步体验环节: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会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这种处境呢?李白在诗歌中又是怎样表达的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黄河是天险,太行是高峰,已是艰难;况且现在冰封冻了河流,雪覆盖了山脉。这不就难上加难了吗!表达同一种人生体验,李白比我们表达的更有层次感和程度感。这个教学环节,触动了学生身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好诗就是我们人生体验的最好表达,学习古诗不能仅仅满足于逐字逐句的翻译和简单的背诵,更重要的是在诗句中找到人生体验的共鸣,诗意地表达自己。

4.乘热打铁,进一步体验与表现。

读诗要自觉培养“诗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用诗句去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思想情感。下面,看看同学们能否在《行路难》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体验的共鸣,诗意地表达自己?

(1)生活场景,触景生情。

过年,当你面对满桌美酒佳肴时,也许会诗兴大发,此时你能用本诗中的哪句诗来开怀助兴呢?

(2)个人心态,心有灵犀。

生活中难免经历痛苦与挫折,此时你能用本诗中的哪句诗来进行自我激励呢?                           

(3)人生体验,感同身受。

当你感到                  的时候,你可以用“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当你感到                 的时候,你可以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5.总结概括,升华主题。

教学回顾与小结是教学的最后环节,提出期望或要求,以达到感染情绪和引发进一步学习行动的效果。

在这个环节,我的小结是:诗的学习,是生命的体验和兴发。今天我们用“以己证诗”的学习方法穿越了一首古诗,与一千多年前的诗仙李白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都可能会直面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心中不时会涌起某种抒情的渴望,并寻求最好最恰当的表达。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中华好诗词就是我们人生最好的表达。 让我们热爱诗词,诗意地栖居,诗意地表达与体验吧


微课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媒体的设计艺术。这要从学习者的心理考虑,设置好背景音乐等音频,精心设计PPT,注重PPT的排版,提高微课的视觉效果。如注重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字体和字号搭配、颜色搭配以及字行、段距错落有致等PPT制作的原则与要求,以加强课堂艺术的表现力和情境的感染力。

三、微课教学实践的感想

微课的设计制作并不仅仅是一次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一项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的教学活动的精细创意,是创造性教学的探索工作,决定教学价值和效果的最终因素还是教师的教学视野、专业水准。没有对学生人生和学习心理的体察入微,没有对文本课程价值的认识挖掘,没有先进教学设计理念支持的微课堂,很可能就是一节换汤不换药的陈旧课堂的花样表演。

当前微课堂探索重点还是需要倡导教师首先对微课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只注重外表的精美包装;须知,微课华丽的外表支撑不起教学改革探索的大夏。教师不宜只把精力放在微课制作的技术上,如视频声音和画面的精美等;更多的时间和重心应是投入对微课堂的内容选题、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的研究上,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使微课真正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陈继英.语文教学要倡导“人生语文”理念[J].特区教育.2012.9

[3]干国祥. 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M].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1.1

作者简介

程小春, 深圳市陈继英人生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高级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光明新区首届骨干教师,深圳市光明中学语文科组长,江门市阅读教学竞赛一等奖及全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微课教学一等奖获得者,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7 16:11 编辑

浅谈微课设计中PowerPoint课件的开发技巧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GPRJ201424131.htm《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年24期李春霞  
【摘要】:新兴的微课成为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在微课录制制作过程中,微课件即计算机Power Point课件具有重要微课信息内容呈现展示作用,是一节好的微课的重要辅助教学支撑,因此,掌握微课设计中的Power Point课件的开发技巧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优秀微课的一个重要制作因素。
【作者单位】: 永吉县第三十五中学;
【关键词】: 微课 Power Point 课件 信息技术 教学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而想高效的完成微课录制设计任务,实用的微课教学课件是重中之重,在众多计算机课件应用开发软件中PowerPoint课件(以下简称PPT课件)是最为简单易学的,功能十分强悍,PPT课件成为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90%以上学科教师的首选。通过PPT微课件的辅助(见图1),能够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微课教学环境,能有效地突破微课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微课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笔者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结合自身微课件设计开发经验,浅谈一下微课设计中PowerPoint课件的开发技巧,与同行分享。
  
1 计算机录屏软件与PPT微课件是首选的微课录制模式
  
微课主要以视频为主要教学模式,常见三种录制模式:录播系统,投入成本高,技术规范严格,不适合普通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录屏软件+手写板+麦克风,这种需要手写板设备或电子白板,直接通过手写板和画图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讲解演示,并使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较适合学科教师应用。录屏软件+PPT,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接着利用计算机录屏软件微课视频的录制,最后对微课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编辑和美化。这种微课录制模式是学科教师的首选—经过几年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90%以上的学科教师都能熟练应用PPT开发课件,并且PowerPoint 2013版本功能强大到直接在PPT微课件操作环境下可以把幻灯片录制成微视频(见图2),这直接可以省略录屏软件学习、设置、录制、再加工处理,大大提升了微课制作效率和效果。也正因为PowerPoint软件功能不断升级强大,操作简单实用,越来越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也成为微课录制的重要课件制作平台,也成为了首选微课录制模式。
  
2 针对不同微课类型设计不同风格样式的PPT微课件
  
PPT的新版本功能足够强大,完全满足不同类型微课的设计要求,有很多新增的亮点功能,如页面切换动画增多,转换视频格式增加了MPEG格式,图形编辑功能增加了拆分功能,并且让文字和图形能够直接在一起编辑,路径动画增加了预览效果,动画播放选项增加为全部播放、播放自定义动画、播放所选项等。另外,PPT对PS和AI的亲和性也增加了,可以把图形对象直接从PS或AI中拖进PPT中。通过PPT如此强大的功能能够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视频剪辑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微课件,把教者所要表达的辅助教学信息组织在一组图文并茂的画面中,具有极高的互动性和可控制性,可让教者灵活地结合PPT软件功能,并对PPT微课件针对微课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内容和风格调整,例如,讲授类微课是最常见、最主要类型,PPT微课件制作要幽默风趣,内容要活泼生动,多应用PPT风格样式的格式化功能,让讲授不生硬死板;练习类微课,要充分发挥PPT软件的触发器、动作设置、VBA等交互功能,能合理指导学生练习,并能自动控制和校正练习成果,培养学生形成技能、技巧和行为习惯;演示类微课要充分发挥录屏软件的功能,关注细节操作和重点操作,必要是可应用zoomit小软件的及时电子画板功能,标注关键操作环节。也可以把录制视频插入到PPT里进行播放,变成整体微课教学的一部分。还有问答类微课,通过PPT可呈现相应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引导学生通过回答的形式获取或巩固检查知识。
  
3 PPT微课件设计要赏心悦目、简单明了
  
微课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一般不超过100MB。因此,在进行PPT微课件设计时也要短小精悍、形象直观、简单明了、教学辅助效果好,能充分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真正为微课教学效率提升服务。
  
3.1 PPT微课件要赏心悦目。PPT软件对文字、图片等素材美化功能强大,通过点击相应的微课件素材,可在“格式”菜单页面里显示出形式样式、文字样式、艺术字样式、图片样式等等设置选项,可方便快捷地完成赏心悦目的PPT微课件创作,优质的微课课件是内容与优美形式的完美统一,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教学效果。
  
3.2 PPT微课件要动静结合。PPT软件自带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可实现动静结合的微课件内容呈现方式,还可模拟实现很多动画效果,还通过幻灯片页面切换实现不同微课内容自然巧妙转换,通过这种动静结合的丰富画面能使课件精彩动人,静态画面能给人更多的思索空间,动态画面给你激励与震撼,这样才能增强微课堂的教学效果。
  
3.3 PPT微课件要简单明了。PPT微课体的内容要简捷高效,操作简单明了,方便微课教学,尽可能较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复杂的跳转。PPT微课件组织层次要分明,通过PPT软件本身快捷菜单或鼠标可以方便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方便地前翻、后翻、跳跃。
  
3.4 PPT微课件要突出重点。PPT微课件要合理安排信息量,控制录制10分钟之内时间,要针对微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突出重点,不要哗众取宠的素材堆砌,也不要超炫PPT课件技巧的展示,要有效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视野,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3.5 PPT微课件要图文并茂。PPT微课件设计时一定要注重PPT页面设计效率,一定要减少大量文字的显示,要图文并茂,PPT的字体、字号要足够清晰,保证录制后的文字容易辨认、识别,尽可能把抽象的文字描述转换成形象生动的图片形式,还可以通过动画的GIF动画、可爱灵活的图标、寓意明确的菜单等亲和力的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尽量让PPT微课件具有震撼的表现力,完美表现教学主题。
  
综上所述,PPT微课件开发应用是微课录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功能强大、操作简捷的PPT软件,可实现短小精悍的微课件,良好地辅助微课教学,提升微课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英芬.浅谈微课件制作要求及在教学中的作用[J].软件,2013(11).
  
[2]吴慧慧.交互型微课件的设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7 16:25 编辑

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
http://www.dwz.cn/G8ERH
基于微课的高中地理教学 2015-04-02 袁君 马丹丹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特性于一身,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更具较强的实践性与浓厚的趣味性。但在传统的地理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大班授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差距较大,而授课步调却无法因人而异,导致“吃不饱”和“吃不好”的现象并存。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更是无从谈起。其次,传统的讲授法导致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不大;一节课40分钟对于学生来说又过于漫长,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次,高中地理必修1的内容主要涉及自然地理,原理性知识较多且抽象性较强,不易理解。学生在预习时,只有课本等文本性辅助资料,学生普遍反映看不懂、学不会。最后,图是地理的“语言”,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地理特征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地理学习方法。传统教学无法动态、直观地展示某些复杂的地理现象及绘图实操,很多学生不能且不会通过读图和绘图探究各现象之间的联系,只能采用背诵的方式记忆知识,形成抽象而模糊的认识,看图及绘图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且极易丧失学习兴趣,效率低,效果差。
  
微课的特点和作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在教学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充分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当前,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受到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学校的重视,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新热点。运用微课,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步调,反复地学习和观看微课,直到掌握学习内容。(2)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时间短,且知识重难点突出,条理性强,学生易于记忆和学习。(3)通过观看微课中的视频或动画,再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可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和绘制,提升自身的看图、绘图能力。(4)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微课,对重难点的理解会更到位;自学的效率也会提升;课后还可通过复习查漏补缺。
  
教学案例
  
“水循环的类型”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高一已经学过。其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说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及区别,且能绘制出简单示意图。
  
微课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的Flash动画→教师讲解水循环的过程→教师绘制水循环过程图→列表对比总结三种水循环类型的区别。
  
本课借助微课,以不同的应用形式开展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过程如下。
  
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学生观看微课《水循环的类型》,并通过微课中的练习题自己测试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自行调整学习进度,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微课的动态演示有声有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及教学内容的深度。而以前采用学生阅读教科书或者听教师讲授的教学方式,在该环节会出现部分学生理解较慢、课堂效率较低、学习兴趣不高等现象。教师不能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如课堂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的深度等。
  
2. 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并绘制出简单示意图
  
学生通过反复观看水循环的发生环节,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及内容。微课增强了学习的直观性。通过“学—绘—评”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并学会绘制水循环图,有效提升读图、绘图的能力。在使用微课前,一般采取“教师讲授,师生一起绘图”来实施该环节。由于水循环的发生环节较多,学生不易记忆,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重复绘图,因此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会绘图。学生的读图、绘图及探究与实操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3. 列表区别不同类型的水循环
  
学生分小组探究,重复观看微课。通过再现和回放水循环内容及过程,学生能够在不断对比和分析的过程中梳理和掌握地理知识结构。这一环节此前一般采取“教师列表,小组讨论总结”的方式实施,学生无法重复观察和对比分析水循环发生环节,不利于对地理知识结构的梳理和掌握。
  
教学效果分析
  
本课的施教对象为高二理科班(7班、8班、15班),高二文科班(18班、23班)的所有学生。其中,7班、8班为理科普通班,15班为理科实验班;18班为文科实验班,23班是文科普通班。我们对这几个班分别以课前看微课、课上看微课、不看微课三种形式进行教学。教学结束后,我们采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1. 测试
  
教师通过包含6道选择题和一道材料分析题的微练习对学生进行随堂测试,了解微课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测试成绩见表1。
  
由表1数据分析:应用微课教学的文科23班与不使用微课教学的文科18班的平均分相差12.6分,而在距此测试最近的一次月考中,文科23班的月考成绩平均分低于文科18班14.33分;应用微课教学的理科7班、8班与不使用微课教学的理科15班的平均分相差31.9分和45.8分,而在距此测试最近的一次月考中,理科7班、8班的月考成绩平均分低于理科15班36.3分和48.1分。从测试成绩的变化可以看出,运用微课教学后,无论文科还是理科,普通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水平差距都在缩小,由此说明微课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理科15班和文科18班两个实验班的成绩较高,而其余三个普通班,尤其理科普通班8班仅25.7分,这是因为实验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的初始水平差异较大。
  
2. 问卷调查
  
在测试后,我们又安排文理科实验班的学生观看了微课视频。为了探究微课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程度如何、对学生的哪些学习阶段有帮助等问题,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及分析如下。
  
由表2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的应用对教学是有帮助的,但对课程学习的帮助一般。理科班,尤其是理科15班的学生对微课的接受程度略高于其他班级。
由表3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微课适合新课学习以及突破重难点,说明它很适合学生预习及自学。
  
由表4可见,理科班的学生比较喜欢微课,而文科班学生较喜欢传统教学。这反映出文理班的学生对上课的需求不一样。对文科班学生来说,地理是高考科目,他们更看重的是学习内容,已经学会的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教师在实施教学时,还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教法,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访谈分析
  
我们从每个班各选出9人,其中好、中、差程度的学生各3人,就3个与微课相关的问题,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问题1:传统教学和微课教学,哪种方式更有效果?
  
3个理科班的学生均很喜欢微课,尤其是理科实验班。因为他们思维很活跃,喜欢新鲜事物,且地理不是他们的高考科目,所以喜欢上课轻松、有趣些;这说明微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文科班倾向于二者结合,而实验文科班的学生则倾向于传统授课,他们感觉在传统教学中学习更真实,师生能够随时互动,教师会讲到各种知识点的学习方法、考试类型以及做题的思路。对于他们来说,地理是跟高考挂钩的科目,他们考虑的是成绩和会不会做题,他们认为传统教学对学习更有帮助,学习效果更好。这说明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应适当进行知识拓展。
  
问题2:微课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是什么?
  
学生普遍反映在微课里教师讲课很正统(指语言上)。这可能是由于平时授课时学生能看着教师,感觉亲切。此外,教师上课时可以声情并茂,随时调节课堂气氛,而微课中教师用语则较严肃,所以给人一种不真实感,感觉教师离学生很远。
  
问题3:你认为微课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点分别是什么?
  
学生反映微课的优点是:生动、有趣、图文并茂,能增加视觉兴趣;知识表达清晰有条理,简洁易掌握;知识梳理耗时短,不易疲劳,能有效突出重点;看不懂时,可反复观看微视频。传统教学的优点是:知识讲解能更详细、更全面(这可能是因为微课中没有进行知识拓展,给学生造成的误解);学生与教师可以更多地交流、互动,但是记忆不佳,所以更适用于简单、低层次内容的教学。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在地理教学中,运用微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但是在运用微课时,还要注意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1)文科班的学生喜欢传统教学,而理科班的学生喜欢微课教学,说明微课在设计时要考虑施教对象。不同的学生需求不同,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微课的内容要多样化,除了知识点的讲解,还要制作一些知识拓展型微课,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2)教师在录制微课时语言要自然活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3)微课应用前,教师可以先对要学习的内容做简单介绍,以增强学生预习的目的性。
  
(作者单位:海南三亚市第一中学 华南师范大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2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拟课堂即将成为现实?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3b75&scene=5#rd
...........................................
相信很多人都对去年浙江卫视热播的大型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印象深刻,尤其是里面的虚拟现实游戏对明星的各种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和锻炼。那么,如果将这样的虚拟现实游戏进行更科学化、专业化和趣味化的改编,引入到中学教育的课堂中,又会是一种怎样的效果?同学们,奔跑起来吧!






最近,一款名叫“Dust”的游戏在美国正式上线。它不是一款普通的在线游戏,而是叫做Alternate Reality Game(侵入式虚拟现实游戏,简称 ARG),是专门针对13-17岁青少年学生设计的一款大型专业的虚拟现实游戏。“Dust”游戏现在正在进行中,并于3月16日(今天)结束。截至2月中下旬,已有超过1200多名中学生玩家参与其中。


游戏开始于一个虚构的现象:太空流星雨给地球大气层带来神秘的尘云,使得地球上所有的成年人进入昏迷状态。而学生要做的是利用现实中的各类科学知识,通过互联网、社交网络、手机App、图书、资料等多种媒介工具,与全国的学生玩家一起在7周的时间内合作解开这个虚拟故事的谜团,挽救父母的生命。若想参与这个游戏,学生需要先在FallingDust.com上进行注册,然后和其他的玩家一起协同合作收集和分析数据,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讨论交流想法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款游戏由美国杨百翰大学(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四十多位来自物理、生物、信息技术、广告、电影绘画专业的本科生发起创建,来自BYU四个不同领域分校的多位教授进行指导,此外还有来自马里兰大学的学生、教授以及美国NASA的数位科学家、工程师和一些教育学者共同参与,以希望学生们在这样的体验式游戏中学习和应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知识。


为了让这款游戏更加生动真实,并帮助玩家更好地进行相关知识的深入研究工作,BYU的学生团队也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专门开发了一系列的增强现实应用程序,比如可收集虚拟微生物的移动应用程序(App)、虚拟望远镜、星图浏览器以及可以分析陨石样品的火星探测车空间等等。


在7周的游戏课程中,每一周玩家都会通过邮件、社交媒体或者游戏 APP 收到新的相关信息提示和科学线索,以帮助他们在游戏的研究中继续向前推进。而与此同时,老师和教育学者也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进展。这款游戏的设计并没有固定的唯一结果,完全根据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运用科学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去推进虚拟故事的向前发展。


该项目的参与设计者之一June Ahn认为,团队正在思考如何对学校课堂的教学模式带来创新性改变,并将这样的学习理念即从单一的课堂式学习转变为通过故事、移动APP、社交媒体等多样化工具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进行更有效的推广。



当然,对于所有ARG游戏而言,其最挑战的地方在于如何设计出能够让“玩家”持续投入参与的游戏项目。而像“Dust”这样针对中学生群体以培养其科学素养的专业性虚拟现实游戏,则更有难度。它的故事线设计、任务安排、媒介使用工具、多专业多角度的科学背景知识架构、学生阶段性反馈与测评等等,都要有非常详细完善的开发和处理。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 ARG 大范围走进课堂教学的困难。


然而,ARG毕竟在探索创新式课堂学习模式的方向上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选择,至少学生们在游戏的过程中真正锻炼了其主动学习并熟练应用知识的全方位综合能力。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7 16:57 编辑



http://www.xzbu.com/9/view-6240771.htm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程欣 - 《考试周刊》,2014年69期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的特性于一身,具有较强的知识性,更具浓厚的趣味性,地理学科知识充分体现了人文、区域、自然及生活等多种元素。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新课程理念:重视地理问题的探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全面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在教学中做到如此“面面俱到”,确实非常不易。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240771.htm
  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反复求证时,我们有过茫然和无助,2013年徐州市推出了新的课改模式――“学进去,讲出来”(简称“学讲计划”),与此同时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中也隆重推出了“微课”这一新型的数字化教学形式,很快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喜爱。我校地理学科首当其冲,率先垂范,两学期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微课,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地理微课的特点
  地理微课有着一般微课的特点,如时间短、内容少、资源容量较小、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除了这些“微”特性之外,地理微课还有它特有的一些性质,这些特性无一不显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1.生活化。充分领悟新的课程理念,将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相结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现象与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状以便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设计与制作《交通与信息发展带来的变化》这一章节的微课时,我分别搜集了本市10年前和现在交通运输的图片与文字资料,并用PPT展示出来,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2.趣味化。地理微课是一种多媒体运用方式,大量的地理信息通过文字描述、图片展示,还有动画及音(视)频播放等方式,多角度刺激学生的神经,既增强学科知识的趣味性,又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3.综合化。在地理微课制作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科特性(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到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明确主题内容,把握切合点,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信息,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地理微课的应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不仅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引导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地理学科中有很多散乱的知识点,教学中不可忽视对这些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讲方式下的微课教学倡导的是先学后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观看微视频,结合下发的导学案,前后衔接,梳理知识点。
  如制作《水循环》微课时,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水循环?有哪些类型?哪些环节?学生光看书本也许会有一个大概的、模糊的认识,终究无法形成系统记忆。考虑到水循环的诸多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微课中以PPT的形式首先呈现一幅有山有水的图片,以唐代诗人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切入点,提出问题:作为地表径流的黄河水到底能不能回来?从而引入水循环。在一幅图片上先后动态展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的不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从而掌握水循环的概念。
  2.释疑解难,形象描述复杂的地理现象。许多章节中的重难点讲起来很枯燥,一节课下来,学生也是模棱两可,不知其所以然,如何生动形象地描述复杂的地理现象,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是地理专业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动画制作的微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锋面系统》教学中冷、暖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是重难点,为了能够形象描述这一自然现象,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选用了动画,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从动画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冷气团插入到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同样暖锋的形成也是如此。看着徐徐移动的冷、暖气团,学生很容易在脑中形成深刻的记忆,帮助他们在图例中快速判断和识别。
  3.拓展延伸,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地理学习需求。高二地理选科后,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微课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既做到查缺补漏,又强化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总有部分学生很快完成学习任务,为了照顾其他同学,保持一致学习进度,老师通常不做另外安排,以致剩余时间不能被有效利用。这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章节知识的特点,制作一些微课以备“不时之需”,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视频预习下一章节内容,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了解章节知识中拓展延伸的部分。
  4.总结提炼,再现章节知识解决地理问题。传统教学中,总结提炼通常都是老师完成的,而在我们推行的“学讲计划”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借助微课随时再现的功能,发现更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尤其在复习课中,效果更明显。
  如在学期末复习区时计算题时,学生显然对学过的知识有所遗忘,光记得计算公式,对于解题思路和步骤却不甚清晰。我让学生重复观看微课,通过知识点的再现,结合实际问题提炼解题步骤:求时区差、求区时、计算结果。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明白求时区差时,两地分别在0时区的同侧或两侧,时区数是相加还是相减?求区时的时候,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或西边,分别用加号还是用减号?学生在复习海量知识的同时,借助于微课寓教于乐,不知不觉中梳理和掌握地理知识结构。
  三、地理微课带来的影响
  微课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影响。从教师角度看,微课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资源,有效地运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和教研方式,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专业发展。从学生角度看,微课给他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无论在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只要有条件,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主动掌握学习节奏,构建知识体系。
  微课目前虽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但根本还在于课堂教学的综合把握,我相信,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微课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http://www.doc88.com/p-7178356048417.html

高江海,朱学尧 -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 (14)
http://www.jxgzsz.com/Article/jyjy/xkjy/dl/xkqy/201412/1756.html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地理“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
  一、 “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微课程”作为分层教学资源,实现异步式教学由于学生的遗传基因、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和所处的生活环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学生学习高中地理的起点是有差异的。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再开展有针对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差异化发展。教师面向全班的授课无法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微课程”教学视频却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使得分层教学落到实处。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中的《地球的运动》历来是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能够融会贯通,那么整个高中地理学习将会变得轻松。而教师设计的“地球的
运动”微课程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多次重复观看,帮助学生逐渐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理解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弥补了学生的基础较差或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缺陷。因此,微课程可以实现异步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便利。
  2.“微课程”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建构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微课程的模块化、个性化设计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资源。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昼夜交替知识有困难时,
可以反复观看地球自转的视频,以理解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地方时产生的影响。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掌握这些知识?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地选择教师提供的微课程教学视频作为学习资源,来解决困惑或弥补不足。特别是在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课时较紧、学习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微课程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学习中的难点、疑点,还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微课程”作为课堂演示资源,再现地理过程的细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受学生阅历尚浅及认知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时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此时如果能利用微课程则可以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得相关地理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昼夜长短的变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让学生观看挂图、模型或插图的方式,但均由于图式单一而没有立体感,难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感性认识。而利用“微课程”可以直观展示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的周期变化,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空间概念,在头脑中构建地球公转的动态三维立体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通过微课程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
  制作一节质量较高的地理微课程,地理教师不仅需要深入领会地理课程标准的精神,更要认真研读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学设计上下工夫。为此,地理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努力提升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水平。地理“微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选题设计
  “微课程”的设计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教学的,所以在地理“微课程”主题的选择上不宜有较多的知识点,主题突出的优点是便于将某个知识点讲清、讲透。地理“微课程”的主题主要有:课前导入,地理教学难点的突破,地理核心概念的解读,课后相关地理知识的拓展,地理典型习题的精讲,地理知识点的归纳,地理学习方法的传授,地理学习经验的展示等。
  2.时间设计
  由于“微课程”是课堂某一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再现,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展开的,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而言,地理“微课程”的教学时长一般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以保证学习质量。
  3.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地理“微课程”的教学过程完整简短,主要包括:地理教学问题的出,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
  (1)切入知识点要迅速,并能吸引学生
  由于“微课程”的教学时长为10分钟左右,所以教学导入要十分迅速,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地理“微课程”的教学导入方法较多,例如:设置一个疑问,悬念导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从学生以前学过的地理知识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动画导入。在教学《地球的运动》一课时,在微课程视频“昼夜交替”中,可以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现象导入主题。总之,地理“微课程”视频教学的导入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但都要力求新颖,直接切入主题,特别是要与本节课的知识点紧密相连。
  (2)内容讲授线索要清晰
  地理“微课程”教学是就某一知识点的展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围绕一条主线展开,要突出主干知识的讲解,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工夫,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形成对某一知识点的系统认识,从而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切实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对地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要讲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昼夜交替”是指在地球表面昼和夜不断转换的现象;“昼夜交替”它不是指“昼夜现象”产生,“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也不是指“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对相关技能的教学,要说清楚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同时,在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还要不断引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3)结尾要简洁
  尽管地理“微课程”的教学时长较短,但教学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结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更要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地理“微课程”的小结要干净利落,如讲授《地球的运动》中的昼夜交替时,教师直接让学生总结出昼夜交替的规律即可,从而使学生明晰从中学到了什么。
  4.资源包设计
  地理“微课程”所选取的教学内容主题突出,结构相对完整。教学视频是地理“微课程”的核心内容,它与教师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文字素材,以及上型。当然,微课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还有多种类型。比如胡铁生先生就按使用对象和服务功能把微课划分为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学生自学习型微课、社会大众学习型微课,以上所阐述的就属于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但是像教师专业发展型的微课,暂时还属于亟待开发的领域。比如针对思品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反思等,都可以作为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的资源,这类微课资源的开发对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技能的“超级教师”是大有裨益的。微课是一种独特教学艺术形式,但微课不是万灵丹”,我们不要期望微课能代替思品教师的教学。微课必须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翻转课堂”除了微课视频,还要有师生、生生在课堂面对面的思维碰撞。它并不是只让学生盯着屏幕的孤立学习,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视频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它是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的一种手段”,使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思品学科具有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特点,很多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上生成和传递。所以我们搞微课,就得搞出具有学科特点和校本特点的微课,课题是精挑细选的,内容是仔细打磨的。回归思品学科本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微课才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http://www.xzbu.com/9/view-6346500.htm
【摘 要】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6346500.htm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校园,教师教学方式也逐渐变得多彩,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微课资源教学是利用多媒体在高中生学习地理的过程中通过在学生面前呈现多种画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效率。
  【关键词】
  高中地理 微课 高效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的形式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由于课本中要求学生理解的东西很多,但为学生提供的资料与材料又非常有限,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而且由于教学要求的不断更新,学生要掌握的知识也在不断增多、难度不断提高,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与微课资源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的资料更加广泛,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
  1.利用微课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的生活本来就是单一的,而且在学习上每位同学都有着巨大的压力,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面对枯燥的文字,凭空想象着种种地理画面对学生来说难免有点为难,很多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但是如果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一些简短的视频即微课程教学,这些视频大多都是十分钟左右,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会因为时间太长而感到劳累,而且面对那些课本上没有出现过的图片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与记忆,老师口授的教学内容改为“欣赏”视频,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新颖的,而且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培养学习兴趣。
  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当学生在学习“大气环流的形成”一节时,由于教材中只涉及到大量的文字叙述与几幅简单的图片,学生很难通过这些东西来具体掌握有关这一节的具体内容,而且这一节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大多数都比较复杂,所以学生很难对此进行准确的记忆,教师在讲解这一节时可以利用微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一些大气环流具体形成过程的视频或动态的幻灯片,新的学习方式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形象的动画效果会让学生了解大气环流形成的具体过程及形成的过程中大气应该满足的各种条件,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利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上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时间又有限,所以教师在每堂课都会给学生讲很多的知识,但是在有限课堂时间上学生很难全面地接收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要想全面、熟练地掌握,如果仅仅依赖教师课上的讲解那是远远不够的,有些学生甚至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所以课前的预习工作对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预习的效果完全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只有做好了预习的工作才能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明白自己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自己还搞不清楚,这样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才能清楚地明白自己哪里要听哪里要重点听,提高自己课堂的学习效率,但是在预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只依靠书本,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不高那很难坚持完成预习工作,而且学生也很难全面了解所预习的全面内容,所以学生在预习时可以找一些有关本节内容的微课资源,通过观看这些简短的视频来吸引自己的注意力,而且形象的视频会让学生对学习地理更有兴趣,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自主完成预习的内容,在利用微课资源预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如在预习昼夜长短变化与四季的关系时,课本上只涉及到具体的季节昼夜的具体情况,这样学生很难对其进行记忆,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在多媒体上找一些有关这一方面的简短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通过观看太阳照射地球的具体情况及地球的转动来具体了解昼夜变化与四季的关系,简短的视频将书本上的内容连贯地串联起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与以往的仅仅依靠书本上的内容来进行预习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短短的视频就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预习的工作,并且有着良好的预习效果,学生在利用微课资源预习地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着自主学习能力。
  3.利用微课资源实现面对面讲解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着大量的任务,面对所有的学生教师几乎做不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及时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但是高中的地理课程知识学生如果想全面掌握那仅仅依赖教师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可以自己找一些微课程,也可以教师统一为学生提供,由于每一个视频的时间都在十分左右,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完全集中精力并且不会感到疲劳,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地理知识,教师不可能为了一个人而占用大家的时间去一一讲解,所以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微课资源进行学习,实现教师一对一、面对面地讲解,对于难点学生还可以进行多次播放学习,随时补充自己地理知识方面的漏洞。由于微课资源中所讲解的知识点都非常详细,所以学生通过利用微课资源学习完全可以弥补自己课上没有掌握的知识。
  网络的发展让我们的身边出现了大量的微科技,这些科技不断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微课资源的利用更是给高中生们带来了无尽的方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师授课方式又接触到新的方式这无疑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更加丰富,利用微课资源学习高中地理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高江海.“微课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6)
  【2】 陆光明.浅谈高中地理多媒体微件的整合策略【J】.地理教育,2014(49)
  【3】容梅.微型视频课例:相关概念辨析与应用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4(18)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7: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http://www.xzbu.com/9/view-4917917.htm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集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特性于一身的综合型学科,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强、教育意义明显的特点。初中地理的社会学科特性更明显,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做到寓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917917.htm
  微课程是一种将大容量的信息通过短片播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3-5分钟完成信息的有效传达的一种多媒体教学方式。地理微课程就是一种在短时间内以兴趣为主导,知识为主体、图片为主要素材的多媒体运用方式。
  一、地理微课程的特性
  (一)体现地理学科特性—人文性、综合性、区域性、生活性。2011年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地理课程的几大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成为其中重要的课程理念。地理微课程正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课程内容,通过课前微课程的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步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为学生在课程中主动学习创造情境。
  (二)让学生参与进来。“学会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标对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在任何一个环节中应该尽可能体现这一理念,否则地理教学失去它生命的源泉,将丧失它的存在意义,逐渐失去其学科魅力,因此在微课程制作和引进过程中应注重“生活性”这一原则,同时可以用适当的引入学生的生活情景照片,增强微课程的亲和力;
  (三)多角度刺激他们的神经。研究表明,学生接受信息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到信息传播的方式及其组合方式,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只有将多种信息传播方式进行有效优化整合,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将得到成倍增长。地理微课程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将大容量的地理信息通过图片、文字、音乐、漫画、视频、表格等在短时间内同时整合,从而达到最大化的信息传播力度和效率。
  (四)鲜明的对比。无论是文字信息还是图片信息,通过强烈的对比能够让学生的视觉能到一定刺激,强化接受能力。通过通过这一对比信息能够让学生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状态中得到知识的熏陶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五)多学科、多角度。地理本身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因此在制作地理微课程的时候,也需要紧密结合这一学科特性,做到学科交叉知识、多角度呈现学科知识这一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将地理学科生命力蓬勃展现,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最优培养。
  二、地理微课程的制作
  一个主题教育意义强,切合教学实际的地理微课程制作工序比较复杂,从选题到最终技术合成,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一)明确主题内容。明确地理微课程需要表现的主题内容,切合的教学知识点,全面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地理图像信息和其他信息,尽可能贴近课本内容,实现微课程的知识化。
  (二)列出版块内容,明确主线。这是地理微课程制作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像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一样,明确主线,才能让你的微课程主线清晰,同时选取素材方面能够得心应手。在主线的选取方面,需要把握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地理人文素养知识。
  (三)寻找素材。依据主线内容及教师现有的生活经历、知识阅历等各方面寻找制作地理微课程的素材,从新闻、文字、图片、音乐、动画、漫画方方面面,当然核心内容是图片,这是地理微课程制作的核心基础。
  (四)技术加工。利用ppt、flash、premiere、会声会影等图片、视频编辑软件将素材按照主线思想进行合成加工,使其基本按照主线内容完成制作。最后加以适当的配乐。
  (五)调整修改。在最后固化格式之前,对微课程进行调试、调整、对于一些与主线内容偏差、或表现不到位的素材信息要加以及时替换、删除,对于能够深刻体现主题内容的信息要大胆采用,尤其是注意紧密结合时事。
  三、地理微课程的运用
  地理微课程的运用主要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导课,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地理教学导课很多是利用简单的图片、文字或者新闻、甚至视频进行,但这种导课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就是对于教师素质的体现还不够充分,谁都能用的图片不能体现专业地理教师的人格魅力。但如果有一个专业制作的地理微幻灯片意义就截然不同,学生在感受大量与时俱进、贴近他们生活、趣味性强、启发性强的信息资料后,也能深刻感受到站在他们讲台上一颗专业地理老师的心。“亲其师、信其道”,最起码在情感份上,你已经胜出一筹。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对某些复杂地理现象的形象描述,比如黄土高原生态危害原因及预防方法
  这种微课程更多采用的是动画来制作,比如黄土高原生态危害原因及其治理预防办法,是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但讲解起来却显得干巴巴,如何生动形象的让学生了解,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专业地理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动画制作的微课程就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三)对章节知识进行再现或者总结
  这是当前微课程运用的另一个领域,也即发挥课堂总结的作用,这比教师自我归纳总结更为有效,让学生自我归纳更具有操作可行性。尤其是在复习课中,效果更明显,在学生感受海量知识复习的同时,还能寓知识于快乐,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节课的主体脉络。
  四、地理微课程的运用需注意事项
  (一)充分发挥自身在地理人文素养方面的优势,结合时事,尽可能引入时事评析和自己的思考元素,让学生感受时代发展动脉;
  (二)选取一些吸引眼球的图片和夸张的词语;
  (三)教学中对于“微课程”已有呈现知识应该再次重现,强调其本身的记忆,切不可忽视一些基础性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微课程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根本和主要手段还在于课堂教学。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7: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7 17:06 编辑

翻转课堂与高中地理教学微视频制作
戴申卫 -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3年 第10期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的探究
吴爱芬 - 《教师》,2014年34期


《新课程学习(中)》 2014年10期
初中地理教学“微课程”理念的运用分析
曾重荆  

翻转课堂中微视频的内涵与制作研究樊华丽 -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 (1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张洪珍
http://mingshi.qlteacher.com/studio/zhubeibei/Article/18831
“翻转课堂”,是美国的学校从 2011年起逐渐流行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颠覆,“翻转课堂”也称颠到课堂。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1]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学生运用网络、教师制作的微视频以及其他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以学定教,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形成了翻转课堂。因此“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改变,更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湘教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作为一节重要的学习内容,笔者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教学,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一、实施“翻转课堂”的步骤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成两大部分:创建课前学习材料和组织课堂活动。
1.创建课前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明确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
①通过课前学习,理解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②通过“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学会学习的自我管理。
③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具体应用三大地域分异规律。
第二,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
课前学习文本材料,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课前对课本内容的自学。笔者创建课前学习文本材料时,对本节的教材(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由教材的四块内容(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主要的陆地自然带、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整合为两块,即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为了便于学生的学习,在“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部分笔者还补充了“理想大陆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分布对照图”。为加强学生课前学习的有效性,针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还设计有相应的问题。在“垂直分异规律”部分,笔者设计如下图:
第三,确定视频要表现的内容,即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并录制视频。笔者运用录屏软件录制了四个微视频,分别是自然带的形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垂直分异规律。
笔者在课前两天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文本的“课前学习材料”和微视频发给学生,供学生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在完成课前学习后,对于同学们在课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纸质“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形式进行统计,适时反馈。
2.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根本
环节一,疑难解答。本环节目的是对学生课前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用时约7分钟。
对“课前学习疑难问题统计”的结果,根据问题之间的知识逻辑关系,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类汇总,最终形成三个问题:问题1,水热组合、各种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问题2,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的分布;问题3,雪线。
先组织学生分组对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由学生来分析解答,最后只有各种地域分异规律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影响地方性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雪线由老师来讲解。
环节二,小试牛刀。本环节目的是检验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用时约7分钟。
笔者精选了两道考查主干知识的题目,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1题,考查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判断。第2题,考查垂直分异规律。
环节三,旅游线路推介。本环节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各自然带的了解,巩固和应用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和三大地域分异规律。本环节用时约15分钟,具体设计如下:
活动名称:旅游线路推介
目的: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让游客在你推介的旅游线路中充分感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之美。
要求:①前后桌4人一小组,共同设计旅游线路,沿线至少有3种自然带,并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用红笔画出线路;
②每组选一名同学到屏幕前指图推介旅游线路,要说出该线路的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哪些分异规律;
③共同讨论设计时间5分钟,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1.5分钟。
④小组间的旅游线路不要重复。
各小组经过充分的讨论和酝酿后,最终有至少6组同学能推介自己设计的旅游线路。学生设计的线路有国内线路和国际线路,南北向线路有亚洲东部、欧洲西部、非洲中部、南美洲中部,东西向线路有亚洲东部,还有从东北向西南横穿澳大利亚大陆的,还有爬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学生设计的线路丰富多样,而且都体现了三大地域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环节四,问题研究。即“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
本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懂得,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要因地制宜。本环节用时约10分钟。
二、“翻转课堂”实践的感悟
翻转式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的时间,使学生可以自控式地深度学习,满足其学习需求,获得个性化的教育体验。此外,翻转课堂的实施改变了家长在学生学习中的被动角色,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看教学视频的表现对其进行更深地了解,更好地配合教师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翻转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课前学习主要是学生利用教师制作的微视频和课前学习文本材料及教材,在课前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并自主解决一些问题,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所以学生是课前学习的主体。课堂,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课堂内教师要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生成深度的知识。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课堂活动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翻转课堂”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表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强,所以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翻转课堂”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2.“翻转课堂”在实践中的改造
在翻转课堂中,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建能够使学生成为自我激励的学习者,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笔者所在学校是寄宿制高中,学生的课前学习是在学校完成的,所以学生个性化学习环境的创建无法保证。学校规定“学生手机不允许带入教学区”,不是每位同学都有其它的电子设备,所以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微视频的条件。笔者所在学校学生无法做到像美国学生似的“在轻松的氛围中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2]”所以笔者提前和学生约定一个共同的时间,在教室利用班级电脑投影,全班同时观看微视频。同时笔者申请将学校机房对学生开放的课余时间延长,在特殊情况下,还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努力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控制权。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及课堂活动来看,这种课前学习方式保证了学习的效果。
笔者所在学校每个班级近50名学生,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和评价难度较大。因为班级空间有限,学生数量多,无法像美国课堂似得各小组围成圆形共同讨论。所以笔者在课堂活动中,采取前后桌4人一小组的分组模式,以保证小组讨论的有效进行。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各小组间走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学生进行对话式的辅导。课堂分组多,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老师在课堂展示环节要专门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保障学生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和展示机会。
3.“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增加了老师的备课量。传统课堂,教师只要备好课堂教学用的材料即可,而“翻转课堂”要求老师除了准备课堂教学材料外,还要准备课前学习材料,尤其是微视频的录制。教师自行录制的教学视频要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为增强微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师在微视频中可以针对本知识点加入一些趣味性的故事,还可以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所以,自行录制教学视频也给教师的教学业务、技术和时间提出了挑战。
“翻转课堂”课堂的活动设计要高质量。“翻转课堂”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高质量的课堂活动完成知识内化的最大化。所以,“翻转课堂”的课堂上,需要教师针对本节内容,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其所学内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内化。课堂活动的设计,对任课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创新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课堂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确定性增加,课堂生成的问题增多,而不确定性是真实的表现,是活的课堂,这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积极研究学生、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翻转课堂”的特点并且加大教育创新能力,才能不断胜任自己的角色。只有教师细致考虑、精心准备,才有学生课堂的百花齐放和共同进步。
据统计,“翻转课堂”的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学科目主要为数学、科学等理科课程。理科知识点明确,很多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道例题、一个实验,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而在文科类课程中,如政治、历史、语文等人文类课程,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而高中地理文理兼备,所以“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实施更适合理科性质较强的必修一部分。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目前,我国已经拥有高校精品课程网、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等多个教学视频网站。此外,超星视频教学网、网易公开课程网、微课网也积累了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3]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 也正在组织全国的力量,形成C20慕课联盟(高中),以各门学科的自身逻辑为依据,开发教学视频。这些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基础。同时,以上海虹口区为代表推行的电子书包运动、因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项目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硬件基础。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对我国的教学改革产生一定的影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还只是处在尝试阶段,它究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多大的帮助和效益,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的实践与反思,相信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必会为高中地理课程的顺利推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7: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翻转中的应用研究方案http://ghb.xzedu.net.cn/24345/archives/331574.aspx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南校 贾曼曼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美国“可汗学院”的出现和流行,使“慕课”(Mooc)这一新名词以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生根发芽,开枝散叶,迅速的渗入到全国各地各所学校的各个学科,各地都在积极地推动教师学习和制作,用来实践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须坐在教室,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徐州市从2013年开始推行的“学讲计划”正是“翻转课堂”的成功案例。这一计划的推行也给我们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对于新理念的实践仍会有很多困难,存在很多未知。“学进去,讲出来”是学讲计划的核心宗旨,这一模式的顺利推行也将真正实现课堂上学生与教师角色的翻转;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对实景,标本,图片或者数据等进行分析才能解决,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并且还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这其中存在培养能力与应对考试的矛盾。“微课”主要是指就某一地理知识点制作成短小的学习视频,一般为5~10分钟,然后上传到网络,供学生观看。它的作用主要是推动学生的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以外的时间利用网络事先预习或课后巩固。微课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可以随时暂停,还可以反复观看,笔者认为,“微课”若在“学讲计划”中得以推广,必定能帮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而且“微课”简短的讲授,也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路去将知识教给别人,还可以将不能理解的部分带到课堂,小组间有目的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学生课外真正的自学,课内真正的合作学,必定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学讲计划”的推行,“微课”的引入,看似课上没有了教师的活动,实际上是让教师这一课堂的“主导者”在课堂上“隐身”,并且从课内“教”到了课外,教师的教学设计像无形的线,贯穿着课堂的内外和学生由“学”到“讲”的始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高中地理课程“微课体系”,丰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
2.有助于及时发现“微课”在普通县中推广时出现的问题,为今后的地理翻转课堂的调整指明方向。
3.有助于地理课程逐步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转变,推动“学讲计划”的实施,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4.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若暂时没有学会某一知识点,可以在课后及时得到补救。
5.有助于适应高中地理课程内容抽象,图表繁多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达到“学进去,讲出来”的目标。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张一春教授认为,“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2.翻转课堂: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3.学讲计划:江苏省徐州市制定《“学进去 讲出来教学方式”行动计划》(简称《学讲计划》),推进“学讲方式”应用,改善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趣、活泼,使教学活动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成效、更具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学讲方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学进去”、“讲出来”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
“学讲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全程自主学习,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讲出来”、“教别人”的学习方式,边学边讲,调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问题探讨的深度,着力培训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作为教学方式,“学进去”是指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质疑学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的积极性,强调的是达成“学进去”的结果;“ 讲出来”是指通过同伴互助的“做、讲、练、教”方式,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同伴解疑释难、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在“讲出来”、“教别人”的过程中,达成复习、强化所学知识,发展自身综合素质的结果。
从教学过程看,“学进去”是“讲出来”的基础,“讲出来”是“学进去”的动机和结果。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研究目标
1、 完善高中地理所需微课资源。
2、 找出高中地理课在微课推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找到适合的方法发挥微课在学讲计划中自主学习的作用。
4、 给学生创造条件利用微课“学进去,讲出来”。
5、 通过长期运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微课,并能使少部分学生学会微课制作方法,能独立制作微课。
2.研究内容
(1)高中地理课程中微课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A、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
B、微课的特点分析
C、 高中学生对“学讲”的认识现状
(2)微课资源在高中地理课程应用研究
A、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设置的现状
B、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使用的基本原则
C、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使用的具体方法
(3)微课资源在“学讲”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A、融入微课后“学讲”模式的教学设计
B、融入微课后“学讲”模式的课堂教学组织
C、融入微课后“学讲”模式的教学的评价
(4)学生在“学讲”模式下对微课使用状况研究
A、学生在微课使用中的情感融入
B、学生使用微课后的学习效果
C、学生在“学讲”模式下的成功激励
3.研究重点
(1)高中地理课程中微课推广的可行性研究。
(2)微课资源在“学讲”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从当前“学讲”模式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微课推广的可行性入手,通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及微课特点的分析,剖析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推广的相关因素,揭示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微课应用研究的内涵和价值,探索高中地理课堂翻转中微课应用的实施策略,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的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翻转中应用的研究体系。
2.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
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2)研究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7月)  
2014.10—2014.1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学讲”模式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搜集、制作高中地理教学中所需要的微课资源。 收集、观察、分析和整理研究数据和案例;探讨、摸索适合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微课应用的方法和途径;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第一阶段行动做出评价,形成阶段性成果。
2015.1—2015.6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学生微课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培养微课应用能力的方案和措施。①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关注这一项目标,在“学讲”模式的“学”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微课视频资料,课堂上提供必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微课的使用方法,自主学习后在课堂上“讲”出来,从而促进“学讲计划”的有效开展。②教师在推广之前先制定出系统的有微课应用且适用于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及时的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逐步完善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应用的体系结构。
根据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应用”的方法与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年7月-2015年9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调查报告和研究个案汇编成集,申请结题,接受市专家的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研究相关理论。着眼于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微课特质的探寻,并进行综合分析,力求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2)调查研究法。重点调查本校高中地理翻转课堂的实施现状,分析判断当前影响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微课应用的制约因素,了解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积极探索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策略,逐步建构一套具有一定创新性和操作性的理论体系,并不断应用于学校教学实践,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切实落实“学讲计划”,并极力提高学习效果。
(4)个案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高中地理应用“学讲计划”的成功案例和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应用的教学个案,提炼总结出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应用的模式、策略。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1)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微课短小灵活可以自主调整学习进度,还可以重复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现学习,因此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在翻转课堂或“学讲”模式下是帮助学生学进去的有效方法之一。
(2)“学讲”模式着重关注学生学习的个性化,本着“尊重差异,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学观念,大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学讲”中融入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大体的知识脉络,学生再依据个人实际去理解,分析知识的内涵,然后众多学生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理解,将个性融于知识的理解和分享的过程中。
(3)微课在高中地理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微课给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创造了资源,使自学有据可依。通过长期运用微课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微课,甚至能使少部分学生学会制作微课。在用和做的过程中既把握了知识的总体脉络,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更可以将此能力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
2.创新之处
(1)翻转课堂是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所产生的教学模式,微课的应用为翻转的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源,对于课程理论、认知理论等方面可能产生新的见解。
(2)微课的使用与制作,重视从观察的经验向抽象的经验转化,制作的过程也蕴含着设计的过程,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其独特的作用。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1.高中地理课程中微课推广的可行性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2014年11月
阶段成果2.高中地理课程所需微课资源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2014年12月
阶段成果3.微课在高二地理课堂“学讲”模式中应用研究          专题论文          2015年3月
最终成果 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翻转中的应用研究          专题论文          2015年7月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时间保证
建立严格的课题运作管理制度,每月至少要有一次读书心得或随笔等,并注重日常的学习、实验、探索、研究,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资料保证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微课等的研究不断深入,其探索、研究的成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市县教育局对“学讲计划”的推行给予理论和技术上的大量支持,并经常开设相关公开课和讲座,为本课题的顺利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资料支持。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7: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eonet 于 2015-4-7 17:20 编辑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
http://wenku.baidu.com/view/6a848757580216fc700afd76.html

翻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http://wenku.baidu.com/view/2040fbf5e53a580216fcfed7.html


反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封面
承诺书
摘要
关键词:反转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

目录
一、概述

1.1起源
1.2定义
1.3特征
1.3.1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1.3.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1.3.3重新构建教学流程
1.3.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二、时代背景
2.1基础教育改革
2.2数字化时代的变革与教育
2.3反转课堂的时代意义

三、反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3.1课堂理念
3.1.1传统课堂理念
3.1.2反转课堂理念

3.2反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3.2.1教学工具
3.2.2教学模式
3.2.3教学原则
3.2.4教师角色

3.3反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3.3.1可以帮助繁忙的学生
视屏获取容易,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3.3.2视屏可以加入一些流行元素,增强学习动机
3.3.3翻转课堂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教师更了解学生
3.3.4可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3.5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学习进度,个性化学习
3.3.6可以立体动态的展示许多地理过程,帮助学生记忆

四、反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
4.1三维目标
4.1.1知识与技能
4.1.2过程与方法
4.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2教学结构图

4.3教学过程
4.3.1教学任务
4.3.1.1导学案的设计
4.3.2教师活动
4.3.3学生活动
4.3.4课堂反馈

五、反转课堂在高中地理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5.1问题
5.1.1地理教师新技术学习
5.1.2全日制教学制度的约束
5.1.3学校基础设备水平参差不齐
5.1.4学生自身惰性

5.2解决方法
5.2.1教师加强自身的素养
5.2.1.1组织相关培训
5.2.1.2同行之间交流
5.2.1.3参加观摩课
5.2.1.4开展专题研讨
5.2.2学校应制定一套配合反转课堂实施的制度
5.2.3 导学案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克服自身惰性

六、结论与展望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田爱丽慕课与反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

致谢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7 18: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议微课程在地理教学中对师生能力培养的推动
http://www.sxzyd.net/Item/188768.aspx


摘 要: 文章指出微课程制作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如何取舍知识突破重难点,有助于教师利用微课钻研教材进行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探究将微课融入课堂教学,以微课为载体,有效引发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表达等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微课程 课程开发 逻辑思维能力
  笔者常年从事初二学生的地理毕业升学考试教学辅导工作。对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因材施教。恰逢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提出基于课程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认知规律,力推以知识点或能力为主题的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地理微课程课例评比,从而认识了解微课程的概念。
  一
  微课程是一块推动课堂改革的试金石。微课的制作,有利于促进教师挖掘学生常见的易错问题;分析如何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曾经利用游戏体验的方式进行《等高线》教学,引导学生利用沙堆,用白纱线演示等高线的形成,最后学生截取不同等高线绘制成图。但准备过程繁琐,活动过程需要教师强有力的监督,不然无法突出教学效果。而利用微课摄制《等高线》的活动过程,将一节课的活动时间压缩成5分钟的视频,导入课堂,在实验基础上,强化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推理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变化,从而解决等高线地形图不会辨读的问题。对教师而言,微课有助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微课的制作需要教师钻研教材,精读文本,发现问题,考虑如何突出重点地将地理知识问题化。以疑激趣,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地理事物的因果关联,最后尝试表达,阐述如何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哪些课程可以实现微课程化,即便无法在课堂上使用,也可以结合QQ群、微信群,分享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使用,分享反思,及时修改不足。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将课堂问题微课程化,是为自己的教学反思找出路,找解决办法,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如部分学生对地球运动中的公转示意图的使用出现理解偏差等。教师可以先确定一个微课题,引导学生读图,提出妙招小策略,看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微课程研究类似与课题研究,在“课题—设计—行动—反思”的过程中开展研究,然后确定哪些课程适合微课化。如面对知识化的内容时,诸如中国政区和中国地形,如果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知识,只是强化了形象思维,不属于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更不可能是抽象概括,那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在毕业升学考试冲刺阶段,将《中国的地形》和《中国的气候》两个微课放置于百度云盘,让有需要的学生点击观看。有几个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主学习观看微课,对于中国的地形和气候的特点有了一定认识。笔者在讲解视频知识时,主要是运用中国地形图对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的主要特征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把复杂的地形区等地理事象的个别要素加以识记;利用“假如中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对水汽和水能有何影响”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更强化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从而避免学生常常忽略地势特征,或混淆与地形特征的关联和区分。在讲解《中国的气候》时,通过三大火炉,避暑胜地的判断推理,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分析中国的地形对三大火炉的影响,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夏季中国最佳避暑胜地——青藏高原的判断;学生知道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但是夏季普遍高温的特点,还要结合白昼长短的问题,加以推理;冬天南北温差大,还与冬季风的影响有关。通过微课分析,进而引导学生综合判断中国气候的季节差异。笔者觉得通过微课可以引导学生综合,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个别要素、个别属性或个别特点在头脑里结合为整体,从而锻炼和强化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能力,进而强化其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二
  以微课程为切入点,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知识点化整为零,从微处入手,帮助后进学生攻破一个个重难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微课程对学生能力构建方面的意义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微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时,考虑在有限时间内精炼学科知识,才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夯实基础。笔者在教学中将中国行政区划的《简称三字经》融入ppt,利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成小视频,紧凑简练地演示,突出《简称三字经》在地理位置上的临近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组团”记忆简称和省区在行政区图上的相应位置形成立体思维,从而分析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对政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微课的制作应突出重难点知识,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地学习,如果学有不足,则可以利用微课程,在课余时间自己播放演示练习。只有将变被动学习化为主动思维,内化知识,了解地理现象的内在联系,才能获得地理现象规律性认识的思维。
  其次,微课程更倾向于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和析图,解决地理问题。微课视频有别于课堂教学,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演示。因此,在微课制作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读图中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及地理要素间联系的来龙去脉,以疑激趣,利用问题思考和理解图像的内涵,渐渐形成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当学生坚持演练微课,对于形象思维起到强化训练的程度时,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延伸与拓展。
  综上所述,微课程的推进是新的地理教学观的延展,有利于改变原来的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把实践体验性学习、问题探究性学习等有机结合,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的能力发展。并以疑激趣,利用情景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分析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联。让微课程推动课堂师生互动,翻转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锻炼学生的理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系中央电化教育馆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133021462)和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FJJKXB13-144)的阶段研究成果。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9 21: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十七问,听陈玉琨、田爱丽权威解答(上)

解答专家: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教授
田爱丽,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副主任,副教授1.问:微视频有那些特点?  答: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微视频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知识内容按照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划分为若干较小知识模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制作成的便于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教学微视频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前提与准备,因此制作优质教学微视频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小学教师的迫切需求。  和传统的视频公开课相比较,教学微视频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微视频的应用,突破了单一媒体信息呈现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主要特点表现为:  1.视频短小精悍。教学微视频第一特点当然体现在“微”上,即微型、微小,短小精悍,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生理学研究,年龄越小的孩子,大脑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为保证孩子有效地接受信息,微视频必须短小精悍。为此,每个教学微视频一般都只围绕一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精炼,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轻松且有重点,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碎片化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或者挑选的优质教学微视频,表现为1 对 1的学习(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信息化终端,诸如上网本、学生电脑、手持式智能设备等),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在有限时间内学习短小的、紧密连接的信息单元,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3.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进度。从学习环境上看,学生是在独立的环境中自由学习,没有教师督促的压力,也没有外部评价的干扰。学生学习的速度和程度完全由自己掌控,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真正实现了“按学生自己的步骤学习”。  4.确保知识点的掌握。微视频学习以100%=1为原则,所谓“100%=1”是指原则上100%的学生,100%的掌握了的知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微视频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小测试或者进阶作业,学生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精通了一个知识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种“通关”设计,可以使学生长时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不断夯实学生知识基础,避免知识点的断层,力求每个学生对各个知识点100%掌握,预防“学困生”的出现。  事实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西方世界是一颇具人心的口号,不过事实上它只是政治家嘴中的口号。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85%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85%的知识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然而,还有15%的学生和15%没有掌握的内容怎么办?教师几乎没有可能再为它们重上一遍。这就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困难。“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成才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教学的每一环节得到保障,教学的最终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这是为各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反复证实的规律,遗憾的是,这也是当前各国教育中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慕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可能的途径!  在线互动。借助于平台建设,学生在观看视频观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虚拟讨论区、微博、博客等社交网媒方式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会对一些重要问题作出解答;同时也鼓励学生互助,在解决学习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这一环节的互动,旨在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初步建构。  更重要的是,这一在线的互动为线下、课内的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及时地诊断与反馈。借助于视频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记录和分析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如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哪些已经精通,哪些还存在困难;练习完成情况,完成了多少练习,正确率如何等。通过学习平台的评估检测系统,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指导了便利;学生通过在线的及时诊断和视频后的系统诊断,也可以充分把握自身的学习状况。2.问:微视频和传统视频公开课有哪些区别?  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教育影视、网络视频课程,演变为微视频课程,历经长期的过程。在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启动开放课程资源(Open Course Ware,OCW)计划,宣布将多门课程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免费享用。此后国外著名高校纷纷效仿,推出一系列网络视频课程。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幸福》等课程,引发了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热潮。除了国际名校公开课,TED演讲也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欢迎。在国内,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也推出了众多视频公开课程,至今已累积了上万门课堂教学资料。此外,一些商业性的网站也涉足网络公开课领域,打造不同的视频传播平台。以往的网络视频课是教师的课堂实录,更多展示的是教师怎么上课,时间比较长,对于学习对象的特点考虑得不是很充分。微课中的微视频和以往的网络公开课视频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时间的区别。传统视频课程每个视频时长大约在40-60分钟;而每个微视频时长约5-15分钟。  2.内容的区别。教学微视频呈现的是知识的讲解与梳理,不出现任何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信息,如教师形象。如萨尔曼•可汗所言,不出现教师形象,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对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对知识的逻辑与发展脉络产生兴趣。而传统的视频公开课,是完整课堂的录像,重在教师的教,包括教师教了什么,以及教师是如何教的,教室内的一切信息都在视频中。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信息比较多。应该说,凡是能够进行课堂录像的教师,都是在该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好教师,不论其对内容的把握,还是教学艺术方面,都是比较好的。然而,平时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讲解,在课堂录像中往往消失了,录像呈现的往往是比较正统、乃至有点呆板的说教,尤其是一些为录课而录的课,表现更为明显。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当然,教学微视频开始录制时,部分老师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过于正式,不够自然,更谈不上诙谐幽默,好在过一段时间后,教师逐渐明了了视频教学的本质和要求后,教学风格在逐渐变化。  此外,传统视频课程主要是基于学习主题的专题式视频,每个专题下分不同主题阐述,专题与专题之间关系松散,没有直接联系;而微视频则是基于知识模块的小视频,每个微视频阐述一个知识点,相对独立,但不同微视频之间有着内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整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功能的区别。传统的视频课程呈现的是完整的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或者整个课堂出现在“镜头”里;视频外,没有练习,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少讨论的氛围,这些视频仅仅是作为学习的资源。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并不出现在“镜头”里,而是将教师讲解的声音、知识内容等呈现出来;同时,除了各学科系统的微视频,还有相应的平台建设,包含作业模块、互动模块、诊断与反馈模块等,这些功能独特的模块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预测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关注重点的区别。传统视频课程中,以大学的网络公开课为例,只是把知名教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强调的是“教”;而微视频中突出的是学生“学”的过程,强调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使学生能主动吸收并内化。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它与翻转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是与传统视频课程的最大不同。3.问:优秀微视频有哪些特征?  答:这也是一线教师刚开始制作微视频时很关心的问题,这里结合我们观看微视频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观点。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于2013年9月开始,组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参加的“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在充分吸取了有关学者的成果基础上,认真研究了被中小学教师与学生认可的优秀视频后,制订出了如下的视频评审标准,也可以看作是优秀视频的特点:  ⒈目的性。教育是一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社会活动。为此,当我们选择这一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通过这段,我们究竟想给学生什么,包括什么知识、什么技能、什么能力与怎样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当然也是微视频选择的首要问题。国家课程标准,对此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微视频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在视频中具体落实。为此,微视频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问题,围绕主题,重点突出。  ⒉科学性。科学性要求视频无知识性错误,这是微视频录制的底线性要求。知识性错误包括不准确的概念解析、不当的举例与不规范的书写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避免的。  与课堂教学不同,在线开放微视频收看的可能是数以百万计的学生,一个知识性的错误,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⒊可学性。可学性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所选择的录制方式、图片背景的选择、文字的呈现方式等等都要服务于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不需要动画时,如果出现了动画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背景过于华丽同样如此。  ⒋悦读性。悦读性就是要让学生喜欢看,喜欢读。数字技术借助于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的结合,为悦读性提供了极好的手段。为此,视频制作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因而界面简洁、友好,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相符合。制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恰当运用相关技术,把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⒌怡听性。怡听性是指视频内容的讲解要清楚、生动、有条理。教师的讲解是视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因而,教师的讲解要做到讲解科学、清晰有条理,同时又要亲切、生动,是学生身边贴心的指导者和学习帮助者。  同时,在视频讲解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与控制,也是怡听性或者是科学性的重要方面。教学节奏的控制,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切忌语速过快,内容呈现过快,学生跟不上节奏,学起来吃力。  ⒍基础性。微视频学习只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非是教学过程的全部。为此,制作者要抓住“知识点”这一最基础的部分,而不要试图解决学生学习的全部问题。  与此相关的是,在知识点方面,教师也要把重点放在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知识点上,而不要随意扩展与加深。  根据大多数教师的经验,我们建议: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应优先选择台式电脑(外加一副耳麦),而尽量避免使用手提电脑。因为,手提电脑内置的降热风扇产生的噪音平时人们并没有感觉,但在录制后的视频中会明显的出现,这就大大降低了视频的质量。  为提高微视频的整体效果,有时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录制好的视频做一些后期加工也是可取的方法。此外,一部优秀的微视频还要避免地方口音过重。一些优秀的教师完全可以与其他教师合作创作教学视频,实现优势互补,确保视频质量。4.问:为什么微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  答:我们强调,教学微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不超过10分钟。西方国家有个观点,也是录制微视频时的时间控制原则,即“加1.5分钟”的原则。小学一、二年级3分钟左右,小学三年级4.5分钟……。即使高中阶段的教学微视频,也不要超过15分钟。  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上述视频录制的时间段基本上是该年龄段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段。时间长了,学生会厌倦,看不下去,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时间过短,则不能有效地讲解内容。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说过,即使给老师们作讲座,每过10分钟也要变化一下讲课方式,包括课件呈现的方式。成人学习尚且如此,孩子的学习这个特点会表现更为突出。  在现有的微视频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微视频,把整个一节课45分钟内要完成的学习内容,要经历的学习过程,压缩在了微视频的讲解上,这就必然导致录制的内容过多,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达到了15-20分钟。学生学起来挺累,教师录制的过程也很辛苦。造成这种现象,与老师对微视频的定位有关,有的老师把教学微视频视作了课堂教学的压缩版,而把课堂教学视作了放大版的微视频。我们认为,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微视频,这种定位是错误的。微视频主要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而高层次认知能力如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等需要在翻转的课堂上来完成。因而,微视频学习和翻转后的课堂教学,是优势互补的。两者的教学重点不同,功能不同。  所以,微视频教学,要在学生感到厌倦之前,把主要知识点清晰地讲解完。这时可以呈现几个进阶作业题,让学生思考、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当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视频中间穿插一写作业题或让学生思考的题目,也是我们提倡到。5.问:微视频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根据我们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的总结概括,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微视频录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纵观现有教学微视频,大多制作精良,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也有部分作品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越俎代庖。有的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是将课堂上45分钟要讲解的内容,压缩到了15分钟内的视频讲解上,有概念探究、有例题讲解,又有实际应用等环节。试图用一个微视频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使微视频承载了过多的内容,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过多的内容,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不了,消化不了,反给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心理负担,挫伤了学生的自信。  2.节奏过快。与上述内容过多相联系,过多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在10来分钟内完成,就带来了讲解语速过快的问题。老师急着赶进度,ppt一页页往下翻,急匆匆讲完内容。却不知学生听起来很累,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解的节奏,影响学习效果。  3.太过正式。教师习惯于教师内面向全班学生的讲解风格,微视频中教师依然会惯性沿用这种作法,语音语调过于正式,不够亲切,“教师腔”比较重,这样的风格学生在家学习时效果不一定好。微视频的讲解强调教师语言亲和、和蔼,是一对一辅导或者指导的风格。  4.呈现不清。视频呈现不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呈现不清楚,要么是PPT整版推出,要么是Word文档的整版推出,一版的内容过多,学生看不清楚;二是呈现的思路不清,尤其是数学的讲解,需要解题步骤一步步地呈现,而不是瞬间呈现几个步骤,造成思维的跳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5.讲解不明。教师的讲解不明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述的冗余信息多,不利于学生抓住学习要点;二是录制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费力,都不利于对对视频知识的听讲理解。  6. 分散注意。视频的制作,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考虑,避免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要素,如当需要学生展开思维的时候,版面上出现了跳跃的小动物;还有PPT背景过于华丽,分散学生对知识表述的注意力。其他诸如录制画面晃动、有噪音出现等,都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应为教师所重视。  7.广告植入。有些微视频中出现了一些商业广告,虽然非教师故意为之,但是需谨记,视频教学中不得有商业广告出现。微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所不同的是,视频一旦放到网上,就会被全球的学生长期观看,因而,视频中不宜出现商业广告。其原因在于:第一商业广告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于教学内容;第二,微视频中出现商业广告有损于教师的形象,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由此也就有可能降低学生对教师所授教学内容的信任度,在社会科学的课程中尤其如此;第三,还有些广告本身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6.问:教学微视频制作遵循哪些原则?  答:制作良好的微视频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呢?实践表明,教学微视频的制作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小步子原则。小步子原则与下述即时反馈的原则等是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程序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尽管这些思想受到过一些学习理论专家比如奥苏贝尔的质疑 ,但从慕课在中外的实践来看,这些原则还是很适合微视频加翻转课堂实践的。  小步子原则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步一步的,两个步子之间的知识跨度要小,由此,学习者的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并建立起自信。因而,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尽可能细化各知识点,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短小精悍,讲解清楚。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个知识点。  2.即时反馈原则。研究表明,在学了一个知识点后,立即给于反馈和矫正,要比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给予反馈和矫正,效果好得多。同时,让学生即时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因而,制作微视频时,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或一个微视频学完之后,使学生完成和该知识点相关的进阶作业,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保障学习效果有重要价值。  3.积极反应原则。一个视频学习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比如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作业、提出问题、作出笔记,设计通关式的作业或“满十进一”的程序,都是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重要举措。  4.自定步调原则。微视频的制作便于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让学得好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后面的内容,或者在相关知识基础上深化或拓展的内容。学得弱的同学则可回看、可暂停,甚至可以找到同一知识点以不同风格展现的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当然,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让其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使其学习效果最大化。这就要求组织者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微视频。对同一内容,同一知识点,有时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视频,充分照顾的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与方式来学习。  5.指导而非教导的原则。如可汗所言,学生学习微视频的过程,最好能够让他感觉老师在指导和帮助他一个人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下,教师需设想一对一辅导的教学节奏和方式,而非白天在课堂里面对全班同学讲解的语速和语调,因而,教师在微视频中讲解学习内容时,其身份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而非“讲台上的圣人”。教师语言的幽默亲和也是视频制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6.留有余地的原则。留有余地首先是指要给学生进一步的思维留有余地,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塞满。微视频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视频中讲完知识,再讲运用,以及思维发展的其他要求。其实,这就把学生独立自主思维的空间占满,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需要加以避免的;其次,留有余地还指给学生在课堂讨论留有余地;最后,留有余地指教师要给自己在课堂翻转上留有余地。  7.持续改进的原则。微视频不同于教材,教材出版要有相当的周期。而微视频随时可以修改。这正是微视频的魅力所在。作者自己可以修改。任何认为现存的微视频有不足之处都有修改的权力,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智慧修改在网上呈现的视频,以提高微视频的质量。当然,与此同时,同行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创作新的替代作品来提升现有微视频的质量。  任何教师都有权创作微视频,以及选用这一或那一微视频的权力。当然,学生是微视频质量的最后与最有权威的评价者。  在可汗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之前,都要先让学生做一些试题,这一测验被称为“前测”,事实上它就是“定位性评价”,这一测验的目的就是确定学生教学起点,以便决定让学生从哪些视频看起。  “进阶作业”事实上就是“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确证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未掌握哪些知识,以便教师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补救教学的举措。  总结性评价当然是在教学过程之后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  由上图可知,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在它们之后的诊断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确切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针对帮助学生的成长,以及改进教学都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推进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把诊断性评价放在重要位置上,试图以此为学生个体与学校作为群体提供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服务。现代大数据为此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诊断性评价是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要让学生感觉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监督他。打个比方,我们去看病,我们会把所有不舒服的地方都告诉医生,让医生对症下药。而嫌犯在法庭上面对法官,这个时候他的第一选择是保护自己,不让法官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现在我们的考试就是一种法官模式,学生都要保护自己,尽量不让缺点和不足暴露出来,在在线学习的情况下,人们几乎没办法监控学生是自己做作业还是别人帮助做作业,是独立完成作业还是通过网络搜索作业。为此,所以我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该从法官模式转为医生模式,以激发学生把不足的地方都呈现出来意愿。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成长,大数据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问题。诊断性测试就是这样来的。如果说导致评价模式的变革,那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通过进阶作业,同时了解学生每天的感受,可以找到学生群体性的问题,不同学生的问题,优势在那里,弱点在那里,以及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学生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会提供给学校。在大数据支撑下,判断更准确。以后的考核都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问题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适合用感性模式思考,有的适合用理性模式思考。一个班级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甚至还可以有三种、四种学习方式。7.问:微视频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有什么优势?  答:借助于现代数字化技术,教学微视频可以方便地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它具有传统课堂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下述几项:  1.抽象概念的形象表示。微视频教学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动画、图片等工具来展示教学内容,因而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比如物理学中磁场感应的现象,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等,对初学者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微视频教学可以利用动画、图片,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给予形象化的表示。  2.微观世界的放大表现。对于生物学中的纤维构成、细胞核、细胞壁的结构,物理学中的原子运动轨迹、化学中的分子运动等现象,微视频可以将其放大化,便于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  3.宏大宇宙的缩小呈现。如物理学的天体运动规律、自然地理学中的板块构造学学说、洋流成因、经纬度的表示等等,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生态平衡的维持与破坏等,都可以通过视频清晰地展示出来。诚如一位物理老师而言,这样给学生讲解,学生一看都会,很容易理解。  4.变化过程的动态展现。一些事物的变化过程用语言描述是很苍白的,然而,运用微视频则可将这些变化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机械引擎工作的原理、生物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人们可以用图片将其变化每一阶段的特点清楚地展现出来;一个几秒内就完成的化学反应,人们可以将其在视频中完整地再现,甚至可以用“暂停”的方法,使学生能看清其每一步的变化。  5.操作技术或方法的清晰展示。对于书法和美术教学中的运笔展示,体育中的动作展示和操作方法,以及物理或化学中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等。如果在教室内,教师的演示只有前排的几个学生看得清楚,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观看。如果在视频上演示,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老师运笔的动作或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再配上恰当的讲解,便于学生高效地学习,看不懂的可以重播、重播,这是课堂上进行技能展示所不具备的优势。  其他诸如语文或英语学习中的语法讲解,词汇记忆,写作技巧等,在视频中的讲解都可以变得更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而,针对知识讲授、概念解释、事实呈现或者方法展示的教学内容,使用微视频教学,讲解得更清楚,展示得更形象、更生动,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减少了老师在每堂课上重复讲解的负担。如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一位美术老师教8个班,“原来一节课要画八遍,现在有了前置的视频,上课就轻松多了。”可以说,微视频既是“知识最高效地呈现”。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知识点则是“一次精准传输,多次重复强化”。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21: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微课”十七问,听陈玉琨、田爱丽权威解答(上)
2015-04-09 教师博雅 C20Moocs

解答专家: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教授
田爱丽,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1.问:微视频有那些特点?

      答:在我国中小学,教学微视频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将知识内容按照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划分为若干较小知识模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制作成的便于学生学习的视频资源。教学微视频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前提与准备,因此制作优质教学微视频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中小学教师的迫切需求。

      和传统的视频公开课相比较,教学微视频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微视频的应用,突破了单一媒体信息呈现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主要特点表现为:

      1.视频短小精悍。教学微视频第一特点当然体现在“微”上,即微型、微小,短小精悍,时间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生理学研究,年龄越小的孩子,大脑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为保证孩子有效地接受信息,微视频必须短小精悍。为此,每个教学微视频一般都只围绕一个知识点,主题突出,教学目标明确,内容精炼,并以多种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变得有趣、轻松且有重点,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碎片化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制作的或者挑选的优质教学微视频,表现为1 对 1的学习(指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台信息化终端,诸如上网本、学生电脑、手持式智能设备等),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学习,在有限时间内学习短小的、紧密连接的信息单元,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学习方式。

      3.学生自己掌控学习进度。从学习环境上看,学生是在独立的环境中自由学习,没有教师督促的压力,也没有外部评价的干扰。学生学习的速度和程度完全由自己掌控,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情况,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真正实现了“按学生自己的步骤学习”。

      4.确保知识点的掌握。微视频学习以100%=1为原则,所谓“100%=1”是指原则上100%的学生,100%的掌握了的知识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微视频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小测试或者进阶作业,学生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学习,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精通了一个知识点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种“通关”设计,可以使学生长时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不断夯实学生知识基础,避免知识点的断层,力求每个学生对各个知识点100%掌握,预防“学困生”的出现。

      事实上,“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在西方世界是一颇具人心的口号,不过事实上它只是政治家嘴中的口号。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有85%的学生能在课堂上掌握85%的知识就已经算是非常成功了。然而,还有15%的学生和15%没有掌握的内容怎么办?教师几乎没有可能再为它们重上一遍。这就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困难。“只有学生每一步的发展得到保障,学生最终成才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教学的每一环节得到保障,教学的最终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这是为各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反复证实的规律,遗憾的是,这也是当前各国教育中几乎无法解决的问题。“慕课”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可能的途径!

      在线互动。借助于平台建设,学生在观看视频观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内容,可以通过虚拟讨论区、微博、博客等社交网媒方式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会对一些重要问题作出解答;同时也鼓励学生互助,在解决学习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这一环节的互动,旨在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初步建构。

      更重要的是,这一在线的互动为线下、课内的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及时地诊断与反馈。借助于视频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记录和分析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如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哪些已经精通,哪些还存在困难;练习完成情况,完成了多少练习,正确率如何等。通过学习平台的评估检测系统,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从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为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供指导了便利;学生通过在线的及时诊断和视频后的系统诊断,也可以充分把握自身的学习状况。



    2.问:微视频和传统视频公开课有哪些区别?

      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视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教育影视、网络视频课程,演变为微视频课程,历经长期的过程。在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方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2001年启动开放课程资源(Open Course Ware,OCW)计划,宣布将多门课程放在互联网上,供全球免费享用。此后国外著名高校纷纷效仿,推出一系列网络视频课程。2009年,哈佛大学推出高质高清课程《公正》、《幸福》等课程,引发了新一轮视频公开课程建设的热潮。除了国际名校公开课,TED演讲也受到广大学习者的欢迎。在国内,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依托,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也推出了众多视频公开课程,至今已累积了上万门课堂教学资料。此外,一些商业性的网站也涉足网络公开课领域,打造不同的视频传播平台。以往的网络视频课是教师的课堂实录,更多展示的是教师怎么上课,时间比较长,对于学习对象的特点考虑得不是很充分。微课中的微视频和以往的网络公开课视频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点:

      1.时间的区别。传统视频课程每个视频时长大约在40-60分钟;而每个微视频时长约5-15分钟。

      2.内容的区别。教学微视频呈现的是知识的讲解与梳理,不出现任何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信息,如教师形象。如萨尔曼•可汗所言,不出现教师形象,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对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对知识的逻辑与发展脉络产生兴趣。而传统的视频公开课,是完整课堂的录像,重在教师的教,包括教师教了什么,以及教师是如何教的,教室内的一切信息都在视频中。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信息比较多。应该说,凡是能够进行课堂录像的教师,都是在该领域比较有影响的好教师,不论其对内容的把握,还是教学艺术方面,都是比较好的。然而,平时生动形象、幽默诙谐的讲解,在课堂录像中往往消失了,录像呈现的往往是比较正统、乃至有点呆板的说教,尤其是一些为录课而录的课,表现更为明显。很难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当然,教学微视频开始录制时,部分老师也有这方面的问题,过于正式,不够自然,更谈不上诙谐幽默,好在过一段时间后,教师逐渐明了了视频教学的本质和要求后,教学风格在逐渐变化。

      此外,传统视频课程主要是基于学习主题的专题式视频,每个专题下分不同主题阐述,专题与专题之间关系松散,没有直接联系;而微视频则是基于知识模块的小视频,每个微视频阐述一个知识点,相对独立,但不同微视频之间有着内在严密的逻辑关系,整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3.功能的区别。传统的视频课程呈现的是完整的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或者整个课堂出现在“镜头”里;视频外,没有练习,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缺少讨论的氛围,这些视频仅仅是作为学习的资源。微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并不出现在“镜头”里,而是将教师讲解的声音、知识内容等呈现出来;同时,除了各学科系统的微视频,还有相应的平台建设,包含作业模块、互动模块、诊断与反馈模块等,这些功能独特的模块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总结,预测并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4.关注重点的区别。传统视频课程中,以大学的网络公开课为例,只是把知名教授的授课过程录制下来,强调的是“教”;而微视频中突出的是学生“学”的过程,强调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师与学生思维同步,使学生能主动吸收并内化。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微视频为载体的慕课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它与翻转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这是与传统视频课程的最大不同。



    3.问:优秀微视频有哪些特征?

      答:这也是一线教师刚开始制作微视频时很关心的问题,这里结合我们观看微视频的体会,谈谈自己的观点。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于2013年9月开始,组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和全国高等院校学生参加的“翻转课堂”微视频大奖赛,在充分吸取了有关学者的成果基础上,认真研究了被中小学教师与学生认可的优秀视频后,制订出了如下的视频评审标准,也可以看作是优秀视频的特点:

      ⒈目的性。教育是一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社会活动。为此,当我们选择这一知识点制作微视频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通过这段,我们究竟想给学生什么,包括什么知识、什么技能、什么能力与怎样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当然也是微视频选择的首要问题。国家课程标准,对此已经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微视频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一原则性的规定在视频中具体落实。为此,微视频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问题,围绕主题,重点突出。

      ⒉科学性。科学性要求视频无知识性错误,这是微视频录制的底线性要求。知识性错误包括不准确的概念解析、不当的举例与不规范的书写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避免的。

      与课堂教学不同,在线开放微视频收看的可能是数以百万计的学生,一个知识性的错误,会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⒊可学性。可学性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不是为技术而技术,所选择的录制方式、图片背景的选择、文字的呈现方式等等都要服务于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不需要动画时,如果出现了动画则会分散学生注意力,背景过于华丽同样如此。

      ⒋悦读性。悦读性就是要让学生喜欢看,喜欢读。数字技术借助于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的结合,为悦读性提供了极好的手段。为此,视频制作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因而界面简洁、友好,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相符合。制作者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恰当运用相关技术,把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

      ⒌怡听性。怡听性是指视频内容的讲解要清楚、生动、有条理。教师的讲解是视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因而,教师的讲解要做到讲解科学、清晰有条理,同时又要亲切、生动,是学生身边贴心的指导者和学习帮助者。

      同时,在视频讲解的过程中,节奏的把握与控制,也是怡听性或者是科学性的重要方面。教学节奏的控制,教师要多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切忌语速过快,内容呈现过快,学生跟不上节奏,学起来吃力。

      ⒍基础性。微视频学习只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非是教学过程的全部。为此,制作者要抓住“知识点”这一最基础的部分,而不要试图解决学生学习的全部问题。

      与此相关的是,在知识点方面,教师也要把重点放在与主题紧密相关的知识点上,而不要随意扩展与加深。

      根据大多数教师的经验,我们建议:教师在录制微视频时,应优先选择台式电脑(外加一副耳麦),而尽量避免使用手提电脑。因为,手提电脑内置的降热风扇产生的噪音平时人们并没有感觉,但在录制后的视频中会明显的出现,这就大大降低了视频的质量。

      为提高微视频的整体效果,有时请一些专业人员对录制好的视频做一些后期加工也是可取的方法。此外,一部优秀的微视频还要避免地方口音过重。一些优秀的教师完全可以与其他教师合作创作教学视频,实现优势互补,确保视频质量。



    4.问:为什么微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

      答:我们强调,教学微视频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而言,不超过10分钟。西方国家有个观点,也是录制微视频时的时间控制原则,即“加1.5分钟”的原则。小学一、二年级3分钟左右,小学三年级4.5分钟……。即使高中阶段的教学微视频,也不要超过15分钟。

      其实,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上述视频录制的时间段基本上是该年龄段学生集中学习的时间段。时间长了,学生会厌倦,看不下去,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时间过短,则不能有效地讲解内容。上海师大黎加厚教授说过,即使给老师们作讲座,每过10分钟也要变化一下讲课方式,包括课件呈现的方式。成人学习尚且如此,孩子的学习这个特点会表现更为突出。

      在现有的微视频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微视频,把整个一节课45分钟内要完成的学习内容,要经历的学习过程,压缩在了微视频的讲解上,这就必然导致录制的内容过多,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达到了15-20分钟。学生学起来挺累,教师录制的过程也很辛苦。造成这种现象,与老师对微视频的定位有关,有的老师把教学微视频视作了课堂教学的压缩版,而把课堂教学视作了放大版的微视频。我们认为,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微视频,这种定位是错误的。微视频主要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而高层次认知能力如理解、应用、分析、综合与评价等需要在翻转的课堂上来完成。因而,微视频学习和翻转后的课堂教学,是优势互补的。两者的教学重点不同,功能不同。

      所以,微视频教学,要在学生感到厌倦之前,把主要知识点清晰地讲解完。这时可以呈现几个进阶作业题,让学生思考、练习,检测学习效果。当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视频中间穿插一写作业题或让学生思考的题目,也是我们提倡到。



    5.问:微视频的编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根据我们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的总结概括,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微视频录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纵观现有教学微视频,大多制作精良,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但也有部分作品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越俎代庖。有的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是将课堂上45分钟要讲解的内容,压缩到了15分钟内的视频讲解上,有概念探究、有例题讲解,又有实际应用等环节。试图用一个微视频解决课堂教学的所有问题,使微视频承载了过多的内容,其结果是事与愿违,过多的内容,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不了,消化不了,反给学生带来了较重的心理负担,挫伤了学生的自信。

      2.节奏过快。与上述内容过多相联系,过多的教学任务,老师要在10来分钟内完成,就带来了讲解语速过快的问题。老师急着赶进度,ppt一页页往下翻,急匆匆讲完内容。却不知学生听起来很累,思维跟不上老师讲解的节奏,影响学习效果。

      3.太过正式。教师习惯于教师内面向全班学生的讲解风格,微视频中教师依然会惯性沿用这种作法,语音语调过于正式,不够亲切,“教师腔”比较重,这样的风格学生在家学习时效果不一定好。微视频的讲解强调教师语言亲和、和蔼,是一对一辅导或者指导的风格。

      4.呈现不清。视频呈现不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呈现不清楚,要么是PPT整版推出,要么是Word文档的整版推出,一版的内容过多,学生看不清楚;二是呈现的思路不清,尤其是数学的讲解,需要解题步骤一步步地呈现,而不是瞬间呈现几个步骤,造成思维的跳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5.讲解不明。教师的讲解不明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讲述的冗余信息多,不利于学生抓住学习要点;二是录制声音过小,学生听起来费力,都不利于对对视频知识的听讲理解。

      6. 分散注意。视频的制作,一切要从有利于学生知识学习的角度来考虑,避免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要素,如当需要学生展开思维的时候,版面上出现了跳跃的小动物;还有PPT背景过于华丽,分散学生对知识表述的注意力。其他诸如录制画面晃动、有噪音出现等,都会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应为教师所重视。

      7.广告植入。有些微视频中出现了一些商业广告,虽然非教师故意为之,但是需谨记,视频教学中不得有商业广告出现。微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有所不同的是,视频一旦放到网上,就会被全球的学生长期观看,因而,视频中不宜出现商业广告。其原因在于:第一商业广告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不利于学生集中精力于教学内容;第二,微视频中出现商业广告有损于教师的形象,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由此也就有可能降低学生对教师所授教学内容的信任度,在社会科学的课程中尤其如此;第三,还有些广告本身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



    6.问:教学微视频制作遵循哪些原则?

      答:制作良好的微视频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制作高质量的微视频呢?实践表明,教学微视频的制作需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小步子原则。小步子原则与下述即时反馈的原则等是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程序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尽管这些思想受到过一些学习理论专家比如奥苏贝尔的质疑 ,但从慕课在中外的实践来看,这些原则还是很适合微视频加翻转课堂实践的。

      小步子原则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步一步的,两个步子之间的知识跨度要小,由此,学习者的学习就容易获得成功,并建立起自信。因而,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要尽可能细化各知识点,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短小精悍,讲解清楚。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个知识点。

      2.即时反馈原则。研究表明,在学了一个知识点后,立即给于反馈和矫正,要比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给予反馈和矫正,效果好得多。同时,让学生即时道自己的答案正确,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因而,制作微视频时,在学习微视频的过程中或一个微视频学完之后,使学生完成和该知识点相关的进阶作业,监测和矫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保障学习效果有重要价值。

      3.积极反应原则。一个视频学习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比如让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作业、提出问题、作出笔记,设计通关式的作业或“满十进一”的程序,都是让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重要举措。

      4.自定步调原则。微视频的制作便于学生自定学习步调。让学得好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后面的内容,或者在相关知识基础上深化或拓展的内容。学得弱的同学则可回看、可暂停,甚至可以找到同一知识点以不同风格展现的视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能真正地掌握基础知识。当然,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让其使用不同的学习资源,以适合学生特点的方式,使其学习效果最大化。这就要求组织者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来设计微视频。对同一内容,同一知识点,有时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视频,充分照顾的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与方式来学习。

      5.指导而非教导的原则。如可汗所言,学生学习微视频的过程,最好能够让他感觉老师在指导和帮助他一个人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下,教师需设想一对一辅导的教学节奏和方式,而非白天在课堂里面对全班同学讲解的语速和语调,因而,教师在微视频中讲解学习内容时,其身份是“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而非“讲台上的圣人”。教师语言的幽默亲和也是视频制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6.留有余地的原则。留有余地首先是指要给学生进一步的思维留有余地,不要把学生的思维空间塞满。微视频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环节。有些教师在视频中讲完知识,再讲运用,以及思维发展的其他要求。其实,这就把学生独立自主思维的空间占满,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是需要加以避免的;其次,留有余地还指给学生在课堂讨论留有余地;最后,留有余地指教师要给自己在课堂翻转上留有余地。

      7.持续改进的原则。微视频不同于教材,教材出版要有相当的周期。而微视频随时可以修改。这正是微视频的魅力所在。作者自己可以修改。任何认为现存的微视频有不足之处都有修改的权力,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智慧修改在网上呈现的视频,以提高微视频的质量。当然,与此同时,同行教师也可以通过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创作新的替代作品来提升现有微视频的质量。

      任何教师都有权创作微视频,以及选用这一或那一微视频的权力。当然,学生是微视频质量的最后与最有权威的评价者。


      在可汗学院,教师在指导学生观看微视频之前,都要先让学生做一些试题,这一测验被称为“前测”,事实上它就是“定位性评价”,这一测验的目的就是确定学生教学起点,以便决定让学生从哪些视频看起。

      “进阶作业”事实上就是“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确证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未掌握哪些知识,以便教师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补救教学的举措。

      总结性评价当然是在教学过程之后进行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做出判断。

      由上图可知,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评价,在它们之后的诊断性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确切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针对帮助学生的成长,以及改进教学都要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推进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把诊断性评价放在重要位置上,试图以此为学生个体与学校作为群体提供提升教育质量的专业服务。现代大数据为此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诊断性评价是慕课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要让学生感觉你是在帮助他,而不是监督他。打个比方,我们去看病,我们会把所有不舒服的地方都告诉医生,让医生对症下药。而嫌犯在法庭上面对法官,这个时候他的第一选择是保护自己,不让法官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什么。现在我们的考试就是一种法官模式,学生都要保护自己,尽量不让缺点和不足暴露出来,在在线学习的情况下,人们几乎没办法监控学生是自己做作业还是别人帮助做作业,是独立完成作业还是通过网络搜索作业。为此,所以我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应该从法官模式转为医生模式,以激发学生把不足的地方都呈现出来意愿。我们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成长,大数据平台可以分析学生的很多问题,尤其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问题。诊断性测试就是这样来的。如果说导致评价模式的变革,那么会变成什么样?我们通过进阶作业,同时了解学生每天的感受,可以找到学生群体性的问题,不同学生的问题,优势在那里,弱点在那里,以及富裕家庭和贫穷家庭学生的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以后,我们会提供给学校。在大数据支撑下,判断更准确。以后的考核都是有针对性的,是解决问题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有的学生适合用感性模式思考,有的适合用理性模式思考。一个班级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甚至还可以有三种、四种学习方式。



    7.问:微视频与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有什么优势?

      答:借助于现代数字化技术,教学微视频可以方便地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它具有传统课堂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有下述几项:

      1.抽象概念的形象表示。微视频教学可以同时使用文字、动画、图片等工具来展示教学内容,因而它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可视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比如物理学中磁场感应的现象,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几何图形的空间结构,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等,对初学者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微视频教学可以利用动画、图片,将这些抽象的概念,给予形象化的表示。

      2.微观世界的放大表现。对于生物学中的纤维构成、细胞核、细胞壁的结构,物理学中的原子运动轨迹、化学中的分子运动等现象,微视频可以将其放大化,便于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明白。

      3.宏大宇宙的缩小呈现。如物理学的天体运动规律、自然地理学中的板块构造学学说、洋流成因、经纬度的表示等等,生物学中的光合作用,生态平衡的维持与破坏等,都可以通过视频清晰地展示出来。诚如一位物理老师而言,这样给学生讲解,学生一看都会,很容易理解。

      4.变化过程的动态展现。一些事物的变化过程用语言描述是很苍白的,然而,运用微视频则可将这些变化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机械引擎工作的原理、生物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人们可以用图片将其变化每一阶段的特点清楚地展现出来;一个几秒内就完成的化学反应,人们可以将其在视频中完整地再现,甚至可以用“暂停”的方法,使学生能看清其每一步的变化。

      5.操作技术或方法的清晰展示。对于书法和美术教学中的运笔展示,体育中的动作展示和操作方法,以及物理或化学中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教学等。如果在教室内,教师的演示只有前排的几个学生看得清楚,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观看。如果在视频上演示,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老师运笔的动作或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再配上恰当的讲解,便于学生高效地学习,看不懂的可以重播、重播,这是课堂上进行技能展示所不具备的优势。

      其他诸如语文或英语学习中的语法讲解,词汇记忆,写作技巧等,在视频中的讲解都可以变得更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而,针对知识讲授、概念解释、事实呈现或者方法展示的教学内容,使用微视频教学,讲解得更清楚,展示得更形象、更生动,便于学生学习和理解。也减少了老师在每堂课上重复讲解的负担。如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一位美术老师教8个班,“原来一节课要画八遍,现在有了前置的视频,上课就轻松多了。”可以说,微视频既是“知识最高效地呈现”。学生通过微视频学习知识点则是“一次精准传输,多次重复强化”。

解答专家:
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主任,教授
田爱丽,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8.问:微视频中为什么不宜出现教师形象?

      答:视频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因而,一切有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的要素都要被摒除。

      我们发现,在视频中出现教师形象,是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不熟悉该位老师的学生,看视频时更容易分散学习注意力。有教师的出现,观看、研究这位教师,是学生不自觉的一个活动,看看老师的发型,估算一下老师的年龄,扫描一下他的衣服、脸上的皱纹、戴的首饰、说话时的口型等等。这些是学生、乃至成人观看视频时不自觉地会注意地方面。因为相对于视频讲解的内容的抽象性、静止性、文字呈现性等特点,而教师的形象是具体的、形象的、活动的。



    9.问:微视频课前看好还是课后看好?

      答:从功能和内容两个角度来看,目前的微视频共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作为翻转课堂一部分的微视频,视频学习是翻转课堂的组成部分。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完成知识的初步理解与把握,翻转的课堂上,教师就不再重点讲解知识了,而是和学生一起完成作业、动手实践、解决疑难等。对于这一类和翻转的课堂相结合的微视频,我们主张应该是在课前看的。因为它遵循先学后教的原理。通过检测学生课前视频学习的效果,教师很快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让教学更具个性和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第二大类是作为“培优补差”用的视频。纵观现有的教学视频,确实还存在不少的视频,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体系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等。课堂教学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以往一样。视频的学习为了“培优补差”用的,学生在课外有时间就可以随时学习。对于这一类的视频,我们认为,它可以放在课前看,也可以放在课后看,当然,其实质都是放在课余时间看。

      第三大类是作为课堂教学补充资源以丰富学生体验用的。还有一类教学视频,是放在课堂中供学生看的,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插播一些教学视频。这样的视频,我们在中小学校听课时也经常会看到的。我们认为这类视频的特点与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视频的内容不能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如果此时播放的视频还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如教师当堂讲授。所以,这类视频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补充教师的讲解的不足,如从网上下载一些和讲课内容有关的教学专题片,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此外这类视频也可以是实验的演示、动作技能的展示,因为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二是使用这类视频,课堂教学的结构可以不发生变革,教师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来教学,只是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机穿插一些可以丰富学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当然,在翻转的课堂上,如果需要,也可以随时插播这样的视频。

      所以,微视频究竟是课前看,还是课中看,还是课后观看,要从微视频的功能出发,进而对视频的内容做出要求。如果是翻转课堂教学的视频,最好是放在课前看;如果是为了“培优补差”的视频,放在课前或课后,总之是课外时间看即可。当然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还可以做一些课堂中观看的视频。

      这里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视频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的,因而尽可能地放在课余时间,让学生一个人观看。学得快的可以快进,学得慢的可以多看几遍。而课堂上看,还是集体观看,达不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



    10.问:数学学科微视频的编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每门学科教学微视频的编制,都要把握2个原则:一是符合学科特点的要求,二是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就数学学科而言,它是一门特别注重逻辑推理的学科,它强调学生能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日程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从形象到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并在学习数学学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积极的情感态度等。

      因而数学学科编制教学微视频时,要根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学习等的特点,从学生可接受的程度和角度出发,重在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展示学生思考的过程,做到“思维可视化”。

      当然,所谓“思维可视化”在不同年段其含义也可能是不同的。在小学低年级,2+3,教师可以用两个蛋糕加三个蛋糕来形象地表示。但到了中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的思维过程则可能更为有利。为此,在中学阶段,我们比较欣赏可汗学院视频的风格,即以手写板+录屏软件的方式,教师边讲解、边书写,书写的过程就是展示思考的过程,展示推理的过程。

      在录制数学微视频时,切忌以ppt的形式同时出现几行数学的运算,这样很容易打乱学生思考的连续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微视频录制,更不提倡这样做。这也是经常被大家所批评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扼杀了学生的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



    11.问:外语学科微视频的编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以英语学科为例,适合微视频编制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词识记,语法讲解以及相似词汇、词组或语法的辨析等,其他如阅读指导、写作指导等,也可以尝试。

      从编制的形式而言,首先注意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比如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英语微视频,在讲解词汇或者是语法时,可以多插入一些图片、动画,结合图片的内容来讲解词汇、语法等,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学得更轻松愉快。高中生的微视频则相对可以弱化这方面的要求。

      其次,有些涉及到对话的内容,则可以由2位教师或者1位教师和1位学生共同完成,增加对话的现实感。

      第三,对于重点讲解的词汇、语法、以及相似点之间的区别,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它们标出来,突出显示。

      第四,在英语教学视频讲解的过程中,需要读词汇或短语时,可以提醒学生跟着教师读,这需要教师放慢讲解的语速和节奏。

      第五,讲解语法时,可以中英文讲解相结合,尤其是对低年段的学生更是如此,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讲解词汇或短语的用法时,尽可能全用英语讲解,无需中英结合。

      第六,和其他学科的微视频编制要求一样,微视频的呈现,不论是画面背景、板书内容,还是教师讲解,要清晰、简洁,节奏恰当,视听效果好,尽量避免噪音以及点击鼠标的声音。

      最后,对于英语学科而言,教师发音标准,也是一个基本要求。



    12.问:历史学科微视频的编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除了和其他学科共性的要求及其问题之外,历史学科微视频的编制还需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适合微视频编制的内容有:历史脉络的梳理,历史事件的呈现;历史史料的提供等。尤其是对于学生不易获得的史料,在视频中呈现,则更凸显了视频的功能。如清华大学附中费小建老师在讲《北大---新文化运动的基地》,视频中呈现的史料,有些是他亲自到国家图书馆才获得的。

      与此相关,对历史事件与脉络的讲解,由于视频的讲解时间有限,很多资料不可能充分呈现,此时,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些进一步阅读的资料也是很价值的。郑州外国语学校的林聪老师在讲解《人的价值》这一知识点时,讲解结束之际,给学生推荐了需要进一步阅读的书目,这很值得倡导的。视频的学习和资料的查阅两者并不矛盾,需互为补充。尤其,现在网站大都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下载各种资料的途径,这对学生学习很有帮助。

      2.与上述内容不同的是,从历史事实(事件)中应引发的结论、观点,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等,不适合在视频中讲解,而是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积极思考的产物,教师最好不要以自己的观点代替学生的思考。对这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可以在视频中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展开讨论,也可以到翻转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一起交流探讨。

      3.讲解历史事件时,形式也可多元。历史遗物的照片,电视电影历史片中视频的截取等,配合文字说明以及教师的讲解,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体验。乌鲁木齐第十三中韩芳老师在讲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视频中,插入了从网络上截取的“清军收复新疆”视频,现场感强,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认识与体验。

      4.历史学科的视频中,发现不少教师使用的PPT的界面,也颇富有历史感,风格较为古朴,颜色略为晦暗,具有一定的历史的沧桑感。在讲述一些沉重的历史故事时,这并无不妥。但在讲述其他历史事实时,笔者以为大可不必如此,这样的PPT界面,学生看起来不够清晰,有些吃力。这是还是采用简洁、单色的底版作PPT背景,这样可能与微视频的主题更为匹配,同时也可以更凸现呈现的文字和图片。

      中国历史既有令人振奋的记录,也有令人沉重的一面。把握着“一振”与“一沉”的分寸十分重要,这不仅要表现在史料的选择上。而且要表现在呈现的形式上。



    13.问:地理学科微视频的编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这里首先要明确地理学科用微视频教学的优势,对于自然地理而言,微视频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比如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定、季风的形成、冷暖气流的活动、经线与纬线等,对于初学者,非常抽象,通过微视频则可以较为形象生动地将之展示出来。与此相关,微视频可以让宏大宇宙中发生的现象,以缩小的形式呈现出来,以上地理现象,包括洋流成因,地壳构造,板块运动等,现实中很难全面接触的景观或现象,微视频可以将之完整地呈现出来。这些都是微视频教学地理学科的优势。

      对于人文地理而言,清晰的图片、精致的视频,便于增强学生对各地风土人情的认识与了解。

      因而,地理学科微视频录制时,有和其他学科的共性要求:如目标明确、节奏适中、生动活泼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的,如所呈现的图片清晰,动画展示清楚,便于学生理解,强化学生的体验。与此同时,知识点讲解清楚,分析到位,自然地理学科的教学尤为如此。

      最后,建议学科教师可以多参考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各期节目,其清晰的视频,生动形象的讲解,吸引了不少观众。



    14.问:音乐、体育、美术学科能编制微视频吗?

      答:音乐、体育、美术学科能编制出优秀的微视频吗?这是不少这些学科教师的疑惑。我们的回答是:当然可以。事实上。一些一线教师已经创造出了一批深受学生欢迎的作品。音乐、体育、美术、书法以及劳动技术课,这些学科的学习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实践,教学具有演示和讲解相结合的特点。因而,在录制教学微视频时,可以使用录屏式和拍摄式相结合的方式,教师一边讲解、一边进行技能演示。讲解知识点和相关要求时,可以采用录屏式,PPT呈现相关知识点;而进行技能或动作演示时,可以切换成拍摄式,拍摄工具对着演示的动作。这些学科,一般而言,一位教师会同时教授好几个班级,微视频的录制可减少教师重复讲解的负担。

      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基础上,课堂上可以进行更多的操作练习,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矫正。尤其是操作技能的演示,录制成微视频,学生看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暂停、后退、反复播放。这是教师在课堂内演示所不具备的优势,有时课堂内的演示,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看得清楚,而其他学生看不到,观看微视频就不存在这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至于视频中录制教师技能演示时,是否需要出现教师本人的形象的问题,一般而言,我们不主张出现教师本人的形象,分散学生注意力,而是更多地拍摄动作技能本身。可是实践中,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有时很难避免完全不出现教师本人,因而出现了教师本人形象也未尝不可,只需记住拍摄的重点是动作演示,而不是教师本人即可。



    15.问:实践反复证明,网络课程只能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产生积极作用,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因为有新鲜感,可是一旦新鲜感失去,最优秀的网络课程也会让孩子感到索然无味。您怎么看?

      答:这个问题就像我们的孩子天天上课也会厌烦,天天做作业也会不愿意。现在我们的微视频更有亲和力,更适合儿童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视频和学生的认知、情绪、爱好契合得更好。所谓的厌烦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更严重,我认为微视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手段。学生回家看视频、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做作业、讨论问题。这一方面要提高微视频讲解的质量、讲解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家里观看微视频时,最好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为了确保学生在课前看微视频,每个微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都设计有作业题目让学生完成,叫做进阶作业。可以通过检查作业完成的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微视频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写出对微视频内容的摘要或评论,或者对微视频讲解的内容提出问题,以检测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且把观看微视频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学业最后总评价的组成部分。加强过程评价,以此保障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



    16.问:进阶作业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在微视频中要有进阶作业, 进阶作业应当如何设计?

      答:进阶作业是为了检测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检测题目。在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下,学生在学了教学微视频和其他资料的基础上,为了检测学生自学的情况,教师会出几道检测性的作业题,让学生完成。进阶作业是学生复习、检验与巩固所学知识基本方法;是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升自己心智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基本途径。翻转后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基于学生学习情况和进阶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的。理科的进阶作业一般是以客观题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的。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进阶作业有时是以问答题或是让学生写总结、反思或提问题的形式出现的。

      不幸的是,在大班额的情况下,如果不借助于信息技术,教师不胜批改学生作业的巨大的负担。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学习平台和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可以自动批改与统计客观性作业的完成情况。这为减轻教师工作负担,方便教师把握学情将提供重要帮助。

      进阶作业的设计主要把握两点:

      第一,进阶作业应紧紧围绕所学内容,包括视频的学习以及其他材料的课前学习。对于理科而言,主要为了是检测学生对知识点是否理解了;对于文科而言,可以检测学生词汇识记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写出对文本的反思与总结,甚至围绕文本提出问题。

      第二,进阶作业的设计,无需过难,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基本理解和把握。学生完成时,无需花费太多时间,否则就有加重课前学习负担之嫌。



    17.问:学生在微视频学习中进行的反馈,如何被纳入考评当中?

      答:翻转课堂一定会带来考试评价的变革,这是确定无疑的。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评价大体涉及四种类型:

      定位性评价是确定学生教学起点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阶段结束后,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评价。

      诊断性评价既可在形成性评价后,也可在总结性评价后进行,往往与补救性教学联系在一起。根据诊断性评价发现的问题,教师将会根据这些信息即时地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淘宝网搜索“星韵地理网店”地理教辅、学具、教具专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03:33 , Processed in 0.1292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